資源簡介 第10課 中華民族的創建導學案【思維導圖】【目標導引】了解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概況;知道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史實和清帝退位;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及重大意義;理解資產階級的革命性和軟弱性【新課導入】上圖反映的是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的場景。那么,中華民國是什么時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獨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10課:中華民國的創建【學生自主研習】一.中華民國的建立1背景:2.建立:3.舉措:4.評價:二.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時間 過程【思維導引】之所以辛亥革命失敗是因為革命的勝利果實北袁世凱竊取,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沒有改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時間、機構:2.內容:3.性質及地位:4.原則:5.思想:6.評價:【板書設計】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一、辛亥革命的果實1.創建中華民國(1)時間:1912年1月1日(2)地點:南京(3)結果: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參議院(4)意義: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成果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性質: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2)內容: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政治體制為“三權分立”(3)意義:肯定了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果實【課堂總結】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創立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開始了中國的新紀元。臨時政府成立后,在對內、對外進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推動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是,由于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性,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中國民族民主革命仍將負重前行【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建立民主政治,鞏固革命成果的過程,其中重點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要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約法的頒布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進步性。通過向學生展示有關《臨時約法》的各種歷史資料,以學習小組進行討論,并派代表陳述交流本組對《臨時約法》的評價,能很好的解決難點。還有值得進一步提高的地方,比如對歷史史料的解讀和運用、知識點之間的靈活過渡等,通過改進,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它首次在中國大地宣告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會政治、政黨政治、輿論監督政府等民權政治,變人治為法治的嘗試由此正式開端。替代文中“它”最恰當的是( )A.中國同盟會 B.武昌起義 C.中華民國 D.清帝退位2.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標志著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以五色旗為國旗(代表漢、藏、蒙、回、滿——當時的五大民族),并建立了中央政府機構。“中央政府”是指( )A.清政府 B.南京臨時政府 C.南京國民政府 D.北洋軍閥政府3.下圖是某人在民國二十二年的畢業證書,他畢業的時間應該是公元( )A.1930年 B.1931年 C.1932年 D.1933年4.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個皇帝宣布退位,這個皇帝是( )A.同治帝 B.光緒帝 C.道光帝 D.宣統帝5.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宣布人民享有選舉、參政等“公權”和居住、言論、出版、宗教信仰等“私權”。這些“公權”和“私權”是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涉及哪一領域的法令?( )A.振興實業 B.保護人權 C.革新教育 D.革除陋習6.1912年 3月,在孫中山等人主持下,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 )A.清帝退位詔書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大清律例》 D.《臨時大總統宣言書》7.史學家們對辛亥革命的評價有成功論、失敗論、不徹底論等。下列史實能夠支持失敗論的是( )A.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B.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個皇帝宣統帝下詔退位C.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D.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8. 讀圖,回答問題。(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制定于______年,制定機構是________________。約法規定: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__________;________行使立法權。(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有何歷史意義?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民國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因為它結束了長達兩千余年的王朝時代。中國不再隸屬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歸屬于全體民眾。革命的勝利不僅實現了兩個半世紀以來民族主義革命傳統的夢想,而且超越了狹隘的種族訴求,將政權從清朝那里解放出來,將它擴大到所有中國人。材料二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陸續頒布了一系列除舊布新的法令,如政治方面,宣布公民有參政等“公權”和言論自由等“私權”。教育方面,廢止小學讀經,禁用清政府學部所頒發的教科書;注重提倡“自由、平等、博愛”為綱的公民道德教育。(1)根據材料一,歸納中華民國建立的歷史意義。(2)材料二中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一系列法令體現了資產階級怎樣的愿望?有何歷史影響?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中華民國的建立1背景:武昌起義勝利后,決定在南京成立臨時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選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2.建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臨時大總統3.舉措:以1912年為民國元年,改用陽歷;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成立臨時參議院4.評價: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是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二.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1.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時間 過程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12年2月13日 孫中山提出辭職1912年2月15日 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3月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4月 孫中山正式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臨時政府遷往北京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時間、機構:1912年3月11日、參議院2.內容: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參議院行使立法權,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行使行政權并負其責任,司法獨立等3.性質及地位: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4.原則:主權在民5.思想:三權分立6.評價:它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上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一.選擇題1.C 【解析】 “首次在中國大地宣告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會政治、政黨政治、輿論監督政府等民權政治,變人治為法治的嘗試”描述的是中華民國的建立。替代文中“它”最恰當的是中華民國。2.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中的歷史解釋。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因此,“中央政府”應該是南京臨時政府,故答案選B。3.D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歷史核心素養中的時空觀念。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民國紀年轉化成公元紀年的方法是用民國紀年加上1912再減1,即民國紀年+1912-1=公元紀年,因此民國二十二年應為1912+22-1=1933,為此答案選D。4.D 【解析】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軟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統帝下詔退位。5.B 【解析】 選舉、參政等“公權”和居住、言論、出版、宗教信仰等“私權”是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故屬于保護人權。6.B 【解析】 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年3月11日,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名義頒布了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7.C 【解析】 本題考查辛亥革命失敗的依據。判斷一場革命是否成功主要看這場革命的目標是否實現。辛亥革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就反帝任務來看,帝國主義列強仍然控制著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中國的主權仍沒有獨立,因而反帝斗爭任務沒有完成。就反封建任務而言,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是袁世凱最終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進入北洋軍閥統治時期。A、B、D三項是辛亥革命成功的體現,C項是辛亥革命失敗的表現之一。8.(1)1912 南京臨時參議院 全體國民 參議院(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9.(1)中華民國的建立結束了君主專制政權,國家主權屬于全體國民,政權屬于中華民族。(2)體現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原則和改善民生的愿望。影響:宣傳了中華民國的民主平等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和社會進步等。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