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教科版三年級科學上冊授課老師:×××3.3 測量降水量第三單元天氣目 錄一、聚焦:回顧舊知,揭示課題二、探索:確定標準,制作和使用雨量器三、研討:測量雪的降水量四、拓展:連續十天測量降水量一、聚焦你們能看懂這幅畫嗎?云除了會變成雨之外,還會變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 一、聚焦雨蒸發雪冰雹降水形式一、聚焦如果哪天下雨了,我們如何知道這一天的降水量是多少呢?二、探索如何精準判斷雨量的多少呢?用一個標準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來,再來測量。二、探索在氣象站中,這種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虹吸式雨量器水滴式雨量器二、探索制作簡易雨量器選一個直筒透明杯二、探索制作簡易雨量器在杯子外壁貼上刻度條,注意從底部貼起。(以毫米為單位)刻度條的零刻度線要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二、探索制作簡易雨量器刻度條外貼上透明膠帶,用來防水二、探索制作簡易雨量器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測量降水量了二、探索用噴壺模擬降雨,練習使用雨量器1、將雨量器在空曠的地方水平放置;2、降水時噴壺嘴要遠一點,要用花灑降水,降雨均勻;3、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加上單位“毫米”。二、探索在下雨時測降雨量1、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時測降雨量 ;2、記錄數據 ;3、對照“24小時降雨量等級標準”,確定降雨量等級 ;4、查詢當地氣象臺對這場雨的降雨量等級報告,并和我們的測量結果進行比較。三、研討問題一: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測量降雨量要注意什么?用直筒玻璃杯,刻度條的零刻度與杯底內壁對齊;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三、研討問題二:怎樣測量一場冰雹、雪的降水量呢?下雪時,用雨量器接雪,待雪融化成水后,才能用雨量器測量。四、拓展連續測量十天的降雨量1、雨量器擺放較開闊的地點,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風吹倒。2、每 24 小時記錄一次降水量,做好記錄,確定下雨的等級。3、記錄后將雨量器內的水倒掉。4、如果當地 10 天內沒有降雨,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當地的降水情況。5、根據表格記錄的數據,制作降雨量柱狀圖,與同學交流。總結降水形式:雨、雪、冰雹等制作雨量器:直筒透明杯,毫米,零刻度對齊測量降雨量:放平,平視,毫米練習選擇題1.小芳收集了 24 小時的降水,這些降水在直筒玻璃杯內的高度是 12 毫米,用量筒測得它們是 70 毫升。這天的降水量應該記錄為 ( )A.12毫米B.70毫升C.都可以A練習選擇題2.這天的降水量應該記錄為( )。A.容器要用直筒透明杯B.刻度條的單位是毫米C.刻度條的零刻度線與容器外壁底部對齊C練習選擇題3.降雨量是指( )12 小時雨量器內收集的雨水的高度B. 24 小時雨量器內收集的雨水的高度C. 24 小時雨量器內收集的雨水的質量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