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課程標準 本課學習目標知道陳獨秀、胡適等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運動在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陣地和主要內容;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思想啟蒙運動。 懂得報刊雜志、著作、圖片等是獲得史料的基本途徑;學會從基于史實的歷史故事中發掘歷史信息。 贊賞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勇于變革的精神和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概念銜接】文化"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此語出于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并在創刊號上發表《 》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當時《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 、 、 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學。《 》和 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2.新文化運動抨擊 和 ;提倡 與 ;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 ,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 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 與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潮流。【拓展補充】《新文化運動時期提倡白話文》過去我們的書面語采用文言文,比較難懂,閱讀與書寫成了少數讀書人的專利。近代以來,要求簡化文體、使用口語化的白話文的呼聲越來越高,出現了一些宣傳白話文的報紙,如《無錫白話報》等。官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話文的,但總的來說,白話文不是很普及。新文化運動時,在胡適、魯迅等人的倡導下,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胡適的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在當時都產生了很大影響。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國學校使用白話文。新文化運動是怎樣興起的?材料一:圖一 中日代表簽訂二十一條 圖二 袁世凱在天壇祭天材料二:這腐舊思想布滿國中,所以我們要誠心鞏固共和國體,非將這班反對共和的倫理、文學等等舊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凈凈不可。否則不但共和政治不能進行,就是這塊共和招牌,也是掛不住的。——陳獨秀《舊思想與國體問題》材料三:辛亥革命失敗后,陳獨秀對照西方國家的歷史,認真研究,認為中國革命多次失敗的原因是由于幾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結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國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國近代史研究》請回答:據材料一、二,說明新文化運動發生的背景。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后,帝國主義加緊侵略,北洋軍閥獨裁賣國;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袁世凱倒行逆施,掀起“尊孔復古”逆流;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到中國。據材料三,分析陳獨秀提出民主與科學口號的原因。陳獨秀認為應該廢除舊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這樣才能順應歷史的發展,才能使國家富強起來。在括號中填上對應的時間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學習聚焦: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1.新文化運動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2.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有哪些? 2.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3.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什么? 3.《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和意義★學習聚焦:新文化運動的意義?4.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有哪些? 4.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5、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什么? 5.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6.新文化運動的歷史地位(性質)是什么? 6.它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一、單項選擇題1.有人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認為洋務運動只是剪短了其枝葉,辛亥革命是砍斷了樹干,但樹墩還在,還會萌發。為了不讓“樹墩”萌發,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A.戊戌變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北伐戰爭2.對右圖人物所參與的歷史活動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1915年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B.1917年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C.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D.在《敬告青年》中提出“科學與人權并重”3.胡適在1923年寫給友人的信中這樣描述:“25年來,只有三個雜志可以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創造了三個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民報》,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創造的“時代”指的是A.君主立憲時代 B.民主共和時代 C.民主科學時代 D.尊孔復古時代4.《美國展望》雜志曾推選全世界“百名聞人”,胡適當選。當選理由為他“曾經替中國發明一種新語言”。這主要是基于他A.創辦《青年雜志》 B.主張文學改良 C.倡導“民主與科學”D.發表《狂人日記》5.胡適說過:“北大是因為三個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陳獨秀,三是小兔子胡適本人(三人年有長幼,但都屬兔)。”這三個“兔子”最早發起的運動是 ( )A.一次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B.一次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運動C: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D.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二、非選擇題6.一部思想解放史,就是一部互融交流的文明發展史;也是一部除舊布新的改革史;更是一部蕩氣回腸的革命斗爭史。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政治界雖經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嘗稍減。其原因之小部分,則為三次革命,皆虎頭蛇尾,未能充分以鮮血洗凈舊污;其大部分,則為盤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倫理、道德、文學、藝術諸端,莫不黑幕層張,垢污深積,并此虎頭蛇尾之革命而未有焉。此單獨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會,不生若何變化,不收若何效果也。——陳獨秀《文學革命論》,《新青年》第2卷材料二:三綱之根本義,階級制度是也。所謂名教,所謂禮教,皆以擁護此別尊卑、明貴賤之制度者也。近世西洋之道德政治,乃以自由、平等、獨立之說為大原,與階級制度極端相反。此東西文明之一大分水嶺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憲制,復欲于倫理上保守綱常階級制,以收新舊調和之效,自家沖撞,此絕對不可能之事。——陳獨秀《吾人最后之覺悟》,《青年雜志》第1卷材料三: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運動狂飆,猛烈地沖擊了千百年來束縛中國人心智的道德、倫理觀念及建構其上的政治意識,運動本身反映了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在認識中西文化差距問題上,已從器物、制度的層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層面,其對傳統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對西方思潮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觀念和開放意識的青年,對于民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張豈之《中國歷史·晚清民國卷》請針對上述材料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狂人日記》的催生者錢玄同二次,錢玄同興沖沖來到周樹人的住處,見書桌上一沓沓抄寫的古碑文,就問:“你抄了這些有什么用?”“沒有什么用處。”“那么,你抄它是什么意思呢?”“沒有什么意思。”不難看出,當時周樹人處于報國無門、救民無法、心中苦悶的境地。錢玄同再一次建議說:“我想,你可以做點文章。”周樹人說:“假如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嗎?”錢玄同爭辯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這句話打動了周樹人,終于動筆寫了抨擊吃人舊禮教的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發表在《新青年》1918年4月號上,署名魯迅。從此,周樹人一發而不可收,在同舊世界的斗爭中,沖鋒陷陣,所向披靡,成為文化運動的主將。面對混亂的局面,陳獨秀、胡適、錢玄同、魯迅等發動新文化運動,提侶民主與科學,這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但期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值得我們去審視。參考答案(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 青年雜志 》,并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 》一文,正式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當時《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 胡適 、 李大釗 、 魯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學。《 新青年 》和 北京大學 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2.新文化運動抨擊 舊道德 和 舊文化 ;提倡 民主 與 科學 ;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 舊文學 ,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 新文學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 封建道德禮教 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 民主 與 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 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開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閘門,掀起了一股 思想解放潮流。B【解析】根據課本所學內容可以知道:為了不讓“樹墩”萌發,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故B項正確。C【解析】結合課本所學內容,可以知道右圖中人物是陳獨秀,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的是胡適。故答案選C項。C 【解析】根據課本所學內容,《新青年》所創造的“時代”指的是民主科學時代。故答案應選C項。4.B 【解析】根據課本所學內容可以知道:胡適之所以會當選,當選理由為他主張文學改良。故答案選B。5.D【解析】根據課本所學內容可以知道:這三個“兔子”最早發起的新文化運動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故答案選D項。6.(1)材料一認為中國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為了深化革命,陳獨秀等知識分子以什么為旗幟掀起思想解放運動?(2)據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根源是什么。材料二認為束縛中國民主的最大阻礙是什么?(3)材料三提出,學習西方歷經了“從器物、制度的層次深入到精神文化”的演進。以“器物”層次為例,概括指出思想領域里的史實依據(4)材料三是對于新文化運動作用的評價,請結合所學知識,說出其成立的理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