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科@學細胞的科學史一、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1、細胞的發現:⊙17世紀之前,由于受到觀察工具的限制,人們對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動物和植物的形態、內部結構或生活方式等方面。⊙1665年,英國科學家胡克利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從軟木塞上切下的薄片時,看到軟木塞薄片是由許多蜂窩狀的小室構成的,并繪制了顯微圖。他將這種小室命名為細胞。后來,他又觀察了葉片的表皮和樹枝的橫切面,發現活的植物體也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羅伯特 胡克2、細胞學說的提出:⊙ 1831年英國科學家布朗發現了植物細胞內有細胞核。⊙ 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的,這就是細胞學說。⊙ 19世紀60年代,德國科學家魏爾嘯提出:一切細胞來自于細胞。3、細胞學說的內容:三位科學家的研究與許多科學家的發現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細胞學說:①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②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單位;③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交流與討論:從胡克發現細胞到細胞學說的提出,前后經歷了近200年時間,其間凝聚了許多科學家的探索成果。對此,談談你的想法。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對科學研究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F實社會也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都是一個綜合各方向成果的發展。提高綜合素質,成為綜合性人才是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迫切需求。另外,科學家們那種勤奮、嚴謹、求真、創新的科學態度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學習的榜樣。科@學細胞的形態提出問題:1、細胞的大小:細胞很小,直徑一般只有幾微米到幾十微米,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2、細胞的形狀:細胞的種類很多。不同的細胞,大小差別很大,形態千姿百態,如精子呈蝌蚪狀、卵細胞呈橢圓形、平滑肌細胞呈梭形、紅細胞呈扁平圓形、洋蔥表皮細胞呈長方形等。細胞的整體形態有什么特點?提出問題:細胞的結構有什么特點?獲取證據:1、細胞結構:圖2-8是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模式圖,請你比較它們的結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1)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2)除此之外,你會發現植物細胞還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細胞膜 細胞質 細胞核細胞壁 葉綠體 液泡2、細胞各部分結構的特點:3、細胞各部分結構的功能:細胞膜:能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保持細胞的相對獨立性,同時起著保護細胞的作用,還具有控制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作用;細胞核:內含遺傳物質,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質:是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壁:能保護和支持細胞,使植物細胞具有一定的形狀;液 泡:貯存物質,含細胞液,與細胞吸水、失水有關。果汁來自于細胞液。深化辨析:1、細胞壁和細胞膜有什么區別?細胞壁不能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膜可以控制物質的進出。學以致用:1、樟樹的莖能夠直立,與植物細胞中的什么結構有關?2、為什么植物的葉通常是綠色的?3、決定韭菜具有特殊氣味的的遺傳物質位于細胞什么結構中?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作用,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主要場所,是遺傳信息庫,控制細胞的遺傳和代謝。所以樟樹的莖能直立,與植物的細胞壁有關;植物的葉通常是綠色的原因是植物細胞中含有葉綠體;決定韭菜具有特殊氣味特點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1、下列關于細胞發現和“細胞學說”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B. 細胞是由英國科學家羅伯特 胡克發現并命名的C. 自然界的生物均是由細胞構成D. 德國科學家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C2、下列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內容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 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是有差異的B. 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C. 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 D. 與生物進化論沒有關系D3、如圖是一些在顯微鏡下看到的不同的細胞,這些細胞( )A. 都來自于同種生物 B. 都能分裂、生長形成器官C. 都具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 D. 若要觀察如圖的3種細胞都必須要使用電子顯微鏡D4、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與功能高度統一。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 植物細胞的細胞膜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B.糖拌西紅柿盤里的湯汁主要來自葉綠體C. 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生命活動D. 用熱水燙菠菜,水變成綠色是因為細胞壁被破壞C5、2020年10月,兩位科學家因發現“基因剪刀”獲諾貝爾化學獎。該技術對生物的遺傳物質進行精確地改變,修改后的遺傳物質應導入細胞內某結構中,該細胞結構是( )A.細胞核 B.細胞質 C.細胞膜 D.細胞壁A6、mRNA疫苗是一類正在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人在接種該種疫苗后,疫苗會進入人體細胞合成相應的物質,起到免疫作用。mRNA疫苗進入人體細胞,首先要經過的細胞結構是( ?。?br/>A.細胞核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壁B7、如圖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據圖可知,植物細胞是圖中的 填(“甲”或“乙”)(2)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種植物)中發現了抗瘧“利器”——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青蒿細胞內指導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填序號)(3)新鮮牡蠣體內的鋅元素含量遠遠高于它所生存的海水,這是因為乙細胞中的 在起作用。(填序號)乙②①1、繪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圖,并標明結構及其功能。科學抽象:(共21張PPT)科@學顯微鏡的結構及功能1、顯微鏡的結構有哪些 分別有什么作用?13271110954681213目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目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小;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物鏡的長度與放大倍數的關系?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物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小目鏡:沒有螺紋物鏡:有螺紋1、目鏡和物鏡結構上有什么區別?顯微鏡的放大倍數可用以下公式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的放大倍數×物鏡的放大倍數當使用“10×”的目鏡和“40×”的物鏡時,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倍。深化辨析:400知識完善:(2)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亮還是越暗?為什么?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因為觀察到的范圍小,通光量少;放大倍數越小,視野越亮,因為觀察到的范圍大,通光量大;(3)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越多還是越少?為什么?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越少,因為觀察到的范圍??;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越多,因為觀察到的范圍大;(4)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越詳細還是越粗略?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越詳細;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細胞結構越粗略;(1)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范圍越大還是越?。?br/>放大倍數越大,觀察到的范圍越?。?br/>放大倍數越小,觀察到的范圍越大。科@學顯微鏡的使用光學顯微鏡的主要使用步驟:1、安放2、對光3、放片4、調距5、觀察1、取鏡和安放:取鏡:拿到顯微鏡后,左手需將鏡座托住,右手需將鏡臂握住,姿勢正確,輕拿輕放;安放:將顯微鏡放置在接近光源、靠身體前方略偏左的地方,鏡筒在前,鏡臂在后。并安裝目鏡和物鏡。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的一個光圈對準通光孔。用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必須睜開,以便及時記錄觀察結果。同時調節反光鏡,使視野中出現一個明亮的圓形。交流與討論:(2)在對光時,若發現視野較暗,該怎么調整?改用大光圈、凹面鏡(3)在對光時,若發現視野較亮,該怎么調整?改用小光圈、平面鏡(1)在對光時,是用低倍鏡還是用高倍鏡?為什么?先用低倍鏡,因為低倍鏡的的視野范圍更大,通光量大,視野比較亮。3、放片:將載玻片的觀察對象正對通光孔放置,并用壓片夾固定。4、調距:眼睛注視物鏡與載玻片的距離。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交流與討論:(2)在調焦時,是先將鏡筒先往下調,再往上調呢?還是先往上調,再往下調?先往下調,再往上調(3)在調焦時,鏡筒在往下調的時候,眼睛要關注哪里?為什么?關注載玻片,防止物鏡壓壞裝片。(4)在調焦時,鏡筒在往上調的時候,眼睛要關注哪里?為什么?觀察目鏡,為了觀察成像情況(1)在調焦時,是先用低倍鏡還是先用高倍鏡?為什么?先用低倍鏡,因為低倍鏡的的視野范圍更大(5)在調焦時,是先用粗準焦螺旋還是先用細準焦螺旋?為什么?先用粗準焦螺旋,因為用粗準焦螺旋 ,鏡筒升降幅度大。(6)粗、細準焦螺旋在往前轉的時候,鏡筒升還是降?往前轉的時候,鏡筒上升;往后轉的時候,鏡筒下降總結:先低后高、先下后上、先粗后細、前下后上5、觀察: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要求右眼睜開,并慢慢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當看到物像時,停止調節粗準焦螺旋,繼而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上下、左右都顛倒的物像)。交流與討論:(2)若顯微鏡中看到的是字母“F”,那實際的形狀是怎樣的?F(4)若待觀察的物體在視野的左下角,要將物體移到視野中央,則該將裝片往哪個方向移動?為什么?往左下角移動。因為觀察到的像在左下角,由于成像特點是上下、左右都相反,實際位置在右上角。(1)顯微鏡的成像有什么特點?上下、左右都相反(5)在觀察時,看到草履蟲在順時針地游動,那草履蟲實際是順時針游動還是逆時針游動?順時針(3)有什么方法將顯微鏡中看到的像與實際的像進行相互轉換?將圖片旋轉180°學以致用:1、觀察與記錄:①請把觀察到“上”的物像用鉛筆畫在旁邊的圓圈內。②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前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移動。③繼續觀察:慢慢把玻片向左移,所看到“上”的物像向______移動。實驗:上后右1、利用顯微鏡觀察變形蟲的運動方式時,視野中的變形蟲伸出偽足向左上方緩慢運動,觀察一段時間后,要使變形蟲仍在視野中央,載玻片的移動方向為( ?。?br/>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C2、在顯微鏡使用過程中遇到下列現象,相關解釋不合理的是( )A.幾位同學圍著使用一臺顯微鏡,視野時亮時暗:有同學遮擋光線B.觀察時正確使用粗準焦螺旋,找不到物像:沒有使用細準焦螺旋C.物像位于視野右上方時,向左下方移動裝片,觀察不到物像:物像已不在視野范圍內D.對光時,使用大光圈,低倍物鏡已對準通光孔,看不到明亮視野:反光鏡沒有對準光源B1、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過程中,出現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A.甲圖在換用高倍物鏡后,調節②來觀察物像B.乙圖清晰物像的視野中,細胞數目多的是②C.丙圖物像要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玻片往右下方移動D.丁圖中黑色的圓圈是大細胞C1、如圖是某同學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該同學正確的操作順序依次是④①③②⑤B.若觀察過程中沒有更換目鏡,則觀察視野⑤時用的物鏡比觀察③時用的物鏡短C.觀察到視野①后,該同學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③D.要使視野②的亮度增加,只需把顯微鏡移到明亮處即可 A1、使用顯微鏡時,可參照下圖原理快速判斷“污物”的位置,圖中①②分別為( )A.物鏡、裝片 B.裝片、目鏡C.裝片、物鏡 D.目鏡、物鏡C6、請結合顯微鏡的操作要領,回答下列問題。(1)現有甲、乙兩臺顯微管,(甲:目鏡10x,物鏡40x;乙:目鏡5x,物鏡10x),若要在視野中看到較多的細胞,應選擇鏡頭組合是 的顯微鏡。(2)小楓在顯微鏡視野中找到一個細胞(如圖),要把它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載物臺上的裝片往 (填“←”“A”“→”或“↓”)方向移動。(3)若觀察到的物像較模糊,但視野亮度正常,要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略微轉動顯微鏡的 結構。(4)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植物細胞有 等結構。(5)細胞中能控制物質進出的結構是 。乙←細準焦螺旋細胞壁、液泡、葉綠體細胞膜7、下面是三臺顯微鏡(編號為A、B、C)分別觀察同一裝片的洋蔥表皮細胞。請回答下列問題。(1)觀察到的細胞數目最多的顯微鏡是 號。(2)觀察到單個細胞面積最大的顯微鏡是 號。(3)顯微鏡操作步驟 、 、 、 和 。(4)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像如圖①所示,若要達到圖②所示的效果,他應將裝片向 方移動。AC安放 對光 放片 調焦 觀察右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顯微鏡的使用.pptx 細胞的結構及功能.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