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導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導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等,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1.識記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史實,了解其重要意義。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知道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內容。3.通過對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分析,認識這種制度對鞏固統一的重要性。4.認識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歷史的進步。
一、秦滅六國
★學習聚焦:了解秦統一六國的史實和重要意義
1.條件
(1)戰國時期連年戰爭,各國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3)秦王嬴政,雄才大略,任用賢人,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2.經過
(1)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
(2)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3.歷史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知識拓展】
大秦帝國疆域空前遼闊,鼎盛時期的面積34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同一時期稱霸西方的羅馬共和國鼎盛時期的面積只有195萬平方公里。
二、確立中央集權
★學習聚焦:了解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
1.目的: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加強對全國的統治。
2.中央集權制度
(1)皇帝制度:國家最高統治者稱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2)中央機構: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
(3)地方機構:廢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3.影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知識拓展】比較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共同點
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
性質:都是古代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
影響:一定時期內在維護國家統一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都對后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鞏固統一的措施
★學習聚焦:了解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內容
1.鞏固統一的措施
(1)文化:命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
(2)經濟:統一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制度。
(3)交通: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
(4)軍事:開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2.鞏固統一的影響: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各地經濟的發展。
3.疆域:秦朝的疆域東至東海 ,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常考點】1.時間: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秦王贏政3.都城:咸陽4.歷史地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5.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键c】1.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2.中央: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機構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3.地方:郡縣制,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簡述秦滅六國的原因。
提示:(1)戰國時期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2.識記秦滅六國和秦朝建立的概況。
提示:公元前230年開始,秦王嬴政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3.簡述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提示: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4.簡述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及其特點。
提示:(1)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
(2)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5.簡析秦朝中央政權機構的概況。
提示:皇帝之下,秦朝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
6.簡述秦朝加強對地方統治的舉措及其影響。
提示: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7.簡述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概況。
提示: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小篆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文字的統一,促進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8.簡述秦始皇統一貨幣的概況。
提示:秦始皇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
9.簡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標準及其作用。
提示:秦始皇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度量衡的統一,便利了經濟的發展。
10.簡述秦始皇統一車軌的概況。
提示:秦始皇下令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加強了各地的交通往來。
11.簡述秦始皇在軍事上采取的舉措。
提示:(1)秦始皇派兵開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
(2)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起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
一、單項選擇題
1.下表是小王制作的《秦滅六國過程簡表》。請你判斷表格中“▲”處應填的內容是( )
A.滅晉 B.滅魯 C.滅宋 D.滅齊
2.“地方推行郡縣制。小篆成為規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這一順口溜反映的統治政策的實行者是( )
A.秦始皇 B.漢文帝 C.漢景帝 D.光武帝
3.歷史劇《大秦賦》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我們知道,秦始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電視劇中出現了以下幾個鏡頭,其中正確的是( )
A.官兵在城墻上貼了一張紙質公告 B.李斯用小篆寫了一份奏章
C.秦始皇接受主父偃“推恩”建議 D.桌子上擺放著葡萄、石榴等水果
4.秦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沿襲歷史傳統 B.藐視三皇五帝
C.加強思想控制 D.宣揚個人功業
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紐帶作用。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書 D.銘文
6.淮安市博物館正在進行“中國古代貨幣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為秦朝時期展品的是( )
A. B.
C. D.
7.《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鼻爻癁榻鉀Q這一問題進行的制度設計是(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國并行制 D.郡縣制度
8.秦始皇將全國分為數十個郡,郡下設縣,縣以下又設鄉、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從而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發達的中央管理體系。據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為加強對地方統治采取的措施是( )
A.統一文字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C.實行郡縣制 D.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
二、材料分析題
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唐·李白《古風》
材料二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br/>——《史記·秦始皇本紀》
(1)材料一中“掃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國為什么能完成這一使命?
(2)圖1“秦朝的政治建制”的目的是什么?該“建制”中郡縣制的實行,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有何影響?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哪些措施?
10.【政治制度篇】縱觀中國古代史,政治制度不斷創新與完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中圖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圖中A、B代表的等級身份分別是什么?
(2)材料中圖二又是哪一王朝實行的制度?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
材料二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
——《鳳凰網》
(3)依據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
1.D【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了統一六國的戰爭,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D項正確;晉國在戰國初期被韓、趙、魏瓜分,排除A項;公元前255年,魯國為楚考烈王所滅,排除B項;公元前286年,宋東敗齊、南敗楚、西敗魏,齊、楚、魏三國聯手滅掉宋國,瓜分宋國領土,排除C項。故選D項。
2.A【詳解】根據題干“地方推行郡縣制。小篆成為規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實行了一系列的鞏固政權的政策,比如設置郡縣制,統一文字小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的政策,A項正確;漢文帝、漢景帝在位時期,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等政策,促進經濟恢復發展,排除BC項;東漢光武帝在位時期勵精圖治,史稱光武中興,排除D項。故選A項。
3.B【詳解】依據“秦始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時期,為了更好的進行交流,秦始皇統一文字為小篆,B項正確;紙是在西漢時期發明,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排除A項;西漢漢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建議,與秦始皇無關,排除C項;漢武帝時期,葡萄經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排除D項。故選B項。
4.D【詳解】依據材料中“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顯示功績,嬴政將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所以其主要目的是宣揚個人功業,D項正確;皇帝制度由秦始皇開創,因此沿襲歷史傳統說法錯誤,排除A項;藐視三皇五帝不是秦始皇的開創皇帝制度的目的,排除B項;材料信息與加強思想控制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
5.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七國的文字書寫各異。秦始皇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命丞相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B項正確;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與題干信息“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不符,排除A項;楷書出現于魏晉時期,與題干信息“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不符,排除C項;銘文,是指碑文、 硬幣、勛章、獎章、紀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辭(大多鑄成或刻成) 詳細解釋 刻寫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辭,與題干信息“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6.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秦朝統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鞏固統治,經濟方面統一貨幣為圓形方孔半兩錢,A項正確;漢武帝時期統一鑄造五銖錢,排除B項;開元通寶為唐朝的貨幣,排除C項;會子是宋朝發行量最大的紙幣,排除D項。故選A項。
7.D【詳解】根據題干“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和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為解決分封制的弊端,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D項正確;皇帝制是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排除A項;三公九卿制是秦朝開創的中央官制,排除B項;郡國并行制是漢初實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
8.C【詳解】據題干“秦始皇將全國分為數十個郡,郡下設縣,縣以下又設鄉、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從而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發達的中央管理體系?!焙退鶎W知識可知,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實行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C項正確;統一文字是文化上的措施,排除A項;“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是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排除B項;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是經濟上的措施,排除D項。故選C項。
9.【答案】
(1)事件: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原因:連年戰爭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人民希望結束戰亂;商鞅變法后,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答具體措施:重用人才,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2)目的: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影響: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措施:統一度量衡、車軌和文字。
【詳解】
(1)事件:根據材料一中“掃六合”指的是秦滅六國,完成統一。秦國能完成這一使命的原因是由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各地聯系的加強,具備了統一的社會基礎;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2)目的:根據材料二圖1“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可知,“秦朝的政治建制”的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該“建制”中郡縣制的實行,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影響是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措施:根據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可知,材料包含了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統一度量衡、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統一文字。這些措施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統治。
10.【答案】
(1)制度:分封制;A:周天子;B:諸侯。
(2)王朝:秦朝;郡縣制。
(3)作用: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鞏固國家的統一。
【詳解】
(1)制度:根據材料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為了鞏固周初政治形勢,西周實行分封制。
身份: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中A處在最頂端,是周天子;B處在天子之下是受到分封的諸侯。西周時,周王以下的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種特權的貴族,周王是最高統治者,周王之下等級最高的是諸侯。當時宗親和功臣有可能成為諸侯。
(2)王朝:根據“皇帝、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二反映的是秦朝時期建立的中央集權制,最高統治者是皇帝,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
制度: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朝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加強對地方的管理。
(3)作用:據材料二“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笨芍醒爰瘷嘀贫葘ξ覈鴼v史發展的積極作用是有利于促進民族交融,鞏固國家的統一。
01
目標任務
02
預習導學
03
??紙D片
04
體系構建
05
問答式記憶清單
06
強化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9課 秦統一中國
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
通過了解秦朝統一等,知道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建立和早期發展的過程。 1.識記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史實,了解其重要意義。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知道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內容。3.通過對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分析,認識這種制度對鞏固統一的重要性。4.認識秦的統一符合歷史發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歷史的進步。
一、秦滅六國
★學習聚焦:了解秦統一六國的史實和重要意義
1.條件
(1) 時期連年戰爭,各國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 ,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3)秦王 ,雄才大略,任用賢人,積極策劃統一大計。
2.經過
(1)從公元前230年起,秦國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 。
(2) 年, 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 。
3.歷史意義:結束了 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 封建國家。
【知識拓展】
大秦帝國疆域空前遼闊,鼎盛時期的面積34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同一時期稱霸西方的羅馬共和國鼎盛時期的面積只有195萬平方公里。
二、確立中央集權
★學習聚焦:了解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
1.目的:適應新的社會發展,加強對 的統治。
2.中央集權制度
(1)皇帝制度:國家最高統治者稱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 。
(2)中央機構:中央設 、太尉、 ,分別掌管 、 和監察事務。
(3)地方機構:廢除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 ,郡縣的長官都由 直接任免。
3.影響: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
【知識拓展】比較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共同點
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統治階級的統治;
性質:都是古代社會的地方行政制度。
影響:一定時期內在維護國家統一等方面起了積極作用、都對后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三、鞏固統一的措施
★學習聚焦:了解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具體內容
1.鞏固統一的措施
(1)文化:命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 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
(2)經濟:統一貨幣,以秦國的 作為統一貨幣;統一 制度。
(3)交通: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
(4)軍事:開鑿 ,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派 北擊匈奴,修筑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2.鞏固統一的影響: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利于 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各地 的發展。
3.疆域:秦朝的疆域東至 ,西到 ,北至 一帶,南達南海。
【??键c】1.時間:公元前221年2.建立者:秦王贏政3.都城:咸陽4.歷史地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封建國家5.啟示: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常考點】1.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2.中央: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一切軍政大權;中央機構設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3.地方:郡縣制,開創了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1.簡述秦滅六國的原因。
提示:(1)戰國時期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2.識記秦滅六國和秦朝建立的概況。
提示:公元前230年開始,秦王嬴政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3.簡述秦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提示: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4.簡述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及其特點。
提示:(1)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
(2)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
5.簡析秦朝中央政權機構的概況。
提示:皇帝之下,秦朝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
6.簡述秦朝加強對地方統治的舉措及其影響。
提示: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郡縣制的實行,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7.簡述秦始皇統一文字的概況。
提示:為消除文字上的差異,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小篆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文字的統一,促進政令的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8.簡述秦始皇統一貨幣的概況。
提示:秦始皇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統一貨幣,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
9.簡述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標準及其作用。
提示:秦始皇規定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度量衡的統一,便利了經濟的發展。
10.簡述秦始皇統一車軌的概況。
提示:秦始皇下令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并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加強了各地的交通往來。
11.簡述秦始皇在軍事上采取的舉措。
提示:(1)秦始皇派兵開鑿靈渠,統一嶺南及東南沿海地區。
(2)秦始皇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起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
一、單項選擇題
1.下表是小王制作的《秦滅六國過程簡表》。請你判斷表格中“▲”處應填的內容是( )
A.滅晉 B.滅魯 C.滅宋 D.滅齊
2.“地方推行郡縣制。小篆成為規范字,焚書坑儒搞專制。”這一順口溜反映的統治政策的實行者是( )
A.秦始皇 B.漢文帝 C.漢景帝 D.光武帝
3.歷史劇《大秦賦》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我們知道,秦始皇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電視劇中出現了以下幾個鏡頭,其中正確的是( )
A.官兵在城墻上貼了一張紙質公告 B.李斯用小篆寫了一份奏章
C.秦始皇接受主父偃“推恩”建議 D.桌子上擺放著葡萄、石榴等水果
4.秦王“初并天下,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乃更號曰‘皇帝’”。其主要目的是( )
A.沿襲歷史傳統 B.藐視三皇五帝
C.加強思想控制 D.宣揚個人功業
5.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文字起到了重要紐帶作用。秦統一后,頒行全國的通用文字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楷書 D.銘文
6.淮安市博物館正在進行“中國古代貨幣展”的布展工作。下列文物中可作為秦朝時期展品的是( )
A. B.
C. D.
7.《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鼻爻癁榻鉀Q這一問題進行的制度設計是(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國并行制 D.郡縣制度
8.秦始皇將全國分為數十個郡,郡下設縣,縣以下又設鄉、亭、里等基層社會組織,從而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發達的中央管理體系。據此可知,秦朝中央政府為加強對地方統治采取的措施是( )
A.統一文字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C.實行郡縣制 D.統一貨幣,在全國流通
二、材料分析題
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唐·李白《古風》
材料二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br/>——《史記·秦始皇本紀》
(1)材料一中“掃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秦國為什么能完成這一使命?
(2)圖1“秦朝的政治建制”的目的是什么?該“建制”中郡縣制的實行,在中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有何影響?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鞏固統一的哪些措施?
10.【政治制度篇】縱觀中國古代史,政治制度不斷創新與完善。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中圖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圖中A、B代表的等級身份分別是什么?
(2)材料中圖二又是哪一王朝實行的制度?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
材料二 中國古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其組織機構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統的性質,其職能就具有維護、推動、發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統國家的歷史任務。
——《鳳凰網》
(3)依據材料二,概括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發展的積極作用。
01
目標任務
02
預習導學
03
??紙D片
04
體系構建
05
問答式記憶清單
06
強化訓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宁化县| 石景山区| 宁陵县| 久治县| 盐山县| 太仆寺旗| 阿尔山市| 同德县| 钟祥市| 怀柔区| 吉安市| 斗六市| 北宁市| 荆州市| 佛学| 荥阳市| 芦山县| 阿拉善盟| 鹿邑县| 同德县| 景宁| 萝北县| 天气| 安图县| 绥滨县| 台南市| 垫江县| 光山县| 安西县| 璧山县| 阳城县| 称多县| 桃园市| 大洼县| 文成县| 广灵县| 大理市| 隆尧县| 临沂市| 巴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