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2.3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1.知道“日心說”和“地心說”都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以及宇宙的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學說。2.知道地球會繞地軸自轉,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3.知道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科學思維:1.學會在閱讀過程中使用文獻摘要,并能通過閱讀文獻獲取地球運動的相關信息。探究實踐:1.能通過一系列的研究,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最終的觀點。態度責任:1.實事求是,勇于修正與完善自己的觀點。2.樂于參與調查、查閱、實驗等科學活動。3.養成積極參與交流、選擇吸納信息的良好習慣。2.3 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教科版六年級上冊《地球的運動》單元目 錄聚 焦探 索研 討課堂小結課堂練習聚 焦模擬實驗告訴我們,對晝夜現象的解釋有多種可能。事實究竟是怎樣的?歷史上人們對地球的運動有過哪些看法呢?聚 焦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擺錘,證實了地球的自轉。探 索1.閱讀材料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索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托勒密的“地心說”哥白尼的“日心說”探 索1.閱讀材料托勒密的“地心說”古時候,人們直觀地觀察到日月星辰都圍繞著地球旋轉,地球似乎是靜止不動的。古代天文學家托勒密(約生于公元100年)總結了前人的觀點。他在《天文學大成》中提出以下一些觀點:(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對于宇宙而言,只是一個點,而且靜止不動。(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體隨著地球運動,并且每天做一次圓周運動,因此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都有規律地東升西落。探 索1.閱讀材料哥白尼的“日心說”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受到古代學者的啟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天體運動體系假說。他意識到,假說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證據,為此他搭建了一個小型天文臺,設計了觀測儀器,進行了長達30年的觀測。最終他取得了可靠的觀測數據,創立了“日心說”,并在臨終臨終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體運行論》。(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體的運動是圓周運動。(3)地球是在運動的,繞軸自轉,并且24小時自轉一周。(4) 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探 索2.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完善我們對晝夜交替現象的解釋。探 索2.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用一根鐵絲貫穿地球模型的南北,當作“地軸”。在地球模型的幾塊大陸上,分別貼上幾個反光的小圓片。探 索2.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用較強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時讓地球模型自轉。畫圖記錄下我們的觀察結果,連續的組圖會使我們的解釋更加清晰。研 討1.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觀點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他們如何使自己的理論模型更具有說服力?研 討2.再次做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與前一次模擬實驗有什么不同?3.現在你認為晝夜交替現象是如何形成的?課堂小結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索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關于地球的運動,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巴黎先賢祠懸掛一枚擺錘,證實了地球的自轉。托勒密提出“地心說”,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地球繞著太陽轉的同時繞地軸自轉,24小時自轉一周。地球的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課堂練習1. “地心說”和“日心說”的共同觀點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陽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球形的C課堂練習2.地球上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原因是( )。A.太陽繞地球轉 B.地球繞太陽轉C.地球自轉 D.太陽自轉C課堂練習3.下列內容中不屬于日心說的觀點是( )。A.地球是球形的B.太陽在宇宙的中心C.地球圍繞太陽轉并且繞地軸自轉D.地球在宇宙的中心D課堂練習4. 哥白尼創立了“地心說”,并在臨終前出版了《天體運行論》( )5.地球處于宇宙的中心,而且處于靜止不動的狀態。 ( )6.太陽東升西落佐證了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的。 ( )7.傅科擺實驗證明了地球繞著太陽公轉,同時在自轉。 ( )8.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論點的天文學家是托勒密。( )√×√××謝謝觀看!教科版六年級上冊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