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青銅器與甲骨文導 讀本單元以“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為主題,有5課內容。本課《青銅器與甲骨文》是單元第五課。本課有三部分內容:“青銅器的高超工藝”“甲骨文記事”“甲骨文的造字特點”。本課歸納為青銅器和甲骨文兩個板塊進行教學,通過圖片史料、閱讀課本,感受青銅器高超的制作工藝和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甲骨文的發現及造字特點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甲骨文的發現使中國歷史上從傳說時代走向了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真實情境鋪墊渲染,任務層次分明,學生基于材料進行探究,運用知識并以材料為支撐建構歷史解釋,為學生“深度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切實落實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課題與課時】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1課時)【課標要求】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認識具有代表性的青銅器。【學習目標】1.通過閱讀教材、研讀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簡述我國青銅器的發展歷程,認識到商周時期青銅器高超的制作工藝,提高審美能力。2.通過閱讀教材、研讀文字史料和圖片史料,準確說出甲骨文的含義、造字方法、特點、地位及影響,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過整理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燦爛的奴隸制文明,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評價任務】1.完成任務一(檢測目標1)2.完成任務二(檢測目標2)3.完成任務三(檢測目標3)新課導入:多媒體出示甲骨文的圖片,學生思考能否寫出下列甲骨文的漢字?【學習過程】第一篇章 厚重青銅載文明-青銅器任務一:閱讀教材第25、26頁正文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1)1.思考:什么是青銅器?(指向目標1)2.閱讀課本、研讀圖片史料,概述青銅器的發展歷程。(指向目標1)3.閱讀課本,研讀材料,簡述青銅器的用途、功能及象征。(指向目標1)材料:天子九鼎八簋,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周禮》4.閱讀課本,研讀史料,概述青銅器的特點。(指向目標1)研讀圖片,閱讀課本,概述青銅器的制作方法。(指向目標1)第二篇章 一片甲骨驚天下任務二:閱讀教材第26、27頁正文和研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指向目標2)閱讀課本,準確說出甲骨文的含義,概述甲骨文的發現歷程和內容。(指向目標2)含義:發現歷程:內容:2.閱讀課本,概述甲骨文的地位。(指向目標2)3.閱讀課本,研讀史料,準確說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指向目標2)4.閱讀課本,研讀史料。分析今天的漢字和甲骨文有什么關系?(指向目標2)設計說明:本課設計主要突出的是真實情境的創設(史料實證、設計問題),層層剖析,由淺入深,培養論從史出、無證不信、實事求是的史證意識,提升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素養,形成“多元一體”、“文化認同”、“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思想意識。【檢測與作業】1.夏、商、西周三代是中華文明的第一個高峰期,這一時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應用,物質文明的集中表現則是( ) (檢測目標1)A.打制石器B.原始陶器C.青銅鑄造D.瓷器燒制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我們把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稱為( )。 (檢測目標2)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隸書3.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檢測目標1)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4.目前所知我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是( )(檢測目標2)A.銘文B.甲骨文C.小篆D.隸書 【學后反思】 1.請嘗試繪制本節課重要知識的思維導圖。2.學完本課,你有哪些認識 你還有什么困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