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導學案【簡約課堂】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 導學案【簡約課堂】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導學案)
【2022年課標】
通過了解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習西漢的建立,知道漢初的社會境況及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了解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內容及作用。(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2.掌握推動“文景之治”出現的措施,了解“文景之治”的表現。(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3.探究“秦亡漢興”的原因、啟示,認識“實行仁政”的重要性。(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學習重難點】
學習重點: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學習難點:文景之治。
【思維導學】
【核心背記】
(一)西漢的建立
1、背景:劉邦打敗了 ,統一了全國。
2、概況:
(1)時間: 。
(2)建立者: 。
(3)都城: 。
3、漢初的社會狀況: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
(1)原因:由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漢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
(2)表現: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 ,大片的土地荒蕪。當時的皇帝的馬車也配不齊毛色相同的四匹馬,有些將相出門只能乘牛車,人民得不到溫飽。
(3)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如何_______________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
(二)休養生息政策
1、原因:
(1)為了_______________和穩定______________。
(2)漢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訓。
2、措施:采取了__________政策。他下令“______________”;鼓勵人民致力___________,漢高祖采取______________的政策。
3、影響: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三)“文景之治”
1、時間:__________和___ 時期。
2、措施: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
(1)注重__________,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_______和_______。
(2)重視“____________”,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
(3)提倡____________,反對奢侈浮華。
3、表現:文景時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生活_______。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_____________”。
【易混易錯】
1.秦的首都是咸陽,西漢首都在長安。
2.漢初實行的休養生息政策是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在經濟政策中的體現。
【重難點突破】
1.文帝景帝為鞏固統治采取哪些措施?
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關心農桑。
②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三十稅一。
③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
④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華,以身作則。
2.文帝和景帝的“勤儉治國”和“以德化民”給我們什么啟示?
提示:成由儉、敗由奢。
我們現在既要依法治國,更要以德治國。
政府要重視民生,注意減輕農民的負擔。
3.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和影響。
(1)原因:①主觀上,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認識到與民休息的重要性。②客觀上,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西漢初年,經濟凋敝,國家貧困,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統治者只有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才能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
(2)影響: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使西漢自建立到武帝即位的60多年間,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比較穩定,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治世局面——“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為漢武帝大一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
【分層作業】
(一)、夯實基礎
1.美國學者羅茲·墨菲在《亞洲史》中指出:“中國人至今仍然稱自己為‘漢人’,他們因為是漢代首次確立的典型中國文化和帝國偉大傳統的繼承者而甚感驕傲。”西漢建立的時間和都城分別是( )
A.公元前209年 咸陽 B.公元前202年 西安
C.公元前207年 西安 D.公元202年 咸陽
2.《漢書·景帝紀》記載:“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黎民醇厚。”歷史文獻所指向的盛世被譽為( )
A.成康之治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興 D.貞觀之治
3.《史記 平準書》:“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描繪了西漢早期國庫錢糧富足的景象,這屬于漢初政策推行的( )
A.原因 B.經過 C.影響 D.目的
4.漢文帝先后兩次“除田租稅之半”,下令開放原來歸屬國家的山林川澤,準許私人開采礦產,利用和開發漁鹽資源。這些做法( )
A.加劇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B.加重了農民的賦役負擔
C.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D.造成了富豪勢力的膨脹
5.西漢文帝、景帝統治時期經濟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府庫充盈,人民生活安定,史稱“文景之治”。下列屬于這一時期的措施有( )
①輕徭薄賦 ②以德化民 ③獎勵軍功 ④勤儉治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以上材料稱贊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
(二)、鞏固提升
7.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由此可見,德治具有重要地位。西漢重視“以德化民”是在( )
A.漢高祖時期 B.漢文帝、漢景帝時期
C.漢武帝時期 D.光武帝時期
8.漢高祖劉邦“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而稅一”;文帝時多次下詔減“田租之半”或“租稅之半”;景帝時甚至將田租定為“三十稅一”。這些舉措( )
A.貫徹了道家無為思想 B.促成了“光武中興”
C.增強了軍隊戰斗力 D.恢復經濟并穩定政局
9.觀察下圖,秦始皇陵兵馬俑和漢景帝的陽陵陶俑雖然都是陶俑。但有很大的區別。秦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嚴肅,而漢代陶俑的表情比較柔和,安詳。這說明“文景之治”時期( )
A.人民貪圖享樂 B.人民生活奢侈 C.人民信奉道教 D.人民生活安定
10.《史記》: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這描述的是哪一時期的景象( )
A.秦始皇時期 B.漢高祖時期
C.漢文帝、漢景帝時期 D.光武帝時期
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毛色一樣的馬),而將相或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上)》
(1)根據材料一,指出西漢初期的社會狀況。請結合材料說明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兩點即可)。
材料二:他(漢高祖)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并將那些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三: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如斷殘肢體的肉刑。他們還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2)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漢初統治者采取了什么樣的政策?并比較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統治措施的相同之處。(兩點即可)
材料四: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
——摘編自《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3)材料二、材料三的內容與材料四反映的現象之間是什么關系?歷史上把文景時期的統治局面稱為什么?
(三)、沖刺中考
12.(2023·吉林長春·統考中考真題)“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針對這種情況,西漢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 )
A.休養生息 B.重文輕武 C.文化專制 D.閉關鎖國
13.(2023·黑龍江哈爾濱·中考真題)《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的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嚴刑峻法 B.休養生息 C.鹽鐵官營 D.重文輕武
14.(2022·湖南益陽·統考中考真題)西漢初年“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到漢武帝時期,“牛馬成群,農夫以馬耕載,而民莫不騎乘”。這一變化主要反映了西漢( )
A.社會政治清明 B.經濟恢復發展 C.中央集權加強 D.農民負擔沉重
15.(2022·湖北宜昌·統考中考真題)2022年3月,陜西西安江村大墓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該項考古成果確認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否定了元代文獻記載霸陵在鳳凰嘴的觀點,此事表明( )
A.歷史文獻可信度高于考古發現 B.考古發現可信度高于歷史文獻
C.考古發現不能作為歷史證據 D.歷史文獻記載的都不是真實的
16.(2022·天津·統考中考真題)2021 年考古發現,霸陵陪葬物以陶器為主,金銀器很少。與漢文帝遺詔中所說“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相吻合。這印證了漢文帝( )
A.勤儉治國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虛懷納諫
【核心背記】
(一)1、項羽
2、公元前202年;劉邦;長安
3、秦朝的殘暴統治;秦末的戰亂;恢復和發展
(二)1、鞏固政權;穩定社會局勢
2、休養生息;兵罷皆歸家;治理農業生產;輕徭薄賦
(三)1、漢文帝;漢景帝
2、農業生產;賦稅;徭役;以德化民;勤儉治國
3、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安定;文景之治
【分層作業】
1.B
2.B
3.C
4.C
5.A
6.A
7.B
8.D
9.D
10.C
11.(1)狀況:人民流離失所、土地荒蕪,出現饑荒,人口銳減,經濟殘破。(表達清楚即可)原因:秦朝暴政;多年戰亂(戰爭)。
(2)政策:休養生息政策。措施相同之處:都重視發展農業(或以農為本);都減輕賦稅和徭役。
(3)因果關系(或材料二、三的措施是原因,材料四是結果);文景之治。
12.A
13.B
14.B
15.B
16.A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专栏| 许昌县| 外汇| 乌海市| 安福县| 双峰县| 正安县| 利川市| 津市市| 商都县| 乾安县| 香港 | 青神县| 开平市| 北流市| 海城市| 桃江县| 渭源县| 诸暨市| 黎平县| 岫岩| 江华| 黄龙县| 宁河县| 沁水县| 顺平县| 阜新市| 宁晋县| 读书| 潼关县| 宜昌市| 桐庐县| 昆山市| 海原县| 都昌县| 中西区| 绍兴市| 布拖县| 勐海县| 沾益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