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3課 東漢的興衰(導學案)【2022年課標】了解西漢末到東漢的政治、社會動蕩。【學習目標】1.通過探究學習知道王莽奪權、東漢建立、光武中興等基本史實;2.閱讀史料、視頻記錄了解東漢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社會動蕩;3.梳理黃巾起義的過程,了解其概況及歷史影響。【學習重難點】學習重點:東漢的建立、光武中興、黃巾起義的基本史實,東漢光武中興局面形成的原因。學習難點:東漢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原因。【思維導學】【核心背記】【知識要點】【易混易錯】1.西漢滅亡后,接著建立的新政權是新朝,而非東漢。2.黃巾起義是我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它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并沒有直接導致東漢政權滅亡。【重難點突破】1.東漢衰敗的原因?(1)統治階級的腐化:東漢末期,統治階級更加腐朽,到靈帝時,公開賣官鬻爵;官員為了攀升,開始大肆搜刮,導致百姓難以生存下去。(2)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東漢中后期皇帝幾乎都是幼年即位,皇帝身邊的宦官、外戚開始相互殘殺,交替專權。由于中央政府的常年混亂,地方豪強勢力開始逐漸膨脹。2.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和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比較項目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不同點 爆發時間 公元前209年 184年領導人 陳勝、吳廣 張角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特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主要原因 秦朝沉重的賦稅、徭役,殘酷的刑罰等暴政,導致階級矛盾激化 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導致東漢后期朝政腐敗,時局動蕩不安;災荒連年相同點 都屬于農民起義,都沉重打擊了當時的黑暗統治,但結果都失敗了【分層作業】(一)、夯實基礎1.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中國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處政權的建立者是( )A.嬴政 B.劉邦 C.劉秀 D.楊堅2.“身外戚,奪政權,建立新,西漢亡。”這三字經中的“外戚”指的是( )A.主父偃 B.董仲舒 C.王莽 D.張角3.李華同學在學習漢朝歷史時,收集到以下實物史料的圖片,其中反映東漢的民間生活氣息和地方風貌的是( ) A.“漢并天下”瓦當 B.金縷玉衣(局部) C.陶院落(模型) D.彩陶說唱傭4.劉秀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統治后期,出現“光武中興”的統治局面。下列哪項措施促進了這一局面的出現( )A.下令釋放奴婢 B.罷黜百家,尊崇儒術C.統一度量衡 D.統一鑄造五銖錢5.“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是東漢靈帝在位期間爆發的黃巾起義軍所使用的口號。“蒼天”指漢王朝,漢代官員軍隊的衣服以蒼青色為主。“黃天”是指黃巾起義軍。下列有關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因其起義軍頭裹黃巾而得名 B.起義的領導人是張角C.經過精心策劃,有組織,有準備 D.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6.透過文物,窺探光武中興背后的隱憂。廣州市麻鷹崗出土的冥器“陶院落”映射東漢衰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劇 B.皇帝昏庸和不理朝政C.階級對立和社會動亂 D.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二)、鞏固提升7.河南地區擁有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安陽殷墟、鄭州商城遺址、洛陽東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等國家考古遺址。這表明古代中原地區( )A.對外交流活躍 B.飽受戰火洗禮 C.人口流動頻繁 D.政治色彩突出8.公元25年,劉秀重建漢王朝,史稱東漢。至此,距離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已經過去A.196年 B.197年 C.245年 D.246年9.“光武中興”與“文景之治”在本質上的相同點是( )A.社會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B.調整統治政策,實現穩定與繁榮C.完善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D.促進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10.歷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下圖所示文物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的重要歷史信息是( )漢倭奴國王金印A.中國漢朝時期日本已進入封建社會 B.漢代時日本與中國就有了交往歷史C.中國漢朝時期日本大和政權已統一日本 D.中國漢朝時期日本幕府統治已經建立11.下圖所示物件可折射出東漢時期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 B.豪強大族的厚葬習俗C.經濟政治的發展狀況 D.外戚宦官的交替專權12.如圖是我國古代某個王朝中期以后的政治生態示意圖,這個王朝是A.秦朝 B.西漢 C.東漢 D.隋朝13.兩漢初年,經過統治者的勵精圖治,分別出現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的治世局面,給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啟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都城)鄙(邊遠地方)廩(糧倉)庚(露天谷倉)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穿錢的繩子)朽而不可校。太倉(京師的大糧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而乘字牝者擯而不得聚會。——《史記·平準書》(1)據材料一,概括“文景之治”治世局面的具體表現。材料二 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漢景帝(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文景之治”治世局面出現的原因。材料三 豁達寬容,成就了,中興偉績。能文武,剛柔相濟,奇兵突擊。勇猛多謀成大事,推心置腹添鵬翼。得民心,躍馬掃群雄,無人敵。釋刑婢,均稅率。勤政事,崇儒德。贊修文偃武,與民生息。寬厚愛民民眾擁,秀才治國江山碧。有志者,萬事竟成真。乾坤赤。——《滿江紅·光武帝劉秀》(3)據材料三,概括指出光武帝能夠取得“中興偉績”的原因。(4)“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治世局面的產生對今天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有何重要啟示?(三)、沖刺中考14.(2023·廣東廣州·統考中考真題)漢代某皇帝統治時期,陸續下詔“復三十而稅一”“復五銖錢”“釋奴婢”“并官省職”,這些措施使社會逐步安定。該皇帝統治的時期被稱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興” C.“貞觀之治” D.“開元盛世”15.(2022·甘肅金昌·統考中考真題)甘肅漳縣百姓自古掘井熬鹽,東漢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在鹽川正式設置障縣(漳縣),鹽產歸隴西郡鹽官管理。政府實行鹽鐵專營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強中央集權 B.促進地方經濟 C.充實邊疆軍費 D.打擊地方經濟16.(2021·廣西玉林·統考中考真題)東漢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臣不能正常地執行職權。由此導致A.百家爭鳴出現 B.東漢走向衰亡 C.民族政權并立 D.藩鎮割據形成17.(2020·廣東·統考中考真題)東漢梁太后之兄梁冀獨攬朝政20余年。梁冀一門“前后七封候,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其余卿、將、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親充斥朝廷和郡縣。這說明當時A.官僚機構臃腫 B.宦官把持朝政 C.豪強地主橫行 D.外戚勢力膨脹18.(2020·山東臨沂·統考中考真題)毛澤東在《后漢書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A.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監督官吏,懲處貪官C.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廢除酷法,減輕刑罰【核心背記】光武中興:1.9、王莽、新;2.劉秀、洛陽、東漢;3.刑罰、郡縣。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外戚專權、依賴宦官、宦官寵幸;2.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黃巾起義:2.184、張角;3.黃巾起義;4.東漢的統治。【分層作業】1.C2.C3.D4.A5.D6.C7.D8.C9.B10.B11.C12.C13.(1)表現: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2)原因:①漢文帝和漢景帝提倡以農為本,注重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和謠役。②重視“以德化民”,廢除嚴刑苛法。③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3)原因:豁達寬容、釋放刑婢、平均稅率、勤于政事、崇尚儒德、修文偃武、與民生息、贏得民心等。(4)啟示:要適時調整政策;善于用人;要關注“三農”問題,減輕農民負擔;等等。(開放性問題,答案不唯一)14.B15.A16.B17.D 18.D西漢滅亡:公元_____年,外戚________奪取政權,建立_____朝,西漢滅亡。東漢建立:光武帝________在25年稱帝,定都________,史稱___________。措 施:①光武帝多次下令釋放奴婢,減輕農民負擔,減輕_________;②還合并_______,裁減官員,懲處貪官污吏;③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光武中興皇帝早逝幼主即位___________皇帝長大誅殺外戚___________(母后臨朝)(君權旁落)(奪回君權)(_________)(把持朝政)形成東 漢 的 興 亡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后果: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動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景:①朝政腐敗;②貧民流離失所;③自然災害頻發。爆發:_________年,_________領導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結果:歷史9個月的______________最后被鎮壓下去。4.作用:沉重打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其一蹶不振。黃巾起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