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第四節升華和凝華 學案 (原卷+解析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高效課堂】(人教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第四節升華和凝華 學案 (原卷+解析卷)——2023-2024學年八年級物理上冊【高效課堂】(人教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高效課堂培優講義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
01
新課知識解析
)
(
知識點一:
升華
)
1.升華:指物體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2.升華是吸熱過程,升華要從周圍環境吸熱,使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所以升華有致冷作用。
3.升華的應用:利用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熱來實施人工降雨,制造舞臺煙霧效果,食品冷藏,醫療麻醉等。
4.對升華的理解
(1)升華是指物質直接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物質不經歷液態這一狀態.
(2)理論上講,固態物質在任何溫度下都會升華,但實際上常溫下很多固態物質,如金屬,都可以認為是不升華的.
(3)加熱可以加速固體的升華現象,如碘升華,在常溫下非常緩慢,但稍一加熱,升華現象就非常明顯.
(4)生活中常見的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用久的白熾燈燈絲變細、碘升華、干冰升華等.
(
知識點


凝華
)
1.凝華:物體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2.凝華是放熱過程,凝華要放出熱量。
3.對凝華現象的理解
(1)凝華是指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物質不存在液態這一狀態.
(2)理論上所有氣態物質都能發生凝華,只是在通常情況下很多氣體都難以凝華或者凝華得極其緩慢.
(3)生活中常見的凝華現象:霜、冰晶、冰花、霧凇、燈泡變黑等.
(
知識點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
1.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需要吸收熱量,即升華吸熱;
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會放出熱量,即凝華放熱.
自然現象 形成原因 物態變化
云 太陽照在地面上,水溫升高,含有水蒸氣的 高溫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 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 小冰晶,便形成云 液化或凝華
雨 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隨著氣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運動,它們相遇后越聚越大,達到--定程度后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珠,與原來的小 水珠一起落到地面,這就是雨 熔化
霧 霧是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在地面附近稱為霧 液化
露 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早晨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 液化
霜、雪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0℃以下的固體凝華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溫度在0℃以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 式降到地面 凝華
冰雹 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氣流帶到氣溫低于0 °C的高空,凝結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時,外層受熱熔化成水,并彼此結合,使冰珠越來越大,如果上升氣流很強,冰珠就會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層冰殼,經過多次上下翻騰,能結合成較大的冰珠,當上升氣流托不住它時,冰珠就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熔化、凝固
(
0
2
題型專場
)
題型一:物態變化的識別
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三種不同物態,如圖所示,則從乙到丙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升華 B.凝華 C.液化 D.凝固
【答案】B
【解析】物質吸熱,從液態變成氣態發生汽化現象;物質放熱,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物質吸熱,從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則甲為液態、乙為氣態,丙為固態,那么乙到丙的物態變化為凝華現象。
故選B。
題型二:物態變化的應用
科學家研發出“激光橡皮”,專門用來去除白紙上的黑色碳粉字跡。在激光照射下,紙上的碳粉直接轉化為碳蒸氣,字跡消失。下列關于碳粉轉化為碳蒸氣的物態變化和吸、放熱情況,正確的是(  )
A.汽化、吸熱 B.升華、吸熱 C.熔化、放熱 D.凝華、放熱
【答案】B
【解析】在激光的照射下,碳粉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需要吸熱,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題型三:古詩詞類
“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青睞。中華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以下對詩句中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的成因之一是液化現象,需吸熱
B.“月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放熱
C.“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雪的形成是熔化現象,需吸熱
D.“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霧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放熱
【答案】B
【解析】
A.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形成的,需要放熱,故A錯誤;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形成的,需要放熱,故B正確;
C.雪也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形成的,需要放熱,故C錯誤;
D.雨是空氣中的水蒸氣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形成的,需要放熱,故D錯誤。
故選B。
(
0
3
鞏固提升
)
1.冬天,當氣溫低于0℃時,即使沒有陽光,晾在室外結了冰的濕衣服仍然會干,這是由于在低溫下冰(  ) 的緣故。
A.汽化 B.升華 C.蒸發 D.凝華
【答案】B
【解析】
冰凍的衣服從空氣中吸收熱量,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水蒸氣,從而發生升華現象,因此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干,故B正確,而A、C、D錯誤。
故選B。
2.你聽說過“霜前冷,雪后寒“嗎?從科學角度分析這句話的含義應為(  )。
A.霜形成之前的氣溫一定比下雪后低
B.霜形成時的氣溫一定比雪形成時的氣溫低
C.霜后的氣溫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氣溫一定比雪落到地面前低
D.霜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氣溫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使地面的溫度降低
【答案】D
【解析】
霜和雪都是水蒸氣直接變成固態發生的凝華現象,都需要向外放熱。霜在地面附近形成,為了放熱需要空氣的溫度很低,往往在0℃以下,所以下霜之前天氣很冷,即“霜前冷”。而雪在高空形成,下落到地面時熔化需要吸收空氣中大量的熱,因此會使空氣的溫度降低,即“雪后寒”。
故D正確,而A、B、C錯誤。
故選D。
3.下面是“水”的幾條“旅行”路線:a.水→冰→水蒸氣b.冰+水→水蒸氣c.水蒸氣水→冰d.水蒸氣→冰→水,你認為“水”的這幾條“旅行路線中可行的是(  )
A.只有c B.只有b
C.只有b和c D.四條路線都可以
【答案】D
【解析】
a.水→冰→水蒸氣的過程,物態變化依次為凝固和升華,可行;
b.冰→水→水蒸氣的過程,物態變化依次為熔化和汽化,可行;
c.水蒸氣→水→冰的過程,物態變化依次為液化和凝固,可行;
d.水蒸氣→冰→水的過程,物態變化依次為凝華和熔化,可行。
故選D。
4.科學課上,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用銀子夾取一塊冒著“白氣”的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溫度-79℃)放入氣球內,并迅速扎緊氣球,過一會兒,氣球快速鼓起,同時在氣球底部的外壁觀察到“白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的形成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C.“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D.氣球鼓起的過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間的空隙不變
【答案】C
【解析】
A.“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放熱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故A錯誤;
B.“白氣”的形成過程需要向外放出熱量,故B錯誤;
C.“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故C正確;
D.氣球鼓起的過程中,是二氧化碳由固態變成氣態的升華過程,因此二氧化碳分子之間的空隙變大了,故D錯誤。
故選C。
5.如圖水的三態之間轉化過程所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標注都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水蒸氣變成冰,是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為凝華;
冰變成水,是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為熔化;
水變成水蒸氣,是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為汽化。
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6.我國科學家通過自主創新研制的飛機剎車片是一種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幾乎不隨溫度而變化,當溫度升高到2000℃時硬度才會適度變小,但不會熔化,溫度到3000℃時開始升華。關于這種碳材料的分析,正確的是(  )
A.發生升華時吸收熱量 B.熔點是2000℃
C.沸點是3000℃ D.凝固點是3000℃
【答案】A
【解析】
A.這種特殊材料發生升華時肯定吸收熱量,故A正確;
B.當溫度升高到2000℃時并沒有熔化,故B錯誤;
C.溫度達到3000℃時發生升華現象,該材料可能是固體,也可能是氣態,肯定不是液體,故C錯誤;
D.3000℃時該材料不是液態,因此它沒有凝固點,故D錯誤。
故選A。
7.有一天,霧、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爭論自己的出生由來,誰也不認同誰。下列有關她們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A.霧說:我是水汽化而來 B.露說:我是水蒸氣液化而來
C.霜說:我是水凝固而來 D.雪說:我是水升華而來
【答案】B
【解析】
A、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A選項說法不正確。
B、露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B選項說法正確;
C、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C選項說法不正確;
D、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D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答案為:B。
8.請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露的形成:   ,   。
(2)冰變成水:   ,   。
(3)霜的形成:   ,   。
(4)鐵水變鐵塊:   ,   。
(5)霧的形成:   ,   。
(6)碘變成碘蒸汽:   ,   。
【答案】(1)液化;放熱
(2)熔化;吸熱
(3)凝華;放熱
(4)凝固;放熱
(5)液化;放熱
(6)升華;吸熱
【解析】(1)露是水蒸氣放熱,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形成的;
(2)冰變成水,是冰吸收熱量,由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形成的;
(3)霜是水蒸氣放熱,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發生凝華現象形成的;
(4)鐵水變成鐵塊,是鐵水放熱,由液態變成固態發生凝固現象形成的;
(5)霧是水蒸氣放熱,由氣態變成液態發生液化現象形成的;
(6)碘變成碘蒸汽,是碘吸熱,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發生升華現象形成的。
9.老師利用圖甲裝置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小明發現此實驗存在不足,于是將實驗進行改進(如圖乙)。實驗過程中小明觀察到了碘晶體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同時發現碘蒸汽在燒瓶底部凝華時溫度計示數上升。已知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碘的熔點是114℃、沸點是184℃,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請結合實驗目的指出原實驗的不足并解釋改進后實驗的優點,同時說明溫度計示數上升的原因。
【答案】實驗甲中碘可能會先熔化后再快速汽化成碘蒸氣,不能很好地說明碘的直接升華過程,而實驗乙中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能確保碘不會熔化從而說明碘蒸汽確實來自固態碘的升華。碘蒸汽在燒瓶底部凝華放熱,故溫度計示數會升高。
【解析】實驗甲中碘可能會先熔化后再快速汽化成碘蒸氣,不能很好地說明碘的直接升華過程,而實驗乙中水的沸點低于碘的熔點,能確保碘不會熔化從而說明碘蒸汽確實來自固態碘的升華。碘蒸汽在燒瓶底部凝華放熱,故溫度計示數會升高。
10.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樹木、植物的枝葉上出現小晶體(如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下霜了”;有霜的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人們就說遭受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到-20℃~ -10℃,也不會出現霜,此時農作物早被凍壞了;農民們稱這種情況為“黑霜”。
請你回答:
(1)霜的形成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2)請你根據知文,說明“霜”形成的條件是什么?   ;
(3)為了防止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農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凍發生的前一天灌水,這樣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使土壤降溫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   。
【答案】(1)凝華
(2)只有空氣較濕潤且當氣溫驟降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才會凝華為冰晶——霜
(3)水的比熱容大
【解析】
(1)霜是由氣態的水蒸氣直接凝華而成的小冰晶,所以物態變化是凝華;
(2)條件一、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條件二:空氣較濕潤 ;兩個條件需要同時滿足;
(3)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因為比熱容大的物體,升溫慢降溫也慢,可以在夜間其保暖的作用;
故答案為:(1) 凝華 (2) 只有空氣較濕潤且當氣溫驟降時,空氣中的水蒸氣才會凝華為冰晶——霜 (3)水的比熱容大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八年級物理高效課堂培優講義
第4節 升華和凝華
(
01
新課知識解析
)
(
知識點一:
升華
)
1. :指物體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
2.升華是 過程,升華要從周圍環境吸熱,使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所以升華有致冷作用。
3.升華的應用:利用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熱來實施人工降雨,制造舞臺煙霧效果,食品冷藏,醫療麻醉等。
4.對升華的理解
(1)升華是指物質直接由固態變為氣態的過程,“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物質不經歷液態這一狀態.
(2)理論上講,固態物質在任何溫度下都會升華,但實際上常溫下很多固態物質,如金屬,都可以認為是不升華的.
(3)加熱可以加速固體的升華現象,如碘升華,在常溫下非常緩慢,但稍一加熱,升華現象就非常明顯.
(4)生活中常見的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用久的白熾燈燈絲變細、碘升華、干冰升華等.
(
知識點


凝華
)
1. :物體直接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2.凝華是 過程,凝華要放出熱量。
3.對凝華現象的理解
(1)凝華是指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直接”說明變化過程中物質不存在液態這一狀態.
(2)理論上所有氣態物質都能發生凝華,只是在通常情況下很多氣體都難以凝華或者凝華得極其緩慢.
(3)生活中常見的凝華現象:霜、冰晶、冰花、霧凇、燈泡變黑等.
(
知識點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
1.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需要吸收熱量,即升華 ;
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會放出熱量,即凝華放熱.
自然現象 形成原因 物態變化
云 太陽照在地面上,水溫升高,含有水蒸氣的 高溫空氣快速上升,在上升過程中,空氣 逐漸冷卻,水蒸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 小冰晶,便形成云 .
雨 云中的小水珠或小冰晶,隨著氣流的急速升降而上下運動,它們相遇后越聚越大,達到--定程度后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珠,與原來的小 水珠一起落到地面,這就是雨 .
霧 霧是水蒸氣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懸浮在空氣中,在地面附近稱為霧 .
露 在天氣較熱的時候,空氣中的水蒸氣在早晨遇到溫度較低的樹葉、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著在它們的表面 .
霜、雪 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氣遇到0℃以下的固體凝華為小冰晶;如果高空的溫度在0℃以下,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便以雪的形 式降到地面 .
冰雹 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氣流帶到氣溫低于0 °C的高空,凝結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時,外層受熱熔化成水,并彼此結合,使冰珠越來越大,如果上升氣流很強,冰珠就會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形成層冰殼,經過多次上下翻騰,能結合成較大的冰珠,當上升氣流托不住它時,冰珠就落到地面,形成冰雹 .
(
0
2
題型專場
)
題型一:物態變化的識別
物質M通過吸、放熱,出現三種不同物態,如圖所示,則從乙到丙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
A.升華 B.凝華 C.液化 D.凝固
題型二:物態變化的應用
科學家研發出“激光橡皮”,專門用來去除白紙上的黑色碳粉字跡。在激光照射下,紙上的碳粉直接轉化為碳蒸氣,字跡消失。下列關于碳粉轉化為碳蒸氣的物態變化和吸、放熱情況,正確的是(  )
A.汽化、吸熱 B.升華、吸熱 C.熔化、放熱 D.凝華、放熱
題型三:古詩詞類
“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國詩詞大會》深受觀眾青睞。中華詩詞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以下對詩句中有關物態變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
A.“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雨的成因之一是液化現象,需吸熱
B.“月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需放熱
C.“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雪的形成是熔化現象,需吸熱
D.“庭院深深深幾許,云窗霧閣春遲”霧的形成是凝固現象,需放熱
(
0
3
鞏固提升
)
1.冬天,當氣溫低于0℃時,即使沒有陽光,晾在室外結了冰的濕衣服仍然會干,這是由于在低溫下冰(  ) 的緣故。
A.汽化 B.升華 C.蒸發 D.凝華
2.你聽說過“霜前冷,雪后寒“嗎?從科學角度分析這句話的含義應為(  )。
A.霜形成之前的氣溫一定比下雪后低
B.霜形成時的氣溫一定比雪形成時的氣溫低
C.霜后的氣溫一定比霜形成前高,雪后氣溫一定比雪落到地面前低
D.霜是在地面上形成的,氣溫必在0℃以下;雪在高空形成,雪熔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使地面的溫度降低
3.下面是“水”的幾條“旅行”路線:a.水→冰→水蒸氣b.冰+水→水蒸氣c.水蒸氣水→冰d.水蒸氣→冰→水,你認為“水”的這幾條“旅行路線中可行的是(  )
A.只有c B.只有b
C.只有b和c D.四條路線都可以
4.科學課上,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實驗:用銀子夾取一塊冒著“白氣”的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溫度-79℃)放入氣球內,并迅速扎緊氣球,過一會兒,氣球快速鼓起,同時在氣球底部的外壁觀察到“白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氣”是干冰升華形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B.“白氣”的形成過程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C.“白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
D.氣球鼓起的過程中,二氧化碳分子之間的空隙不變
5.如圖水的三態之間轉化過程所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標注都正確的是(  )
A. B.
C. D.
6.我國科學家通過自主創新研制的飛機剎車片是一種特殊的碳材料。其主要特性是:硬度幾乎不隨溫度而變化,當溫度升高到2000℃時硬度才會適度變小,但不會熔化,溫度到3000℃時開始升華。關于這種碳材料的分析,正確的是(  )
A.發生升華時吸收熱量 B.熔點是2000℃
C.沸點是3000℃ D.凝固點是3000℃
7.有一天,霧、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爭論自己的出生由來,誰也不認同誰。下列有關她們的說法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
A.霧說:我是水汽化而來 B.露說:我是水蒸氣液化而來
C.霜說:我是水凝固而來 D.雪說:我是水升華而來
8.請填寫物態變化名稱及吸熱、放熱情況:
(1)露的形成:   ,   。
(2)冰變成水:   ,   。
(3)霜的形成:   ,   。
(4)鐵水變鐵塊:   ,   。
(5)霧的形成:   ,   。
(6)碘變成碘蒸汽:   ,   。
9.老師利用圖甲裝置研究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小明發現此實驗存在不足,于是將實驗進行改進(如圖乙)。實驗過程中小明觀察到了碘晶體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同時發現碘蒸汽在燒瓶底部凝華時溫度計示數上升。已知在一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碘的熔點是114℃、沸點是184℃,酒精燈火焰溫度約為400℃。請結合實驗目的指出原實驗的不足并解釋改進后實驗的優點,同時說明溫度計示數上升的原因。
10.初冬的夜晚,地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在地面或樹木、植物的枝葉上出現小晶體(如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下霜了”;有霜的季節,農作物常被凍壞,人們就說遭受霜凍;實際上,農作物不是因為霜而受凍的,0℃以下的低氣溫才是真正的“兇手”;當空氣干燥時,即使溫度降到-20℃~ -10℃,也不會出現霜,此時農作物早被凍壞了;農民們稱這種情況為“黑霜”。
請你回答:
(1)霜的形成對應的物態變化名稱是   ;
(2)請你根據知文,說明“霜”形成的條件是什么?   ;
(3)為了防止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農民通常采用覆膜和灌溉法。灌溉法就是在霜凍發生的前一天灌水,這樣起到良好的保溫效果,使土壤降溫幅度小。此方法中主要是利用了水的什么特性?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泉市| 梁河县| 吉安县| 兴文县| 略阳县| 绥江县| 西昌市| 洪湖市| 农安县| 江川县| 临沂市| 左贡县| 稷山县| 十堰市| 临桂县| 乡宁县| 仙居县| 广水市| 舟曲县| 巴马| 隆尧县| 大田县| 灵宝市| 德安县| 繁峙县| 白山市| 汶川县| 靖江市| 本溪| 和静县| 新余市| 开远市| 宝丰县| 梁河县| 梅河口市| 岗巴县| 石嘴山市| 尚义县| 库尔勒市| 贡嘎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