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素養導學:歷史解釋:了解西晉建立、統一全國及八王之亂的基本史實,分析西晉衰亡的原因。時空觀念:識讀《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分析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影響。家國情懷:認識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是在各族人民交融中形成的,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知識構建:一、西晉的建立三國分裂局面下,“紛爭各方”是怎樣“恢復統一”的 (1)263年,魏滅蜀。(2)266年, 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 為都,史稱西晉,他就是晉武帝。(3) 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思維導引: 司馬炎建立的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西晉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唯一完成全國統一的政權。二、八王之亂 為避免“(魏)遂乃三葉而亡”晉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產生了什么后果和影響 (1)措施:大封同姓諸王。(2)后果: 。(3)影響: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西晉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離,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 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時期:東漢、魏、晉時期。2.內遷民族及路線氐族、羌族 生活在西北,由西向東遷入陜西匈奴族、羯族 分布在蒙古草原,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3.生活狀況:西晉征收重稅,征兵派役,掠賣人口。4.結果:部分內遷民族起兵反晉;西晉滅亡,十六國并立。5.前秦: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 逐漸強盛,統一了黃河流域。史料研習:在分裂再現之時,中國人并不自安于分裂,紛爭各方總是力求尋得恢復統一的路徑。——田余慶《秦漢魏晉史探微》魏武忘經國之宏規……功臣無立錐之地(沒有封國)……本根無所庇蔭,(魏)遂乃三葉而亡。——《晉書·八王傳序》時空觀念: 西晉結束分裂狀態,短暫統一全國。西晉滅亡后,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進入“十六國時期”。【任務一】 【明晰歷史線索】(1)上圖呈現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的更替情況,請分別寫出①和②所對應的政權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任務二】 【尋找歷史證據】材料一 西晉建國初期,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2)西晉初年為什么要恢復分封制,大封同姓為王 這種做法造成了怎樣的不利局面 材料二 【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西晉人魯褒作《錢神論》譏諷道:錢被奉為神物,“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凡今之人,惟錢而已!”還說錢“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問世后,廣為傳誦,“孔方兄”一詞,也成了“錢”的同義詞。(3)西晉王朝的短命與這種風氣是否有關系 請說明理由。(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晉滅亡還有哪些原因 西晉的滅亡對后世統治者有什么警示 【任務三】 【探索民族內遷】西漢末年以來,中國北方各少數民族逐漸向內地遷居。……西晉統治者對待這些少數民族,總的來說是極力壓迫、虐待、剝削或把他們收作佃客,令其耕作,或把他們掠賣為奴。……這自然引起這些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的仇視。——摘編自何國松《中華文明簡史一本通》(5)根據材料,概括西晉統治者對待內遷各族的做法及造成的后果。綜合以上材料,總結西晉統治的歷史教訓。A層 課堂達標:1.它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一王朝。承襲了曹魏領土,統一后領有孫吳疆域。公元281年,它的國土面積達543萬平方千米。這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 )A.司馬遷 B.司馬懿C.司馬炎 D.司馬睿2.(2022·渭南期末)晉武帝實現全國統一后“日益驕侈,荒淫怠政,后宮姬妾多達近萬。”大臣石崇與國舅王愷斗富,窮極珍異,駭人聽聞。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晉 ( )A.統治集團奢侈腐化 B.北方少數民族內遷C.宗室諸王勢力強大 D.社會生產嚴重破壞3.(2022·中山期末)西晉初年,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后又陸續派遣諸王據守州郡重鎮。這些派出鎮守的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這客觀上 ( )A.掀起北民南遷的高潮B.埋下地方叛亂的隱患C.加劇統治階層的腐敗D.激起少數民族的反抗4.“統治因面臨嚴重的危機而不鞏固:內有持續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和大規模的流民起義,外有內遷的少數民族上層掀起的反晉斗爭,故統一局面并沒有維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晉朝代的特征是 ( )A.紛爭不斷,短暫而亡B.天朝上國,繁榮富強C.政權分裂,大權旁落D.大一統時代5. 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哪一政權,總稱為“十六國” ( )A.成漢 B.西秦 C.北燕 D.后趙6.(2022·北京期末)據西晉史料記載,內遷的少數民族,如鮮卑說自己是黃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鐵弗部自稱是大禹的后代。這反映出內遷少數民族 ( )A.認同中原地區的文化B.反抗西晉的腐朽統治C.結束了政權分立局面D.人口快速增長并遷徙7.(2022·煙臺期末)十六國時期,各國彼此攻戰,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顛沛流離。4世紀后期,氐族建立的政權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它是 ( )A.東晉 B.前趙C.前秦 D.鮮卑8.人口遷移是人類歷史上的常見現象,人口遷移的過程既是不同生產方式傳播交流的過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過程。(1)結合上圖,簡述當時我國人口遷移的兩大趨勢,并分析其原因。(2)馬克思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請結合前秦的相關史實說明這一論斷。B層 思維進階:9.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但有人說“西晉的統一是低質量的統一”。根據所學知識,說明這一觀點。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素養導學:歷史解釋:了解西晉建立、統一全國及八王之亂的基本史實,分析西晉衰亡的原因。時空觀念:識讀《西晉內遷少數民族分布圖》,分析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的影響。家國情懷:認識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是在各族人民交融中形成的,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知識構建:一、西晉的建立三國分裂局面下,“紛爭各方”是怎樣“恢復統一”的 (1)263年,魏滅蜀。(2)266年,司馬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晉,以洛陽為都,史稱西晉,他就是晉武帝。(3)280年,西晉滅吳,統一了全國。思維導引: 司馬炎建立的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局面;西晉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唯一完成全國統一的政權。二、八王之亂 為避免“(魏)遂乃三葉而亡”晉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產生了什么后果和影響 (1)措施:大封同姓諸王。(2)后果:八王之亂。(3)影響:對社會造成巨大災害,西晉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紛紛逃離,形成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高潮。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內遷1.時期:東漢、魏、晉時期。2.內遷民族及路線氐族、羌族 生活在西北,由西向東遷入陜西關中匈奴族、羯族 分布在蒙古草原,由北向南遷到山西一帶鮮卑族 一部分遷到遼寧,一部分遷到陜西及河套地區3.生活狀況:西晉征收重稅,征兵派役,掠賣人口。4.結果:部分內遷民族起兵反晉;西晉滅亡,十六國并立。5.前秦: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統一了黃河流域。史料研習:在分裂再現之時,中國人并不自安于分裂,紛爭各方總是力求尋得恢復統一的路徑。——田余慶《秦漢魏晉史探微》魏武忘經國之宏規……功臣無立錐之地(沒有封國)……本根無所庇蔭,(魏)遂乃三葉而亡。——《晉書·八王傳序》時空觀念: 西晉結束分裂狀態,短暫統一全國。西晉滅亡后,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進入“十六國時期”。【任務一】 【明晰歷史線索】(1)上圖呈現的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的更替情況,請分別寫出①和②所對應的政權名稱,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這一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征。答:①魏,②西晉;特征: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任務二】 【尋找歷史證據】材料一 西晉建國初期,晉武帝恢復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后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2)西晉初年為什么要恢復分封制,大封同姓為王 這種做法造成了怎樣的不利局面 答:原因:曹魏削弱所封諸王的勢力,導致孤立而亡。不利局面:被封的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材料二 【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西晉人魯褒作《錢神論》譏諷道:錢被奉為神物,“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凡今之人,惟錢而已!”還說錢“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文章問世后,廣為傳誦,“孔方兄”一詞,也成了“錢”的同義詞。(3)西晉王朝的短命與這種風氣是否有關系 請說明理由。答:有。理由: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使道德淪喪,帶來政治腐敗,不利于社會的健康發展等。(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晉滅亡還有哪些原因 西晉的滅亡對后世統治者有什么警示 答:原因:“八王之亂”消耗了西晉的國力;對內遷少數民族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他們的強烈反抗,加速了西晉的滅亡。警示:勵精圖治、提倡節儉;以民為本、維護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平等、團結。【任務三】 【探索民族內遷】西漢末年以來,中國北方各少數民族逐漸向內地遷居。……西晉統治者對待這些少數民族,總的來說是極力壓迫、虐待、剝削或把他們收作佃客,令其耕作,或把他們掠賣為奴。……這自然引起這些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的仇視。——摘編自何國松《中華文明簡史一本通》(5)根據材料,概括西晉統治者對待內遷各族的做法及造成的后果。綜合以上材料,總結西晉統治的歷史教訓。答:做法:實行民族壓迫政策,對少數民族實施暴政。后果:激起了內遷各族的反抗。教訓:統治者要勤儉戒奢,加強自身修養;要善于用人;要妥善處理民族關系。A層 課堂達標:1.它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一王朝。承襲了曹魏領土,統一后領有孫吳疆域。公元281年,它的國土面積達543萬平方千米。這個王朝的建立者是 (C)A.司馬遷 B.司馬懿C.司馬炎 D.司馬睿2.(2022·渭南期末)晉武帝實現全國統一后“日益驕侈,荒淫怠政,后宮姬妾多達近萬。”大臣石崇與國舅王愷斗富,窮極珍異,駭人聽聞。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晉 (A)A.統治集團奢侈腐化 B.北方少數民族內遷C.宗室諸王勢力強大 D.社會生產嚴重破壞3.(2022·中山期末)西晉初年,晉武帝大封同姓諸王,后又陸續派遣諸王據守州郡重鎮。這些派出鎮守的宗室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勢力日益強大。這客觀上 (B)A.掀起北民南遷的高潮B.埋下地方叛亂的隱患C.加劇統治階層的腐敗D.激起少數民族的反抗4.“統治因面臨嚴重的危機而不鞏固:內有持續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和大規模的流民起義,外有內遷的少數民族上層掀起的反晉斗爭,故統一局面并沒有維持多久”。此材料反映了西晉朝代的特征是 (A)A.紛爭不斷,短暫而亡B.天朝上國,繁榮富強C.政權分裂,大權旁落D.大一統時代5. 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5世紀前期,北方各族統治者先后建立了許多政權,歷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個政權,連同西南的哪一政權,總稱為“十六國” (A)A.成漢 B.西秦 C.北燕 D.后趙6.(2022·北京期末)據西晉史料記載,內遷的少數民族,如鮮卑說自己是黃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鐵弗部自稱是大禹的后代。這反映出內遷少數民族 (A)A.認同中原地區的文化B.反抗西晉的腐朽統治C.結束了政權分立局面D.人口快速增長并遷徙7.(2022·煙臺期末)十六國時期,各國彼此攻戰,經濟遭到嚴重破壞,人民顛沛流離。4世紀后期,氐族建立的政權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它是 (C)A.東晉 B.前趙C.前秦 D.鮮卑8.人口遷移是人類歷史上的常見現象,人口遷移的過程既是不同生產方式傳播交流的過程,也是不同文明碰撞、交流、融合的過程。(1)結合上圖,簡述當時我國人口遷移的兩大趨勢,并分析其原因。答:趨勢:少數民族由北方草原地區向中原地區遷移,中原人口向江南地區遷移。少數民族內遷至中原地區的原因:生活區域氣候寒冷,環境所迫;中原先進文明的吸引。中原人口向江南地區遷移的原因:北方戰亂,南方社會相對安定。(2)馬克思說“野蠻的征服者總是被那些他們所征服的民族的較高文明所征服”,請結合前秦的相關史實說明這一論斷。答:4世紀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漸強盛,并統一了黃河流域。氐族貴族深受漢族文明影響。苻堅任用漢人王猛為丞相,銳意改革,整頓吏治,厲行法治,加強集權,招撫流民,減賦禁奢,興辦學校,提倡儒學。B層 思維進階:9.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分裂局面,統一了全國。但有人說“西晉的統一是低質量的統一”。根據所學知識,說明這一觀點。答: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三國分裂的局面,形成形式上的統一國家。這個形式特指國家版圖方面,中原南北一統的局面。“西晉的統一是低質量的統一”,一方面,表現在政治人事上,西晉王朝制定了一系列優待大地主、大貴族的政策;西晉大封同姓諸王,派遣諸王據守州郡重鎮,最后引發了“八王之亂”,西晉從此衰落;在對待少數民族方面,西晉統治腐朽,向內遷各族人民實行暴政,激起了內遷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另一方面,在樹立和引領文化思想方面,西晉王朝的統治階級在生活上以豪華奢侈為榮,追求享樂,上行下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17課 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