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素養導學:史料實證:結合材料分析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和影響。時空觀念: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權更替。唯物史觀:通過南北方人民共同開發江南,認識到人民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知識構建:一、東晉的興亡和南朝的政治1.簡述東晉的建立和興亡過程。(1)建立:317年, 重建晉王朝,以 為都城,史稱東晉。(2)北伐:東晉初期多次北伐,因缺少后援,未能恢復中原。(3)發展: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4)滅亡: 年,東晉滅亡。2.南朝的政治:宋、齊、梁、陳,都城都在 (南京) 。思維導引: 南京是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古都。二、江南地區的開發1.南朝時期,“江南之為國盛矣”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 ,帶來了先進的 和 。(2) 優越,社會比較安定。(3)南下移民和南方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2.“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是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此外,南方經濟發展還有哪些表現 農業 大量荒地被開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很多 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手工業 快速進步,繅絲、織布、 、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有顯著發展商業 城市繁榮,南朝時的 ,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思維導引: 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雖然得到開發,但是仍然落后于北方地區。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史料研習:(東晉時期)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晉書·姚興載記》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宋書》時空觀念:經濟重心南移(前兩個階段) 魏晉時期,人口遷移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任務一】 【歷史故事中的家國情懷】祖逖年輕時胸懷大志,勤奮練武,夜半聞雞起舞,隨時準備報效國家。西晉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馬睿出兵北伐。司馬睿令其自行招募軍隊,祖逖只好帶領親族、同鄉100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頭,慷慨激昂地擊楫說:“祖逖如不掃清中原,誓不再回江東!”跟隨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壯志感動。(1)祖逖北伐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結果如何 該故事表現了祖逖的什么精神 【任務二】 【歷史圖示中的政權更迭】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2)請寫出圖中A、B、C、D、E所代表的政權名稱并分析南朝的特點。【任務三】 【不同時空中的社會變遷】材料一 江南地廣(人微)……民食魚稻……不憂凍餓,亦亡(無)千金之家。 ——《漢書·地理志》 材料二 以建康為代表的商業城市的興起……人口集中,最盛時達一百四十萬左右。 ——羅宗真 《探索歷史的真相》(3)結合材料一,談談你對漢朝江南的印象。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江南地區經濟狀況的變化。【任務四】【史料實證中的經濟發展】【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4)材料中圖片體現了南朝時期哪個行業的發展 結合圖文材料,分析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及啟示。A層 課堂達標:1.魏晉南北朝時期,多個政權并立,政局紛亂復雜。與圖中①處對應的是 ( )A.東晉 B.宋 C.吳 D.齊2.(2022·呂梁期末)如圖漫畫可以直接印證的是 ( )A.西晉統一的條件B.東晉建立的因素C.民族交融的內容D.分封制度的弊端3.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很多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其中“奠定秦朝滅亡的基礎”和“導致前秦政權瓦解,北方重陷混亂”的戰役分別是 ( )A.涿鹿之戰、官渡之戰B.巨鹿之戰、淝水之戰C.桂陵之戰、赤壁之戰D.長平之戰、漠北之戰4.“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該詩是唐朝詩人韋莊對曾為“六朝”古都的感慨。該古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西安C.洛陽 D.南京5.(2022·南京模擬)“自晉氏遷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荊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材料評述的是 ( )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地區開發C.經濟重心南移 D.工商業市鎮發展6.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之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糧食缺乏B.北方人口南遷和民族交融的影響C.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D.南方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7.兩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水稻由原來的直播變成育秧移栽,普遍實行麥稻兼作,還發展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這表明 ( )A.江南開發加速,農業多種經營B.南方輕徭薄賦,社會相對安定C.南方商業活躍,城市經濟繁榮D.經濟重心南移,租佃關系發展8.經濟發展關乎國計民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三國和兩晉時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開始內遷到黃河流域……以匈奴人滅西晉為序幕,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們彼此征戰,人民被屠殺,田地大量荒蕪……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的浪潮。材料二 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疇美柘,畦畎相望,連宇高甍,阡陌如繡”。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江東僑郡縣的建立與經濟的開發》(1)根據材料一說說“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與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二者有什么內在聯系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況 這一情況出現與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聯系 (3)綜上所述,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發展變化對今天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借鑒意義 B層 思維進階: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有人認為:“生產工具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認為:“勞動力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你怎么看 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擬一個論題并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素養導學:史料實證:結合材料分析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原因、表現和影響。時空觀念:了解東晉南朝時期的政權更替。唯物史觀:通過南北方人民共同開發江南,認識到人民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知識構建:一、東晉的興亡和南朝的政治1.簡述東晉的建立和興亡過程。(1)建立: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以建康為都城,史稱東晉。(2)北伐:東晉初期多次北伐,因缺少后援,未能恢復中原。(3)發展:東晉成功抵御了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統治局面相對穩定,社會經濟有所發展。(4)滅亡:420年,東晉滅亡。2.南朝的政治:宋、齊、梁、陳,都城都在建康(南京) 。思維導引: 南京是六朝(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古都。二、江南地區的開發1.南朝時期,“江南之為國盛矣”的原因是什么 (1)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輸送了大量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2)自然條件優越,社會比較安定。(3)南下移民和南方當地民眾的共同努力。2.“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是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此外,南方經濟發展還有哪些表現 農業 大量荒地被開墾,耕地面積增加,興修很多水利工程;農業生產技術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手工業 快速進步,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有顯著發展商業 城市繁榮,南朝時的建康,是當時商業最為活躍的大都市思維導引: 東晉南朝時,江南地區雖然得到開發,但是仍然落后于北方地區。江南地區的開發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史料研習:(東晉時期)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晉書·姚興載記》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宋書》時空觀念:經濟重心南移(前兩個階段) 魏晉時期,人口遷移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相互影響。【任務一】 【歷史故事中的家國情懷】祖逖年輕時胸懷大志,勤奮練武,夜半聞雞起舞,隨時準備報效國家。西晉末年,他流亡江南,要求司馬睿出兵北伐。司馬睿令其自行招募軍隊,祖逖只好帶領親族、同鄉100多家,于313年渡江北上。船到中流,他站立船頭,慷慨激昂地擊楫說:“祖逖如不掃清中原,誓不再回江東!”跟隨的人都被他的豪情壯志感動。(1)祖逖北伐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么 結果如何 該故事表現了祖逖的什么精神 答:歷史背景:東晉時期,南遷的北方人民希望能恢復中原。結果:失敗。精神:胸懷大志、報效朝廷的精神。【任務二】 【歷史圖示中的政權更迭】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示意圖(2)請寫出圖中A、B、C、D、E所代表的政權名稱并分析南朝的特點。答:A:東晉 B:宋 C:齊 D:梁 E:陳。特點:動蕩,朝代更迭比較頻繁。【任務三】 【不同時空中的社會變遷】材料一 江南地廣(人微)……民食魚稻……不憂凍餓,亦亡(無)千金之家。 ——《漢書·地理志》 材料二 以建康為代表的商業城市的興起……人口集中,最盛時達一百四十萬左右。 ——羅宗真 《探索歷史的真相》(3)結合材料一,談談你對漢朝江南的印象。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江南地區經濟狀況的變化。答:印象:漢朝江南:江南尚未開發,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變化:魏晉南北朝以來,江南地區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都得到了很大發展。【任務四】【史料實證中的經濟發展】【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晉書·食貨志》記載東晉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4)材料中圖片體現了南朝時期哪個行業的發展 結合圖文材料,分析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及啟示。答:行業:手工業(或制瓷業)。表現:①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②興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③農業生產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④發展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實行農業多種經營。啟示:要想促進經濟的發展,要有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要有充足的勞動力,還要有安定的社會環境。A層 課堂達標:1.魏晉南北朝時期,多個政權并立,政局紛亂復雜。與圖中①處對應的是 (A)A.東晉 B.宋 C.吳 D.齊2.(2022·呂梁期末)如圖漫畫可以直接印證的是 (B)A.西晉統一的條件B.東晉建立的因素C.民族交融的內容D.分封制度的弊端3.中國歷史上曾發生過很多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其中“奠定秦朝滅亡的基礎”和“導致前秦政權瓦解,北方重陷混亂”的戰役分別是 (B)A.涿鹿之戰、官渡之戰B.巨鹿之戰、淝水之戰C.桂陵之戰、赤壁之戰D.長平之戰、漠北之戰4.“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該詩是唐朝詩人韋莊對曾為“六朝”古都的感慨。該古都是今天的 (D)A.北京 B.西安C.洛陽 D.南京5.(2022·南京模擬)“自晉氏遷流,迄于太元(376年)之世……荊城跨南楚之富,揚部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材料評述的是 (B)A.北方民族交融 B.江南地區開發C.經濟重心南移 D.工商業市鎮發展6.我國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現出“北麥南稻”的格局,但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見的稻米飯之外,還有面食、粟米飯等北方食品。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B)A.南方人口增多,糧食缺乏B.北方人口南遷和民族交融的影響C.面食的營養價值更高D.南方商品經濟發展的表現7.兩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水稻由原來的直播變成育秧移栽,普遍實行麥稻兼作,還發展種桑養蠶、培植果樹、種植藥材等。這表明 (A)A.江南開發加速,農業多種經營B.南方輕徭薄賦,社會相對安定C.南方商業活躍,城市經濟繁榮D.經濟重心南移,租佃關系發展8.經濟發展關乎國計民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三國和兩晉時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開始內遷到黃河流域……以匈奴人滅西晉為序幕,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政權……他們彼此征戰,人民被屠殺,田地大量荒蕪……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的浪潮。材料二 到梁代,(姑孰)附近已是“良疇美柘,畦畎相望,連宇高甍,阡陌如繡”。一派田美土肥之象了。——《江東僑郡縣的建立與經濟的開發》(1)根據材料一說說“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形成了南遷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眾紛紛渡江南下”與材料二中“田美土肥之象”二者有什么內在聯系 答:原因: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聯系:材料一中的中原人口南遷,為江南地區補充了大量勞動力,同時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出現了材料二中“田美土肥”的景象。材料三 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統計表明,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比例為1∶3.2,就人才而言,兩漢時代的三公九卿、儒林文苑也都集中于北方,南方幾乎空白。但到南朝以后,南方人中入朝為官的越來越多,眾多文人、學者、藝術家也都是南方人。(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情況 這一情況出現與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聯系 答:情況:南方文化的發展或南方文化逐漸繁榮或南方人才聚集超過北方。聯系:材料一中北人南遷為材料三中南方文化發展輸送了大量人才;材料二中江南經濟發展,為材料三中文化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3)綜上所述,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發展變化對今天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借鑒意義 答:借鑒:維持社會穩定;堅持人才強國戰略;加強區域間經濟合作與交流,推動社會經濟的進步;堅持以民為本,改善民生。B層 思維進階: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有人認為:“生產工具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也有人認為:“勞動力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你怎么看 結合所學知識,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擬一個論題并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價值觀正確)答:論題:生產工具和勞動力都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論證:生產工具的革新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例如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生產力水平,是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而勞動力的數量和素質也影響著生產力水平,正是因為北方人大量南遷,給南方帶去大量勞動力,同時也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大大提高了南方生產力水平,加速了南方地區的開發。綜上所述,生產工具和勞動力都是影響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