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素養導學:歷史解釋: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農業、數學和天文等科技以及書法、繪畫與雕塑等文化成就。唯物史觀: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上承兩漢,下啟隋唐,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家國情懷:學習科學家和藝術家們刻苦鉆研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知識構建: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體現了作者怎樣的觀念 《齊民要術》的地位如何 (1)觀念:農業生產要遵循 ,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2)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 為本的務實精神,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思維導引: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而非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二、科學家祖沖之項目 概況數學 把 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歷法 創制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 》機械制造 設計制造出了 、水碓磨、千里船等思維導引: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但并非世界上最早的。三、書法、繪畫與雕塑1.書法:(1)曹魏:鍾繇(獨創 ),胡昭。(2)西晉:設置書博士,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書體。(3)東晉:王羲之,被譽為“ ”,代表作《 》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4)北魏:碑刻書體。2.繪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 》。3.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 和 的龍門石窟。史料研習: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種谷》時空觀念: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功績,1967年,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史料研習:魏晉風度是魏晉時期獨特的審美特征……魏晉士人……把作為文人知識分子對正義的理性思辨和堅守以藝術的、哲學的、人性的方式傳達于世,達到了真善美融為一體的極致之境。——居瑢《風流蘊藉:魏晉風度的文化內涵》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在繼承和發展秦漢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熠熠生輝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任務一】【領略農學著作】 賈思勰在某部農書中總結了我國古代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如圖為該書內容節選。(1)這本書最有可能是哪本農書 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材料所反映的生產經驗并簡述該書的影響。【任務二】【訪談書法名家】(王羲之)曾與人書云:“(書法家)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r/>——《晉書》(2)王羲之的書法博采眾家之長,他對哪些字體比較擅長 他的字有什么特點 (3)王羲之練習書法十分刻苦,也曾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任務三】【游覽名勝古跡】(4)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南北朝時期的雕刻藝術有何特點。A層 課堂達標:1.(2022·韶關模擬)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審視土地,針對作物的種類與土地,觀察某地適宜種什么就決定種什么……針對作物與土地,決定地形土色與作物種類;像黃白色土壤該種‘禾’(谷子)之類。”這意在說明 ( )A.農業要根據節氣來安排生產B.農業耕作應不誤農時C.要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D.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2.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齒耙和無齒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種、中耕、灌溉、收獲、貯藏、運輸等細分,農具多達數十種,比西漢時增加了許多,使用方法也有改進。這反映了賈思勰 ( )A.強調生產因地制宜 B.強調種植不誤農時C.重視介紹生產工具 D.提出多種經營思想3.(2022·郴州期末)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組成部分,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領域的偉大成就。早在中國古代,就有科學家對天體運行展開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學家,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蔡倫 B.鍾繇C.王羲之 D.祖沖之4.兩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誰的書法作為標準書體 ( )A.鍾繇和胡昭 B.鍾繇和王羲之C.王羲之和顧愷之 D.華佗和張仲景5.書法是中國文化獨特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形的圖,無聲的樂”。東晉時期,書法藝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下列史實能夠佐證東晉書法成就的是 ( )A.鍾繇的《宣示表》B.顧愷之的《女史箴圖》C.王羲之的《蘭亭集序》D.北魏的《張猛龍碑》6.(2022·德州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佛教為主的宗教畫盛行,并且石窟藝術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著數以萬計的佛像,這說明( )A.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是一個宗教國家B.佛教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C.佛教文化影響深遠D.佛教是起源于中國本土的宗教7.北魏前期的云岡石窟佛像與后期的龍門石窟佛像在“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創作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 )A.張騫通西域 B.北擊匈奴C.漢化政策的影響 D.雕刻工匠技術水平8.(2022·信陽期中)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 ( )A.商業貿易的發展 B.佛教文化的傳播C.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中華文明的起源9.在中國歷史發展的星河中,有無數閃耀著民族智慧和創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譜寫下一曲曲壯麗輝煌的時代篇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賈思勰總結寫《齊民要術》的體會時曾說:“今采捃(收集)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皆余目所親見,非信傳疑”,他的實踐觀點非常鮮明。——摘編自李壽仁《賈思勰和<齊民要術>》(1)根據材料,概括賈思勰能夠著成《齊民要術》的原因。某歷史興趣小組整理了《中國的世界紀錄》中收錄的中國古代科技成果(如表)。類別 數學 天文 歷法 地學 化學 農學 機械 水利 輕工 兵器數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2)根據表格分析,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 為什么會有這一特點 請列舉魏晉南北朝時期天文歷法和數學方面的成就。(3)文化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我們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的知識,請你談一談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B層 思維進階: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北魏統治者崇尚漢族文化,重視書法藝術,流傳下來的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材料二 如果從藝術風格來說,云岡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其雕像的線條粗獷洗練,胡人的味道很重……后來北魏從大同南遷洛陽,北魏政權為了更好統治和減少民族沖突,全面漢化……這時候龍門石窟的雕像造型開始圓滑細致,呈現漢族文化特有的審美觀。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素養導學:歷史解釋: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農業、數學和天文等科技以及書法、繪畫與雕塑等文化成就。唯物史觀:認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上承兩漢,下啟隋唐,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家國情懷:學習科學家和藝術家們刻苦鉆研的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知識構建:一、賈思勰和《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體現了作者怎樣的觀念 《齊民要術》的地位如何 (1)觀念: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2)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突顯了中國古代科學家以民生為本的務實精神,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思維導引: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而非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二、科學家祖沖之項目 概況數學 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歷法 創制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機械制造 設計制造出了指南車、水碓磨、千里船等思維導引: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但并非世界上最早的。三、書法、繪畫與雕塑1.書法:(1)曹魏:鍾繇(獨創楷書),胡昭。(2)西晉:設置書博士,用鍾、胡書法作為標準書體。(3)東晉:王羲之,被譽為“書圣”,代表作《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4)北魏:碑刻書體。2.繪畫: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3.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史料研習: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齊民要術·種谷》時空觀念: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功績,1967年,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把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史料研習:魏晉風度是魏晉時期獨特的審美特征……魏晉士人……把作為文人知識分子對正義的理性思辨和堅守以藝術的、哲學的、人性的方式傳達于世,達到了真善美融為一體的極致之境。——居瑢《風流蘊藉:魏晉風度的文化內涵》 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在繼承和發展秦漢的基礎上又創造出了熠熠生輝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任務一】【領略農學著作】 賈思勰在某部農書中總結了我國古代北方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如圖為該書內容節選。(1)這本書最有可能是哪本農書 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材料所反映的生產經驗并簡述該書的影響。答:《齊民要術》。生產經驗:農業生產要遵循自然規律,種植農作物必須因地制宜,不誤農時。影響:《齊民要術》對后世農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任務二】【訪談書法名家】(王羲之)曾與人書云:“(書法家)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晉書》(2)王羲之的書法博采眾家之長,他對哪些字體比較擅長 他的字有什么特點 答:字體:行書、楷書。特點:“飄若浮云,矯若驚龍”。(3)王羲之練習書法十分刻苦,也曾臨池學書,池水盡黑,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答:要刻苦學習等(結合自身感悟,言之有理即可)。【任務三】【游覽名勝古跡】(4)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南北朝時期的雕刻藝術有何特點。答: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塑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A層 課堂達標:1.(2022·韶關模擬)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說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審視土地,針對作物的種類與土地,觀察某地適宜種什么就決定種什么……針對作物與土地,決定地形土色與作物種類;像黃白色土壤該種‘禾’(谷子)之類?!边@意在說明 (D)A.農業要根據節氣來安排生產B.農業耕作應不誤農時C.要改進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D.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2.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齒耙和無齒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種、中耕、灌溉、收獲、貯藏、運輸等細分,農具多達數十種,比西漢時增加了許多,使用方法也有改進。這反映了賈思勰 (C)A.強調生產因地制宜 B.強調種植不誤農時C.重視介紹生產工具 D.提出多種經營思想3.(2022·郴州期末)天和核心艙是中國空間站的組成部分,展示了新時期中國航天領域的偉大成就。早在中國古代,就有科學家對天體運行展開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學家,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D)A.蔡倫 B.鍾繇C.王羲之 D.祖沖之4.兩晉設置書博士,教學生學習書法,規定用誰的書法作為標準書體 (A)A.鍾繇和胡昭 B.鍾繇和王羲之C.王羲之和顧愷之 D.華佗和張仲景5.書法是中國文化獨特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形的圖,無聲的樂”。東晉時期,書法藝術發展到一個新階段,下列史實能夠佐證東晉書法成就的是 (C)A.鍾繇的《宣示表》B.顧愷之的《女史箴圖》C.王羲之的《蘭亭集序》D.北魏的《張猛龍碑》6.(2022·德州期末)魏晉南北朝時期,以佛教為主的宗教畫盛行,并且石窟藝術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著數以萬計的佛像,這說明(C)A.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是一個宗教國家B.佛教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C.佛教文化影響深遠D.佛教是起源于中國本土的宗教7.北魏前期的云岡石窟佛像與后期的龍門石窟佛像在“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創作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 (C)A.張騫通西域 B.北擊匈奴C.漢化政策的影響 D.雕刻工匠技術水平8.(2022·信陽期中)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 (C)A.商業貿易的發展 B.佛教文化的傳播C.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中華文明的起源9.在中國歷史發展的星河中,有無數閃耀著民族智慧和創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譜寫下一曲曲壯麗輝煌的時代篇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賈思勰總結寫《齊民要術》的體會時曾說:“今采捃(收集)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皆余目所親見,非信傳疑”,他的實踐觀點非常鮮明。——摘編自李壽仁《賈思勰和<齊民要術>》(1)根據材料,概括賈思勰能夠著成《齊民要術》的原因。答:總結古代人民生產實踐經驗;借鑒參考大量古代文獻;虛心求教;注重實踐。某歷史興趣小組整理了《中國的世界紀錄》中收錄的中國古代科技成果(如表)。類別 數學 天文 歷法 地學 化學 農學 機械 水利 輕工 兵器數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2)根據表格分析,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主要分布在哪些領域 為什么會有這一特點 請列舉魏晉南北朝時期天文歷法和數學方面的成就。答:領域:分布在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科技領域(或數學、天文歷法、地學、農學等領域)。原因:中國古代以農耕經濟為主導;歷代統治者重視農業。舉例:祖沖之創制出當時最先進的歷法《大明歷》;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3)文化自信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我們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結合所學的知識,請你談一談應該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答: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內容,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B層 思維進階: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北魏統治者崇尚漢族文化,重視書法藝術,流傳下來的碑刻書體,蒼勁厚重,粗獷雄渾。材料二 如果從藝術風格來說,云岡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其雕像的線條粗獷洗練,胡人的味道很重……后來北魏從大同南遷洛陽,北魏政權為了更好統治和減少民族沖突,全面漢化……這時候龍門石窟的雕像造型開始圓滑細致,呈現漢族文化特有的審美觀。閱讀以上材料,圍繞其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答:觀點:藝術作品能反映一定時期的社會現實。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重要階段。北魏書法藝術有漢族的風格;云岡石窟繼承了秦漢以來我國雕刻藝術的優良傳統,也吸收了外來佛教造型藝術的特點。總結:藝術作品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20課 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