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秦的統一相關課程內容:歷史 地理 道德與法治 文學長城 農牧交錯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象征 邊塞詩、孟姜女等傳說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由城墻、敵樓、關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組成。如圖為某地長城景區等高線地形圖及關城景觀圖片。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地勢地形析原因】【跨學科主題任務1】據圖判斷該地區的地勢特征是東北高西南低。【跨學科主題任務2】“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關城是長城防御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位置至關重要。讀圖,圖中關城修筑位置的地形部位是鞍部,并結合實際說明選址于此的原因。答:位于鞍部,可以利用兩側山體作為防御屏障,利于防守,便于控制內外聯系通道。【史料實證學歷史】材料 為了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來,秦始皇修筑了世界聞名的長城。為了完成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跨學科主題任務3】根據材料指出修筑長城的主要目的。材料中作者是如何評價修筑長城的 答:目的: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來。評價:耗去了大量生命。【文學作品評人物】●李白寫詩贊揚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為人剛愎暴戾,自以為是”,喜歡采用刑罰殺戮來確立自己的威嚴。● 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別家丈夫團團圓,孟姜女丈夫造長城。……三月里來正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家家墳頭飄白紙,孟姜女墳上冷清清。——歌曲《孟姜女哭長城》節選【跨學科主題任務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秦始皇的評價。(要有觀點和論據)答:秦始皇有功有過,功大于過。功:①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②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③統一車輛形制、文字、貨幣、度量衡。過:①焚書坑儒,摧殘文化。②徭役繁重,賦稅沉重。③刑罰嚴酷,生活腐化。【家國情懷護遺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萬里長城被列入全球瀕危遺址名單,作為中華文明的象征,如今它正蒙受著前所未有的毀壞,很多地段的長城都已經不復存在了,自然毀壞和人為毀壞,使長城正受著雙重煎熬。【跨學科主題任務5】保護長城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請你為保護長城提出幾點建議。(不少于兩點)答;改善土質,減少靠近地表城墻剝落的現象;設立保護長城的專項法律;提高人們保護長城的意識;全面保護長城遺址,可適當還原;保護環境,防止部分具有毀滅性的自然現象對長城造成破壞。【易錯點1】河姆渡人種植粟,制作彩陶,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解讀】原始居民 河姆渡人 (長江流域)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距今年代 距今約7 000年 距今約6 000年生活地區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陜西西安半坡村房屋樣式 干欄式建筑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種植糧食 水稻 粟生產工具 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家畜飼養 豬、狗、水牛 豬、狗手工制作 陶器、玉器、樂器、雕刻、天然漆 彩陶和樂器;會紡織、制衣【典例1】1958年在半坡遺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館。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狀況的是(B)【典例2】(2022·南陽期末)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文物或遺址可以印證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生活的是 (B)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易錯點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070年可表述為公元前21世紀初。(×)【解讀】公元紀年是以公元元年為界。(1)世紀:100年為一個世紀,一般在年份的百位數加1轉化成世紀,例如1924年屬于20世紀。公元前后的轉化都是一樣的,例如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紀。注意,“公元前”三個字不能遺漏。(2)年代:10年為一個年代,一般看十位數,例如1924年,就是20世紀20年代。(3)時期:一個世紀中,前20年為初期,前40年(即0-40)為前期,中間30年(即40-70)為中期,后面30年(即70-100)為后期,90年代為末期。注意,公元前和公元的時期相反,例如1998年為公元20世紀末期,公元前1998年為公元前20世紀初期。【典例3】(2022·廣州期末)制作年代標尺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時制作的年代標尺,②處應是 (D)A.西周建立B.春秋時期C.我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D.秦朝完成統一【典例4】(2022·長沙期末)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這一事件發生的時間還可表述為 (D)A.公元前5世紀初 B.公元前5世紀末C.公元5世紀初 D.公元5世紀末【易錯點3】孟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兼愛”“無為而治”,其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道德經》一書。(×)【解讀】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1)春秋時期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道家 老子 哲學思想:人應順應自然 辯證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 政治思想:無為而治儒家 孔子 政治思想:核心:“仁”,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等(2)戰國時期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典例5】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對今天倡導的教育公平有借鑒意義的主張是 (C)A.仁者愛人 B.以德治國 C.有教無類 D.因材施教【典例6】(2022·無錫期中)習近平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其中“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這一優秀文化體現的是 (C)A.法家“以法治國”的思想B.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C.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易錯點4】漢武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解讀】項目 秦始皇 漢武帝政治 創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制、郡縣制) 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設置刺史,監察地方經濟 統一貨幣,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思想 文化 統一文字,使用小篆;焚書坑儒 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民族 關系 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開鑿靈渠 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主要 貢獻 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鞏固了大一統,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典例7】(2022 北京模擬)閱讀表格材料,可以得出秦始皇和漢武帝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D)秦始皇 漢武帝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下令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筑長城 實施“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實行鹽鐵專賣;北擊匈奴A.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B.推動了中外友好往來C.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D.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典例8】(2022·武漢期末)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們在強化中央集權、加強思想文化控制、抗擊匈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關于二者的相似之處敘述正確的是 (B)A.都是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B.都通過統一貨幣加強中央集權C.都通過強化儒學加強思想控制D.都曾經開通溝通東西方的商路【易錯點5】陳勝、吳廣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解讀】類別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不 同 點 時間 公元前209年 公元184年領導人 陳勝、吳廣 張角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特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主要 原因 秦的暴政:賦稅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罰殘酷,統治黑暗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相同點 都屬于農民起義,都沉重打擊了當時的黑暗統治,但結果都失敗了【典例9】(2022 信陽模擬)據史籍記載,秦朝營造宮室征用勞力為七十萬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萬人;對匈奴用兵為三十萬人;北筑長城四十萬人;戍守嶺南五十萬人。僅此幾項,累計達二百六十萬人,占秦代全國總人口的13%。這說明秦朝 (B)A.重視國家建設 B.徭役繁重C.賦稅沉重 D.重視軍事發展【易錯點6】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相關典故有風聲鶴唳等。(×)【解讀】以少勝多的戰役名稱 時間 結果 影響 典故巨鹿 之戰 公元前 207年 項羽打敗秦軍主力 秦軍主力被消滅,導致秦朝滅亡 破釜沉舟官渡 之戰 200年 曹操打敗袁紹 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仁義之兵赤壁 之戰 208年 孫劉聯軍打敗曹操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草船借箭淝水 之戰 383年 東晉打敗前秦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典例10】(2022 邵陽模擬)整理表格是歷史學習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下表反映的戰役應是 (D)時間 208年交戰雙方 曹操和孫劉聯軍戰役特點 以少勝多戰役結果 孫劉聯軍取得勝利A.牧野之戰 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典例11】《資治通鑒》有載:“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秦兵大敗……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這場戰役 (C)A.成就了晉國的春秋霸業B.激發了秦國的商鞅變法C.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戰D.加速了南北的統一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秦的統一相關課程內容:歷史 地理 道德與法治 文學長城 農牧交錯帶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符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象征 邊塞詩、孟姜女等傳說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御工程,由城墻、敵樓、關城、烽火臺等多種防御工事組成。如圖為某地長城景區等高線地形圖及關城景觀圖片。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地勢地形析原因】【跨學科主題任務1】據圖判斷該地區的地勢特征是東北高西南低。【跨學科主題任務2】“筑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關城是長城防御建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位置至關重要。讀圖,圖中關城修筑位置的地形部位是鞍部,并結合實際說明選址于此的原因。 【史料實證學歷史】材料 為了防止西北面游牧部落卷土重來,秦始皇修筑了世界聞名的長城。為了完成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跨學科主題任務3】根據材料指出修筑長城的主要目的。材料中作者是如何評價修筑長城的 【文學作品評人物】●李白寫詩贊揚說:“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秦始皇“刻薄寡恩,心如虎狼”“為人剛愎暴戾,自以為是”,喜歡采用刑罰殺戮來確立自己的威嚴。● 正月里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別家丈夫團團圓,孟姜女丈夫造長城。……三月里來正清明,桃紅柳綠百草青。家家墳頭飄白紙,孟姜女墳上冷清清。——歌曲《孟姜女哭長城》節選【跨學科主題任務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秦始皇的評價。(要有觀點和論據) ① ② ③ ① ② ③【家國情懷護遺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建好用好國家文化公園”。萬里長城被列入全球瀕危遺址名單,作為中華文明的象征,如今它正蒙受著前所未有的毀壞,很多地段的長城都已經不復存在了,自然毀壞和人為毀壞,使長城正受著雙重煎熬。【跨學科主題任務5】保護長城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請你為保護長城提出幾點建議。(不少于兩點)【易錯點1】河姆渡人種植粟,制作彩陶,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解讀】原始居民 河姆渡人 (長江流域)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距今年代 距今約7 000年 距今約6 000年生活地區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陜西西安半坡村房屋樣式 干欄式建筑 半地穴式圓形房屋種植糧食 水稻 粟生產工具 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家畜飼養 豬、狗、水牛 豬、狗手工制作 陶器、玉器、樂器、雕刻、天然漆 彩陶和樂器;會紡織、制衣【典例1】1958年在半坡遺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館。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狀況的是( )【典例2】(2022·南陽期末)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列文物或遺址可以印證長江流域農耕文明生活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易錯點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公元前2070年可表述為公元前21世紀初。( )【解讀】公元紀年是以公元元年為界。(1)世紀:100年為一個世紀,一般在年份的百位數加1轉化成世紀,例如1924年屬于20世紀。公元前后的轉化都是一樣的,例如公元前2070年即公元前21世紀。注意,“公元前”三個字不能遺漏。(2)年代:10年為一個年代,一般看十位數,例如1924年,就是20世紀20年代。(3)時期:一個世紀中,前20年為初期,前40年(即0-40)為前期,中間30年(即40-70)為中期,后面30年(即70-100)為后期,90年代為末期。注意,公元前和公元的時期相反,例如1998年為公元20世紀末期,公元前1998年為公元前20世紀初期。【典例3】(2022·廣州期末)制作年代標尺是歷史學習的方法之一,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是一位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時制作的年代標尺,②處應是 ( )A.西周建立B.春秋時期C.我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D.秦朝完成統一【典例4】(2022·長沙期末)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這一事件發生的時間還可表述為 ( )A.公元前5世紀初 B.公元前5世紀末C.公元5世紀初 D.公元5世紀末【易錯點3】孟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兼愛”“無為而治”,其思想后來由其弟子整理成《道德經》一書。( )【解讀】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1)春秋時期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道家 老子 哲學思想:人應順應自然 辯證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 政治思想:無為而治儒家 孔子 政治思想:核心:“仁”,提出仁者愛人,即要有愛心和同情心;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教育思想: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等(2)戰國時期學派 代表 主要思想墨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儒家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道家 莊子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法家 韓非 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典例5】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教育公平和質量提升。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對今天倡導的教育公平有借鑒意義的主張是 ( )A.仁者愛人 B.以德治國 C.有教無類 D.因材施教【典例6】(2022·無錫期中)習近平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我們要結合時代條件加以繼承和發揚,賦予其新的涵義。其中“安民富民樂民,為政以德”這一優秀文化體現的是 ( )A.法家“以法治國”的思想B.墨家“兼愛”“非攻”的思想C.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D.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思想【易錯點4】漢武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 )【解讀】項目 秦始皇 漢武帝政治 創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制度、三公制、郡縣制) 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設置刺史,監察地方經濟 統一貨幣,使用圓形方孔半兩錢;統一度量衡 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鹽鐵官營、專賣;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思想 文化 統一文字,使用小篆;焚書坑儒 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民族 關系 派蒙恬北擊匈奴,修筑長城,開鑿靈渠 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主要 貢獻 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鞏固了大一統,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典例7】(2022 北京模擬)閱讀表格材料,可以得出秦始皇和漢武帝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秦始皇 漢武帝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下令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筑長城 實施“推恩令”;罷黜百家,尊崇儒術;實行鹽鐵專賣;北擊匈奴A.確立了儒學的主導地位B.推動了中外友好往來C.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D.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典例8】(2022·武漢期末)秦始皇和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們在強化中央集權、加強思想文化控制、抗擊匈奴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關于二者的相似之處敘述正確的是 ( )A.都是統一的封建王朝的建立者B.都通過統一貨幣加強中央集權C.都通過強化儒學加強思想控制D.都曾經開通溝通東西方的商路【易錯點5】陳勝、吳廣起義是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秦朝的統治。( )【解讀】類別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不 同 點 時間 公元前209年 公元184年領導人 陳勝、吳廣 張角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特點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大起義主要 原因 秦的暴政:賦稅沉重,徭役、兵役繁重,刑罰殘酷,統治黑暗 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敗,災荒連年,社會動蕩相同點 都屬于農民起義,都沉重打擊了當時的黑暗統治,但結果都失敗了【典例9】(2022 信陽模擬)據史籍記載,秦朝營造宮室征用勞力為七十萬人;修筑秦始皇陵征用七十萬人;對匈奴用兵為三十萬人;北筑長城四十萬人;戍守嶺南五十萬人。僅此幾項,累計達二百六十萬人,占秦代全國總人口的13%。這說明秦朝 ( )A.重視國家建設 B.徭役繁重C.賦稅沉重 D.重視軍事發展【易錯點6】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相關典故有風聲鶴唳等。( )【解讀】以少勝多的戰役名稱 時間 結果 影響 典故巨鹿 之戰 公元前 207年 項羽打敗秦軍主力 秦軍主力被消滅,導致秦朝滅亡 破釜沉舟官渡 之戰 200年 曹操打敗袁紹 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仁義之兵赤壁 之戰 208年 孫劉聯軍打敗曹操 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草船借箭淝水 之戰 383年 東晉打敗前秦 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戰的狀態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典例10】(2022 邵陽模擬)整理表格是歷史學習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下表反映的戰役應是 ( )時間 208年交戰雙方 曹操和孫劉聯軍戰役特點 以少勝多戰役結果 孫劉聯軍取得勝利A.牧野之戰 B.巨鹿之戰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典例11】《資治通鑒》有載:“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秦兵大敗……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這場戰役 ( )A.成就了晉國的春秋霸業B.激發了秦國的商鞅變法C.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戰D.加速了南北的統一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秦的統一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秦的統一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