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素養導學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三個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實,初步梳理歷史發展線索。歷史解釋:通過《周初分封諸侯國示意圖》等,掌握分封制實行的目的、內容及作用。家國情懷:分析夏商周滅亡的共同原因,認識民心向背對王朝統治的影響。知識構建一、夏朝的興亡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陽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2.“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 制度的更迭與哪一事件相關 夏朝還采取了哪些統治措施 ①制度:禪讓制、世襲制。 ②事件:啟繼承禹的位置。③統治措施:建立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思維導引: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襲制的開啟者是啟。史料研習: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禮記·禮運》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左傳·昭公六年》(意思是夏朝政局動蕩,于是禹制定刑法來維持統治)二、商朝的興亡完善表格相關內容。建立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定都亳遷都 多次遷都,商王盤庚遷到殷后,保持相對的穩定滅亡 商紂王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施用酷刑;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大戰中,為周武王所滅三、西周的興亡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2.右側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指出該制度的對象、目的及作用。(1)制度:分封制。(2)對象:宗親和功臣等。(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3)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4)內容:時空觀念:“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史料研習: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左傳》(原文大意:將同姓子弟親戚分封為地方諸侯,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障)(5)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思維導引: 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親、功臣等為諸侯,形成了眾多的諸侯國,由于諸侯國擁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滅。后來,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夏、商、西周時期是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經濟和文化有了巨大飛躍,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任務一】【圖示——制度創新】材料一 如圖——據《史記 夏本紀》整理(1)說說禹的歷史功績,并分析啟繼天子之位的方式與其父禹相比有何不同。答:功績:治理洪水;建立夏朝。不同:禹通過禪讓制繼承,啟通過世襲制繼承。材料二 如圖【教材再開發→課后活動】(2)根據上面圖示判斷這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 實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這一社會等級制度中的統治階層有哪些 答:制度:分封制度;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統治階層: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任務二】【漫畫——王朝更替】(3)根據圖片總結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你能得出哪些啟示 答: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殘暴昏庸。啟示:暴政導致亡國;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實行仁政,才會使國家長治久安;要重用人才。A層 課堂達標:1.一位先賢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的雙重身份。請問“先賢”是(C)A.堯 B.舜 C.禹 D.湯2.(2022·北京期中)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伯益被推薦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憑借強大的勢力,在禹死后繼承了他的位置。這段材料表明(D)A.伯益建立了夏朝B.禪讓制從夏朝開始C.世襲制遭到破壞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3.(2022 天津期末)學完《夏商周的更替》這一課后,王婷同學得出一個認識:商滅夏是合民心的正義之舉。她得出這個認識是根據(D)A.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倒退B.夏朝國王壓榨百姓C.夏朝是一個奴隸主專政的國家D.夏的最后一個國王奢侈殘暴,人心盡失4.(2022 龍巖期中)如圖是某同學復習時繪制的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的年代標尺圖,其中“武王伐紂”發生在 (C)A.① B.② C.③ D.④5.(2022 贛州期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材料反映分封制中受封人數最多的是(B)A.夏朝的貴族 B.周王室宗親C.封建功臣 D.圣賢的后代6.(2022·渭南月考)“天子為躲避犬戎的侵襲,在諸侯軍隊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勉強支撐殘局。”材料中的“天子”指的是 (B)A.夏啟 B.周平王C.伯益 D.周幽王7.歷史遺跡和文物是我們探究歷史古風遺韻的重要依據,請結合下列資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材料一【遺址中的歷史】(1)圖一遺址經考古學家認定,是夏朝的都城,請說出此都城的名稱。如果將都城復原,除了城堡、宮殿外,還會有哪些國家機器 答:陽城;軍隊、監獄等。(2)圖二為殷墟遺址,此遺址是哪一個朝代的都城 與哪一位國王遷都到此有直接關系 答:商朝;盤庚。【文物中的歷史】(3)圖三中的文物腹底內部鑄有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紂的時間,武王伐紂的決戰地點在哪里 結果如何 答:牧野;周軍占領商都,商朝滅亡,西周建立。【史書中的歷史】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余各以次受封。——《史記·周本紀》(4)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 周朝實施該制度有什么樣的作用 答:分封制;加強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B層 思維進階:8.(2022·南平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夏桀是歷史有名的暴君。夏桀統治期間,大興土木,修造宮殿,驕橫暴虐,大肆揮霍。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反抗。商湯任用賢才,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以為民除暴為口號,興兵伐夏,終于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對內減輕征斂,安撫民心,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摘編自《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指出商朝的建立者。答:湯。(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提示:觀點用陳述句,不能用疑問句和反問句;論述要舉兩個例子來論證觀點;要有結論)答:觀點:失民心者失天下。論述:桀是夏朝最后一個王,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實行暴政,統治期間,大興土木,修造宮殿,驕橫暴虐,大肆揮霍,引起民眾反抗,最終國破家滅;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后一個王,他對外征伐,耗費國力,同時修筑豪華宮殿,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還施用酷刑,殘害人民,最終導致武王伐紂,商朝滅亡。結論:明君興國、暴君亡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素養導學時空觀念:了解夏、商、西周三個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實,初步梳理歷史發展線索。歷史解釋:通過《周初分封諸侯國示意圖》等,掌握分封制實行的目的、內容及作用。家國情懷:分析夏商周滅亡的共同原因,認識民心向背對王朝統治的影響。知識構建一、夏朝的興亡1.建立:約公元 年,禹建立夏王朝,定都陽城,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2.“天下為公”和“天下為家”各指的是什么制度 制度的更迭與哪一事件相關 夏朝還采取了哪些統治措施 ①制度: 、 。 ②事件: 繼承禹的位置。③統治措施:建立軍隊,制定 ,設置監獄。思維導引: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世襲制的開啟者是啟。史料研習: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是謂小康。——《禮記·禮運》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左傳·昭公六年》(意思是夏朝政局動蕩,于是禹制定刑法來維持統治)二、商朝的興亡完善表格相關內容。建立 約公元前 年, 建立,定都亳遷都 多次遷都,商王盤庚遷到 后,保持相對的穩定滅亡 商紂王對百姓征收繁重的賦稅,施用酷刑;公元前1046年,在 大戰中,為周武王所滅三、西周的興亡1.建立:公元前 年, 建立周朝,定都鎬京。2.右側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指出該制度的對象、目的及作用。(1)制度:分封制。(2)對象:宗親和功臣等。(依據 遠近和功勞大小)(3)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 。(4)內容:時空觀念:“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史料研習: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左傳》(原文大意:將同姓子弟親戚分封為地方諸侯,作為保護周王室的屏障)(5)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 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思維導引: 分封制的弊端:周天子分封宗親、功臣等為諸侯,形成了眾多的諸侯國,由于諸侯國擁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 族所滅。后來,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 。 夏、商、西周時期是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經濟和文化有了巨大飛躍,給后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任務一】【圖示——制度創新】材料一 如圖——據《史記 夏本紀》整理(1)說說禹的歷史功績,并分析啟繼天子之位的方式與其父禹相比有何不同。材料二 如圖【教材再開發→課后活動】(2)根據上面圖示判斷這是西周實行的什么制度 實行此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這一社會等級制度中的統治階層有哪些 【任務二】【漫畫——王朝更替】(3)根據圖片總結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你能得出哪些啟示 A層 課堂達標:1.一位先賢具有“部落聯盟首領”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的建立者”的雙重身份。請問“先賢”是( )A.堯 B.舜 C.禹 D.湯2.(2022·北京期中)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伯益被推薦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憑借強大的勢力,在禹死后繼承了他的位置。這段材料表明( )A.伯益建立了夏朝B.禪讓制從夏朝開始C.世襲制遭到破壞D.世襲制代替禪讓制3.(2022 天津期末)學完《夏商周的更替》這一課后,王婷同學得出一個認識:商滅夏是合民心的正義之舉。她得出這個認識是根據( )A.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是歷史的倒退B.夏朝國王壓榨百姓C.夏朝是一個奴隸主專政的國家D.夏的最后一個國王奢侈殘暴,人心盡失4.(2022 龍巖期中)如圖是某同學復習時繪制的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政權更迭的年代標尺圖,其中“武王伐紂”發生在 ( )A.① B.② C.③ D.④5.(2022 贛州期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材料反映分封制中受封人數最多的是( )A.夏朝的貴族 B.周王室宗親C.封建功臣 D.圣賢的后代6.(2022·渭南月考)“天子為躲避犬戎的侵襲,在諸侯軍隊的護送下,將都城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勉強支撐殘局。”材料中的“天子”指的是 ( )A.夏啟 B.周平王C.伯益 D.周幽王7.歷史遺跡和文物是我們探究歷史古風遺韻的重要依據,請結合下列資料進行相關問題的探究。材料一【遺址中的歷史】(1)圖一遺址經考古學家認定,是夏朝的都城,請說出此都城的名稱。如果將都城復原,除了城堡、宮殿外,還會有哪些國家機器 (2)圖二為殷墟遺址,此遺址是哪一個朝代的都城 與哪一位國王遷都到此有直接關系 【文物中的歷史】(3)圖三中的文物腹底內部鑄有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紂的時間,武王伐紂的決戰地點在哪里 結果如何 【史書中的歷史】材料二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封尚父于營丘,曰齊。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魯……余各以次受封。——《史記·周本紀》(4)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的什么制度 周朝實施該制度有什么樣的作用 B層 思維進階:8.(2022·南平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夏桀是歷史有名的暴君。夏桀統治期間,大興土木,修造宮殿,驕橫暴虐,大肆揮霍。桀不修德行,統治殘暴,用武力傷害百姓,引起民眾反抗。商湯任用賢才,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以為民除暴為口號,興兵伐夏,終于滅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教訓,對內減輕征斂,安撫民心,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摘編自《中國歷史》(1)根據材料,指出商朝的建立者。(2)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提示:觀點用陳述句,不能用疑問句和反問句;論述要舉兩個例子來論證觀點;要有結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單元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第二單元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