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素養導學:唯物史觀: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歷史解釋:掌握兩次農民起義和秦朝滅亡的歷史事實,并了解楚漢相爭的情況。家國情懷:通過分析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知識構建:一、秦的暴政怎樣理解“族秦者,秦也” 表現在哪些方面 1.理解:秦朝的滅亡是因為秦的暴政。2.表現:(1)沉重的賦稅;(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嚴苛,刑法殘酷;(4)焚書坑儒;(5)秦二世更加殘暴。二、秦末農民大起義1.陳勝、吳廣起義:結合右側史料及所學知識,完善表格。原 因 根本 秦的暴政直接 遇雨誤期,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爆發 公元前209年,在大澤鄉領導起義,攻占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地位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結果 起義失敗,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2.項羽、劉邦起義(1)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2)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直抵咸陽,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思維導引: 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三、楚漢之爭1.性質:統治階級為爭奪帝位展開的爭戰。2.雙方: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3.結果:劉邦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心,最終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最終勝利。史料研習: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釋意: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唐]杜牧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其崛起與消亡的經驗教訓值得后世借鑒。【任務一】【山雨欲來風滿樓】材料一 是時北筑長城四十余萬,南戍五嶺五十余萬,驪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萬。——《文獻通考 兵考一》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史記 秦始皇本紀》材料三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積于市,秦民益駭懼思亂。——《資治通鑒 秦紀三》(1)三則材料反映出秦朝統治出現了哪些問題 分析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問題:大興土木,徭役繁重,焚書坑儒,嚴刑峻法。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任務二】【揭竿斬木齊響應】(2)有人認為如果前往漁陽戍邊的農民沒有在途中遇上大雨,秦末農民起義就不會爆發。你贊同這一觀點嗎 請說明理由。答:不贊同。因為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他們的首創精神在中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任務三】【法庭相見辯是非】(4)秦始皇被秦朝人告上法庭。請你為被告秦始皇寫一份辯詞或為原告秦朝人寫一份訴狀。答:秦始皇的辯詞:“我”統一了全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我”統一了文字、貨幣、度量衡,促進了全國各地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與發展。“我”是千古一帝,功德無量。秦朝人的訴狀:你大興土木,營建阿房宮、驪山陵,勞民傷財;你征收沉重的賦稅,要我們將收獲物的大部分交給你;你把嚴苛的法律強加在我們頭上,讓我們沒有活路;你焚書坑儒,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你是一個暴君。A層 課堂達標:1.(2022 宣城期中)《漢書 食貨志》記載,“至于始皇……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這說明當時秦朝 (B)A.刑罰殘酷 B.賦稅沉重 C.人民簡樸 D.徭役繁重2.(2022 淄博期末)“歷史人物評價辯論賽”中,某同學說:“秦始皇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能為他的觀點提供史實依據的是 (C)A.兼并六國完成統一 B.自稱始皇鞏固統一C.刑罰殘酷修筑長城 D.北擊匈奴統一嶺南3.(2022·濰坊期末)秦朝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反抗,幾十萬上百萬的農民揭竿而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它爆發于 (D)A.公元前2世紀初 B.公元前2世紀末C.公元前3世紀初 D.公元前3世紀末4.(2022 西安期中)“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史記》記述的這件事(C)A.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B.建立了“大澤”政權C.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 D.直接使秦朝滅亡了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項羽曾親率大軍以少勝多,消滅秦軍主力,此戰役是 (B)A.城濮之戰 B.巨鹿之戰 C.垓下之戰 D.長平之戰6.(2022·張家口期中)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據此判斷他們的研究主題是 (B)【第一組活動:查閱文獻——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第二組活動:觀看視頻——大澤鄉起義】【第三組活動:搜集圖片——《驪山陵》《秦代的刑具》《巨鹿之戰》】【第四組活動:考察遺址——秦都咸陽和今北京密云】A.秦朝的建立 B.秦朝的農民起義C.秦朝的民族紛爭 D.楚漢之爭7.(2022·淮南期中)學習歷史要具備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素養。秦朝滅亡之后,項羽和劉邦展開爭戰,史稱“楚漢之爭”。楚漢之爭 (C)A.仍屬于農民戰爭的性質B.結束了秦朝的殘暴統治C.是為爭奪帝位而展開的D.以項羽的勝利而告結束8.(2022·深圳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記·夏本紀》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百姓以怠工相抵制,并憤怒地說:“時日曷喪 予及汝皆亡!”意思是:“這個太陽為何不快滅亡,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賦,發閭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滿足)其欲也。海內愁怨,遂用潰畔。——《漢書·食貨志》材料三 (劉邦入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記·高祖本紀》(1)根據材料一歸納夏王朝滅亡的原因。答:桀統治殘暴。(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的統治有什么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最終導致了什么后果 答:實行暴政。賦稅沉重、徭役繁重、刑罰殘酷等。農民起義爆發,秦朝滅亡。(3)材料三中兩個“恐”有何不同 結合材料三,分析楚漢之爭劉邦獲勝的原因。答:第一個“恐”是擔心劉邦不做秦王,如果其他人做秦王可能統治殘暴,第二個“恐”是擔憂、害怕,表明不敢不順從。原因:注意收攬民心,得到人民支持。(4)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王朝興替的認識。答: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B層 思維進階:9.棋盤上的歷史——中國象棋是在我國流行廣泛的棋藝活動,關于它的起源,由于史書記載不夠詳細,且混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學術界至今難以形成統一意見。仔細觀察這張棋盤,結合所學知識,從中捕捉出一些歷史信息。(1)傳說象棋是舜的弟弟象發明的。如果此說法成立,那么中國象棋最早應發明于什么時期 答:原始社會末期(堯舜禹時期)。(2)若將象棋中的“帥”比作“皇帝”,說說我國古代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誰。答:嬴政(秦始皇)。(3)作為中央官職的“相”,曾一度被稱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說秦朝丞相的主要職責是什么。此外,秦朝在中央設置的“御史大夫”和“太尉”的主要職權分別是什么 答:行政;軍事,監察。(4)據棋盤中間的“楚河”“漢界”字樣,你能否聯想到象棋的產生有可能與歷史上的什么事件和歷史人物相關 答:楚漢之爭;項羽、劉邦。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素養導學:唯物史觀: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現,探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歷史解釋:掌握兩次農民起義和秦朝滅亡的歷史事實,并了解楚漢相爭的情況。家國情懷:通過分析認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知識構建:一、秦的暴政怎樣理解“族秦者,秦也” 表現在哪些方面 1.理解:秦朝的滅亡是因為 。2.表現:(1)沉重的 ;(2)繁重的 和兵役;(3) 嚴苛,刑法殘酷;(4)焚書坑儒;(5) 更加殘暴。二、秦末農民大起義1.陳勝、吳廣起義:結合右側史料及所學知識,完善表格。原 因 根本直接 遇雨誤期,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爆發 公元前 年,在大澤鄉領導起義,攻占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口號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地位 中國歷史上 農民大起義結果 起義失敗,陳勝、吳廣被部下殺害2.項羽、劉邦起義(1)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 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殲滅秦軍主力。(2)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年, 率軍直抵咸陽,秦朝統治者投降,秦朝滅亡。思維導引: 秦的暴政是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三、楚漢之爭1.性質:統治階級為 展開的爭戰。2.雙方:西楚霸王 和漢王 。3.結果:劉邦注重 ,善用人心,最終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垓下,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最終勝利。史料研習: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釋意:消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唐]杜牧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時期,其崛起與消亡的經驗教訓值得后世借鑒。【任務一】【山雨欲來風滿樓】材料一 是時北筑長城四十余萬,南戍五嶺五十余萬,驪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萬。——《文獻通考 兵考一》材料二 丞相李斯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史記 秦始皇本紀》材料三 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積于市,秦民益駭懼思亂。——《資治通鑒 秦紀三》(1)三則材料反映出秦朝統治出現了哪些問題 分析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任務二】【揭竿斬木齊響應】(2)有人認為如果前往漁陽戍邊的農民沒有在途中遇上大雨,秦末農民起義就不會爆發。你贊同這一觀點嗎 請說明理由。(3)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陳勝、吳廣起義的歷史意義。【任務三】【法庭相見辯是非】(4)秦始皇被秦朝人告上法庭。請你為被告秦始皇寫一份辯詞或為原告秦朝人寫一份訴狀。A層 課堂達標:1.(2022 宣城期中)《漢書 食貨志》記載,“至于始皇……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這說明當時秦朝 ( )A.刑罰殘酷 B.賦稅沉重 C.人民簡樸 D.徭役繁重2.(2022 淄博期末)“歷史人物評價辯論賽”中,某同學說:“秦始皇忘記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能為他的觀點提供史實依據的是 ( )A.兼并六國完成統一 B.自稱始皇鞏固統一C.刑罰殘酷修筑長城 D.北擊匈奴統一嶺南3.(2022·濰坊期末)秦朝的殘暴統治激起了人民反抗,幾十萬上百萬的農民揭竿而起。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它爆發于 ( )A.公元前2世紀初 B.公元前2世紀末C.公元前3世紀初 D.公元前3世紀末4.(2022 西安期中)“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適戍漁陽……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史記》記述的這件事( )A.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 B.建立了“大澤”政權C.沉重打擊了秦朝的統治 D.直接使秦朝滅亡了5.“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項羽曾親率大軍以少勝多,消滅秦軍主力,此戰役是 ( )A.城濮之戰 B.巨鹿之戰 C.垓下之戰 D.長平之戰6.(2022·張家口期中)為進行研究性學習,某歷史學習小組開展了以下活動,據此判斷他們的研究主題是 ( )【第一組活動:查閱文獻——司馬遷《史記 陳涉世家》】【第二組活動:觀看視頻——大澤鄉起義】【第三組活動:搜集圖片——《驪山陵》《秦代的刑具》《巨鹿之戰》】【第四組活動:考察遺址——秦都咸陽和今北京密云】A.秦朝的建立 B.秦朝的農民起義C.秦朝的民族紛爭 D.楚漢之爭7.(2022·淮南期中)學習歷史要具備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素養。秦朝滅亡之后,項羽和劉邦展開爭戰,史稱“楚漢之爭”。楚漢之爭 ( )A.仍屬于農民戰爭的性質B.結束了秦朝的殘暴統治C.是為爭奪帝位而展開的D.以項羽的勝利而告結束8.(2022·深圳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史記·夏本紀》記載:“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百姓以怠工相抵制,并憤怒地說:“時日曷喪 予及汝皆亡!”意思是:“這個太陽為何不快滅亡,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朱紹侯《中國古代史》材料二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內興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賦,發閭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澹(滿足)其欲也。海內愁怨,遂用潰畔。——《漢書·食貨志》材料三 (劉邦入咸陽)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饗軍士。……唯恐沛公不為秦王。……項羽遂西,屠燒咸陽秦宮室,所過無不殘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記·高祖本紀》(1)根據材料一歸納夏王朝滅亡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的統治有什么特點。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最終導致了什么后果 (3)材料三中兩個“恐”有何不同 結合材料三,分析楚漢之爭劉邦獲勝的原因。(4)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王朝興替的認識。B層 思維進階:9.棋盤上的歷史——中國象棋是在我國流行廣泛的棋藝活動,關于它的起源,由于史書記載不夠詳細,且混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學術界至今難以形成統一意見。仔細觀察這張棋盤,結合所學知識,從中捕捉出一些歷史信息。(1)傳說象棋是舜的弟弟象發明的。如果此說法成立,那么中國象棋最早應發明于什么時期 (2)若將象棋中的“帥”比作“皇帝”,說說我國古代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誰。(3)作為中央官職的“相”,曾一度被稱作“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說說秦朝丞相的主要職責是什么。此外,秦朝在中央設置的“御史大夫”和“太尉”的主要職權分別是什么 (4)據棋盤中間的“楚河”“漢界”字樣,你能否聯想到象棋的產生有可能與歷史上的什么事件和歷史人物相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