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目標導學
1.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2.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3.知道西安事變的史實
4.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知識構建:
一、九一八事變
1.1931年“這個戰爭”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事件 有什么影響
(1)標志:日本發動 。
(2)影響:成為 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揭開了 的序幕。
2.列舉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史實。
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
1.在怎樣的形勢下,青年學生喊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
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口號
(1)日本占領東北后,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
(2)國民政府對日采取 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史料研習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2.青年學生是如何承擔時代使命“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實際工作”的 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1)做法:舉行 。
(2)作用:促進了 新高潮的到來。
現在,一切幻想,都給鐵的事實粉碎了!“安心讀書”嗎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為了民族,我們愿意暫時丟開書本,盡力之所及,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實際工作……
——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同胞書
三、西安事變
1.“這場軍事政變”指哪一事件 發動者的動機是什么
(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 。
(2)動機: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2.如何理解“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理解:(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 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2)十年內戰基本停止, 初步形成。
思維導引 西安事變是為了逼蔣聯共抗日而進行的愛國性質的“兵諫”,不是為爭權奪利而進行的兵變。
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真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些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能準確判斷形勢,作出正確的選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潛心筑夢。
任務一【警鐘長鳴 勿忘國殤】
2022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前廣場舉行。9時18分,參加儀式的各界代表共同撞響“警世鐘”。在規定的9條路、18條街等區域、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輛一律停駛鳴笛。
(1)沈陽市自1995年起每年9月18日都會鳴響防空警報。沈陽市為什么這樣做
任務二【國難當頭 時局扭轉】
【教材再開發→課后活動·節選】
材料一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學良等涕泣進諫,屢遭重斥……
——《張、楊對時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2)根據材料一,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
材料二 這次事變是為了要抗日救國而產生……若處置得當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中共中央關于西安事變的指示》
(3)材料二中為“處置得當”,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什么對策 “處置得當”使中國歷史發生了怎樣的轉折
任務三【風華正茂 精神永存】
(4)概括以上人物和事件所蘊含的共同的民族精神。結合他們的事跡,談談你的感想。
A層 基礎必會
1.“我們被爆炸聲驚起,緊接著炮火紛飛橫空而過,向北大營駐軍地點發射。天一亮,我和幾個同學走到沈陽城西大門,發現是日軍侵占了沈陽。”這段回憶揭示的是 ( )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西安事變 D.旅順大屠殺
2.(2022·中山期末)1931年8月15日,面對當時的復雜形勢,蔣介石電告張學良“吾兄萬勿逞一朝之忿,置國家民族于不顧”。這一告誡背后的觀念使中國喪失了 ( )
A.臺灣 B.東北 C.察哈爾 D.上海
3.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即“一二·九運動”。下列事件中,與這次運動有因果關系的是 ( )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危機
C.偽滿洲國建立 D.西安事變
4.圖中兩人在1936年12月12日對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 )
A.西安事變 B.南昌起義
C.一二·九運動 D.武昌起義
5.(2022 茂名期末)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一”是指 ( )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蔣介石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
D.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B層 能力進階
6.(2022·湘潭期末改編)1931年秋,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均將《東北地理教本》作為通用教材。該教材雖以東北地理為題,但著重談東北歷史與當時社會狀況的關系。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一二·九運動的爆發
B.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
C.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D.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7.(2022·玉林期末)西安事變發生后,日本方面不斷制造蔣介石被殺的謠言,蔣介石活著的消息公開后,依然沒有停止。對這一現象的合理解釋是,日本 ( )
A.為營救蔣介石造勢
B.情報搜集工作滯后
C.意欲侵占中國東北
D.企圖加劇國共矛盾
8.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些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能準確判斷形勢,作出正確的選擇。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義勇軍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同時,中國共產黨派大批優秀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1936年,中共滿洲省委將各路抗日武裝組成抗日聯軍,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
(1)面對日本的侵略行徑,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如何 為反抗日本侵略,共產黨做了哪些努力
材料二 時至今日,一些學校會在12月9日舉行紀念活動,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二·九合唱,復旦大學的一二·九歌會,山東財經大學的一二·九長跑等。
(2)材料二中,各高校在12月9日舉行活動是為了紀念哪一運動 該運動期間提出了哪些口號 該運動有何意義
材料三 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萁豆之煎 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叛逆目之。”
——1936年12月《桂林日報》
(3)材料三中的“陜變”指什么事件 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陜變”的 “陜變”的解決對時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材料四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1936年,中國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筑夢中國》(第一集)
(4)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因素。
C層 創新挑戰
9.提取有效信息是歷史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種技能。閱讀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 
如圖是某同學發現的一份《西北文化日報》,報紙所示版面有其發行的時間“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報紙大號標題是“爭取中華民族生存 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還登載有文章《卅(三十)萬民眾歡騰鼓舞擁護民族解放運動》和《張楊等通電全國發表救國主張》等。
(1)這張報紙是在報道什么事件
(2)從這張報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至少寫出五點)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目標導學
1.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2.認識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
3.知道西安事變的史實
4.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
知識構建:
一、九一八事變
1.1931年“這個戰爭”開始的標志是什么事件 有什么影響
(1)標志: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2)影響: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戰,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2.列舉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史實。
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
1.在怎樣的形勢下,青年學生喊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
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口號
(1)日本占領東北后,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
(2)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
史料研習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這個戰爭,還是在一九三一年就開始了。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2.青年學生是如何承擔時代使命“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實際工作”的 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1)做法:舉行一二·九運動。
(2)作用: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現在,一切幻想,都給鐵的事實粉碎了!“安心讀書”嗎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為了民族,我們愿意暫時丟開書本,盡力之所及,為國家民族做一點實際工作……
——清華大學救國會告全國同胞書
三、西安事變
1.“這場軍事政變”指哪一事件 發動者的動機是什么
(1)事件: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的西安事變。
(2)動機: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2.如何理解“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理解:(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2)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思維導引 西安事變是為了逼蔣聯共抗日而進行的愛國性質的“兵諫”,不是為爭權奪利而進行的兵變。
在西安進行的這場軍事政變時機抓得真好,執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些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能準確判斷形勢,作出正確的選擇,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潛心筑夢。
任務一【警鐘長鳴 勿忘國殤】
2022年9月18日,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在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前廣場舉行。9時18分,參加儀式的各界代表共同撞響“警世鐘”。在規定的9條路、18條街等區域、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輛一律停駛鳴笛。
(1)沈陽市自1995年起每年9月18日都會鳴響防空警報。沈陽市為什么這樣做
答: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沈陽。不到半年,整個東北三省淪亡,東北3 000萬同胞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長達14年。今天通過這一形式紀念九一八事變,就是要告誡國人勿忘國恥,警鐘長鳴。(言之有理即可)
任務二【國難當頭 時局扭轉】
【教材再開發→課后活動·節選】
材料一 東北淪亡,時逾五載。國權凌夷,疆土日蹙……綏東戰起,群情鼎沸,士氣激昂……蔣委員長介公受群小包圍……學良等涕泣進諫,屢遭重斥……
——《張、楊對時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2)根據材料一,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
答:①民族危機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
②蔣介石親赴西安,威逼張、楊“剿共”。
③張學良、楊虎城受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感召。
材料二 這次事變是為了要抗日救國而產生……若處置得當是中國革命的轉折點。
——《中共中央關于西安事變的指示》
(3)材料二中為“處置得當”,中國共產黨采取了什么對策 “處置得當”使中國歷史發生了怎樣的轉折
答: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
任務三【風華正茂 精神永存】
(4)概括以上人物和事件所蘊含的共同的民族精神。結合他們的事跡,談談你的感想。
答:精神:愛國主義精神。
感想: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我們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A層 基礎必會
1.“我們被爆炸聲驚起,緊接著炮火紛飛橫空而過,向北大營駐軍地點發射。天一亮,我和幾個同學走到沈陽城西大門,發現是日軍侵占了沈陽。”這段回憶揭示的是 (A)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西安事變 D.旅順大屠殺
2.(2022·中山期末)1931年8月15日,面對當時的復雜形勢,蔣介石電告張學良“吾兄萬勿逞一朝之忿,置國家民族于不顧”。這一告誡背后的觀念使中國喪失了 (B)
A.臺灣 B.東北 C.察哈爾 D.上海
3.1935年12月9日,北平數千名學生冒著嚴寒聚集在新華門前,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動即“一二·九運動”。下列事件中,與這次運動有因果關系的是 (B)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危機
C.偽滿洲國建立 D.西安事變
4.圖中兩人在1936年12月12日對蔣介石實行“兵諫”,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 (A)
A.西安事變 B.南昌起義
C.一二·九運動 D.武昌起義
5.(2022 茂名期末)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發表評論說:“西安事變可能已經以一種地方性的失敗告終了,卻仍然是一次全國性的勝利。一個統一的中國……終于在漸漸誕生。”她所說的“統一”是指 (C)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蔣介石重新執掌軍政大權
C.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
D.國民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
B層 能力進階
6.(2022·湘潭期末改編)1931年秋,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均將《東北地理教本》作為通用教材。該教材雖以東北地理為題,但著重談東北歷史與當時社會狀況的關系。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C)
A.一二·九運動的爆發
B.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
C.九一八事變的爆發
D.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7.(2022·玉林期末)西安事變發生后,日本方面不斷制造蔣介石被殺的謠言,蔣介石活著的消息公開后,依然沒有停止。對這一現象的合理解釋是,日本 (D)
A.為營救蔣介石造勢
B.情報搜集工作滯后
C.意欲侵占中國東北
D.企圖加劇國共矛盾
8.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一些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能準確判斷形勢,作出正確的選擇。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不愿做亡國奴的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紛紛組織抗日義勇軍。義勇軍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同時,中國共產黨派大批優秀干部,到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1936年,中共滿洲省委將各路抗日武裝組成抗日聯軍,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日武裝力量的核心。
(1)面對日本的侵略行徑,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如何 為反抗日本侵略,共產黨做了哪些努力
答:態度:積極抗日。努力: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領導東北抗日聯軍。
材料二 時至今日,一些學校會在12月9日舉行紀念活動,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一二·九合唱,復旦大學的一二·九歌會,山東財經大學的一二·九長跑等。
(2)材料二中,各高校在12月9日舉行活動是為了紀念哪一運動 該運動期間提出了哪些口號 該運動有何意義
答:一二·九運動。“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材料三 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萁豆之煎 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叛逆目之。”
——1936年12月《桂林日報》
(3)材料三中的“陜變”指什么事件 中國共產黨怎樣解決“陜變”的 “陜變”的解決對時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事件:西安事變。解決: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去西安參加談判,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影響: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材料四 在日本帝國主義加緊對我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關頭,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1936年,中國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對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筑夢中國》(第一集)
(4)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共產黨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因素。
答: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等。
C層 創新挑戰
9.提取有效信息是歷史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種技能。閱讀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 
如圖是某同學發現的一份《西北文化日報》,報紙所示版面有其發行的時間“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報紙大號標題是“爭取中華民族生存 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還登載有文章《卅(三十)萬民眾歡騰鼓舞擁護民族解放運動》和《張楊等通電全國發表救國主張》等。
(1)這張報紙是在報道什么事件
答:西安事變。
(2)從這張報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至少寫出五點)
答:西安事變發生的時間是1936年12月12日;事變的發動者是張學良、楊虎城;事變中扣押的是蔣介石;張、楊的目的是抗日救國;民眾的態度是擁護張、楊抗日救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陆良县| 乌兰察布市| 太和县| 金秀| 盐池县| 图木舒克市| 本溪市| 彰化市| 成都市| 布尔津县| 荣昌县| 奉贤区| 清远市| 仲巴县| 镇巴县| 孙吴县| 嘉祥县| 来宾市| 望谟县| 甘洛县| 壤塘县| 许昌市| 岱山县| 元江| 习水县| 远安县| 永清县| 阳山县| 延庆县| 长葛市| 姚安县| 枣强县| 崇义县| 呼图壁县| 金乡县| 泰安市| 花垣县| 海阳市| 三明市| 鹿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