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目標導學1.了解七七事變的史實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過程。2.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3.簡述中國守軍抗日的史實。4.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知識構建:一、七七事變“盧溝橋”見證了哪一事件 發生于何時 產生了什么影響 1.事件: (盧溝橋事變)。2.時間: 年 月 日。3.影響:標志著中國 的開始。思維導引 日本局部侵華,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是1937年七七事變。史料研習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是在哪一條戰線指引下開展的 戰線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有何意義 1.戰線: 。2.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3.意義: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 的局面開始形成。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引領下,在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下,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前仆后繼,共御外敵。——習近平三、淞滬會戰1.“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是指哪一事件 結果如何 產生了什么影響 (1)事件: 。(2)結果:1937年11月, 失陷,淞滬會戰結束。(3)影響:打破了日本 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各地將士,聞義赴難”的英雄有 、謝晉元等。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南京國民政府發表宣言四、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是為了紀念哪一事件 公祭日的設立有什么意義 1.事件:1937年的 。2.意義:反對戰爭,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凝聚力量,奮力拼搏。時空觀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回望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耳邊響起的仍是當年那一聲聲的吶喊。七七事變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努力下,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任務一 【民族之殤不能忘】很顯然,日本帝國主義要進行華北的分離運動,那么,它就必須在軍事上造成控制華北的首腦——平津的形勢,才能遂行其政治陰謀;盧溝橋在地理上占著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軍占據盧溝橋,平漢交通為之堵塞,這將使北平進退失據,此舉殆無異于切斷華北之首腦——平津;這一來,日本在華北就取得了政治和軍事的兩重控制。——摘編自《中國現代史資料選編》(1)結合圖文史料,思考日軍選擇在盧溝橋發動侵華事變的原因。任務二【國共攜手赴國難】【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的“宣言”公布的背景。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政策有何變化。這一變化預示著什么局面的到來 任務三【銘記歷史向未來】材料一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于2月27日下午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材料二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br/>——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首席審判官梅汝璈(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態度是什么 A層 基礎必會1.以下材料內容出現的歷史背景是 ( )蔣委員長鈞鑒: 平津為華北重鎮,萬不容再有疏失,敬懇……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紅軍將士,咸愿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 ——毛澤東 朱德 彭德懷 賀龍 林彪 劉伯承 徐向前A.一二·九運動 B.遵義會議C.南京大屠殺 D.盧溝橋事變2.“七七事變后,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边@段話強調 ( )A.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B.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C.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3.(2022·漳州期末改編)紅歌鼓舞斗志?!秲牲h合作來救亡》《國共合作歌》《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它們的共同作用是 ( )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推動了東北抗聯的建立C.加強中共對軍隊的領導D.承認了中共軍隊合法性4.某部引發國人淚奔的電影講述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某營固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取材于1937年發生的 ( )A.七七事變 B.淞滬會戰C.南京大屠殺 D.九一八事變5.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遇難人數超過30萬。這反映出 ( )A.日本既定侵略中國政策B.日本實行奴化教育的罪行C.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D.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本質B層 能力進階6.(2022·銅仁中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名稱,七七事變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人民軍隊名稱的變化反映出 ( )A.社會性質的變化 B.中共地位的變化C.社會矛盾的變化 D.領導階級的變化7.(2022·廣州模擬)“這一戰役打破了日本統帥機關速決戰的戰略計劃,為上海和華東沿海工業內遷……文化、科技和人員后撤贏得了時間,為中國實行抗日外交戰略,孤立日本,爭取國際支持,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和環境。”關于此戰役,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肯定了此戰役對中國的積極影響B.使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C.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D.是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8.盧溝橋這座建筑物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興衰以及起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 這一事件在抗日戰爭中有什么意義 材料二 此次中國共產黨發表之宣言,即為民族意識勝過一切之例證。宣言中所舉諸項……取消蘇區與紅軍,皆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條件……對于國內任何派別,只要誠意救國,愿在國民革命抗敵御侮之旗幟下共同奮斗者,政府自無不開誠接納,咸使集中于本黨領導之下,而一致努力。——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1937年9月23日)(2)蔣介石發表這個談話有什么意義 材料三 淞滬會戰時中日兩國軍隊的比較示意表項目 中國 日本部隊 全國兵力200余萬,蔣介石的中央軍只占到1/4,其他都是地方軍閥拉壯丁而來的 現役部隊50萬,300萬受到過嚴格軍事訓練的預備役文化 程度 成年男子的識字率才15% 初中以上文化,可操縱望遠鏡、迫擊炮,看懂地圖海軍 11萬多噸軍艦 世界第三,航母10艘,戰列艦11艘,各種艦艇不計空軍 305架戰斗機 2 700多架戰斗機(3)根據材料三指出淞滬會戰中國為什么會失敗。材料四 日軍在中國南京犯下的丑惡罪行(4)依據材料四指出南京這次劫難是什么,給我們什么啟示。C層 創新挑戰9.請依據下面地圖反映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反映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性)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目標導學1.了解七七事變的史實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過程。2.認識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和全民族抗戰的意義。3.簡述中國守軍抗日的史實。4.了解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知識構建:一、七七事變“盧溝橋”見證了哪一事件 發生于何時 產生了什么影響 1.事件: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2.時間:1937年7月7日。3.影響: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思維導引 日本局部侵華,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是1937年七七事變。史料研習盧溝橋即為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二、第二次國共合作 “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是在哪一條戰線指引下開展的 戰線建立的標志是什么 有何意義 1.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標志:1937年9月,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形成)。3.意義: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團結御侮、全民族抗戰的局面開始形成。在中國共產黨號召和引領下,在全民族各種積極力量共同行動下,中華兒女同仇敵愾,視死如歸,前仆后繼,共御外敵。——習近平三、淞滬會戰1.“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是指哪一事件 結果如何 產生了什么影響 (1)事件:淞滬會戰。(2)結果: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3)影響: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2.“各地將士,聞義赴難”的英雄有姚子青、謝晉元等。淞滬一隅,抗戰亙于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南京國民政府發表宣言四、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是為了紀念哪一事件 公祭日的設立有什么意義 1.事件: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2.意義:反對戰爭,珍愛和平;銘記歷史,勿忘國恥;凝聚力量,奮力拼搏。時空觀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回望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耳邊響起的仍是當年那一聲聲的吶喊。七七事變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努力下,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任務一 【民族之殤不能忘】很顯然,日本帝國主義要進行華北的分離運動,那么,它就必須在軍事上造成控制華北的首腦——平津的形勢,才能遂行其政治陰謀;盧溝橋在地理上占著很重要的地位,一旦日軍占據盧溝橋,平漢交通為之堵塞,這將使北平進退失據,此舉殆無異于切斷華北之首腦——平津;這一來,日本在華北就取得了政治和軍事的兩重控制。——摘編自《中國現代史資料選編》(1)結合圖文史料,思考日軍選擇在盧溝橋發動侵華事變的原因。答:北平北、東和南三面都被日軍包圍;盧溝橋成為北平的唯一出口。日本蓄謀已久,尋釁挑起戰爭。任務二【國共攜手赴國難】【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并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的“宣言”公布的背景。依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政策有何變化。這一變化預示著什么局面的到來 答:背景:日本全面侵華,民族危機加劇。變化:從“保持獨立,不建立關系”到與國民黨合作,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局面: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任務三【銘記歷史向未來】材料一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于2月27日下午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材料二 “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賬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br/>——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首席審判官梅汝璈(3)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處理中日關系的正確態度是什么 答:反對戰爭,珍愛和平;勿忘國恥;歷史不容忘記,歷史不容篡改。居安思危,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等。A層 基礎必會1.以下材料內容出現的歷史背景是 (D)蔣委員長鈞鑒: 平津為華北重鎮,萬不容再有疏失,敬懇……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紅軍將士,咸愿在委員長領導之下,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 ——毛澤東 朱德 彭德懷 賀龍 林彪 劉伯承 徐向前A.一二·九運動 B.遵義會議C.南京大屠殺 D.盧溝橋事變2.“七七事變后,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動?!边@段話強調 (B)A.揭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B.中國由此進入全民族抗戰階段C.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3.(2022·漳州期末改編)紅歌鼓舞斗志?!秲牲h合作來救亡》《國共合作歌》《團結就是力量》等歌曲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它們的共同作用是 (A)A.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B.推動了東北抗聯的建立C.加強中共對軍隊的領導D.承認了中共軍隊合法性4.某部引發國人淚奔的電影講述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某營固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該片取材于1937年發生的 (B)A.七七事變 B.淞滬會戰C.南京大屠殺 D.九一八事變5.1937年12月13日,日軍占領南京后,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遇難人數超過30萬。這反映出 (D)A.日本既定侵略中國政策B.日本實行奴化教育的罪行C.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D.日本軍國主義的兇殘本質B層 能力進階6.(2022·銅仁中考)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名稱,七七事變后,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的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人民軍隊名稱的變化反映出 (B)A.社會性質的變化 B.中共地位的變化C.社會矛盾的變化 D.領導階級的變化7.(2022·廣州模擬)“這一戰役打破了日本統帥機關速決戰的戰略計劃,為上海和華東沿海工業內遷……文化、科技和人員后撤贏得了時間,為中國實行抗日外交戰略,孤立日本,爭取國際支持,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和環境?!标P于此戰役,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A)A.肯定了此戰役對中國的積極影響B.使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C.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D.是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8.盧溝橋這座建筑物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興衰以及起落。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 這一事件在抗日戰爭中有什么意義 答:事件:七七事變(或答盧溝橋事變);意義: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材料二 此次中國共產黨發表之宣言,即為民族意識勝過一切之例證。宣言中所舉諸項……取消蘇區與紅軍,皆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條件……對于國內任何派別,只要誠意救國,愿在國民革命抗敵御侮之旗幟下共同奮斗者,政府自無不開誠接納,咸使集中于本黨領導之下,而一致努力。——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1937年9月23日)(2)蔣介石發表這個談話有什么意義 答:實際上承認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成。材料三 淞滬會戰時中日兩國軍隊的比較示意表項目 中國 日本部隊 全國兵力200余萬,蔣介石的中央軍只占到1/4,其他都是地方軍閥拉壯丁而來的 現役部隊50萬,300萬受到過嚴格軍事訓練的預備役文化 程度 成年男子的識字率才15% 初中以上文化,可操縱望遠鏡、迫擊炮,看懂地圖海軍 11萬多噸軍艦 世界第三,航母10艘,戰列艦11艘,各種艦艇不計空軍 305架戰斗機 2 700多架戰斗機(3)根據材料三指出淞滬會戰中國為什么會失敗。答:①軍隊文化水平不高,許多都是拉壯丁組成的;②部隊裝備落后,抵御不了日軍的先進裝備。材料四 日軍在中國南京犯下的丑惡罪行(4)依據材料四指出南京這次劫難是什么,給我們什么啟示。答:劫難:南京大屠殺。啟示:落后就要挨打,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戰爭帶來痛苦回憶。要記住我們中國人曾經被欺凌的那段歷史,勇敢拼搏,為祖國富強獻出一份力量。(言之有理即可)C層 創新挑戰9.請依據下面地圖反映的歷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寫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題目自擬,史實正確,語句通順,表述完整,體現圖片反映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性)答:從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論述: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發動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1937年7月7日,日軍進攻盧溝橋,制造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中國軍隊進行英勇抵抗,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六單元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第六單元 第19課 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 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