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目標導學1.了解興學堂、廢科舉、行學制等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實2.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媒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3.知道魯迅、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分析這些文藝作品的背景和內容知識構建: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康有為對發展教育持什么態度 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了哪一學堂 (1)態度:發展 才能使中國創立新世界,要重視教育。(2)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了 。史料研習“先生(康有為)以為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br/>——梁啟超《飲冰室合集》2.嚴復評價的“廢封建、開阡陌”是指 年清政府廢除 ;清政府還通令興辦 ,統一全國 。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嚴復《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3.右欄圖一的報紙創刊于哪一年 創辦地點在哪里 它的地位如何 (1)時間、地點: , 。(2)地位:是近代中國 的中文報紙。4.右欄圖二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的名字是什么 在當時該出版機構主要出版什么書籍 (1)名字: 。(2)書籍: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 的發展。思維導引 京師同文館創辦于洋務運動時期,京師大學堂創辦于百日維新期間。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二、文學藝術的成就1.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都有長足的進步,請將下列相關作品,按照要求歸類整理。(只寫序號即可)①《狂人日記》?、凇缎《诮Y婚》 ③《愚公移山》?、堋栋正傳》⑤《義勇軍進行曲》 ⑥《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摺短餀M五百士》⑧《暴風驟雨》?、帷饵S河大合唱》?、狻栋酌?br/>(1)反對封建勢力題材的有 。(2)抗日戰爭時期題材的有 。(3)解放區的優秀文學作品有 。2.1905年,梨園泰斗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首映成功,這是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 ,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 》。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動了政治、經濟新一輪的變動。 近代中國社會生活、教育、新聞出版業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許多新的變革因素,這些新因素構成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和文化轉型的歷史起點。任務一 【教育發展】 壬子癸丑學制(1912-1913年間民國政府制定公布的學校系統)在課程設置上,取消經科,強調以美育代宗教;重視授予學生實際生活必需的知識技能,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生產技能的培養;要求留意兒童身心特點,以促進年輕一代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摘自陳學恂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1)據材料,指出壬子癸丑學制在課程設置上的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促使中國近代教育改革的原因有哪些。任務二 【文學論壇】【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狂人日記》(3)從文學角度看,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哪條內容 假如時光倒流,你重回那個年代,可在哪一著名刊物上讀到這篇文章 任務三 【時代變遷】1872年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1897年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1909年,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主持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全線通車。(4)概括上面中國近代“第一”或“之最”出現的領域,并簡述這些變化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A層 基礎必會1.戊戌維新僅存的碩果,被稱為“培植人才之地,仍予保留”的是 ( )A.京師同文館 B.福州船政學堂C.北洋西學堂 D.京師大學堂2.(2022·寧德期末)1905年,全國共有新式學堂8 000余所,學生25萬余人;到1909 年,學堂增至近6萬所,學生約160萬人。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 )A.科舉制度的發展 B.傳統觀念的崩潰C.封建統治的終結 D.清末的教育改革3.(2022·臨沂中考)如圖是一位初中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搜集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該探究學習的主題是 ( )A.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B.近代中國新式報紙的發展C.中國近代文化事業的發展D.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4.如圖是我國近代出版的某教科書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確信息是 ( )A.商務印書館的創辦地位于北京B.該教科書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C.商務印書館僅出版圖畫教科書D.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歷史最悠久5.他創作的小說,無情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定了基石;他創作的雜文,像匕首直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深刻揭露了他們的黑暗統治。這位歷史人物是 ( )A.胡適 B.冼星海 C.魯迅 D.齊白石6.(2022·吉安模擬)郭沫若在聶耳去世后稱他為“人民音樂家”,并說“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聶耳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 )A.《義勇軍進行曲》 B.《南泥灣》C.《畢業歌》 D.《黃河大合唱》B層 能力進階7.清末,人們評價道:“青年學生,不管是進入學堂,或者是進入高等專門學堂;不管是進入文學堂,或者是進入武學堂……不管是在軍隊方面到新軍中應征入伍,或者是進陸軍小學,進陸軍測繪學堂等等,沒有一個人不受革命潮流的沖擊?!边@反映了 ( )A.清末大量學生進入新式學堂B.清朝大力推動近代教育發展C.新式學堂分布廣、門類齊全D.近代教育推動革命思潮傳播8.閱讀下列材料,了解中國近代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 (1)請將材料一中的學校按創辦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寫出序號即可)材料二 李振九是民國時期中原地區一位在書法、教育、學術、文藝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學者。清光緒二十九年李振九參加洛陽縣縣試,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稱,也被稱為“洛陽最后一名秀才”。(2)李振九被稱為“洛陽最后一名秀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結合郵票及提示寫出這三位文學藝術家的作品一部。“文壇斗士”: 等。“國歌功臣”: 等。“美術大師”: 等。(4)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從這些文學家、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哪些優秀品質 C層 創新挑戰9.(2022·平頂山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同文館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館學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館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學生,因為風氣未開,無人肯入,大家以為學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國。——摘編自齊如山《齊如山回憶錄》材料二 京師大學堂籌辦于戊戌新政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國立大學。其辦學方針為“中西并用”,宗旨是“廣育人才,講求時務”?!毒煷髮W堂章程》中規定:“中國圣經垂訓以倫常道德為先……所有學堂人等……有明侶異說、干犯國憲及與名教綱常相違背者,查有實據,輕者斥退,重者究辦。”——摘編自周詳《<京師大學堂章程>與清末教育制度的變遷》材料三 執信中學是1920年孫中山先生親自創辦的一所中學,以紀念在虎門不幸犧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要求:愿諸生人人皆學執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學,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來之社會,完成一莊嚴璀璨之中華民國。——摘編自何有貴《25位校董名震南粵》(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同文館的辦學目的,并概括當時“招不到學生”的原因。(2)據材料二,指出京師大學堂的辦學方針,并概括其辦學方針不能落實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教育思想發生變化的原因,并談談你對教育發展的建議。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目標導學1.了解興學堂、廢科舉、行學制等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實2.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大眾傳媒對近代社會生活的影響3.知道魯迅、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分析這些文藝作品的背景和內容知識構建:一、教育、新聞出版業的發展1.康有為對發展教育持什么態度 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了哪一學堂 (1)態度:發展教育才能使中國創立新世界,要重視教育。(2)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創辦了京師大學堂。史料研習“先生(康有為)以為欲任天下之事,開中國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梁啟超《飲冰室合集》2.嚴復評價的“廢封建、開阡陌”是指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統一全國學制。此事乃吾國數千年中莫大之舉動,言其重要,直無異古者之廢封建、開阡陌。——嚴復《論教育與國家之關系》3.右欄圖一的報紙創刊于哪一年 創辦地點在哪里 它的地位如何 (1)時間、地點:1872年,上海。(2)地位: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4.右欄圖二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它的名字是什么 在當時該出版機構主要出版什么書籍 (1)名字:商務印書館。(2)書籍:編輯出版多種中小學教科書、字典和大批文化學術著作,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思維導引 京師同文館創辦于洋務運動時期,京師大學堂創辦于百日維新期間。北京大學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二、文學藝術的成就1.近代中國思想文化都有長足的進步,請將下列相關作品,按照要求歸類整理。(只寫序號即可)①《狂人日記》?、凇缎《诮Y婚》?、邸队薰粕健贰、堋栋正傳》⑤《義勇軍進行曲》?、蕖短栒赵谏8珊由稀贰、摺短餀M五百士》⑧《暴風驟雨》 ⑨《黃河大合唱》?、狻栋酌?br/>(1)反對封建勢力題材的有①④。(2)抗日戰爭時期題材的有③⑤⑦⑨。(3)解放區的優秀文學作品有②⑥⑧⑩。2.1905年,梨園泰斗譚鑫培主演的《定軍山》首映成功,這是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拍攝的《歌女紅牡丹》。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而新思想、新文化又推動了政治、經濟新一輪的變動。 近代中國社會生活、教育、新聞出版業和思想文化孕育了許多新的變革因素,這些新因素構成了近代中國社會變遷和文化轉型的歷史起點。任務一 【教育發展】 壬子癸丑學制(1912-1913年間民國政府制定公布的學校系統)在課程設置上,取消經科,強調以美育代宗教;重視授予學生實際生活必需的知識技能,加強自然科學和實用生產技能的培養;要求留意兒童身心特點,以促進年輕一代德、智、體、美和諧發展。——摘自陳學恂主編《中國教育史研究》(1)據材料,指出壬子癸丑學制在課程設置上的特點。答:特點:引入很多西方近代化教育理念;注重實用性;注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言之有理即可)(2)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促使中國近代教育改革的原因有哪些。答:①科舉制度不再適應中國社會的發展需要,備受社會批判;②西學和西方教育制度不斷傳入中國;③民國成立以后,民國政府注重通過教育改造國民素質;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推動。(言之有理即可)任務二 【文學論壇】【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魯迅《狂人日記》(3)從文學角度看,材料反映了新文化運動的哪條內容 假如時光倒流,你重回那個年代,可在哪一著名刊物上讀到這篇文章 答: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新青年》。任務三 【時代變遷】1872年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1897年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1898年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1909年,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和主持建造的第一條鐵路干線——京張鐵路全線通車。(4)概括上面中國近代“第一”或“之最”出現的領域,并簡述這些變化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答:教育、新聞出版業、交通領域等。(答出任意兩個即可)影響: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報紙、文化出版機構等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有利于國民素質的提高;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促進近代生產生活的發展等。(答出任意兩點即可)A層 基礎必會1.戊戌維新僅存的碩果,被稱為“培植人才之地,仍予保留”的是 (D)A.京師同文館 B.福州船政學堂C.北洋西學堂 D.京師大學堂2.(2022·寧德期末)1905年,全國共有新式學堂8 000余所,學生25萬余人;到1909 年,學堂增至近6萬所,學生約160萬人。上述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D)A.科舉制度的發展 B.傳統觀念的崩潰C.封建統治的終結 D.清末的教育改革3.(2022·臨沂中考)如圖是一位初中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搜集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該探究學習的主題是 (B)A.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B.近代中國新式報紙的發展C.中國近代文化事業的發展D.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4.如圖是我國近代出版的某教科書的封面。它反映出的正確信息是 (B)A.商務印書館的創辦地位于北京B.該教科書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C.商務印書館僅出版圖畫教科書D.商務印書館的出版歷史最悠久5.他創作的小說,無情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為中國現代文學奠定了基石;他創作的雜文,像匕首直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深刻揭露了他們的黑暗統治。這位歷史人物是 (C)A.胡適 B.冼星海 C.魯迅 D.齊白石6.(2022·吉安模擬)郭沫若在聶耳去世后稱他為“人民音樂家”,并說“他是天才的音樂家,又是革命者”。聶耳最杰出的代表作是 (A)A.《義勇軍進行曲》 B.《南泥灣》C.《畢業歌》 D.《黃河大合唱》B層 能力進階7.清末,人們評價道:“青年學生,不管是進入學堂,或者是進入高等專門學堂;不管是進入文學堂,或者是進入武學堂……不管是在軍隊方面到新軍中應征入伍,或者是進陸軍小學,進陸軍測繪學堂等等,沒有一個人不受革命潮流的沖擊?!边@反映了 (D)A.清末大量學生進入新式學堂B.清朝大力推動近代教育發展C.新式學堂分布廣、門類齊全D.近代教育推動革命思潮傳播8.閱讀下列材料,了解中國近代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完成相關問題。材料一 (1)請將材料一中的學校按創辦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寫出序號即可)答:①④③②。材料二 李振九是民國時期中原地區一位在書法、教育、學術、文藝等方面都卓有成就的學者。清光緒二十九年李振九參加洛陽縣縣試,考取功名,有“癸卯秀才”之稱,也被稱為“洛陽最后一名秀才”。(2)李振九被稱為“洛陽最后一名秀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原因:1905年,清政府諭令一律停止科舉考試,存在約1 300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材料三 (3)結合郵票及提示寫出這三位文學藝術家的作品一部。“文壇斗士”:《狂人日記》(《孔乙己》)等。“國歌功臣”:《義勇軍進行曲》等。“美術大師”:《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等。(4)結合所學知識,我們從這些文學家、藝術家身上學習到哪些優秀品質 答:不怕困難,同黑暗勢力作斗爭,關心國家命運,愛國等。(言之有理即可)C層 創新挑戰9.(2022·平頂山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同文館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館學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館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學生,因為風氣未開,無人肯入,大家以為學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國。——摘編自齊如山《齊如山回憶錄》材料二 京師大學堂籌辦于戊戌新政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國立大學。其辦學方針為“中西并用”,宗旨是“廣育人才,講求時務”?!毒煷髮W堂章程》中規定:“中國圣經垂訓以倫常道德為先……所有學堂人等……有明侶異說、干犯國憲及與名教綱常相違背者,查有實據,輕者斥退,重者究辦。”——摘編自周詳《<京師大學堂章程>與清末教育制度的變遷》材料三 執信中學是1920年孫中山先生親自創辦的一所中學,以紀念在虎門不幸犧牲的杰出民主革命家朱執信先生。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要求:愿諸生人人皆學執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學,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來之社會,完成一莊嚴璀璨之中華民國。——摘編自何有貴《25位校董名震南粵》(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同文館的辦學目的,并概括當時“招不到學生”的原因。答:為洋務運動培養(翻譯)人才。當時思想落后,觀念陳舊。(2)據材料二,指出京師大學堂的辦學方針,并概括其辦學方針不能落實的原因。答:中西并用。學堂章程與辦學方針相沖突,不能實施;封建頑固勢力阻撓。(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教育思想發生變化的原因,并談談你對教育發展的建議。答:民族危機的加劇、學習內容的深入、人們思想的轉變、先進人物的引領等。教育的發展要結合本國國情,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八單元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第八單元 第26課 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