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目標導學1.了解孫中山的革命事跡,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知道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宗旨和意義。3.識記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時間、地點、政治綱領、機關刊物和意義。4.理解三民主義的主要含義及意義。知識構建:一、思想的轉變孫中山尋求的救國方式是什么 他推行這一方式的原因有哪些 (1)方式:革命。(2)原因: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對清政府失望,認為只有通過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史料研習革命為唯一法門,可以拯救中國出于國際交涉之現時危慘地位。……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二、思想的傳播1.原因:《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2.表現: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著作;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紛紛建立。三、興中會與同盟會1.完善興中會、同盟會的相關內容。名稱 興中會 同盟會時間 1894年 1905年地點 檀香山 日本東京綱領 振興中華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性質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2.“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一革命綱領后來被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簡稱為“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綱領3.由“以互相聯絡為要”可以看出,孫中山創辦中國同盟會的目的是什么 中國同盟會的創辦有什么作用 (1)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2)作用: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故現今之主義,總以互相聯絡為要。——孫中山思維導引 一個政黨:中國同盟會;一個人物:孫中山;一份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四句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2023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8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45個全民義務植樹節。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植樹造林不過是孫中山先生立志強國眾多舉措中的一項,為了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先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閱讀材料,完成探究。任務一 【圖書“現”思想】(1)圖一、圖二著作出現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它們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共同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影響:使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任務二 【史實“析”綱領】(一)驅除韃虜……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其滿洲漢軍人等,如悔悟來降者,免其罪……(二)恢復中華。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光復我民族的國家……——《同盟會宣言》(2)根據史料說明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什么。這種看法有何局限 答: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統治,光復國家。局限:此時孫中山的民族主義還沒有提到反對帝國主義。任務三 【友人“談”評價】【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章士釗《孫逸仙·自序》(3)根據材料,概括章士釗對孫中山的評價。通過以上探究,你能感受到早期革命者身上的哪些精神 答:評價:孫中山是革命者初祖或孫中山是革命黨公認領袖。精神: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敢于革命、善于革命的斗爭精神;勇往直前、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埋頭苦干、勇于奉獻的愛國精神。A層 基礎必會1.孫中山(1866-1925年)在回憶錄中寫道:“28歲那年,我就與20多個華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決心用流血斗爭推翻清王朝。”孫中山“28歲那年”的主要行動是 (A)A.成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的口號B.聯合其他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C.與革命黨人一起發動廣州起義D.領導華僑支持維新運動2.《辛丑條約》簽訂后,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這個時期出現的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不包括 (D)A.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B.鄒容的《革命軍》C.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D.洪仁玕的《資政新篇》3.(2022·北京期中)某同學要在“革命思想的傳播”展板上增加一幅圖片,最恰當的是 (D)4.“它是孫中山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思想武器,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的革命綱領,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是 (B)A.“扶清滅洋” B.“三民主義”C.自強求富 D.“振興中華”5.(2022·連云港期中)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這說明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C)A.推動各革命團體的建立B.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推動革命形勢日益高漲D.使工農運動風起云涌B層 能力進階6.(2022·黃岡期末)鄒容的《革命軍》被譽為近代中國的“人權宣言”。他針對滿洲貴族對內暴虐統治、對外趨炎附勢,提出了“欲御外辱,先消內患”的口號。這說明鄒容心中的“革命”(D)A.單一排滿興漢 B.暴力革命C.極端民族主義 D.反帝反封建7.(2022·無錫期中)孫中山在1916年說道:“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 此民字之意義,為仆研究十余年之結果而得之者。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由此可見,孫中山強調(C)A.民主主義 B.民族主義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有說歐美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我們中國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憲,萬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說大謬……”——孫中山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講詞材料二 “兩年之中,所見所聞,殊多心得。始知徒(僅僅)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于極樂之鄉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予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采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孫中山考察英國心得材料三 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其基本精神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二中,孫中山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標 答:推翻君主專制,實行民主共和。(2)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歐洲列強社會存在著什么不足 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張 答:社會貧富不均,百姓生活狀態與國家的富強程度不相符(合理即可);民生主義。(3)同盟會綱領中,孫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標是什么 與之相應的是三民主義中的哪一主義 答:創立民國;民權主義。(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孫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標為什么能被眾多的中國人接受。答:符合眾多中國人要求推翻封建帝制,實行民主共和,解決貧富不均的愿望。C層 創新挑戰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譯圖書的分類及數量分類 軍事/ 海軍 化學 科學 電氣 商業數量 37 10 6 5 3分類 工程 礦業 歷史 地質 教育數量 31 10 6 3 3分類 農業 數學 圖畫 地理 物理數量 12 7 6 3 2分類 醫學 造船 國際法 政府 天文數量 12 7 5 3 2——摘編自《西國近事匯編》材料二 19世紀末20世紀初,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局、廣智書局等翻譯出版了不少西方著作,有關于外國獨立戰爭的,如《美國獨立戰爭史》;有描繪一些小國受外來侵略壓迫而亡國亡種慘狀的,如《波蘭衰亡史》;有介紹一些國家革命運動的,如《法國革命史》。——摘編自周慧芳《辛亥革命時期書刊報的出版和利用》(1)根據材料一,指出數量最多的兩類英譯圖書。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英譯圖書的出版受哪一歷史事件的影響。答:軍事/海軍類、工程類;洋務運動。(2)歸納材料二中出版著作的主要類別。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圖書出版的時代背景。答:革命類;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廣泛傳播。(3)綜合上述兩則材料,分析社會需求如何影響圖書出版。答:社會需求推動圖書出版種類和數量的變化。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目標導學1.了解孫中山的革命事跡,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知道興中會成立的時間、地點、宗旨和意義。3.識記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時間、地點、政治綱領、機關刊物和意義。4.理解三民主義的主要含義及意義。知識構建:一、思想的轉變孫中山尋求的救國方式是什么 他推行這一方式的原因有哪些 (1)方式: 。(2)原因:認識到 的腐敗,對清政府失望,認為只有通過革命推翻清政府的 ,才能拯救中國。史料研習革命為唯一法門,可以拯救中國出于國際交涉之現時危慘地位。……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國選舉總統,廢除專制,實行共和。——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二、思想的傳播1.原因:《 》簽訂后,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2.表現: 革命思想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 》、陳天華的《 》和《警世鐘》等著作;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紛紛建立。三、興中會與同盟會1.完善興中會、同盟會的相關內容。名稱 興中會 同盟會時間 1894年 1905年地點 日本東京綱領 振興中華 ,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性質 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2.“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一革命綱領后來被闡發為“民族”“ ”“民生”,簡稱為“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 的指導思想。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中國同盟會綱領3.由“以互相聯絡為要”可以看出,孫中山創辦中國同盟會的目的是什么 中國同盟會的創辦有什么作用 (1)目的: ,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2)作用: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 和明確的 ,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故現今之主義,總以互相聯絡為要。——孫中山思維導引 一個政黨:中國同盟會;一個人物:孫中山;一份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四句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2023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8周年紀念日,也是我國第45個全民義務植樹節。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植樹造林不過是孫中山先生立志強國眾多舉措中的一項,為了中國的獨立和富強,先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閱讀材料,完成探究。任務一 【圖書“現”思想】(1)圖一、圖二著作出現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它們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任務二 【史實“析”綱領】(一)驅除韃虜……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其滿洲漢軍人等,如悔悟來降者,免其罪……(二)恢復中華。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光復我民族的國家……——《同盟會宣言》(2)根據史料說明孫中山當時的民族主義的宗旨是什么。這種看法有何局限 任務三 【友人“談”評價】【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孫逸仙者,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認……孫逸仙者,非一氏之私號,乃新中國新發現之名詞也。有孫逸仙,而中國始可為……——章士釗《孫逸仙·自序》(3)根據材料,概括章士釗對孫中山的評價。通過以上探究,你能感受到早期革命者身上的哪些精神 A層 基礎必會1.孫中山(1866-1925年)在回憶錄中寫道:“28歲那年,我就與20多個華僑,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團體,決心用流血斗爭推翻清王朝。”孫中山“28歲那年”的主要行動是 ( )A.成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的口號B.聯合其他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C.與革命黨人一起發動廣州起義D.領導華僑支持維新運動2.《辛丑條約》簽訂后,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這個時期出現的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不包括 ( )A.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B.鄒容的《革命軍》C.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D.洪仁玕的《資政新篇》3.(2022·北京期中)某同學要在“革命思想的傳播”展板上增加一幅圖片,最恰當的是 ( )4.“它是孫中山以西方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作為思想武器,結合中國國情提出的革命綱領,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這一“指導思想”是 ( )A.“扶清滅洋” B.“三民主義”C.自強求富 D.“振興中華”5.(2022·連云港期中)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這說明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 )A.推動各革命團體的建立B.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C.推動革命形勢日益高漲D.使工農運動風起云涌B層 能力進階6.(2022·黃岡期末)鄒容的《革命軍》被譽為近代中國的“人權宣言”。他針對滿洲貴族對內暴虐統治、對外趨炎附勢,提出了“欲御外辱,先消內患”的口號。這說明鄒容心中的“革命”( )A.單一排滿興漢 B.暴力革命C.極端民族主義 D.反帝反封建7.(2022·無錫期中)孫中山在1916年說道:“何以不曰中華共和國,而必曰中華民國 此民字之意義,為仆研究十余年之結果而得之者。國民者,民國之天子也。”由此可見,孫中山強調( )A.民主主義 B.民族主義C.民權主義 D.民生主義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有說歐美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我們中國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憲,萬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說大謬……”——孫中山在東京中國留學生歡迎大會上的演講詞材料二 “兩年之中,所見所聞,殊多心得。始知徒(僅僅)致國家富強、民權發達如歐洲列強者,猶未能登斯民于極樂之鄉也;是以歐洲志士,猶有社會革命之運動也。予欲為一勞永逸之計,乃采取民生主義,以與民族、民權問題同時解決。此三民主義之主張所由完成也。”——孫中山考察英國心得材料三 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不久,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其基本精神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摘編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材料二中,孫中山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標 (2)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歐洲列強社會存在著什么不足 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張 (3)同盟會綱領中,孫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標是什么 與之相應的是三民主義中的哪一主義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孫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標為什么能被眾多的中國人接受。C層 創新挑戰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譯圖書的分類及數量分類 軍事/ 海軍 化學 科學 電氣 商業數量 37 10 6 5 3分類 工程 礦業 歷史 地質 教育數量 31 10 6 3 3分類 農業 數學 圖畫 地理 物理數量 12 7 6 3 2分類 醫學 造船 國際法 政府 天文數量 12 7 5 3 2——摘編自《西國近事匯編》材料二 19世紀末20世紀初,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局、廣智書局等翻譯出版了不少西方著作,有關于外國獨立戰爭的,如《美國獨立戰爭史》;有描繪一些小國受外來侵略壓迫而亡國亡種慘狀的,如《波蘭衰亡史》;有介紹一些國家革命運動的,如《法國革命史》。——摘編自周慧芳《辛亥革命時期書刊報的出版和利用》(1)根據材料一,指出數量最多的兩類英譯圖書。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英譯圖書的出版受哪一歷史事件的影響。(2)歸納材料二中出版著作的主要類別。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圖書出版的時代背景。(3)綜合上述兩則材料,分析社會需求如何影響圖書出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單元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第三單元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