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第9課 辛亥革命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第9課 辛亥革命 導學案(學生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第9 課 辛亥革命
目標導學
1.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和廣西起義的概況及主要領導人。
2.明確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的史實。
3.識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感受革命志士為振興中華勇于獻身的精神。
知識構建: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完善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
事件 時間 領導人 結果
萍瀏醴起義 1906年 劉道一、蔡紹南 失敗,但同盟會的聲望由此大振
安慶、紹興起義 1907年 徐錫麟、秋瑾 徐錫麟死難,秋瑾被捕遇難
廣西起義 1907年 孫中山、黃興 奪取鎮南關,最后失敗
黃花崗起義 1911年 孫中山、黃興、趙聲 雖然失敗,但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史料研習
革命派積極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使中國同盟會遭到重大損失,但有力地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擴大了革命影響。
2.“是役也” 是孫中山對哪一事件的評價 該事件有何意義
(1)事件:黃花崗起義。
(2)意義: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3.“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武昌起義取得勝利。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孫中山《<黃花崗烈士
事略>序》
思維導引 1906-1911年,革命志士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二、辛亥革命
1.填寫完善武昌起義的經過。
2.試從政治、思想方面說明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2)思想: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辛亥革命……為2 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
——陳旭麓《近代中國
社會的新陳代謝》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結束的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任務一 【革命黨人的準備】
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是歲,黃興、宋教仁舉事柳州,敗后,二人走日本,刊雜志《二十世紀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孫文至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為“三民主義”。1906,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惠州起義,不克。同年,徐錫麟、秋瑾舉事,不克。……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
——摘編自《中國近代史》
《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進行的努力。
答:創辦革命報刊,建立革命組織,提出革命思想,舉行武裝起義。
任務二 【革命形勢的發展】
——據《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
代史:危局與變革》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革命形勢發展的特點。
答:革命迅速發展,清政府統治瓦解迅速。
任務三 【革命事件的評價】
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部分)
北洋政 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專制政體于此告終,共和政體于此開幕矣”
南京國民 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終,民治開始”
新 中 國 成 立 后 5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產生了中華民國,制定了‘臨時約法’”
7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21 世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
評價的“變”與“不變”》
(3)根據材料,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評價的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辛亥革命的理解,續寫一項辛亥革命的其他積極作用。
答:共同之處:君主專制結束,民主共和思想傳播。
作用: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A層 基礎必會
1.此次起義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后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雖然犧牲了眾多革命骨干成員,但擴大了中國同盟會的政治影響,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成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預演。此次起義是 (C)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萍瀏醴起義 D.廣州起義
2.閱讀下表,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C)
人物 事跡
徐錫麟 1907年夏,發動安慶起義,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徐錫麟遇難,年僅34歲
秋瑾 1907年,為策應安慶起義,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年僅32歲
黃花崗七 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收殮到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黃花崗
A.安慶起義是由徐錫麟、秋瑾領導的
B.黃花崗起義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
C.革命者具有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
D.武裝起義對歷史發展沒有積極作用
3.孫中山在總結黃花崗起義的影響時說:“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材料說明黃花崗起義 (B)
A.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發展的進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統治
D.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4.1911年10月,《申報》報道:“……而昨晚的武昌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張彪傷”“漢陽又失守,漢陽府逃失無蹤”“武昌、漢陽、漢口均為革黨占據……”《申報》報道的事件是 (D)
A.安慶起義 B.鎮南關起義
C.廣州起義 D.武昌起義
5.歷史漫畫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歷史。如圖漫畫對辛亥革命詮釋最為準確的是 (A)
A.宣告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D.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
B層 能力進階
6.(2022·鄭州期中)辛亥革命之前,清朝百姓對外聲稱自己是大清子民;而辛亥革命后,國人有了“中國人”的概念。這最能說明辛亥革命 (A)
A.增強了民眾的國民意識
B.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C.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帝制
D.掃除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7.“盡管廢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但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中,作為半殖民地國家的中國首先推翻帝制,不僅走在亞洲的前列,就是在歐洲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意在強調辛亥革命的 (B)
A.革命任務 B.世界意義
C.思想啟蒙 D.革命性質
8.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份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
——陳天華《猛回頭》
(1)根據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社會狀況。
答:中國遭到列強瘋狂侵略,民族危機加深。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地主階級洋務派、資產階級維新派都掀起了救亡圖存的運動,但結果都以失敗告終。
材料二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A______、B______、C______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
——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大會上的講話
(2)請寫出材料二中A、B、C相應內容。材料二中提到“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請寫出其中在浙江紹興遇難的女革命黨人的名字。
答:民族、民權、民生;秋瑾。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場革命 結合所學知識,請至少用兩例史實證明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答:辛亥革命;1894年,孫中山成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成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提出指導辛亥革命的思想——三民主義。
C層 創新挑戰
9.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必須用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個社會才有可能繼續進步和發展。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趨勢,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錮,積極倡導變革和向資本主義學習,并且付諸實施,吹響了變法的號角,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先進的社會制度”是什么。概括戊戌變法是如何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
答:資本主義制度。向西方國家學習,進行變法。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個偉大的社會運動。放開歷史的視距,辛亥革命歷史遺產的正、負面影響才有可能講透。“共和國觀念”在部分精英群體中確實“深入人心”,“共和”一語不僅僅是觀念,它還有一整套政治架構,包括制度、機制乃至禮儀、服飾等。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史實說明“辛亥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個偉大的社會運動” 。
答: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思想上: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觀念廣泛傳播;社會習俗上:變革禮儀、服飾,促使社會習俗向近代化轉變。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社會怎樣的發展趨勢
答:封建專制統治走向瓦解,民主政治得到發展。第9 課 辛亥革命
目標導學
1.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和廣西起義的概況及主要領導人。
2.明確黃花崗起義和武昌起義的史實。
3.識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感受革命志士為振興中華勇于獻身的精神。
知識構建:
一、革命志士的奮斗
1.完善革命黨人發動的武裝起義。
事件 時間 領導人 結果
萍瀏醴起義 1906年 、蔡紹南 失敗,但 的聲望由此大振
安慶、紹興起義 1907年 徐錫麟、秋瑾 徐錫麟死難,秋瑾被捕遇難
廣西起義 1907年 、黃興 奪取鎮南關,最后失敗
起義 1911年 孫中山、黃興、趙聲 雖然失敗,但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史料研習
革命派積極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都失敗了,使中國同盟會遭到重大損失,但有力地沖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擴大了革命影響。
2.“是役也” 是孫中山對哪一事件的評價 該事件有何意義
(1)事件: 。
(2)意義: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
3.“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指的是 取得勝利。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孫中山《<黃花崗烈士
事略>序》
思維導引 1906-1911年,革命志士發動的反清武裝起義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二、辛亥革命
1.填寫完善武昌起義的經過。
2.試從政治、思想方面說明辛亥革命成為“分界線”的理由。
(1)政治:推翻了 ,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 的終結。
(2)思想:推動了中華民族的 ,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辛亥革命……為2 132年的歷史打了一個用鐵和血鑄成的句號。只有漫長的歷史才能稱量出這個句號的真正意義和重量。它是一條分界線。
——陳旭麓《近代中國
社會的新陳代謝》
思想指引:辛亥革命結束的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任務一 【革命黨人的準備】
1903年,章炳麟著《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著《革命軍》,革命之焰益熾。……是歲,黃興、宋教仁舉事柳州,敗后,二人走日本,刊雜志《二十世紀之新支那》,以鼓吹革命。1905年,孫文至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確定政治綱領,并在《民報》上闡發為“三民主義”。1906,萍瀏醴起義,失敗。1907年孫文領導惠州起義,不克。同年,徐錫麟、秋瑾舉事,不克。……至1911年武昌起義止,革命派先后發動了十余次反清武裝起義。
——摘編自《中國近代史》
《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代史:危局與變革》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武昌起義爆發前革命黨人為實現民主共和進行的努力。
任務二 【革命形勢的發展】
——據《新編中國史 中國近
代史:危局與變革》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當時革命形勢發展的特點。
任務三 【革命事件的評價】
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部分)
北洋政 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專制政體于此告終,共和政體于此開幕矣”
南京國民 政府時期 辛亥革命后“帝制告終,民治開始”
新 中 國 成 立 后 5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君主制度,產生了中華民國,制定了‘臨時約法’”
70 年代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21 世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摘編自《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辛亥革命
評價的“變”與“不變”》
(3)根據材料,概括不同時期初中歷史教科書對辛亥革命評價的共同之處,并結合你對辛亥革命的理解,續寫一項辛亥革命的其他積極作用。
A層 基礎必會
1.此次起義是中國同盟會成立后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雖然犧牲了眾多革命骨干成員,但擴大了中國同盟會的政治影響,打擊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成為辛亥革命的一次重大預演。此次起義是 ( )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萍瀏醴起義 D.廣州起義
2.閱讀下表,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
人物 事跡
徐錫麟 1907年夏,發動安慶起義,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徐錫麟遇難,年僅34歲
秋瑾 1907年,為策應安慶起義,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難,年僅32歲
黃花崗七 十二烈士 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收殮到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黃花崗
A.安慶起義是由徐錫麟、秋瑾領導的
B.黃花崗起義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斗志
C.革命者具有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
D.武裝起義對歷史發展沒有積極作用
3.孫中山在總結黃花崗起義的影響時說:“事雖不成,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轟轟烈烈之概已震動全球,而國內革命之時勢實以之造成矣。”材料說明黃花崗起義 ( )
A.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加速了革命發展的進程
C.推翻了清朝腐朽的統治
D.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4.1911年10月,《申報》報道:“……而昨晚的武昌新軍之變,省城陷,總督走,督署毀,張彪傷”“漢陽又失守,漢陽府逃失無蹤”“武昌、漢陽、漢口均為革黨占據……”《申報》報道的事件是 ( )
A.安慶起義 B.鎮南關起義
C.廣州起義 D.武昌起義
5.歷史漫畫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詮釋歷史。如圖漫畫對辛亥革命詮釋最為準確的是 ( )
A.宣告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結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
D.建立了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政體
B層 能力進階
6.(2022·鄭州期中)辛亥革命之前,清朝百姓對外聲稱自己是大清子民;而辛亥革命后,國人有了“中國人”的概念。這最能說明辛亥革命 ( )
A.增強了民眾的國民意識
B.是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C.推翻了中國的封建帝制
D.掃除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
7.“盡管廢除帝制并不等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務,但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中,作為半殖民地國家的中國首先推翻帝制,不僅走在亞洲的前列,就是在歐洲也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意在強調辛亥革命的 ( )
A.革命任務 B.世界意義
C.思想啟蒙 D.革命性質
8.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俄羅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計中藏。法蘭西,占廣州,窺伺黔桂;德意志,膠州領,虎視東方。新日本,取臺灣,再圖福建;美利堅,也想要,割土分疆。這中國,那一點,我還有份 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
——陳天華《猛回頭》
(1)根據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國的社會狀況。
材料二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A______、B______、C______的三民主義政治綱領,率先發出“振興中華”的吶喊。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
——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大會上的講話
(2)請寫出材料二中A、B、C相應內容。材料二中提到“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請寫出其中在浙江紹興遇難的女革命黨人的名字。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3)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場革命 結合所學知識,請至少用兩例史實證明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C層 創新挑戰
9.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必須用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整個社會才有可能繼續進步和發展。戊戌變法的發動者和組織者順應了這一社會發展趨勢,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錮,積極倡導變革和向資本主義學習,并且付諸實施,吹響了變法的號角,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先進的社會制度”是什么。概括戊戌變法是如何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個偉大的社會運動。放開歷史的視距,辛亥革命歷史遺產的正、負面影響才有可能講透。“共和國觀念”在部分精英群體中確實“深入人心”,“共和”一語不僅僅是觀念,它還有一整套政治架構,包括制度、機制乃至禮儀、服飾等。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史實說明“辛亥革命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更是一個偉大的社會運動” 。
(3)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社會怎樣的發展趨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安仁县| 苗栗市| 上思县| 金华市| 朔州市| 金乡县| 普兰店市| 苏尼特右旗| 甘肃省| 昌宁县| 云阳县| 洪江市| 仪陇县| 安宁市| 保康县| 启东市| 留坝县| 芦溪县| 和田市| 富阳市| 田阳县| 灵台县| 越西县| 喀喇| 普兰店市| 茌平县| 宁远县| 新津县| 广河县| 旅游| 泽普县| 丰宁| 蒙山县| 永城市| 大庆市| 镇巴县| 长子县| 永仁县| 高陵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