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 課 新文化運動目標導學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3.了解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知識構建: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尊孔復古逆流,改造國民思想亟待進行”說明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矛頭指向什么 陳獨秀首先認識到什么 他認為實現的途徑是什么 為此他創辦了什么雜志 (1)斗爭矛頭: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2)陳獨秀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3)實現途徑:改變國民思想,創辦雜志。(4)“雜志”的名字是《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它與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史料研習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改造國民思想亟待進行。欲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人的思想,要改變思想,須辦雜志……——陳獨秀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1.“德、賽兩先生”具體各指什么 “我們”具體有哪些人 (1)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2)人物:陳獨秀、魯迅、胡適、李大釗等。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2.填寫完善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內 容 代 表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魯迅的《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提倡民主與科學 由陳獨秀首先提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文學革命 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三、新文化運動的意義1.依據“促使人們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說明新文化運動的積極作用。(1)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2)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2.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為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原因:新文化運動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進步,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拓了前進的道路。——毛澤東思維導引 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戊戌變法開啟了中國政治制度近代化;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面對民族危機,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救國、強國的責任。任務一【析運動背景】 他不過是中國舊環境產生的一個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內,他借了一大批外債,用暗殺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敵宋教仁,擴充了北洋軍隊的勢力,與日本訂了民國四年的條約,最后聽了一群小人的話,幻想稱帝。——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材料中的“他”稱帝引發了什么局面 說明他的行為與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有何內在聯系。答:局面:護國戰爭爆發;北洋軍閥分裂,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聯系: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使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局面,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任務二【探人物活動】陳獨秀相關活動(部分)時間 活動1915年9月15日 《青年雜志》月刊第一期問世,在創刊號上陳獨秀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學與人權并重,于是便定下了新文化運動的旗幟:科學與民主1916年11月 陳獨秀因書社資金問題來到北京,結交了北大校長蔡元培,共同研討《新青年》的出版1917年1月 陳獨秀收到胡適來稿,即《文學改良芻議》,立即作了一篇《文學革命論》來表明自己的觀點,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文學革命的目標1918年4月 魯迅創作了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引起了極大反響。從此陳獨秀不斷向魯迅約稿,魯迅自此進入文學革命的陣營(2)依據材料,歸納陳獨秀推動新文化運動不斷走向成功的方式有哪些。答:發表文章(創辦雜志);結交進步人士;提出革命的目標;進行文學革命等。任務三【談觀點認識】 1918年,陳獨秀指出:文藝復興以后的歐洲文明,顯然已勝過中國文明,不輸入歐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競存于20世紀嗎 在共和政體之下,提倡保存“國是”,當作何解 陳獨秀在《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中還斷然主張:“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br/>——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3)依據材料概括陳獨秀的觀點,談談你是否贊同該觀點并說明理由。答:觀點:全盤肯定西方文化,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不贊同;理由: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很多精華值得繼承,不應該全盤否定。A層 基礎必會1.(2022·揚州期末)“陳獨秀在第一期號召年輕一代來沖破老的、腐朽的社會因素,并且改革他們的思想行為,以實現民族的覺醒?!辈牧现小暗谝黄凇笨锏拿Q是(B)A.《民報》 B.《青年雜志》C.《時務報》 D.《國聞報》2.(2022·深圳期末)北京大學記錄了中國近代歷史上很多次革命運動的爆發,同時也是眾多先進思想的誕生地。回溯到1917年的北京大學,當時聽到最多的兩個詞應該是 (D)A.自強、求富 B.維新、變法C.復古、尊孔 D.民主、科學3. (2022·北海期末)下圖可以看出1916年胡適提倡 (C)胡適日記·卷十四 1916年 答梅覲莊——白話詩 答覲莊白話詩之起因 一首白話詩引起的風波 文學革命八條件 覲莊之文學革命四大綱A.民主 B.科學C.新文學 D.新道德4.“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不承認任何傳統的權威和因襲的教條,禮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乃至漢字、中醫、京劇等傳統文化,都遭到無情批判?!庇纱丝闯?新文化運動的片面性主要體現在 (A)A.否定中國傳統文化B.盲目崇洋媚外C.提倡民主與科學D.革新政治制度5.(2022·新鄉期中)對如圖反映的時代主題表述最準確的是 (B)A.民族危機的加劇 B.近代化的探索C.中國人民的覺醒 D.西方列強的侵略B層 能力進階6.(2022·揚州期中)民國初期,部分人士抨擊“舊體育”的專制和落后,認為“新體育”應謀求“身體自覺”“科學運動”和“合作精神”等現代社會急需的公民品格。這一主張 (D)A.成為了戊戌變法的理論依據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滅C.表明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D.深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7.(2022·咸寧期末)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們都是不憚于前驅的勇士,但是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孤獨者,他們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聲。材料說明新文化運動 (D)A.具有急功近利的傾向B.遭到人民群眾的反對C.批判封建思想不徹底D.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8.(2022·鎮江中考)清末民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變局。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應任務。材料一 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這場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時中華民國的誕生也沒有帶給他們真正的民主……此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遙遠,于是慢慢從痛苦經驗中發現了此路不通。——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 1916年2月,陳獨秀感覺到“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識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決,需要多數人的“最后之覺悟”,達成觀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說明了“最后之覺悟”的途徑:既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并反對“孔學”所提倡的“封建時代之道德、禮教、生活、政治”。——摘編自《陳獨秀文章選編》(上)材料三 歷史圖片請回答:(1)材料一、二分別涉及了哪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概括指出陳獨秀期待多數人“最后之覺悟”的政治原因。答:事件:材料一:辛亥革命。材料二:新文化運動。原因:共和國體之下,仍然存在專制統治(答出專制統治即可)。(2)材料三中的圖片史料與另外兩則文獻史料之間構成的是互證關系還是對立關系 答:關系:互證關系。(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與觀念變化。答:政治變局:共和政體取代專制政體(推翻清朝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中華民國);北洋軍閥統治。觀念變化:擁護民主與科學(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動搖封建禮教(反對尊孔復古逆流);掀起思想解放潮流。(4)綜合上述材料,這一時期的觀念變化反映了哪一領域局勢的變動 答:領域:政治。C層 創新挑戰9.畫家沈嘉蔚1988年創作油畫《北大鐘聲》(又名《寬容》《兼容并包》)共描繪了16位學人,眾望所歸的蔡元培被群像簇擁在畫面的中心,這也是作者突出表現的重心所在。(1)這幅油畫反映了我國近代史上哪一個歷史事實 這幅油畫作為史料反映了作者對該歷史事件的什么思想情感 答: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推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對于當時北大辦學方針的贊賞或積極評價。(2)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如果把一幅油畫作為史料的話,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 答:注意作者的情感態度,注意表達事件的背景,和其他史料互證。(言之有理即可)第12 課 新文化運動目標導學1.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3.了解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知識構建: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尊孔復古逆流,改造國民思想亟待進行”說明新文化運動把斗爭矛頭指向什么 陳獨秀首先認識到什么 他認為實現的途徑是什么 為此他創辦了什么雜志 (1)斗爭矛頭: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 傳統道德。(2)陳獨秀認識到:僅有 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進行一場 領域的革新運動。(3)實現途徑:改變國民 ,創辦雜志。(4)“雜志”的名字是《 》,后改名為《 》,它與 成為新文化運動最為重要的陣地。史料研習袁世凱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改造國民思想亟待進行。欲使共和名副其實,必須改變人的思想,要改變思想,須辦雜志……——陳獨秀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1.“德、賽兩先生”具體各指什么 “我們”具體有哪些人 (1)德先生: ;賽先生: 。(2)人物: 、魯迅、胡適、 等。西洋人因為擁護德、賽兩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兩先生才漸漸從黑暗中把他們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2.填寫完善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內 容 代 表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魯迅的《 》,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提倡 與 由 首先提出,是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口號文學革命 胡適的《 》、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三、新文化運動的意義1.依據“促使人們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說明新文化運動的積極作用。(1)動搖了 的統治地位。(2)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 的洗禮。2.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為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原因:新文化運動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 和鋪墊的作用。新文化運動促使人們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進步,從而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拓了前進的道路。——毛澤東思維導引 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戊戌變法開啟了中國政治制度近代化;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面對民族危機,義無反顧地肩負起救國、強國的責任。任務一【析運動背景】 他不過是中國舊環境產生的一個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內,他借了一大批外債,用暗殺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敵宋教仁,擴充了北洋軍隊的勢力,與日本訂了民國四年的條約,最后聽了一群小人的話,幻想稱帝。——蔣廷黻《中國近代史》(1)材料中的“他”稱帝引發了什么局面 說明他的行為與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有何內在聯系。任務二【探人物活動】陳獨秀相關活動(部分)時間 活動1915年9月15日 《青年雜志》月刊第一期問世,在創刊號上陳獨秀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學與人權并重,于是便定下了新文化運動的旗幟:科學與民主1916年11月 陳獨秀因書社資金問題來到北京,結交了北大校長蔡元培,共同研討《新青年》的出版1917年1月 陳獨秀收到胡適來稿,即《文學改良芻議》,立即作了一篇《文學革命論》來表明自己的觀點,明確提出“三大主義”作為文學革命的目標1918年4月 魯迅創作了一篇小說《狂人日記》,引起了極大反響。從此陳獨秀不斷向魯迅約稿,魯迅自此進入文學革命的陣營(2)依據材料,歸納陳獨秀推動新文化運動不斷走向成功的方式有哪些。任務三【談觀點認識】 1918年,陳獨秀指出:文藝復興以后的歐洲文明,顯然已勝過中國文明,不輸入歐洲文化,固有的文明能保民族競存于20世紀嗎 在共和政體之下,提倡保存“國是”,當作何解 陳獨秀在《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中還斷然主張:“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什么國情的鬼話來搗亂?!?br/>——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3)依據材料概括陳獨秀的觀點,談談你是否贊同該觀點并說明理由。A層 基礎必會1.(2022·揚州期末)“陳獨秀在第一期號召年輕一代來沖破老的、腐朽的社會因素,并且改革他們的思想行為,以實現民族的覺醒?!辈牧现小暗谝黄凇笨锏拿Q是( )A.《民報》 B.《青年雜志》C.《時務報》 D.《國聞報》2.(2022·深圳期末)北京大學記錄了中國近代歷史上很多次革命運動的爆發,同時也是眾多先進思想的誕生地?;厮莸?917年的北京大學,當時聽到最多的兩個詞應該是 ( )A.自強、求富 B.維新、變法C.復古、尊孔 D.民主、科學3. (2022·北海期末)下圖可以看出1916年胡適提倡 ( )胡適日記·卷十四 1916年 答梅覲莊——白話詩 答覲莊白話詩之起因 一首白話詩引起的風波 文學革命八條件 覲莊之文學革命四大綱A.民主 B.科學C.新文學 D.新道德4.“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不承認任何傳統的權威和因襲的教條,禮教、自然觀、社會、國家制度,乃至漢字、中醫、京劇等傳統文化,都遭到無情批判?!庇纱丝闯?新文化運動的片面性主要體現在 ( )A.否定中國傳統文化B.盲目崇洋媚外C.提倡民主與科學D.革新政治制度5.(2022·新鄉期中)對如圖反映的時代主題表述最準確的是 ( )A.民族危機的加劇 B.近代化的探索C.中國人民的覺醒 D.西方列強的侵略B層 能力進階6.(2022·揚州期中)民國初期,部分人士抨擊“舊體育”的專制和落后,認為“新體育”應謀求“身體自覺”“科學運動”和“合作精神”等現代社會急需的公民品格。這一主張 ( )A.成為了戊戌變法的理論依據B.加速了封建王朝的覆滅C.表明中國國際地位顯著提高D.深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7.(2022·咸寧期末)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們都是不憚于前驅的勇士,但是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孤獨者,他們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聲。材料說明新文化運動 ( )A.具有急功近利的傾向B.遭到人民群眾的反對C.批判封建思想不徹底D.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8.(2022·鎮江中考)清末民初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歷史變局。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應任務。材料一 對于許多未經過帝王之治的青年,這場革命的政治意義是常被過低估計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推翻幾千年因襲下來的專制政體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同時中華民國的誕生也沒有帶給他們真正的民主……此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遙遠,于是慢慢從痛苦經驗中發現了此路不通。——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 1916年2月,陳獨秀感覺到“吾人于共和國體之下,備受專制政治之痛苦”。他意識到,此等政治的根本解決,需要多數人的“最后之覺悟”,達成觀念的解放。1919年1月,他說明了“最后之覺悟”的途徑:既要擁護德先生,又要擁護賽先生,并反對“孔學”所提倡的“封建時代之道德、禮教、生活、政治”。——摘編自《陳獨秀文章選編》(上)材料三 歷史圖片請回答:(1)材料一、二分別涉及了哪兩個重大歷史事件 概括指出陳獨秀期待多數人“最后之覺悟”的政治原因。(2)材料三中的圖片史料與另外兩則文獻史料之間構成的是互證關系還是對立關系 (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民初的政治變局與觀念變化。(4)綜合上述材料,這一時期的觀念變化反映了哪一領域局勢的變動 C層 創新挑戰9.畫家沈嘉蔚1988年創作油畫《北大鐘聲》(又名《寬容》《兼容并包》)共描繪了16位學人,眾望所歸的蔡元培被群像簇擁在畫面的中心,這也是作者突出表現的重心所在。(1)這幅油畫反映了我國近代史上哪一個歷史事實 這幅油畫作為史料反映了作者對該歷史事件的什么思想情感 (2)我們學習歷史的時候,如果把一幅油畫作為史料的話,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