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五四運動目標導學1.了解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時間、經過等基本情況。2.識記五四運動的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3.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知識構建: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媾和會議”是指什么會議 為什么說該會議關于山東問題的解決對中國不公道 這一不公道引發了什么活動 (1)會議: 。(2)理由:將德國在 的特權全部轉給 。(3)活動: 。史料研習媾和會議,對于解決山東問題,已不予中國以公道,中國非犧牲其正義公道愛國之義務,不能簽字。——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2.“5月4日下午”的運動性質是什么 學生們喊出的哪一口號最能體現反帝反封建的內容 “國賊”指的是誰 (1)性質:是一場偉大的 運動、社會革命運動、運動。(2)口號:“ ”。(3)國賊: 、章宗祥、陸宗輿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的3 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等口號。——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二、五四運動的概況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1.“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具體指的是什么 五四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為堅實的基礎” (1)國家情感:愛國主義情感。(2)①思想基礎:促進了 在中國的傳播。②組織基礎:促進了 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階級基礎:為新的 、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懷疑態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2.為什么說五四運動具有“里程碑” 的意義 原因:五四運動是中國 走向 的轉折點。思維導引 鴉片戰爭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烈火一經點燃,便孕育著燎原之勢。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并由此引起一場廣泛的深層次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活動。(《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任務一【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材料中學界組織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身上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后來,“全國工商各界”“北京學界”參與,體現了五四運動的哪一特點 任務二【拯救民族危亡的社會運動】材料一 五四運動的親歷者回憶說:“處于這個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非常激烈的變化……改變過去革命的方法,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這種思想在我頭腦中日益強烈,日益明確了。”——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據材料一,請指出五四運動親歷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運動中親眼看到工人階級表現出來的偉大力量,一部分學生領袖便“出發往民間去”……與其說這是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不如說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3)據材料二,請指出當時的學生領袖為何要到“民間去”。這一舉動使五四運動實現了哪些直接目標 任務三【苦難磨礪的民族精神】(4)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被稱為“五四精神”,今天的中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 A層 基礎必會1.(2022·連云港模擬)如圖為近代某時期印發的漫畫。與該漫畫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五四運動 B.辛亥革命C.戊戌變法 D.洋務運動2.1919年“火燒趙家樓”事件之后,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抗議將之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日本的“巴黎和約”。材料說明五四運動初期的主力軍是 ( )A.軍人 B.工人 C.學生 D.商人3.觀察漫畫《貪食小犬,死不足惜》。中國人民為抵制“貪食小犬”奮起抗爭,喊出的響亮口號是 ( )A.有田同耕,有飯同食B.誓死力爭,還我青島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D.提倡民主,反對專制4.(2022·鶴壁期中)“勝利的原因不是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參與其中,也不是活動爆發的地點有多么要害,而是有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材料表明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原因在于 ( )A.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B.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C.社會各界形成斗爭合力D.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5.(2022·濰坊期中)有西方史學家認為,巴黎和會上的失敗導致整個中國陷入“大動亂”,但中國史學家普遍認為,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義。這里的“里程碑”當指( )A.實現了國家的獨立民主B.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C.開始了中國近代化探索D.開啟了新的革命局面B層 能力進階6.“由于那個時期(五四運動)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這些論斷說明了 ( )A.五四運動實現了工農聯盟B.五四運動使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領導政黨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徹底性D.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7.(2022·鄂州期末)這個運動由學生掀起,因著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自發行動,徹底地反對,最終影響所及,學生們醒來了,新的火種迅速被點燃,其一變而為新文化運動。“一變而為新文化運動”表明五四運動 ( )A.前后立場發生了巨大變化B.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C.取代了原來的新文化運動D.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一是創作于1919年的漫畫《嗚呼魯民,嗚呼圣地》,畫中的山東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陽旗組成的木枷以及腳鐐和手銬。材料二 五四愛國運動遍及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在運動中,各地組織了學生、教職員、工商界、婦女界等群眾,共同組成各界聯合會。隨著五四運動的發展……由于各界群眾的聯合行動,這場運動獲得了勝利。——摘編自周策縱《五四運動史》材料三 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一批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先進知識分子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1919年5月,李大釗把《新青年》六卷五號編輯為《馬克思研究》專刊。此外,還建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團體,傳播馬克思主義。到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的產業工人達到200萬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興的社會力量。——摘編自李步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1)圖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的結果 這一事件與圖二歷史事件有怎樣的關系 (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C層 創新挑戰9.(2022·安徽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在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會議上,中國代表顧維鈞沉著鎮定,不卑不亢,侃侃陳詞:“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以文化言之,山東為……中國文化發祥之圣地。以經濟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競存已屬不易,其不容他國之侵入殖民,固無討論之余地。是以如就本會承認之民族領土完整原則言之,膠州交還中國,為中國當有之要求權利。”——摘編自李新總編《中華民國史》(1)根據材料,概括顧維鈞從哪些角度論證了中國對山東擁有主權。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山東是“中國文化發祥之圣地”的依據。(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巴黎和會最終是如何處理山東問題的。談談“山東問題”給你的啟示。第13課 五四運動目標導學1.了解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時間、經過等基本情況。2.識記五四運動的口號、領導者、主力、結果及其意義。3.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知識構建:一、五四運動的爆發1.“媾和會議”是指什么會議 為什么說該會議關于山東問題的解決對中國不公道 這一不公道引發了什么活動 (1)會議:巴黎和會。(2)理由: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給日本。(3)活動:五四運動。史料研習媾和會議,對于解決山東問題,已不予中國以公道,中國非犧牲其正義公道愛國之義務,不能簽字。——陳獨秀《本志罪案之答辯書》2.“5月4日下午”的運動性質是什么 學生們喊出的哪一口號最能體現反帝反封建的內容 “國賊”指的是誰 (1)性質:是一場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社會革命運動、思想啟蒙運動。(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3)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等。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等13所院校的3 000多名愛國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他們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等口號。——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二、五四運動的概況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1.“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具體指的是什么 五四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為堅實的基礎” (1)國家情感:愛國主義情感。(2)①思想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②組織基礎: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③階級基礎: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出證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懷疑態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中國未來的希望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杜威《中國人的國家情感》2.為什么說五四運動具有“里程碑” 的意義 原因: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思維導引 鴉片戰爭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烈火一經點燃,便孕育著燎原之勢。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并由此引起一場廣泛的深層次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活動。(《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任務一【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教材再開發→材料研讀】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今與全國同胞立兩個信條道: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材料中學界組織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身上體現了怎樣的精神 后來,“全國工商各界”“北京學界”參與,體現了五四運動的哪一特點 答:目的: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精神: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不畏強暴,敢于反抗的愛國主義精神。特點:具有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任務二【拯救民族危亡的社會運動】材料一 五四運動的親歷者回憶說:“處于這個偉大時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發生非常激烈的變化……改變過去革命的方法,必須依靠下層人民,必須走俄國人的道路,這種思想在我頭腦中日益強烈,日益明確了。”——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據材料一,請指出五四運動親歷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答:依靠下層人民,走俄國人的道路。材料二 由于在五四運動中親眼看到工人階級表現出來的偉大力量,一部分學生領袖便“出發往民間去”……與其說這是先進知識分子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的過程,不如說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摘編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3)據材料二,請指出當時的學生領袖為何要到“民間去”。這一舉動使五四運動實現了哪些直接目標 答:原因: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表現出來的偉大力量。實現: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賣國賊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任務三【苦難磨礪的民族精神】(4)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被稱為“五四精神”,今天的中學生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 答: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迎難而上、自立自強、永不言棄;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勇于實踐;從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A層 基礎必會1.(2022·連云港模擬)如圖為近代某時期印發的漫畫。與該漫畫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A.五四運動 B.辛亥革命C.戊戌變法 D.洋務運動2.1919年“火燒趙家樓”事件之后,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抗議將之前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日本的“巴黎和約”。材料說明五四運動初期的主力軍是 (C)A.軍人 B.工人 C.學生 D.商人3.觀察漫畫《貪食小犬,死不足惜》。中國人民為抵制“貪食小犬”奮起抗爭,喊出的響亮口號是 (B)A.有田同耕,有飯同食B.誓死力爭,還我青島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D.提倡民主,反對專制4.(2022·鶴壁期中)“勝利的原因不是中國最先進的知識分子們參與其中,也不是活動爆發的地點有多么要害,而是有廣大工人、商人、教師、市民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互呼應。”材料表明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原因在于 (C)A.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B.青年學生的先鋒作用C.社會各界形成斗爭合力D.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5.(2022·濰坊期中)有西方史學家認為,巴黎和會上的失敗導致整個中國陷入“大動亂”,但中國史學家普遍認為,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義。這里的“里程碑”當指(D)A.實現了國家的獨立民主B.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C.開始了中國近代化探索D.開啟了新的革命局面B層 能力進階6.“由于那個時期(五四運動)新的社會力量的生長和發展,使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出現一個壯大了的陣營,這就是中國的工人階級、學生群眾和新興的民族資產階級所組成的陣營……”這些論斷說明了 (D)A.五四運動實現了工農聯盟B.五四運動使民主革命有了新的領導政黨C.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徹底性D.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7.(2022·鄂州期末)這個運動由學生掀起,因著帝國主義與封建軍閥,自發行動,徹底地反對,最終影響所及,學生們醒來了,新的火種迅速被點燃,其一變而為新文化運動。“一變而為新文化運動”表明五四運動 (B)A.前后立場發生了巨大變化B.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傳播C.取代了原來的新文化運動D.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圖一是創作于1919年的漫畫《嗚呼魯民,嗚呼圣地》,畫中的山東人戴上了由日本太陽旗組成的木枷以及腳鐐和手銬。材料二 五四愛國運動遍及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在運動中,各地組織了學生、教職員、工商界、婦女界等群眾,共同組成各界聯合會。隨著五四運動的發展……由于各界群眾的聯合行動,這場運動獲得了勝利。——摘編自周策縱《五四運動史》材料三 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一批以救國救民為己任的先進知識分子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1919年5月,李大釗把《新青年》六卷五號編輯為《馬克思研究》專刊。此外,還建立了馬克思學說研究團體,傳播馬克思主義。到五四運動前后,中國的產業工人達到200萬左右,而且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形成了新興的社會力量。——摘編自李步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歷史的必然》(1)圖一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的結果 這一事件與圖二歷史事件有怎樣的關系 答:在巴黎和會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中國外交失敗;它是五四運動的導火線。(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答:特點:涉及地區廣泛、各界群眾的聯合斗爭。(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關系。答: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C層 創新挑戰9.(2022·安徽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在關于中國山東問題的會議上,中國代表顧維鈞沉著鎮定,不卑不亢,侃侃陳詞:“三千六百萬之山東人民,有史以來,為中國民族,用中國語言,信奉中國宗教。”“以文化言之,山東為……中國文化發祥之圣地。以經濟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競存已屬不易,其不容他國之侵入殖民,固無討論之余地。是以如就本會承認之民族領土完整原則言之,膠州交還中國,為中國當有之要求權利。”——摘編自李新總編《中華民國史》(1)根據材料,概括顧維鈞從哪些角度論證了中國對山東擁有主權。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山東是“中國文化發祥之圣地”的依據。答:歷史、文化、宗教、語言、民族。山東是儒家思想的發源地。(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巴黎和會最終是如何處理山東問題的。談談“山東問題”給你的啟示。答: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日本。弱國無外交(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單元 第13課 五四運動 導學案(學生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第四單元 第13課 五四運動 導學案(教師版)2023-2024 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