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電阻和變阻器第1課時 電阻及其影響因素導學目標1.知道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電阻及其單位;2.知道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能根據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判斷、比較不同導體電阻的大小。重點難點重點: 電阻的概念,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難點: 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導學過程一、電阻活動一:請同學們自學教材91頁完成以下問題1.定義:導體對_______作用。2.性質: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_______。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_______。3.符號和單位及其換算:(1)符號:電阻用字母_______表示,電阻的國際單位是_______,簡稱_______,符號是_______,比較大的單位還有千歐、兆歐,符號分別為_______、_______。(2)單位及其換算1kΩ=_______Ω 1MΩ=_______kΩ=_______Ω常用電器 電阻R/Ω 單位換算白熾燈(15W) 3227 _______kΩ白熾燈(60W) 807 _______kΩ電熨斗(600W) 80.7 _______kΩ電烤箱(900W) 54 _______kΩ電暖器(1000W) 48.4 _______kΩ4.電阻器在電路中的符號是______________。二、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活動二:指導學生閱讀P92-93,分小組交流一下問題,并達成共識。1.提出猜想:導體電阻的大小可能與導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有關。2.本實驗所應用的方法:導體的電阻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在探究時要用到_______法;我們根據______________來間接判斷電阻大小,用到了_______。合作探究: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分小組完成如圖實驗探究,將結論填寫完整。1.實驗過程:a、b、c材料相同,a、b長短相同,粗細不同,a、c粗細相同,長短不同,c、d長短、粗細都相同,材料不同。(1)探究電阻與導體的橫截面積的關系。思路:需控制___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_,比較電流表示數大小。(2)探究電阻與導體材料的關系。思路:需控制___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_,比較電流表示數大小。(3)探究電阻與導體長度關系。思路:需控制______________不變,改變______________,比較電流表示數大小。2.結論(1)導體的電阻大小跟導體的材料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2)導體的電阻大小跟導體的長度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導體的長度越長,電阻_______;(3)導體的電阻大小跟導體的橫截面積_______(選填“有關”或“無關”),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大,電阻_______。我來闖關1.關于導體的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銅導線的電阻比鐵導線的電阻小B.當導體兩端的電壓為零時,導體的電阻也為零C.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導體的電流成反比D.導體的電阻越小,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小2.如圖所示是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裝置(導線的數量及連接可改變),演示板上的金屬絲長短粗細都相同,A、B和C都是鎳鉻絲、D是銅絲、E是鐵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中,電流表示數越大說明電阻越大B.該裝置無法研究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C.在圖示情況下,將B接線柱處導線改接在C處,電流表示數將變大D.在圖示情況下,連接B、C接線柱,電流表示數將變大3.如圖所示,自由電子在金屬導體中的定向移動,跟水在塞滿石頭的水管中的流動類似,會受到阻力。下面是幾位同學根據“水管—石頭模型”的理解和對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猜想,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粗細相同的水管,管子長,阻力大,猜想導體越長,它的電阻可能越大B.長度相同的水管,管子粗,阻力小,猜想導體越粗,它的電阻可能越小C.同學們在猜想過程中利用了對比這一思維方法D.“水管﹣﹣石頭模型”利用了物理中的建立模型法4.一段1m長的電阻絲,下列做法能使它的電阻增大的是( )A.對折 B.長度拉伸為原來的2倍C.剪掉一半 D.外表涂上絕緣材料5.小組同學用如圖的電路和如表中的金屬絲探究“導體的電阻跟哪些因素有關”編號 材料 長度/m 橫截面積/mm21 銅絲 0.5 0.12 鐵絲 0.5 0.13 鎳鉻合金絲 0.5 0.14 鎳鉻合金絲 0.5 0.25 鎳鉻合金絲 1.0 0.1為了探究電阻與長度的關系,應選擇編號為_______的兩根金屬絲,先后接入A、B間,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來比較金屬電阻的大小。(2)選擇編號為3、4的兩根金屬絲,先后接入A、B間,發現接入3號金屬絲時燈泡的亮度比接入4號時的更暗,說明4號金屬絲的阻值更_______(填“大”或“小”。這一實驗表明:在其它條件相同時,______________電阻越大。(3)選擇編號為1、2的兩根金屬絲,先后接入A、B間,觀察到兩次燈泡亮度差別不大,無法進行比較,有同學建議用電流表代替小燈泡進行實驗,這一做法是錯誤的,請簡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收獲參考答案導學過程一、1.電流的阻礙2.不同 強3.(1)R 歐姆 歐 Ω kΩ MΩ(2)103 103 106 227 0.807 8.07×10-2 5.4×10-2 4.84×10-24.二、1.材料 粗細 長短 溫度2.控制變量 電路中電流大小 轉換法合作探究1.(1)導體材料、長度 導體的橫截面積(2)導體長度、橫截面積 導體材料(3)導體材料、橫截面積 導體長度2.(1)有關(2)有關 越大(3)有關 越小我來闖關1.D 2.B 3.C 4.B 5.(1)3、5 燈泡的亮度 (2)小 橫截面積越小 (3)小燈泡起保護電路的作用第2課時 變阻器導學目標1.熟悉常用的滑動變動器的結構,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2.會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中燈泡的亮度。重點難點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和原理。導學過程一、滑動變阻器活動一:請同學們自學教材94頁完成以下問題1.作用: 通過改變_______來改變電路中的_______。2.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______________來改變電阻。(1)滑動變阻器的結構A、B:電阻絲兩端的接線柱C、D:與滑片P連通的接線柱①金屬桿 ②_______ ③_______繞成的線圈 ④瓷筒 ⑤支架(2)滑片的作用: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_______。(3)滑動變阻器的符號及銘牌的意義:①符號:______________②滑動變阻器的銘牌上標有“50Ω 2 A”,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電阻箱(教材P94)活動二:請同學們自學教材94頁完成以下問題(1)作用:調節電阻的大小,顯示______________。(2)讀數:如圖所示電阻箱的讀數是_______Ω。三、探究: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合作探究:觀察如圖所示的滑動變阻器,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滑動變阻器有A、B、C、D4個接線柱,把它接入電路時,如果只需接2個,完成下表序號 接入的接線柱 有電流通過的部分 滑片移動是否能改變電阻1 A、B A——B _______2 A、D ______________ _______3 B、C ______________ _______4 C、D C——D _______(2)結論:滑動變阻器要______________連入電路。(3)注意: 在連接電路時,開關閉合前滑動變組器要移到______________。我來闖關1.將如圖所示滑動變阻器正確接入電路,移動滑片到不同位置,可以改變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這是通過改變下列哪個因素,實現了電阻絲接入電路中電阻的變化 ( )A.長度 B.橫截面積 C.材料 D.溫度2.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S后,要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流表的示數減小,則M、N應與滑動變阻器上的哪兩個接線柱連接( )A.M接C N接D B.M接A N接B C.M接A N接D D.M接C N接B3.如圖所示,當線夾子在鉛筆芯上滑動時,燈泡的亮度發生變化,這是通過改變鉛筆芯連入電路中的_______來改變其電阻的大小,實驗器材中的_____________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4.動變阻器銘牌上標有“50Ω,2A,”字樣,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將此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當滑片P分別為下列情況時,確定滑動變阻器連人電路中的電阻值RAB(如圖所示)。(1)滑片P在最左端時,RAB=_______Ω。(2)滑片P在中點時,RAB=_______Ω。(3)滑片P在最右端時,RAB=_______Ω。5.圖中電阻箱的阻值是_______Ω。6.如圖所示是有四個接線柱的滑動變阻器,當AD端接入電路時,滑片P向右移動時,接入電路中的阻值將_______(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當AB端接入電路時,滑片P向左移動,接入電路中的阻值將_______。我的收獲參考答案導學過程一、1.電阻 電流2.電阻絲的長度(1)②金屬滑片P ③電阻絲 (2)長度(3)① ②該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 A 。二、(1)電阻阻值 (2)1022三、(1)不改變 A——P——D 改變 C——P——B 改變 不改變(2)一上一下 (3)電阻最大處我來闖關1.A 2.C 3.鉛的長度 滑動變阻器4.該滑動變阻器的最大阻值是50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 A(1)0 (2)25 (3)505.11116.增大 不變ABCD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