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 滑輪【學習目標】 1、理解定滑輪、動滑輪特點、實質及其作用;2、理解滑輪組的作用及滑輪組的裝配圖;3、會分析滑輪和滑輪組中距離、速度、力的關系;【知識梳理】1、滑輪定義:周邊有槽,中心有一轉動軸的輪子叫滑輪,因為滑輪可以連續旋轉,因此可看作是能夠連續旋轉的杠桿,仍可以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分析。2、定滑輪: 如圖甲所示,我們可把一條直徑看成杠桿,圓心就是杠桿的支點,因此,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定滑輪的特點是它的轉軸(支點)不隨貨物上下移動。使用定滑輪雖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用力方向,給工作帶來方便。3、動滑輪:如圖乙所示,特點是它的轉動軸會隨物體上下移動,它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它的轉動軸是阻力作用點。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動距離。4、滑輪組: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構成滑輪組。滑輪組既可省力,又可以改變用力方向,但費距離。(1)如右圖所示,其中:n表示承擔物體的繩子的段數s表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表示物體移動的距離v自表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速度v物表示物體移動的速度F表示繩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G物表示所掛物體的重力G動表示滑輪組中動滑輪的重力(2)滑輪組中三個重要關系:①自由端移動距離和物體段移動距離的關系:②自由端移動速度和物體段移動速度的關系:③不計繩重、摩擦時,自由端拉力和物體、動滑輪拉力的關系:5、根據要求設計滑輪組(1)根據要求確定動滑輪上繩的段數。 (2)根據繩的段數,確定動滑輪的個數:一個動滑輪可拉2段繩,還能改變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繩,但就不能改變用力方向了。 設想如果需要n段繩(n為偶數),那么就需要n/2個動滑輪和n/2個定滑輪穿繩組裝時,繩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輪下的掛鉤上(這叫做“偶定”),若不改變力的方向,還可少用一個定滑輪,即個定滑輪。 如果n為奇數,則需要個動滑輪和同樣數目的定滑輪,穿繩時,繩的固定端要拴在動滑輪上方的掛鉤上(這叫做“奇動”),這不能改變用力方向,如果還想改變用力方向,就應再加一個定滑輪,即個定滑輪。 上述方法叫“奇動偶定” ,如下圖所示。滑輪 滑輪組練習一.選擇題(共14小題)1.下列關于簡單機械的理解中錯誤的是( )A.木螺絲能輕松擰入木頭,螺絲的螺紋可看作是一個輪軸B.汽車方向盤是一個輪軸,其本質是一個省力杠桿C.將繩子把兩根光滑的木棍繞起來,可以看作是滑輪組D.蠟燭蹺蹺板在兩端蠟燭都點燃時能上下擺動,因此可以看作是一個杠桿2.如圖,用滑輪拉同一物體沿同一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所用的拉力分別為F1、F2、F3下列關系中正確的是( )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3.在圖中,分別用力F1、F2、F3勻速提起物體A.若不考慮滑輪重和摩擦,則三個力的大小關系是(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4.用定滑輪勻速提升重物,所用拉力的方向如圖所示,不計繩重和摩擦,則( )A.F1>F2>F3B.F1=F2=F3C.F1<F2<F3D.F2>F3>F15.A中的杠桿和物體處于靜止狀態,B、C、D中的物體被勻速吊起,所有物體重力均為G,不計動滑輪重力、繩重和一切摩擦,則所用拉力F最小的是( )A. B.C. D.6.如圖所示,兩個物體A和B,質量分別為M和m(M>m)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相連,A靜止在水中。若滑輪與輪軸之間的摩擦及滑輪質量不計,則( )A.天花板對滑輪的拉力大小為(M+m)gB.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大小為(M﹣m)gC.繩子對天花板的拉力大小為mgD.物體A受到的浮力大小為(M﹣m)g7.在圖所示的裝置中,每個滑輪重2N,物體G1重100N,物體G2重10N.此時G2恰能勻速下降。若在G1上加一水平向左的拉力,使G1勻速向左運動,則拉力F為( )A.5N B.6N C.12N D.112N8.用水平力F1拉動如圖所示裝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塊B在木板A上表面相對地面靜止,連接B與豎直墻壁之間的水平繩的拉力大小為F2。不計滑輪重和繩重,滑輪軸光滑。則F1與F2的大小關系是( )A.F1=F2 B.F2<F1<2F2 C.F1=2F2 D.F1>2F29.如圖所示,摩擦不計,滑輪重2N,物重10N.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以0.4m/s的速度勻速上升,則( )A.F=5N,F向上的速度是0.2m/sB.F=7N,F向上的速度是0.2m/sC.F=6N,F向上的速度是0.8m/sD.F=22N,F向上的速度是0.2m/s10.如圖所示,吊籃的重力為400N,動滑輪總重力為50N,定滑輪總重力為40N,人的重力為600N,不計繩重與摩擦,人在吊籃里拉著繩子不動時需用力( )A.218N B.220N C.210N D.236N11.如圖所示,G1=20N,臺秤示數8N,不計滑輪重,物體G2重( )A.2N B.18N C.28N D.20N12.如圖所示,拉力F=4N,則甲、乙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分別為( )(忽略繩重及摩擦)A.8 N、8N B.12 N、8N C.8 N、12 N D.12 N、12 N二.填空題(共4小題)13.在生產和生活中,人們常用的簡單機械除了杠桿、滑輪,還有斜面和輪軸。如圖所示,是用螺絲刀擰螺絲的情景。手柄 (選填“粗”或“細”)一些的螺絲刀用起來更省力,這是運用了 (填“斜面”或“輪軸”);螺絲釘是一種簡單機械,螺絲釘上螺紋的展開長度相當于 (填“斜面”或“輪軸”),螺紋密一些的螺絲釘擰起來更省力。14.如圖所示,重為500N的某人站在重為350N的木板上,木板成水平狀態,整個裝置在空中保持靜止,每個滑輪自重為50N,不計摩擦和繩重,則人對繩子的拉力大小為 N。15.圖中,兩個物體的重力均為200N.圖a中,不計繩和動滑輪的重力及摩擦,則勻速提起重物時拉力F1= N;圖b中,大小活塞的面積之比是5:1,不計摩擦及活塞的重力,則勻速舉起重物時壓力F2= N。三.計算題16.工人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運送建材上樓,每次運送量不定,滑輪與鋼繩間的摩擦力及繩重忽略不計。若某一次工人將重800N的建材勻速豎直向上提升了6m,所用的拉力為300N,求:(1)動滑輪的重力;(2)鋼繩自由端移動的距離;(3)當所運送建材的重為1100N時,工人作用在繩子上的拉力。17.如圖所示,是建筑工人用滑輪組提升長方體物塊的示意圖。當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物塊A時,物體上升的速度為v1,工人對繩子拉力為F1,拉力F1做功的功率為P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1;當用這個滑輪組勻速提升物塊B時,物體上升的速度為v2,工人對繩子拉力為F2,拉力F2做功的功率為P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2.已知:v1:v2=5:4,P1:P2=4:5,η1:η2=25:28,GB﹣GA=180N.不計繩重和摩擦,求:(1)拉力F1與F2之比;(2)物體A的重力GA;(3)動滑輪的重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