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學計劃一、教學目標:(一)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二)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三)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說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四)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么,不該學什么。二、 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剛進入中年級,大多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可塑性強。不過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身邊優秀的人物和事跡,積極開展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同時三年級的孩子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在這教學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師,要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學生學習,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三、 培優措施:l. 課內外輔導。2. 課堂上創造機會, 用優生學習思維、 方法來影響差生。3. 采用激勵機制, 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 并鼓勵其繼續進取, 在優生中樹立榜樣, 給機會表現, 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四、 補差措施:1. 采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2. 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 差生加以學習。3. 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 不斷提高做題能力, 扎實知識與技能4. 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 給予正確引導, 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 提高學習成績。五、 教材分析1.教材編排注重圖文結合,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堅持以學生品行教育為主線,切實抓好學生品行教育和養成良好習慣教育兩個環節,為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2.本教材游戲較多,通過游戲和和各種兒童喜歡的主體活動,對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學生形成積極地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實際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礎。3.本教材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課程將從課堂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兒童生活的所有空間。六、 教學措施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欲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七、 教學進度安排教 學 進 度 計 劃 表第一周 1 學習伴我成長第二周 2 我學習,我快樂第三周 3 做學習的主人第四周 4 說說我們的學校第五周 5 走近我們的老師第六周 6 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第七周 7 生命最寶貴第八周 8 安全記心上第九周 9 心中的“110”第十周 10 父母多愛我第十一周 11 爸爸媽媽在我心中第十二周 12 家庭的記憶第十三周 機動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第十八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