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測量平均速度學習目標:1、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2、會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3、在觀察和體驗過程中,培養科學態度。學習重難點:會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學習過程:一、自主復習舊知:1、速度的計算公式: 。2、學過的兩種基本的運動是: 和 。3、科學探究的七個環節: 。二、合作探究新知:1、實驗目的: 練習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2、實驗原理:3、實驗器材: 小車、斜面、停表、小木塊、金屬擋板4、實驗裝置:例1、在如圖所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 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 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對上述實驗, 數據處理正確的是( )。A、圖中AB段的路程為 50 cmB、若不計摩擦阻力,則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C、 為了測量小車在 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將小車從 B點靜止釋放D、不計空氣阻力,小車 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 BC段的平均速度例2、在用斜面和正方體木塊做“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時,將長木板一端墊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頻閃速照相機記錄了木塊沿斜面下滑的運動過程。頻閃照相機每隔 0.5 s拍一張照片,照片記錄的木塊在不同時刻的位置如圖,已知木塊的邊長是 5 cm ,由圖可估算該木塊從位置A到位置B的過程中木塊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2.6cm/sB、13cm/sC、16cm/sD、19cm/s三、當堂鞏固新知:1、運動會上100米決賽,中間過程張明落后于王亮,沖刺階段張明加速追趕,結果他們同時到達終點。關于全過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張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兩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兩人做的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無法比較2、如圖所示,小海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到底端過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實驗,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小車下滑過程在做變速運動B、測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時要讓小車從中點處靜止滑下C、為了延長小車在斜面運動時間,可以減小傾斜程度D、實驗時小車過了中點才停止計時,將會導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3、如圖所示是小明在實驗室中測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從斜面滾下,用照相機每隔0.1s拍攝一次,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相對于桌面是靜止的B、小球從 A點運動到C點用時 0. 3 sC、小球從 A點運動到 C點通過路程 15 cmD、小球從 A點運動到 D點的平均速度為 1m/s4、一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通過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通過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則它在整個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為( )A、18m/sB、15m/sC、13.3m/sD、12m/s5、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小車沿斜面從A處由靜止開始下滑,在 A,B,C三處均有電子表顯示時間(數字分別表示“時:分:秒"),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小車的平均速度。請回答下列問題:(1)測得小車在AC段的運動時間t= s,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2)在測量小車到達 B點的時間時,如果小車過了 B點才停止計時,則測得小車在 AB段的平均速度會 (填選“偏大”、“不變”或“偏小”)。答案:例1、D;例2、C;當堂鞏固新知:1、C;2、B;3、C;4、C;5、(1)3;0.3;(2)偏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