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08高考數學概念方法題型易誤點技巧總結(十二)統 計1.抽樣方法:(1)簡單隨機抽樣(抽簽法、隨機樣數表法)常常用于總體個數較少時,它的主要特征是從總體中逐個抽取;(2)分層抽樣,主要特征分層按比例抽樣,主要使用于總體中的個體有明顯差異。共同點:每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如(1)某社區有500個家庭,其中高收入家庭125戶,中等收入家庭280戶,低收入家庭95。為了調查社會購買力的某項指標,要從中抽取一個容量為100戶的樣本,把這種抽樣記為A;某中學高中一年級有12名女排運動員,要從中選取3人調查學習負擔的情況,把這種抽樣記為B,那么完成上述兩項調查應分別采用的抽樣方法:A為_______,B為_____。(答:分層抽樣,簡單隨機抽樣);(2)從10名女生與5名男生中選6名學生參加比賽,如果按性別分層隨機抽樣,則組成此參賽隊的概率為______(答:);(3)某中學有高一學生400人,高二學生300人,高三學生300人,現通過分層抽樣抽取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已知每個學生被抽到的概率為0.2,則n= _______(答:200);(4)容量為100的樣本拆分成10組,前7組的頻率之和為0.79,而剩下的三組的頻數組成等比數列,且其公比不為1,則剩下的三組中頻數最大的一組的頻率是______(答:0.16);(5)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從含有10個個體的總體中,抽取一個容量為2的樣本,則某一個體“第一次被抽到的概率”,“第一次未被抽到,第二次被抽到的概率”,“在整個抽樣過程中被抽到的概率”分別是______________(答:);(6)某班試用電子投票系統選舉班干部候選人。全班k名同學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他們的編號分別為1,2,…,k,規定:同意按“1”,不同意(含棄權)按“0”,令,其中,則同時同意第1,2號同學當選的人數為 A.B. C. D.(答:C)2.總體分布的估計:用樣本估計總體,是研究統計問題的一個基本思想方法,即用樣本平均數估計總體平均數(即總體期望值――描述一個總體的平均水平);用樣本方差估計總體方差(方差和標準差是描述一個樣本和總體的波動大小的特征數,方差或標準差越小,表示這個樣本或總體的波動越小,即越穩定)。一般地,樣本容量越大,這種估計就越精確。總體估計要掌握:(1)“表”(頻率分布表);(2)“圖”(頻率分布直方圖)。提醒:直方圖的縱軸(小矩形的高)一般是頻率除以組距的商(而不是頻率),橫軸一般是數據的大小,小矩形的面積表示頻率。如(1)一個容量為20的樣本數據,分組后組距與頻數如下: (10,20],2;(20,30],3;(30,40],4;(40,50],5;(50,60],4;(60,70],2;則樣本在區間上的頻率為 A.5% B.25% C.50% D.70%(答:D);(2)已知樣本:10 8 6 10 13 8 10 12 11 7 8 9 11 9 12 9 10 11 12 12 ,那么頻率為0.3的范圍是 A.5.5~7.5 B.7.5~9.5 C.9.5~11.5 D.11.5~13.5(答:B);(3)觀察新生兒的體重,其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1所示,則新生兒的體重在[2700,3000]的頻率為_______(答:0.3);(4)如圖2是一次數學考試成績的樣本頻率分布直方圖(樣本容量n=200),若成績不低于60分為及格,則樣本中的及格人數是_____(答:120); 圖1 圖2(5)對某電子元件進行壽命追蹤調查,情況如下:壽命(h)100~200200~300300~400400~500500~600個數2030804030(1)列出頻率分布表;(2)畫出頻率分布直方圖;(3)估計電子元件壽命在100h~400h以內的概率(答:(1)(2)略 (3)0.65)3、樣本平均數: 。如有一組數據:x1,x2,…,xn(x1≤x2≤…≤xn),它們的算術平均值為20,若去掉其中的xn,余下數據的算術平均值為18,則xn關于n的表達式為 (答:)。4、樣本方差:;樣本標準差:。如(1)甲、乙兩名射擊運動員參加某大型運動會的預選賽,他們分別射擊了5次,成績如下表(單位:環)甲108999乙1010799如果甲、乙兩人中只有1人入選,則入選的應是 (答:甲);(2)已知實數的期望值為,方差為,,若,則一定有 A. B. C. D.與無法比較大小(答:B);(3)某班40人隨機平均分成兩組,兩組學生一次考試的成績情況如下表: 統計量組別平均分方差第1組8016第2組9036 則全班的平均分為_______,方差為______(答:85,51)提醒:若的平均數為,方差為,則的平均數為,方差為。如已知數據的平均數,方差,則數據的平均數和標準差分別為 A.15,36 B.22,6 C.15,6 D.22,36 (答: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