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 同步學案(原卷版+答案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 同步學案(原卷版+答案版)

資源簡介

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與局限性
必備知識 (1)知道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代表人物,列舉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理解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中國近代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3)認識到封建地主階級所進行的艱苦探索因其無法超越時代局限性而必然走向失敗,從而認識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增強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通過洋務運動使中國開始步入近代化,認識到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并且認識到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時空觀念:通過時間軸、地圖、圖片材料等教學資源,整理洋務運動的發生背景、目的、代表人物、口號、內容等關鍵信息 史料實證:閱讀史料,探究洋務運動在實現軍事、經濟、教育和交通近代化過程中的措施,理解洋務運動對近代化的貢獻以及在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等方面的作用 歷史解釋:理解“近代化”的概念,有理有據理解洋務運動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影響 家國情懷:分析思考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理解洋務派在踐行救國道路中的局限性,感悟當時中國危機之深重,從而認識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增強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基礎導學
背景 1.清朝統治 :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戰??;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治 2.洋務派的出現: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 ,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代表人物 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 、 、張之洞等人為代表
主要內容 1.創辦近代 :從19世紀60年代起,以“ ”為口號,先后創辦安慶內軍械所、 、福州船政局等 2.創辦近代 :從19世紀70年代起,以“ ”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其中有 、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建立新式海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到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 等海軍初步建成;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 4.創辦新式教育: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評價 1.結果: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 2.評價:(1)進步性: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 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 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局限性: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
讀圖學史
重點突破
1 核心概念
近代化:也稱現代化,是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實現社會轉型。近代化會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
典型例題 “洋務運動對于近代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雖說它沒有讓北洋艦隊在黃海上擊沉日本海軍吉野號,但至少讓更多的人相信‘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可能和希望。洋務運動的更大歷史意義是播下了種子……”洋務運動“播下了種子”指的是( )
A. 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 B. 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思想
C. 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發展 D.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2 重點問題
洋務運動的作用與局限性
(1)作用: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典型例題 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成立,它“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這反映了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 )
A. 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 抵御了列強經濟上的侵略
C. 根除了外國侵略者勢力 D. 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先世界
3 綜合探究
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富強之夢的必經之路。
材料一 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形勢下的自救運動。由于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開始有所認識,……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之術,從而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編自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材料二 1872年,李鴻章提出改“土車為鐵路”的主張,在當時遭到一片反對。奕 深知會遭到頑固派的強烈反對,認為此事“無人敢主持”。反對者提出修筑鐵路將“有礙民間車馬及往來行人,徒滋騷擾”,還有人上奏說鐵路會惹怒神靈,招來巨大災難。洋務派重要人物劉坤一以圓滑著稱,知道反對修鐵路者力量強大,所以上奏時模棱兩可,認為修與不修各有利弊。最后修筑鐵路的爭論以洋務派失敗告終。
——摘編自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洋務運動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創辦的企業,并簡述洋務運動的作用。(歷史解釋)(4分)
(2) 根據材料二,歸納“修筑鐵路的爭論以洋務派失敗告終”的原因。(史料實證)(4分)
【解題思路】
(1)根據材料一所述歸納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結合材料“以求‘御侮自強’之術,從而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分析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結合材料中“李鴻章提出改‘土車為鐵路’的主張,在當時遭到一片反對……反對者提出修筑鐵路將‘有礙民間車馬及往來行人,徒滋騷擾’……會惹怒神靈,招來巨大災難……上奏時模棱兩可,認為修與不修各有利弊”可知:修筑鐵路遭到反對派(或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洋務派意志不堅定;迷信思想的籠罩。
學業評價
考點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1. 《復興之路》解說詞提到“19世紀60年代……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新式海陸軍開始籌建,新式學堂一一舉辦,留學生陸續外派,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新的氣象”反映的是( )
A. 洋務運動 B. 辛亥革命 C. 戊戌變法 D. 新文化運動
2. 中國近代某一重要歷史人物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據此可知,他主張( )
A.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B. 實業救國
C. 師夷長技以自強 D. 民主科學
3. 19世紀60年代初,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興辦洋務,都曾寫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書信往來,商議討論。他們的奏折和書中頻頻出現的詞匯應該是( )
A. 自強求富 B.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
C. 扶清滅洋 D.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考點二: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
4. 1863年,有人在給曾國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彈藥、器械等“實中國所不能及”,“深以中國軍器遠遜于外洋為恥”??梢娝鲝? )
A. 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B.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 發展近代民用企業 D. 改變傳統教育方式
5. (時空觀念)觀察表格《洋務時期所辦主要學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年代 名稱 地點 備注
1862 京師同文館 北京 選14歲以下兒童入學
1864 廣州同文館 廣州 招滿漢駐防16人,漢人世家子弟4人,年齡在20歲以下,學制三年
1881 北洋水師學堂 天津 主修駕駛、管輪,學制五年
1887 廣州陸師學堂 廣州 中西兼學,在堂學習2年,后派各營供職
1880 天津電報學堂 天津 兼修理論和技術
1893 天津西醫學堂 天津 附近設天津總醫院
A. 全部設在通商口岸所在的大城市 B. 體現了對西方語言、制度的學習
C. 凸顯了西方科學技術在華的傳播 D. 反映了鴉片戰爭帶來的深遠影響
6. 1872年到1875年間,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
A. 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 與近代化進程基本一致
C. 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 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
7. 對比同類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之一。從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兩國改革的相同之處是(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貴族青年到歐洲學習海軍軍事知識。同時期俄國國內的新式世俗學校教授算術、外語、航海、工程等知識,給俄國培養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鴻章等洋務派倡導下,第一批留學生被派往美國學習軍政、船政知識。同時期國內創辦的福州船政學堂等開設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論、幾何、物理學課程。
A. 瓦解了封建制度 B.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進行制度創新
C. 實現了富國強兵 D. 注重自然科學課程,培養科技人才
考點三:建立新式海軍
8. 19世紀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領軍隊采用“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策略,打敗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成功收復的地區是( )
A. 新疆 B. 香港 C. 澳門 D. 臺灣
9. (歷史解釋)19世紀后半葉,隨著列強侵略加劇,清政府出現了一個建省高潮: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1885年,清軍在鎮南關與臺灣分別擊退法軍,同年臺灣正式建省。這些現象的共同目的是( )
A. 削弱地方權力以鞏固中央 B. 促進邊疆地區經濟開發
C. 鞏固國防以應對邊疆危機 D. 抵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0. 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 )
A. 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 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C. 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跨學科主題學習
學成歸來的“洋務少年”
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學;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赴歐留學。請查閱資料,從每期留學生中,選擇一位有代表性的學成歸來的人物進行介紹,并能反映出其對中國的近代化探索的影響力。
姓名
出國時間
學成歸來的主要成就
對中國近代化探索帶來的影響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
學習目標
課標要求 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初步認識洋務運動的作用與局限性
必備知識 (1)知道洋務運動的背景、時間、代表人物,列舉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 (2)理解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中國近代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3)認識到封建地主階級所進行的艱苦探索因其無法超越時代局限性而必然走向失敗,從而認識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增強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通過洋務運動使中國開始步入近代化,認識到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并且認識到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時空觀念:通過時間軸、地圖、圖片材料等教學資源,整理洋務運動的發生背景、目的、代表人物、口號、內容等關鍵信息 史料實證:閱讀史料,探究洋務運動在實現軍事、經濟、教育和交通近代化過程中的措施,理解洋務運動對近代化的貢獻以及在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等方面的作用 歷史解釋:理解“近代化”的概念,有理有據理解洋務運動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影響 家國情懷:分析思考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理解洋務派在踐行救國道路中的局限性,感悟當時中國危機之深重,從而認識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增強學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基礎導學
背景 1.清朝統治腐?。旱诙硒f片戰爭清政府戰??;太平天國運動沉重地打擊了清朝統治 2.洋務派的出現: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代表人物 在中央以恭親王奕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
主要內容 1.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以“自強”為口號,先后創辦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 2.創辦近代民用工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以“求富”為口號,開辦近代民用企業,其中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 3.建立新式海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操練兵;到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初步建成;成立海軍衙門統一協調指揮 4.創辦新式教育: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評價 1.結果: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戰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 2.評價:(1)進步性: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局限性: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
讀圖學史 李鴻章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炮廠 輪船招商局 北洋艦隊“定遠號”鐵甲艦
重點突破
1 核心概念
近代化:也稱現代化,是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近代化的過程就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變遷過程,實現社會轉型。近代化會引起社會生產力、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心理態度的多元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革。
典型例題 “洋務運動對于近代中國有著深遠的影響,雖說它沒有讓北洋艦隊在黃海上擊沉日本海軍吉野號,但至少讓更多的人相信‘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可能和希望。洋務運動的更大歷史意義是播下了種子……”洋務運動“播下了種子”指的是( D )
A. 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 B. 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思想
C. 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發展 D. 開啟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也將西方的一些思想和生活方式引入中國。所以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故選D。
2 重點問題
洋務運動的作用與局限性
(1)作用: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②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典型例題 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成立,它“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這反映了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 B )
A. 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 B. 抵御了列強經濟上的侵略
C. 根除了外國侵略者勢力 D. 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先世界
[解析]題干“使我內江外海之利,不致為洋人占盡”反映了輪船招商局成立后,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了一定抵制作用的史實。輪船招商局是民用企業,并不能增強軍事實力。故選B。
3 綜合探究
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不懈追求,也是富強之夢的必經之路。
材料一 洋務運動是晚清政府在內憂外患的危急形勢下的自救運動。由于在對內對外戰爭中對西方的堅船利炮的威力“大開眼界”,對來自西洋的“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開始有所認識,……并引進西方軍事技術,以求“御侮自強”之術,從而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
——摘編自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材料二 1872年,李鴻章提出改“土車為鐵路”的主張,在當時遭到一片反對。奕 深知會遭到頑固派的強烈反對,認為此事“無人敢主持”。反對者提出修筑鐵路將“有礙民間車馬及往來行人,徒滋騷擾”,還有人上奏說鐵路會惹怒神靈,招來巨大災難。洋務派重要人物劉坤一以圓滑著稱,知道反對修鐵路者力量強大,所以上奏時模棱兩可,認為修與不修各有利弊。最后修筑鐵路的爭論以洋務派失敗告終。
——摘編自雷頤《李鴻章與晚清四十年》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一例洋務運動引進西方軍事技術創辦的企業,并簡述洋務運動的作用。(歷史解釋)(4分)
[答案]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作用: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4分)
(2) 根據材料二,歸納“修筑鐵路的爭論以洋務派失敗告終”的原因。(史料實證)(4分)
[答案]原因:反對派(或頑固派)勢力強大;洋務派意志不堅定;社會思想落后、迷信。(4分,一點2分。)
【解題思路】
(1)根據材料一所述歸納洋務派創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結合材料“以求‘御侮自強’之術,從而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分析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結合材料中“李鴻章提出改‘土車為鐵路’的主張,在當時遭到一片反對……反對者提出修筑鐵路將‘有礙民間車馬及往來行人,徒滋騷擾’……會惹怒神靈,招來巨大災難……上奏時模棱兩可,認為修與不修各有利弊”可知:修筑鐵路遭到反對派(或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洋務派意志不堅定;迷信思想的籠罩。
學業評價
考點一:洋務運動的興起
1. 《復興之路》解說詞提到“19世紀60年代……以軍事工業為主的近代企業出現了,新式海陸軍開始籌建,新式學堂一一舉辦,留學生陸續外派,大清國有了些許新的氣象”,“新的氣象”反映的是( A )
A. 洋務運動 B. 辛亥革命 C. 戊戌變法 D. 新文化運動
2. 中國近代某一重要歷史人物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睋丝芍鲝? C )
A.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B. 實業救國
C. 師夷長技以自強 D. 民主科學
3. 19世紀60年代初,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興辦洋務,都曾寫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書信往來,商議討論。他們的奏折和書中頻頻出現的詞匯應該是( A )
A. 自強求富 B. 有田同耕,有飯同食
C. 扶清滅洋 D.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考點二:創辦近代軍事和民用企業
4. 1863年,有人在給曾國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彈藥、器械等“實中國所不能及”,“深以中國軍器遠遜于外洋為恥”??梢娝鲝? A )
A. 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B.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 發展近代民用企業 D. 改變傳統教育方式
5. (時空觀念)觀察表格《洋務時期所辦主要學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C )
年代 名稱 地點 備注
1862 京師同文館 北京 選14歲以下兒童入學
1864 廣州同文館 廣州 招滿漢駐防16人,漢人世家子弟4人,年齡在20歲以下,學制三年
1881 北洋水師學堂 天津 主修駕駛、管輪,學制五年
1887 廣州陸師學堂 廣州 中西兼學,在堂學習2年,后派各營供職
1880 天津電報學堂 天津 兼修理論和技術
1893 天津西醫學堂 天津 附近設天津總醫院
A. 全部設在通商口岸所在的大城市 B. 體現了對西方語言、制度的學習
C. 凸顯了西方科學技術在華的傳播 D. 反映了鴉片戰爭帶來的深遠影響
6. 1872年到1875年間,120名赴美留學幼童中,人數居前三位的廣東、江蘇、浙江分別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戰爭后,留學生的分布逐步向長江流域延伸。留學生地域分布的變化( B )
A. 加速了科舉制度的瓦解 B. 與近代化進程基本一致
C. 推動了洋務運動的開始 D. 加劇了中國的半封建化
7. 對比同類歷史事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之一。從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兩國改革的相同之處是( D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貴族青年到歐洲學習海軍軍事知識。同時期俄國國內的新式世俗學校教授算術、外語、航海、工程等知識,給俄國培養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鴻章等洋務派倡導下,第一批留學生被派往美國學習軍政、船政知識。同時期國內創辦的福州船政學堂等開設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論、幾何、物理學課程。
A. 瓦解了封建制度 B. 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進行制度創新
C. 實現了富國強兵 D. 注重自然科學課程,培養科技人才
考點三:建立新式海軍
8. 19世紀七十年代,左宗棠率領軍隊采用“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策略,打敗中亞浩罕國將領阿古柏,成功收復的地區是( A )
A. 新疆 B. 香港 C. 澳門 D. 臺灣
9. (歷史解釋)19世紀后半葉,隨著列強侵略加劇,清政府出現了一個建省高潮: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1885年,清軍在鎮南關與臺灣分別擊退法軍,同年臺灣正式建省。這些現象的共同目的是( C )
A. 削弱地方權力以鞏固中央 B. 促進邊疆地區經濟開發
C. 鞏固國防以應對邊疆危機 D. 抵制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0. 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 A )
A. 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 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C. 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跨學科主題學習
學成歸來的“洋務少年”
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學;1877—1897年先后派出四批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赴歐留學。請查閱資料,從每期留學生中,選擇一位有代表性的學成歸來的人物進行介紹,并能反映出其對中國的近代化探索的影響力。
姓名
出國時間
學成歸來的主要成就
對中國近代化探索帶來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巍山| 曲水县| 濮阳县| 白水县| 嘉定区| 华阴市| 拉孜县| 安岳县| 湟源县| 新丰县| 瑞安市| 本溪市| 儋州市| 辽宁省| 卢氏县| 兴海县| 翼城县| 潮安县| 南通市| 潞西市| 玛多县| 木里| 西和县| 阜宁县| 石狮市| 卢湾区| 星座| 那曲县| 垦利县| 通州区| 云阳县| 天柱县| 安福县| 台北市| 南平市| 广水市| 连平县| 洛宁县| 封丘县| 宁陵县|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