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知道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羅馬共和國,了解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必備知識 1.知道羅馬城邦與羅馬帝國的建立與發展 2.認識羅馬共和國的統治,說出《十二銅表法》 的內容和作用 3.了解羅馬對外擴張的進程,認識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知道隨著羅馬奴隸成為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矛盾尖銳 時空觀念:在地圖上指出古羅馬的地理位置、羅馬對外擴張進程與羅馬帝國版圖,知道其在今天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史料實證:查找、收集屋大維的資料,編寫屋大維小傳 歷史解釋:結合史實說明《十二銅表法》的作用、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 家國情懷:古代羅馬繼承古代希臘的文化傳統,盛行奴隸制度,是歐洲奴隸制文明的輝煌時代基礎導學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羅馬城邦興起 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城邦逐漸從 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羅馬共和國建立 年,羅馬共和國建立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決策權,由300名貴族組成。 ——主持元老院日常政務。 ——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 ——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羅馬共和國的法律《十二銅表法》 (1)時間: 。 (2)內容:涉及 和債務權、宗教法等 (3)作用: A.對當時:使 ,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B.對后世(P29):是羅馬法制建設的 ,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 法學的淵源羅馬共和國擴張 (1)羅馬與迦太基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先后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 ” (2)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羅馬共和國衰落 公元前73年, 發動奴隸起義,最終失敗,但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羅馬帝國 建立 年,建立者 ,他首創了“ ”這一政治形式擴張 世紀,羅馬帝國進入 ,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 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衰落 375年,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 兩個帝國 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讀圖學史重點突破1 核心概念(1)《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典型例題 公元前451年羅馬人成立立法委員會,負責編訂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449年頒布,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該法律是( )A. 《十二銅表法》 B. 《漢謨拉比法典》C. 羅馬法 D. 習慣法(2)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1453年。395年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中國史書稱其為“大秦”。典型例題 “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是( )A. 亞歷山大帝國 B. 羅馬帝國 C. 西羅馬帝國 D. 巴比倫王國2 重點問題(1)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典型例題 羅馬共和國曾設立一重要官職,由平民自己選出,對侵害平民利益的法令具有否決權。這一官職是( )A. 法老 B. 執政官 C. 保民官 D. 元老院(2)《十二銅表法》 的作用①對當時: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②對后世(P29):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典型例題 在《十二銅表法》未編制頒布之前,國家使用習慣法。司法權由貴族操縱,任其解釋。貴族司法專橫,引起羅馬平民不滿。平民們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編纂成文法。這表明《十二銅表法》( )A. 保證平民權益免受侵犯 B. 為歐洲法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C. 是平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D. 全力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濫用(3)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羅馬文化的兼容并包不但使那些彼此孤立的文明既保持了傳統特色,又促進它們同拉丁文明的交融,影響了后世西方文明的發展軌跡。典型例題 下面是小麗同學在讀史活動中摘抄的有關“羅馬帝國興衰”的讀書筆記。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帝國;1世紀,在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誕生了基督教,后來被定為國教,得以廣泛傳播,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紀初,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拉丁文也隨之不斷向外傳播,逐漸成為被征服地區的官方語言。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帝國保存了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曾繁榮一時。A. 羅馬帝國起源于地中海區域B. 羅馬帝國的擴張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災難C. 羅馬帝國實行奴隸主民主制D. 羅馬帝國的擴張客觀上促進人類文明傳播3 綜合探究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建筑物的周圍應留二尺半寬的空地,以便通行。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鄰地之間筑籬笆的,不得越過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圍墻的應留空地一尺;挖溝的應留和溝深相同的空地;挖井的應留空地六尺;栽種橄欖樹和無花果樹的,應留空地九尺;其他樹木留五尺。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權的,其道路寬度直向為八尺,轉彎處為十六尺。九、樹枝越界的,應修剪至離地十五尺,使樹蔭不至影響鄰地;如樹木因風吹傾斜于鄰地,鄰地所有人亦可訴諸處理。——摘編自《十二銅表法》之第七表:土地和房屋(相鄰關系)材料二 三、折斷自由人的骨頭的,處300阿斯的罰金;如被害人為奴隸,處150阿斯的罰金。十、燒毀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屬故意,則捆綁而鞭打之,然后將其燒死;如為過失,責令賠償損失,如無力賠償,則從輕處罰。十四、現行竊盜被捕,處笞刑后交被竊者處理;如為奴隸,處笞刑后投塔爾佩歐巖下摔死;如為未適婚者,由長官酌處笞刑,并責令賠償損失。十八、利息不得超過一分,超過的,處高利貸者四倍于超過額的罰金。二十六、夜間在城市舉行擾亂治安的集會的,處死刑。——摘編自《十二銅表法》之第八表:私犯(1) 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十二銅表法》的特點。(史料實證)(2)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二銅表法》的歷史作用。(唯物史觀、歷史解釋)【解題思路】(1)根據材料一可知,《十二銅表法》具有保護私有財產、強調有法可依的特點;根據材料二中的第三、十四點可知,《十二銅表法》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合理法規、輕罪重刑;根據材料二中的第十八點可知,《十二銅表法》具有一定程度上保護平民利益的特點。(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有如下作用:對當時:《十二銅表法》是以往習慣法的匯編,其中摻雜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但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對后世: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學業評價考點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1. 與“臺伯河畔”“布匿戰爭”“元老院”“屋大維”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 )A. 上古亞非文明 B. 中古阿拉伯國家 C. 古代希臘 D. 古代羅馬2. 歐洲人把古希臘和古羅馬稱作“古典時代”。與古希臘相比,古羅馬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貢獻在于( )A. 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民主的政體 B.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C. 實現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轉變 D. 創立了“輪番而治”的民主運作方式3.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十二銅表法》,這些刻于12塊銅板之上的法律條文,是( )A. 在羅馬帝國時期頒布的 B. 雅典民主政治特點的具體體現C. 羅馬法制建設的開始 D. 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形成的標志4. (教材素養·歷史解釋)“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適合用來評價( )A. 希臘 B. 羅馬 C. 古印度 D. 古埃及考點二:羅馬帝國5. 古羅馬城的建設經歷了王政時代、共和國時代、帝國時代三個階段。“帝國時代”的開創者是( )A. 亞歷山大 B. 伯里克利 C. 凱撒 D. 屋大維6. “地中海已成為帝國的‘內湖’,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材料中的“帝國”是( )A. 羅馬帝國 B. 波斯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亞歷山大帝國考點三:羅馬帝國的衰亡7. 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其中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是( )A. 東羅馬帝國 B. 日耳曼人 C. 迦太基 D. 亞歷山大帝國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知道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羅馬共和國,了解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必備知識 1.知道羅馬城邦與羅馬帝國的建立與發展 2.認識羅馬共和國的統治,說出《十二銅表法》 的內容和作用 3.了解羅馬對外擴張的進程,認識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知道隨著羅馬奴隸成為國家的主要勞動力,奴隸主與奴隸之間矛盾尖銳 時空觀念:在地圖上指出古羅馬的地理位置、羅馬對外擴張進程與羅馬帝國版圖,知道其在今天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史料實證:查找、收集屋大維的資料,編寫屋大維小傳 歷史解釋:結合史實說明《十二銅表法》的作用、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 家國情懷:古代羅馬繼承古代希臘的文化傳統,盛行奴隸制度,是歐洲奴隸制文明的輝煌時代基礎導學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 羅馬城邦興起 公元前1000年左右,羅馬城邦逐漸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興起羅馬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羅馬共和國的統治 元老院——決策權,由300名貴族組成。執政官——主持元老院日常政務。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公民大會——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羅馬共和國的法律《十二銅表法》 (1)時間:公元前450年左右。 (2)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 (3)作用: A.對當時: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 B.對后世(P29):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共和國擴張 (1)羅馬與迦太基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先后進行了三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2)公元前2世紀,羅馬共和國成為整個地中海地區的霸主羅馬共和國衰落 公元前73年,斯巴達克發動奴隸起義,最終失敗,但沉重打擊了羅馬共和國的統治羅馬帝國 建立 公元前27年,建立者屋大維 ,他首創了“元首制”這一政治形式擴張 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衰落 375年,日耳曼人大舉侵入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讀圖學史 凱撒重點突破1 核心概念(1)《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國家立法的紀念碑,也是最早的羅馬法文獻,反映了羅馬奴隸制的發展。典型例題 公元前451年羅馬人成立立法委員會,負責編訂成文法律,并于公元前449年頒布,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該法律是( A )A. 《十二銅表法》 B. 《漢謨拉比法典》C. 羅馬法 D. 習慣法[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十二銅表法》,限制了貴族的專橫,打破了他們對法律知識的壟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它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故選A。(2)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1453年。395年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中國史書稱其為“大秦”。典型例題 “終于出現了這樣的時代:世界上同時存在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他們不僅能夠制服蠻族入侵,而且還能把自己帝國的和平國界向外推進。”材料中的“兩個強有力的大國”,一個是漢朝時期的中國,另一個是( B )A. 亞歷山大帝國 B. 羅馬帝國 C. 西羅馬帝國 D. 巴比倫王國[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可知,公元前27年以后,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統治下,發動多次侵略戰爭,疆域不斷擴大,到2世紀達到最大規模,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廣袤的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2世紀時中國處于漢朝時期。故選B。2 重點問題(1)羅馬共和國的政治體制:國家由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典型例題 羅馬共和國曾設立一重要官職,由平民自己選出,對侵害平民利益的法令具有否決權。這一官職是( C )A. 法老 B. 執政官 C. 保民官 D. 元老院[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了共和國。國家統治的決策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兩個權力相等的執政官主持日常政務。公民大會是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平民同貴族進行了長期斗爭,爭取了許多政治權利。羅馬設立了平民自己選出的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故選C。(2)《十二銅表法》 的作用①對當時: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②對后世(P29):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典型例題 在《十二銅表法》未編制頒布之前,國家使用習慣法。司法權由貴族操縱,任其解釋。貴族司法專橫,引起羅馬平民不滿。平民們為了改變這種不平等的地位,主動組織起來,向政府施加壓力,要求政府編纂成文法。這表明《十二銅表法》( C )A. 保證平民權益免受侵犯 B. 為歐洲法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C. 是平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D. 全力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濫用(3)羅馬帝國對文化傳播和交流的作用:羅馬文化的兼容并包不但使那些彼此孤立的文明既保持了傳統特色,又促進它們同拉丁文明的交融,影響了后世西方文明的發展軌跡。典型例題 下面是小麗同學在讀史活動中摘抄的有關“羅馬帝國興衰”的讀書筆記。由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D )·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演變為帝國;1世紀,在帝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誕生了基督教,后來被定為國教,得以廣泛傳播,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紀初,羅馬帝國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拉丁文也隨之不斷向外傳播,逐漸成為被征服地區的官方語言。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東羅馬帝國保存了大量古希臘、羅馬文化,曾繁榮一時。A. 羅馬帝國起源于地中海區域B. 羅馬帝國的擴張給被征服地區帶來了災難C. 羅馬帝國實行奴隸主民主制D. 羅馬帝國的擴張客觀上促進人類文明傳播[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可知,隨著羅馬帝國的發展和后來東羅馬帝國的繁榮,基督教、拉丁文廣泛傳播開來,這說明帝國的擴張客觀上促進人類文明傳播,D項符合題意。故選D。3 綜合探究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建筑物的周圍應留二尺半寬的空地,以便通行。二、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鄰地之間筑籬笆的,不得越過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圍墻的應留空地一尺;挖溝的應留和溝深相同的空地;挖井的應留空地六尺;栽種橄欖樹和無花果樹的,應留空地九尺;其他樹木留五尺。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權的,其道路寬度直向為八尺,轉彎處為十六尺。九、樹枝越界的,應修剪至離地十五尺,使樹蔭不至影響鄰地;如樹木因風吹傾斜于鄰地,鄰地所有人亦可訴諸處理。——摘編自《十二銅表法》之第七表:土地和房屋(相鄰關系)材料二 三、折斷自由人的骨頭的,處300阿斯的罰金;如被害人為奴隸,處150阿斯的罰金。十、燒毀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屬故意,則捆綁而鞭打之,然后將其燒死;如為過失,責令賠償損失,如無力賠償,則從輕處罰。十四、現行竊盜被捕,處笞刑后交被竊者處理;如為奴隸,處笞刑后投塔爾佩歐巖下摔死;如為未適婚者,由長官酌處笞刑,并責令賠償損失。十八、利息不得超過一分,超過的,處高利貸者四倍于超過額的罰金。二十六、夜間在城市舉行擾亂治安的集會的,處死刑。——摘編自《十二銅表法》之第八表:私犯(1) 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十二銅表法》的特點。(史料實證)[答案]保護私有財產;強調有法可依;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合理法規、輕罪重刑;一定程度上保護平民利益。(2)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十二銅表法》的歷史作用。(唯物史觀、歷史解釋)[答案]對當時:《十二銅表法》是以往習慣法的匯編,其中摻雜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但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對后世: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解題思路】(1)根據材料一可知,《十二銅表法》具有保護私有財產、強調有法可依的特點;根據材料二中的第三、十四點可知,《十二銅表法》保留了某些維護貴族特權的不合理法規、輕罪重刑;根據材料二中的第十八點可知,《十二銅表法》具有一定程度上保護平民利益的特點。(2)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有如下作用:對當時:《十二銅表法》是以往習慣法的匯編,其中摻雜原始落后的古老習俗,但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對后世: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學業評價考點一:羅馬城邦和羅馬共和國1. 與“臺伯河畔”“布匿戰爭”“元老院”“屋大維”這些關鍵詞相關的學習主題是( D )A. 上古亞非文明 B. 中古阿拉伯國家 C. 古代希臘 D. 古代羅馬2. 歐洲人把古希臘和古羅馬稱作“古典時代”。與古希臘相比,古羅馬在政治制度上的最大貢獻在于( B )A. 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民主的政體 B. 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C. 實現了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轉變 D. 創立了“輪番而治”的民主運作方式3.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十二銅表法》,這些刻于12塊銅板之上的法律條文,是( C )A. 在羅馬帝國時期頒布的 B. 雅典民主政治特點的具體體現C. 羅馬法制建設的開始 D. 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形成的標志4. (教材素養·歷史解釋)“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而這第三次征服也許是其中最為平和、最為持久的一次。”材料最適合用來評價( B )A. 希臘 B. 羅馬 C. 古印度 D. 古埃及考點二:羅馬帝國5. 古羅馬城的建設經歷了王政時代、共和國時代、帝國時代三個階段。“帝國時代”的開創者是( D )A. 亞歷山大 B. 伯里克利 C. 凱撒 D. 屋大維6. “地中海已成為帝國的‘內湖’,地中海各地之間的交通暢通無阻,海上航路、內陸河道、陸上通道和古老商道都成了內外貿易的動脈,商旅往來絡繹不絕。”材料中的“帝國”是( A )A. 羅馬帝國 B. 波斯帝國 C. 阿拉伯帝國 D. 亞歷山大帝國考點三:羅馬帝國的衰亡7. 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其中滅亡西羅馬帝國的是( B )A. 東羅馬帝國 B. 日耳曼人 C. 迦太基 D. 亞歷山大帝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 答案版.docx 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