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通過《漢謨拉比法典》,了解亞非古代文明及其傳播必備知識 1.了解古代兩河流域的地理環境,知道這里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2.了解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狀況 3.知道《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理解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 時空觀念:閱讀《古代兩河流域示意圖》,分析地理環境對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 史料實證:閱讀有關《漢謨拉比法典》的史料,了解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及該法典的特點 歷史解釋:結合史實說明《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作用 家國情懷:知道古代東方文明是在適應與改造大河自然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基礎導學基礎導學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1.發源地:“兩河”是指西亞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 2.起源:約從公元前3500年起,兩河流域南部逐漸產生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 3.統一: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古巴比倫王國 1.建立: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對外采取各個擊破的策略,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 2.統治措施: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還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文明成果 1.科學:制定陰歷、發明60進制 2.文化:發明“楔形文字” 3.法律:《漢謨拉比法典》 (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內容: ①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等級明顯; ②奴隸制度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 ③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 ④法典中有許多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比較活躍 (3)實質: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 (4)影響: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讀圖學史 楔形文字 石柱局部圖 《漢謨拉比法典》重點突破1 核心概念(1)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發源于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之間的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即古代巴比倫的所在地),民族文化有著多樣性的特征。典型例題 20世紀初,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稱為“一件歷史和文學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B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中國文明[解析]由“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可知,此為《漢謨拉比法典》,此法典屬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故選B。(2)《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典型例題 如圖所示石碑刻有“此為確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國內的常勝之王漢謨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關該石碑文字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B )A. 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況B. 反映了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C. 反映了古代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D. 反映了古代埃及法律情況[解析]由“此為確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國內的常勝之王漢謨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石碑”并聯系所學可知,公元前18世紀,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被刻寫在一塊巨大的石柱上,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所以石碑文字內容反映了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故選B。2 重點問題《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和歷史地位內容:一是規定嚴格的社會等級;二是維護發達的奴隸制度;三是對古巴比倫商品經濟涉及的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關系作了規定。總之,《漢謨拉比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歷史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典型例題 《漢謨拉比法典》規定:拐帶奴隸、幫助奴隸逃跑或窩藏奴隸者,都要被處以死刑。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無公民權的自由民。據此可知,它( A )A. 維護奴隸主利益 B. 主張“君權神授”C. 提倡自由與平等 D. 是歐洲民法的基礎[解析]《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故選A。3 綜合探究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第196條 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201條 倘自由民擊落穆什欽努之齒,則應賠償銀三分之一明那。第117條 倘自由民因負有債務,將其妻、其子或其女出賣,或交出以為債奴,則他們在其買者或債權者之家服役應為三年,至第四年應恢復其自由。第237條 倘自由民雇傭船工,并租賃船舶,船上裝載谷物、羊毛、植物油、棗椰子或任何其他貨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沒或船上貨物毀損,則船工應賠償其所沉沒之船及船上所載全部被損毀之財物。——摘編自《漢謨拉比法典》材料二 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這部法典試圖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它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第一編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謨拉比法典》的特點。(史料實證)[答案]嚴格的等級制度,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家庭奴隸制,男性家長在家庭中有絕對地位和權威;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的“法典”在法制發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歷史解釋)[答案]《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有何現實意義。 (家國情懷)[答案]保護人民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4) 綜上所述材料,談談你對法制建設的認識。(唯物史觀)[答案]法制建設能維護統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解題思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196、201條體現了《漢謨拉比法典》嚴格的等級制度,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第117條體現了家庭奴隸制,男性家長在家庭中有絕對地位和權威;第237條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法典”指的是《漢謨拉比法典》,它的歷史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3)根據材料三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保護人民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4)法制建設能維護統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業評價考點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 (時空觀念)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燦爛的人類文明。下列誕生于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A )A. 《漢謨拉比法典》 B. 《十二銅表法》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理概要》2. (家國情懷)古代人類文明的產生與河流息息相關。以下文明成果屬于兩河流域的是( B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荷馬史詩》 D. 《天方夜譚》考點二:古巴比倫王國3. 下表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統治者的行為和職責。據此可以推斷古巴比倫( A )國王漢謨拉比 國王任命的總督 基層公社的首領下令并嚴厲監督總督興修水利,在位的好幾個年份都作為“開鑿河渠之年”而載入史冊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軍事、行政、稅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場、管理稅收和司法等A. 重視發展農業 B. 法律體系嚴密C. 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 D. 商品經濟活躍[解析]據“下令并嚴厲監督總督興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軍事、行政、稅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場、管理稅收和司法等”可知,其均提及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古巴比倫重視農業,A項正確;“開鑿河渠之年”與“法律體系嚴密”無關,排除B項;“軍事、行政、稅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無法體現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排除C項;“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場、管理稅收和司法等”主要涉及行政管理的范圍,與商品經濟活躍無關,排除D項。故選A。考點三:《漢謨拉比法典》4. (史料實證)《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倘理發師未告知奴隸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隸的奴隸標識者,則此理發師應斷指……”這反映了此法典維護的是( B )A. 奴隸的利益 B. 奴隸主的利益 C. 手工業者的利益 D. 婆羅門的利益5. (歷史解釋)《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任何人開挖溝渠以澆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沒了鄰居的田,則他將賠償鄰居小麥作為損失。據此可知,《漢謨拉比法典》( C )A. 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商業的繁榮 B. 是一部內容比較苛刻的成文法典C. 注重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 D. 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的商業繁榮6. (史料實證)公元前18世紀的《漢謨拉比法典》中記載:“建筑房屋偷工減料,致使房屋倒塌,壓死屋主,建筑工人必須以命賠償。結婚是一件嚴肅的行為,必須依賴契約才有效。妻子久病在床,丈夫不得借故休妻,必須讓她待在夫家。”通過材料可以了解以下哪一地區的社會狀況( B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倫 C. 古代印度 D. 古代雅典跨學科主題學習空中花園說起古巴比倫文明,人們通常會想到聞名遐邇的空中花園。相傳,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滿足王后的思鄉之情,調集能工巧匠在宮中修建了一座花園。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時,把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中,還沒有找到關于空中花園的確切文獻記載。因此,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真實面目,還有待人們繼續深入地進行探究與發現。請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對空中花園的面貌進行探究,綜合地理、美術、語文等多學科知識畫一張關于空中花園的想象圖,在班里開一堂鑒賞匯報會。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學習目標課標內容 通過《漢謨拉比法典》,了解亞非古代文明及其傳播必備知識 1.了解古代兩河流域的地理環境,知道這里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2.了解漢謨拉比統治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狀況 3.知道《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理解國家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 時空觀念:閱讀《古代兩河流域示意圖》,分析地理環境對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 史料實證:閱讀有關《漢謨拉比法典》的史料,了解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狀況及該法典的特點 歷史解釋:結合史實說明《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作用 家國情懷:知道古代東方文明是在適應與改造大河自然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基礎導學基礎導學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1.發源地:“兩河”是指西亞的 ,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的狹長地帶 2.起源:約從 年起,兩河流域南部逐漸產生了一些以城市為中心的小國 3.統一:大約在 世紀,兩河流域實現了初步統一古巴比倫王國 1.建立:公元前 世紀,第六代國王 在位時,對外采取 的策略,完成了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的統一事業,建立了統一、強大的 國家 2.統治措施:實行 ,加強 ,還制定了一部較為系統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時是古巴比倫王國 的時期文明成果 1.科學:制定 、發明 2.文化:發明 3.法律: (1)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 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內容: ①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等級明顯; ② 在古巴比倫相當發達; ③ 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 ④法典中有許多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 比較活躍 (3)實質:維護 階級利益的法典 (4)影響:讀圖學史 石柱局部圖重點突破1 核心概念(1)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發源于今伊拉克境內的幼發拉底河及底格里斯河之間的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即古代巴比倫的所在地),民族文化有著多樣性的特征。典型例題 20世紀初,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刻有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稱為“一件歷史和文學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A. 古代埃及文明 B.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中國文明(2)《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大約在公元前1776年頒布的法律匯編,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典型例題 如圖所示石碑刻有“此為確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國內的常勝之王漢謨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等文字。下列有關該石碑文字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反映了古代埃及建造金字塔的情況B. 反映了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C. 反映了古代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D. 反映了古代埃及法律情況2 重點問題《漢謨拉比法典》的內容和歷史地位內容:一是規定嚴格的社會等級;二是維護發達的奴隸制度;三是對古巴比倫商品經濟涉及的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關系作了規定。總之,《漢謨拉比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歷史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典型例題 《漢謨拉比法典》規定:拐帶奴隸、幫助奴隸逃跑或窩藏奴隸者,都要被處以死刑。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無公民權的自由民。據此可知,它( )A. 維護奴隸主利益 B. 主張“君權神授”C. 提倡自由與平等 D. 是歐洲民法的基礎3 綜合探究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第196條 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第201條 倘自由民擊落穆什欽努之齒,則應賠償銀三分之一明那。第117條 倘自由民因負有債務,將其妻、其子或其女出賣,或交出以為債奴,則他們在其買者或債權者之家服役應為三年,至第四年應恢復其自由。第237條 倘自由民雇傭船工,并租賃船舶,船上裝載谷物、羊毛、植物油、棗椰子或任何其他貨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沒或船上貨物毀損,則船工應賠償其所沉沒之船及船上所載全部被損毀之財物。——摘編自《漢謨拉比法典》材料二 美索不達米亞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這部法典試圖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它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第一編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謨拉比法典》的特點。(史料實證)(2) 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的“法典”在法制發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歷史解釋)(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有何現實意義。 (家國情懷)(4) 綜上所述材料,談談你對法制建設的認識。(唯物史觀)【解題思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第196、201條體現了《漢謨拉比法典》嚴格的等級制度,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第117條體現了家庭奴隸制,男性家長在家庭中有絕對地位和權威;第237條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中的“法典”指的是《漢謨拉比法典》,它的歷史地位: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源遠流長。(3)根據材料三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保護人民合法權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意義。(4)法制建設能維護統治,是社會進步的重要體現,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學業評價考點一: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 (時空觀念)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燦爛的人類文明。下列誕生于兩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 )A. 《漢謨拉比法典》 B. 《十二銅表法》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理概要》2. (家國情懷)古代人類文明的產生與河流息息相關。以下文明成果屬于兩河流域的是( )A. 象形文字 B. 楔形文字 C. 《荷馬史詩》 D. 《天方夜譚》考點二:古巴比倫王國3. 下表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統治者的行為和職責。據此可以推斷古巴比倫( )國王漢謨拉比 國王任命的總督 基層公社的首領下令并嚴厲監督總督興修水利,在位的好幾個年份都作為“開鑿河渠之年”而載入史冊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軍事、行政、稅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場、管理稅收和司法等A. 重視發展農業 B. 法律體系嚴密C. 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 D. 商品經濟活躍考點三:《漢謨拉比法典》4. (史料實證)《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倘理發師未告知奴隸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隸的奴隸標識者,則此理發師應斷指……”這反映了此法典維護的是( )A. 奴隸的利益 B. 奴隸主的利益 C. 手工業者的利益 D. 婆羅門的利益5. (歷史解釋)《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任何人開挖溝渠以澆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沒了鄰居的田,則他將賠償鄰居小麥作為損失。據此可知,《漢謨拉比法典》( )A. 反映了古巴比倫社會商業的繁榮 B. 是一部內容比較苛刻的成文法典C. 注重保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 D. 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的商業繁榮6. (史料實證)公元前18世紀的《漢謨拉比法典》中記載:“建筑房屋偷工減料,致使房屋倒塌,壓死屋主,建筑工人必須以命賠償。結婚是一件嚴肅的行為,必須依賴契約才有效。妻子久病在床,丈夫不得借故休妻,必須讓她待在夫家。”通過材料可以了解以下哪一地區的社會狀況(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倫 C. 古代印度 D. 古代雅典跨學科主題學習空中花園說起古巴比倫文明,人們通常會想到聞名遐邇的空中花園。相傳,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滿足王后的思鄉之情,調集能工巧匠在宮中修建了一座花園。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時,把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但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中,還沒有找到關于空中花園的確切文獻記載。因此,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真實面目,還有待人們繼續深入地進行探究與發現。請通過圖書館、互聯網等,對空中花園的面貌進行探究,綜合地理、美術、語文等多學科知識畫一張關于空中花園的想象圖,在班里開一堂鑒賞匯報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 答案版.docx 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