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 重點問題舉一反三(課件 15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章 物質及其變化 重點問題舉一反三(課件 15張ppt)

資源簡介

(共15張PPT)
2023初三第一章重點問題
舉一反三
典型例題1:(作業本B第7頁11題)
向硫酸銅和鹽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
滴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
(1)從圖中可以判斷,OA段與氫氧化鈉反應的物質是_____(填名稱)。
(2)B點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
(3)AB段反應的現象____________,
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題前應準備的知識點:
1、O、A、B、C點的溶質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O4、HCl
CuSO4、NaCl
Na2SO4、NaCl
Na2SO4、NaCl、NaOH
2、OA、AB、BC段發生的化學反應:
OA段:____________________
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C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OH+HCl=NaCl+H2O
CuSO4+2NaOH=Na2SO4+Cu(OH)2

NaCl、Na2SO4、NaOH不發生化學反應
鹽酸
Na2SO4、NaCl
產生藍色沉淀
CuSO4+2NaOH=Na2SO4+Cu(OH)2

易錯點1:一種物質與溶液中的兩種物質反應時難以判斷反應的先后
變式1:往含有Ca(NO3)2和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至過量。請在圖中畫出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Na2CO3溶液質量增加而變化的曲線,并說明理由。
(已知Ca(NO3)2和NaNO3在溶液中顯示中性)
(1)往含有硝酸鈣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
至過量,AB段是碳酸鈉會先與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鈉、水和
二氧化碳,溶液的pH從小于7逐漸的增大到7。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2)BC段是碳酸鈉與硝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硝酸鈉,溶液的pH不變,碳酸鈉過量后溶液的pH大于7。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A
B
C
D
變式2:往200克含有稀HNO3和Ca(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21.2%的碳酸鈉溶液,所得溶液的pH變化與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假設生成的氣體全部逸出),試分析計算:
(1)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應到c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
(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碳酸鈉溶液過量,碳酸鈉溶液顯堿性
(2)設 c 點時生成硝酸鈉的質量為x則:
Na2CO3----2NaNO3
106 170
150g×21.2% x
根據:
106/170=150g×21.2%/x
解得x=51g;
設生成碳酸鈣沉淀質量為y
Na2CO3+Ca(NO3)3=CaCO3↓+2NaNO3
106 100
100g×21.2% y
根據:
106/100=100g×21.2%/y
解得y=20g
設碳酸鈉與硝酸反應生成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為k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106 44
50g×21.2% k
根據:106/44=50g×21.2%/k
解得k=4.4g。
反應到 c 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51g/(200g+150g 20g 4.4g)×100%=15.7%。
變式3:小明對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CO2后的廢液,進行溶質成分鑒定。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20克開始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至沉淀不再產生,過濾,測得沉淀的質量為5克,并繪制了圖象。
(1)碳酸鈉屬于____(選填“鹽”或“堿”)。
(2)廢液中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
(3)圖象中的a點數值是______。
(4)通過計算說明,圖象橫坐標中的b點表示的溶液的質量是多少克?

HCl、CaCl2
0.88
(3)a點時加入碳酸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20g×10.6%=2.12g,
圖象中的a點數值是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根據碳酸鈉的質量求出;設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2.12g x
106/2.12g=44/x
x=0.88g
(4)設與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溶液中溶質質量為y,
CaCl2+Na2CO3=2NaCl+CaCO3↓
106 100
y 5g
106/y=100/5g y=5.3g
溶液質量是:5.3g/10.6%=50g
b點質量應標20g+50g=70g
易錯點2: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在應用中常被忽略,誤認為反應都能進行。
典型例題2:鑭是一種活動性比鋅更強的元素,它的氧化物化學系式La2O3,La(OH)3不溶于水的堿,而LaCl3、La(NO3)3都可溶于水。下列幾組物質,不能直接反應制取LaCl3的是( )
A.La2O3 和 HCl B.La(OH)3和 HCl C.NaCl 和 La(OH)3 D.La 和 HCl
A、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不變,La2O3和HCl能直接反應生成LaCl3和水,La2O3+6HCl=2LaCl3+3H2O 故A錯;
B、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不變,La(OH)3和HCl能直接反應生成LaCl3和水,La(OH)3+3HCl=LaCl3+3H2O 故B錯;
C、La(OH)3是不溶于水的物質,堿與鹽反應時,反應物必須都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反應制取LaCl3,故C正確;
D、金屬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La和HCl能直接反應生成LaCl3和氫氣,
2La+6HCl=2LaCl3+3H2O 故D錯。
變式1:KNO3是重要的鹽。KNO3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黑火藥的重要組成成分(“一硫二硝三木炭”的硝就是指硝酸鉀),下列兩種溶液混合不能制取KNO3的是( )
A.硫酸鉀和硝酸鋇 B.氫氧化鉀和硝酸 C.碳酸鉀和硝酸鈣 D.氯化鉀和硝酸鈉
A、硫酸鉀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鉀,有沉淀生成,反應能發生,故兩種溶液混合能制取硝酸鉀。K2SO4+Ba(NO3)2==2KNO3+BaSO4↓
B、氫氧化鉀和硝酸反應生成水和硝酸鉀,有水生成,反應能發生,故兩種溶液混合能制取硝酸鉀。KOH+HNO3=KNO3+H2O
C、碳酸鉀和硝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硝酸鉀,有沉淀生成,反應能發生,故兩種溶液混合能制取硝酸鉀。K2CO3+Ca(NO3)2=CaCO3↓+2KNO3
D、氯化鉀和硝酸鈉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鈉和硝酸鉀,生成物中沒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反應不能發生,故兩種溶液混合不能制取硝酸鉀。
變式2:下列各組物質能在酸性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K2SO4、Ba(OH)2、KCl B.Na2CO3、KNO3、NH4Cl
C.MgSO4、NaNO3、KCl D.Cu(NO3)2、NaCl、KNO3
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硫酸鉀能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溶液中的氫離子能與氫氧化鋇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錯誤;
B、碳酸鈉中的碳酸根離子能與溶液中的氫離子結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B錯誤;
C、三者之間不反應,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離子,故C正確;
D、三者之間不反應,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NO3)2溶于水呈藍色,故D錯誤。
變式3:初中階段學習了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其中復分解反應是九年級學習的重要反應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一下下列物質組合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有( )個。
①K2CO3+CaCl2 ②H2SO4+KCl ③CuO+HCl ④Fe+CuSO4 ⑤CO2+NaOH
⑥K2SO4+BaCl2 ⑦Mg(OH)2+CuSO4 ⑧BaCO3+NaOH.
A.3 B.4 C.5 D.6
①K2CO3與CaCl2 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鉀,屬于復分解反應。
②H2SO4與KCl交換成分沒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
③CuO與HCl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屬于復分解反應。
④Fe與CuSO4 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該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⑤CO2與NaOH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但該反應不是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⑥K2SO4與BaCl2 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鉀,屬于復分解反應。
⑦Mg(OH)2難溶于水,不能與CuSO4反應。
⑧BaCO3難溶于水,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故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有3個。
易錯點3:NaOH變質程度的檢驗
實質:經驗固體中是否含有NaOH(由于NaOH、Na2CO3都是呈堿性,因此不能直接用酸堿指示劑,因此原則上要先把Na2CO3除盡,才能用酸堿指示劑)。
典型例題:興趣小組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NaOH的變質程度,具體如下:
【研究方案】先稱取13.3g的NaOH樣品(雜質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4.6%的稀鹽酸,根據生成CO2的質量測定Na2CO3的質量。從而進一步確定樣品中NaOH的變質程度。
【解決問題】實驗測得加入稀鹽酸的質量與產生CO2氣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
【解決問題】由圖示可知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
設生成2.2g二氧化碳時需要的碳酸鈉質量是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 2.2g
106/44=x/2.2g x=5.3g
樣品中NaOH的質量分數是:13.3g 5.3g/13.3g×100%≈60.2%;
(1)【繼續探究】求實驗過程中與NaOH反應所用的鹽酸的質量是多少?
(2)【發現問題】根據圖像推測在100克10.6%碳酸鈉溶液中逐滴加入鹽酸溶液的下列圖像合理的是______。
(1)設和氫氧化鈉反應的氯化氫質量為z,和氯化氫反應的氫氧化鈉質量為:
13.3g-5.3g=8g,
NaOH+HCl=NaCl+H2O,
40 36.5
8g z
40/36.5=8g/z, z=7.3g,
實驗過程中與NaOH反應所用
的鹽酸的質量為:7.3g÷14.6%=50g,
(2)A、無論是NaOH,還是Na2CO3,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NaCl,始終存在溶液中,因此Na+的質量保持不變,故A正確;
B、NaOH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此時沒有二氧化碳生成;當它反應結束后,其中的Na2CO3再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當它完全反應后,二氧化碳的質量保持不變,故B正確;
C、隨著稀鹽酸的加入,溶液的質量先增加,之后由于反應中有二氧化碳產生,溶液增加質量變緩,當碳酸鈉反應完后,再加入稀鹽酸,溶液增加的趨勢又和第一階段相同,故C錯誤。
故選:AB。
變式1:實驗室里有兩瓶久置未用的氫氧化鈉固體,每瓶原先各存放8克氫氧化鈉,為檢驗其是否變質,小科設計了下列實驗對其中一瓶的成分進行探究,實驗過程及現象如下:
(1)寫出用pH試紙測定濾液pH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溶液中滴加過量氯化鋇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科通過實驗證明了該瓶中的氫氧化鈉部分變質。小明想知道另一瓶中氫氧化鈉是否也變質了,他將瓶中固體全部倒入燒杯中,加水充分溶解,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100克,充分反應后測定溶液的pH恰好為7。通過計算認為氫氧化鈉沒有變質。請判斷其結論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濾液,滴加到pH試紙上,變色后與標準比色卡對比,得出濾液pH
確保碳酸鈉全部被去除,不影響濾液酸堿性
不正確,8克氫氧化鈉不論是否變質,都與100克7.3%的稀鹽酸一定是恰好完全反應
變式2:某校甲、乙兩個興趣小組對實驗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探究:
探究一: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興趣小組同學取少量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溶解,滴加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回同答下列問題:
(1)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判斷該樣品已經發生變質。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探究二:氫氧化鈉固體變質程度
【查閱資料】:①堿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體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標準狀況下,二氧化碳的密度ρ=1.977g/L
③碳酸鈉溶液與氯化鈣溶液能發生反應:Na2CO3+CaCl2=CaCO3↓+2NaCl
【設計實驗】:甲、乙兩興趣小組同學分別稱取2g氫氧化鈉樣品與足量稀鹽酸反應,通過測定產生二氧化碳的量進行計算。甲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方案一測定二氧化碳的質量。(注:不考慮稀鹽酸中HCl氣體的揮發)
2NaOH+CO2=Na2CO3+H2O
(2)【交流討論】
乙小組同學認為方案一的C裝置氣管水面上應覆蓋一層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此提出了方案二,但甲小組同學認為方案二的裝置也存在缺陷,會對實驗結果產生影響。請你指出產生影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點)。
(3)【拓展探究】:經過交流討論,甲、乙兩小組同學共同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來測定固體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操作I”的名稱是______;
(4)在獲得以上數據后,小金經過計算
得到固體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為
______;如果沉淀N沒有經過洗滌,就直接烘干稱量,則導致測得的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D裝置產生CO2帶出的水蒸氣被E裝置的堿石灰吸收
過濾
(4)根據實驗數據,生成碳酸鈣質量1g,設樣品中Na2CO3的質量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g
106/100=x/1g,x=1.06g,則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分數=
2g 1.06g/2g×100%=47%;
47%
偏小
變式3: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由氫氧化鈉、硫酸鈉、碳酸鈉、硝酸鎂、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該樣品的組成,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取適量樣品進行探究,過程如圖(微溶視為不溶):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B中可能存在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樣品中一定存在的物質是______。
硫酸鋇、氫氧化鎂或硫酸鋇、碳酸鋇。
硫酸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邓州市| 揭西县| 林芝县| 彝良县| 玉田县| 文化| 北辰区| 那坡县| 深圳市| 呼图壁县| 瑞金市| 九龙县| 台北县| 凤台县| 赤水市| 静海县| 游戏| 西青区| 灵武市| 中卫市| 双流县| 荣成市| 炎陵县| 舒城县| 威宁| 洛阳市| 和林格尔县| 修水县| 宜兰县| 海伦市| 宣化县| 江西省| 万州区| 合作市| 南宫市| 图木舒克市| 海原县| 云南省| 甘谷县|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