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出題:xxx 審核:初二物理組 班級: 姓名:課前預習學習目標初步認識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了解聲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在不同介質中聲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知道聲可以根據頻率進行劃分,人可發出和可聽到的聲在一定頻率范圍內。3、通過觀察發聲現象,能簡單地描述發聲體的共同特性,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對比和概括能力。課前自學一、聲音的產生1.聲源:正在 的物體叫做聲源。 2.條件:聲音是由物體的 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 。 [注意] (1)振動的物體一定發聲,但發出的聲音不一定能被人聽到,不振動的物體一定不 發聲。(2)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不能理解為振動停止,聲音也消失。二、聲音的傳播1.聲的介質:凡是能夠 的物質,我們稱為聲的介質。空氣、水、大地、木頭及鋼鐵等都是聲的介質, 不能傳聲。 2.聲速:聲傳播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比叫做 。 3.影響聲速的因素: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 有關,還與介質的 有關。固體、液體、氣體三種介質中,一般聲音在 中傳播最快,在 中傳播最慢。15 ℃時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 。 4.聲波可以傳遞能量。三、超聲和次聲1.頻率:在物理學中,物體振動的次數與所用時間的比叫做 。頻率的單位是 ,符號是 。人的聲帶,能夠產生 的聲。 2.超聲和次聲:人耳能聽到 的聲。 的聲,叫做次聲; 的聲,叫做超聲。 四、實驗—探究真空能不能傳播聲音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2.實驗器材:電鈴、抽氣機、 等。 3.實驗探究方法: 。 4.實驗結論:隨著氣體不斷被抽出,聽到音樂芯片的聲音越來越 。 推理:如果瓶內空氣全部被抽出,我們將聽不到聲音,說明 。 5.交流與合作(1)實驗中用抽氣機抽氣,發現電鈴聲音大小不變,原因可能是 ;接下來需要 。 (2)不斷用抽氣機抽氣, (選填“能”或“不能”)將容器中的空氣全部抽出,所以該實驗 (選填“能”或“不能”)直接驗證真空不能傳聲。 命題點1 聲音的產生1.如圖所示,青蛙“呱呱”的叫聲是由于它的鳴囊在 。 命題點2 聲的傳播需要介質2.(1)如圖所示,當逐漸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氣時,空氣變得越來越稀薄,聽到的聲音越來越 ,可以推斷出,當空氣被抽凈時, 聽到聲音。 (2)由實驗可知,聲的傳播需要 ,聲音不能在 中傳播。 命題點3 聲傳播的速度3.如圖所示,百米賽跑時,在終點計時的小明先看到發令槍冒煙,后聽到槍聲。15 ℃時,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為340 m/s,槍聲傳播100 m需要的時間為 s(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課中練習1.(課后T1改編)電閃雷鳴的天氣里,小明從看到耀眼的閃電4 s后才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則打雷處距離小明 m(假設v聲=340 m/s);要區別回聲和原聲,回聲到達人耳要比原聲晚0.1 s以上,則障礙物至少距離聲源 m以上,才能在聲源處聽到回聲。 2.(2022保定期中)下面的實驗中,不能說明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是( )A B C D3.(2022桂林)聲音在一些介質中的傳播情況如圖所示,聲音傳播速度最慢的介質是( )A.空氣 B.水 C.尼龍 D.冰4.下列人耳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是( )A.聲音→聽覺神經→鼓膜→大腦B.聲音→聽覺神經→大腦→鼓膜C.聲音→鼓膜→聽覺神經→大腦D.聲音→大腦→鼓膜→聽覺神經課后鞏固(分層練習)基礎鞏固(必做)1.(2022唐山期中)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2.(2021成都期中)甲同學把耳朵貼在一根較長注滿水的自來水管的一端,當乙同學用力敲擊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時,甲同學會聽到幾次敲擊聲( )A.一次 B.二次C.三次 D.以上都有可能3.(2022邢臺期末)如圖甲所示,乒乓球靜止靠在左側的音叉上,如果用小錘敲打右側的音 叉,我們聽到右側音叉發出聲音的同時看到乒乓球被彈開,如圖乙所示,如果把這個實驗由航天員帶到月球上,在外部環境中完成,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A.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不會被彈開B.不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不會被彈開C.能聽到聲音,乒乓球也會被彈D.不能聽到聲音,但乒乓球會被彈開4.如圖所示在一個玻璃罩內放一正在發聲的響鈴,現將罩內的空氣逐漸抽掉,則聲音會逐漸變小,這個實驗是探究( )A.聲音產生的原因B.真空是否能夠傳聲C.聲音是否具有能量D.聲速與時間的關系5.某些動物常常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交流。如圖所示的是亞洲象遷移時的情景,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動似乎在“悄無聲息”中進行,實際上它們是在用低于20 Hz的 進行交流。蝙蝠是動物界的“高音冠軍”,目前科學家發現蝙蝠發出的叫聲頻率最高可達120 kHz,這種聲波屬于 (均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 能力提升(選做)1.(2022保定期末)關于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B.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C.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相同D.敲鼓時,聽到鼓聲,鼓面不振動2.航天員在飛船艙外工作時,他們之間的對話必須借助電子設備才能進行,而在船艙內卻可以直接對話,其原因是( )A.太空是真空,不能傳聲B.用通信設備對話更方便C.聲音只能在地面附近傳播D.航天員穿戴航空設備,無法直接對話3.科學探究——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巴和小渝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這說明聲音是由 產生的。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這是物理實驗探究中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我們稱它為 法。 (2)如圖乙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將乒乓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播聲音。若在月球上進行該實驗,則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彈起。 (3)如圖丙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聽到的聲音會逐漸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甚至最后聽不到聲音。這個實驗說明了 _ 。甲 乙 丙物理學家名言警句:天才是長期勞動的結果。——牛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