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古代印度【2023秋統編九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專項訓練】(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古代印度【2023秋統編九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專項訓練】(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課 古代印度
知識點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
2.文明的發源地 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出現)。
3.早期文明遺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
4.外族入侵 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5.強盛 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識點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產生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
2.內容與特點 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 等級名稱社會階層職責與義務1.婆羅門祭司、貴族掌管祭司、掌握神權2.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3.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4.首陀羅被征服居民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其他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知識點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時間 公元前6世紀
2.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
3.教義 (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 (2)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佛教的傳播 (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 (2)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5.重點提示 ※古印度文明象征①阿拉伯數字;②種姓制度——嚴格的等級制度;③佛教
【易混警示】國王雖然在印度把持著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但在種姓制度上屬于第二等級。
【知識整合】四大文明古國及認識
文明古國 文明發源地 文明成果 文明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
古代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氣候溫和,適宜人居,在大河流域,利于灌溉,而且每年河水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利于農業發展
古巴比倫王國 西亞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古代印度 南亞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等
古代中國 東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等
認識 (1)不同的地理環境產生不同的文明,人類文明自產生就有多元化的特點 (2)世界歷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多元性的,都創造了偉大的文明成果,且都對后世有深遠影響,因此要尊重不同的文明 (3)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積極成分 (4)提倡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補,共同發展
【真題】(2023 山東省濟寧市 中考真題)某古代國家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如圖所示),該古代國家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
【答案】C
【考點】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圖片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據題干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中的“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可知,這與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有關,C項正確;古代埃及、古巴比倫、古代希臘均與種姓制度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
【變式】
1.(2023 杜爾伯特縣三模)有一則笑話說,一個婆羅門貴族因為沒有帶水罐,又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隨從吠舍和首陀羅們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發生在(  )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臘 D.古羅馬
【答案】A
【考點】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解析】本題以一則笑話為切入點,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由材料中的“婆羅門”可知,上述故事最有可能發生古印度。在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故選:A。
2.(2022秋 東莞市期中)2022年6月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近日刊文稱印度一古老的制度隨印度人來到了加拿大。奧沙瓦杜倫大學的一名學生古普瑞特 辛格去年秋天從印度祖國抵達加拿大安大略省后,他因為“低種姓”的身份受到來自印度裔同胞的歧視,且比在印度時還要嚴重。辛格被歧視的根源來自于印度古老的(  )
A.封君與封臣制 B.種姓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民主共和制
【答案】B
【考點】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解析】本題考查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A.封君與封臣制是古代君主管理制度,封君對土地擁有所有權,而封臣只有使用權,而且在死后必須歸還。和題干材料無關,排除A項。
B.根據材料“印度一古老的制度隨印度人來到了加拿大”“他因為“低種姓”的身份受到來自印度裔同胞的歧視”結合所學可知,辛格被歧視的根源來自于印度古老的種姓制度。這一制度中把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種姓制度下的各種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故B符合題意。
C.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和題干材料無關,排除C項。
D.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體形式,和題干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
3.(2023 龍鳳區校級模擬)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會生活的電影中,符合印度種姓制度史實的是(  )
A.剎帝利命令婆羅門率兵出征
B.婆羅門在主持祭祀活動
C.吠舍在法庭上審判犯人
D.首陀羅與國王商討國家大事
【答案】B
【考點】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印度種姓制度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印度的古代社會生活的相關史實。
據所學可知,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第一等級的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的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B項正確,排除A項;第三等級的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不可能在法庭上審判犯人,排除C項;第四等級的首陀羅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不可能與國王商討國家大事,排除D項。故選:B。
【真題】(2023 江蘇省蘇州市 中考真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國、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無一不是在農耕畜牧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中帶有許多共同點;同時,……畢竟是在不相同的區域內成長起來的,因而又帶有明顯的區域文化和區域文明的特點。”據此可知(  )
A.人類文明最初誕生于兩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進區域文明的發展
C.文明成長呈現地域性與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
【答案】D
【考點】古代大河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大河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解題的關鍵是識讀題干材料。
根據材料“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國、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無一不是在農耕畜牧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中帶有許多共同點”可知,人類文明起源的基礎都是農耕畜牧業的發展,具有很多共同點;根據材料“畢竟是在不相同的區域內成長起來的,因而又帶有明顯的區域文化和區域文明的特點”可知,文明的起源地域不同,因而又具有鮮明的區域文明的特點,具有多樣性,可見文明起源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D項正確;材料未提到人類最初的文明,排除A項;材料未強調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排除B項;材料不能說明文明成長具有世界性,排除C項。故選:D。
【變式】
1.(2022秋 鄭州期末)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在開展世界古代文明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如圖圖片,其學習主題應該是(  )
A.雕塑見證下的大河文明 B.文字記錄下的農業文明
C.遺址挖掘出的海洋文明 D.神話傳說下的商業文明
【答案】A
【考點】古代大河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世界古代文明的相關知識,注意聯系基礎知識作答。
根據材料“摩亨佐 達洛人雕像”“乘著馬拉戰車的埃及人浮雕”“巴比倫古城遺址內出土的巴比倫石獅雕像”可知,這些都屬于古代文明的雕塑,A項正確;
題干圖片與文字記錄無關,排除B項;
圖片中的文明不是海洋文明,排除C項;
圖片不屬于神話傳說,排除D項。故選:A。
2.(2022 海口模擬)古代東西方文明各放異彩,主要源自于(  )
A.山川河海阻礙了文明之間的交流
B.農耕和畜牧經濟發展的局限
C.各文明都受制于小國寡民狀態
D.自然環境與歷史條件的不同
【答案】D
【考點】古代大河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東西方文明各放異彩的原因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造成古代東西方文明不同的原因的相關史實。
世界上各地區的文明豐富多彩,自然地理環境不同,歷史條件的不同孕育了不同性質的文明。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亞非文明。如尼羅河流域古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佛教;黃河、長江流域古代中國的甲骨文、青銅器等。海洋孕育了古代歐洲文明。如愛琴海畔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荷馬史詩》;地中海之濱古羅馬的大競技場、《十二銅表法》等。各地區各民族的日漸頻繁交往,各種文明互相交流,互相借鑒,各地區豐富的文明成果,傳播到世界各地,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健康發展。古代東西方文明各放異彩,主要源自于自然環境與歷史條件的不同,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
3.(2022春 鄆城縣期中)如圖圖片內容不屬于大河文明的是哪一項(  )
A. B.
C. D.
【答案】C
【考點】古代大河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
【解析】本題考查羅馬共和國的建立。掌握羅馬共和國的起源。
根據所學可知,C項體現了羅馬城的建城傳說,羅馬逐漸發展成地跨亞非歐三洲的大帝國,它是海洋文明,C項符合題意;A項是兩河流域的文明,B項是黃河流域文明,D項尼羅河流域文明,均是大河文明,排除ABD三項。故選:C。
1.(2023 煙臺 中考真題)如表是古代亞非地區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覽表。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羅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兩河流域 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黃可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
據此可知,人類早期文明具有(  )
A.多樣性 B.開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答案】A
【考點】甲骨文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亞非早期的文明成就以及特點,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根據題干表格內容可知,表格反映的是亞非不同地區的古代文明成就,不同地區文明成就要不盡相同,體現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A項正確;不同地區的文明不能說明人類文明的開放性,排除B項;題干只是列舉的不同地區的文明成就,交融性未體現,排除C項;題干反映的是亞非文明,無法體現全球性,排除D項。故選:A。
2.(2021 海南 中考真題)亞非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A.自然資源匱乏 B.文明成果豐碩
C.文化積淀厚重 D.適合農業耕作
【答案】D
【考點】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解析】本題考查四大文明古國的相關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根據題干材料“亞非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非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主要是由于大河流域土地肥沃,適合農業耕種,農業的發展為亞非地區的古代文明提供了物質基礎,所以D符合題意;自然資源匱乏錯誤,正是因為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提供了自然物質基礎,才能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所以A不符合題意;先有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才能有文明成果,因此此項不是成為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的原因,所以B不符合題意;先有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才能有文化積淀,因此此項不是成為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的原因,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選:D。
3.(2020 菏澤 中考真題)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產生的。與“種姓制度、創立佛教”相關的古代文明發祥地是(  )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答案】D
【考點】古印度的種姓制度;佛教和古印度文明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大河流域文明與文明成就。注意掌握古代亞非文明成就。
發祥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產生了種姓制度、佛教等古代文明。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社會矛盾尖銳,佛教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誕生了。故選:D。
4.(2023 六安開學)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下列屬于西亞地區人們創造的古代文明成果是(  )
A.釋迦牟尼像 B.楔形文字 C.克里特島的宮殿遺址 D.金字塔
【答案】B
【考點】古老神秘的文字
【解析】本題考查古老神秘的文字,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西亞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故B符合題意;釋迦牟尼像是南亞的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排除A;克里特島的宮殿遺址是歐洲古希臘的文明成果,排除C;金字塔是非洲埃及的文明成果,排除D。故選:B。
5.(2023 株洲 中考真題)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文明成果屬于古代埃及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漢謨拉比法典》 D.司母戊鼎
【答案】A
【考點】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仔細觀察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呈錐體狀,下底為正方形,每個側面都形似漢字的“金”字,故被中國人稱為“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的科學性和高超的技術,表現出古埃及人令人驚嘆的智慧。金字塔是非洲尼羅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是權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驕傲。A符合題意;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是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排除BC;司母戊鼎是中國的古代文明成就,排除D。故選:A。
6.(2023 寧波 中考真題)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
①古代中國——甲骨文和青銅器
②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
③古代巴比倫王國——獅身人面像
④古代埃及——《漢謨拉比法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考點】《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亞非文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甲骨文和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的文明成果,古代印度人發明了0到9的計數法,后來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故A符合題意;《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文明成果,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③④對應錯誤,排除含有③④的BCD。故選:A。
7.(2023 瀘州 中考真題)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復興 B.亞非文明的聯系密切
C.文明進程的延續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答案】D
【考點】金字塔和埃及文明
【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亞非文明,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題干材料表明不同地區出現不同文明,不同文明產生了不同的文明成果,即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故D符合題意;題干材料不能說明古典文化的再復興、亞非文明的聯系密切、文明進程的延續性,排除ABC。故選:D。
8.(2022秋 湟中區校級期末)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搭配正確的是(  )
A.古埃及——《十二銅表法》
B.古印度——帕特農神廟
C.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
D.中國——種姓制度
【答案】C
【考點】《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中國的文明成就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的相關史實。
據所學知識可知,《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的法律文獻,A項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搭配不正確,排除;帕特農神廟是古希臘的建筑成就,B項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搭配不正確,排除;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C項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搭配正確,符合題意;種姓制度是古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D項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搭配不正確,排除。故選:C。
9.(2022秋 順義區期末)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可為這一結論提供證據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考點】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成就等知識,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結合所學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屬于非洲文明;《漢漠拉比法典》石柱是古巴比倫文明,屬于亞洲文明。因此,故①②符合題意,A項正確;羅馬大競技場遺址、希臘雅典娜神廟遺址都屬于古代羅馬和古代希臘的文明成就,屬于歐洲文明,故③④不符合題意,排除含③④的BCD項。故選:A。
10.(2023 奉賢區二模)(1)同學們依據《古代區域文明示意圖》,從地理環境的視角將展覽規劃為兩個板塊,請將板塊內容補充完整。
板塊一 A:中華文明 B:    C: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F:    板塊二 D:古希臘文明 E:   
第二步:撰寫板塊導語
(2)同學們為板塊一撰寫了以下導語。請結合所學,將它補充完整。
板塊一 人類最早的文明在大河流域產生。大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適合  (生產方式),為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受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等因素影響,這些地區大多以    (政治制度)建立起了早期國家。 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第三步:設計板塊內容
(3)同學們收集到了如圖文明成果的圖片,請將它們與《古代區域文明示意圖》中的古代文明進行匹配。(填寫序號)
①   ;② D;③   ;④   。
第四步:撰寫展覽結語
(4)請你談談對古代區域文明“多元”特征的認識,作為本次展覽的結語。
【考點】古代大河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古代著名雕塑與建筑;金字塔和埃及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佛教和古印度文明
【答案】
(1)B:古印度文明;F:古埃及文明;E:古羅馬文明。
(2)農業耕作生產;奴隸社會制度。
(3)①:A; ③:C;④:F。
(4)認識:古代文明之間因為地理地緣關系,相對獨立,沒有交流;古代文明分布表明人類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并非一元化、單一化;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特征。
【解析】本題考查世界古代文明的相關內容,準確識古希臘、古埃及、古羅馬、古印度的文明成果,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1)根據《古代區域文明示意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地理環境的視角將展覽規劃為兩個板塊即大河文明、海洋文明。A反映的中華文明、B反映的古印度文明、C反映的古兩河流域文明、F反映的古埃及文明都屬于大河文明。D反映的古希臘文明、E反映的古羅馬文明都屬于海洋文明。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河流域都處在北緯25到30度之間,氣候溫和,地勢平坦,適宜人類居住,大河流域利于灌溉,河水泛濫帶來肥沃土壤,有利于農業發展,這些地區產生了早期文明。受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等因素影響,這些地區大多以奴隸制建立起了早期國家。
(3)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反映的是古中國的青銅器四羊方尊,對應A;②反映的是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對應D;③反映的是古巴比倫文明《漢謨拉比法典》,對應C;④反映的是古埃及文明金字塔,對應F。
(4)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圍繞地理位置特點、起源、文明等方面回答,古如:代文明從地理環境的視角可分為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由于生產力發展水平和交通條件限制,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展,沒有交流;古代文明分布表明人類文明起源是多元的,并非一元化、單一化;古代文明都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特征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3課 古代印度
知識點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地理位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
2.文明的發源地 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出現)。
3.早期文明遺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
4.外族入侵 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
5.強盛 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識點二.森嚴的種姓制度
1.產生 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
2.內容與特點 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 等級名稱社會階層職責與義務1.婆羅門祭司、貴族掌管祭司、掌握神權2.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3.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4.首陀羅被征服居民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其他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
知識點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時間 公元前6世紀
2.創始人 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
3.教義 (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 (2)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4.佛教的傳播 (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 (2)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5.重點提示 ※古印度文明象征①阿拉伯數字;②種姓制度——嚴格的等級制度;③佛教
【易混警示】國王雖然在印度把持著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但在種姓制度上屬于第二等級。
【知識整合】四大文明古國及認識
文明古國 文明發源地 文明成果 文明形成與自然地理環境
古代埃及 非洲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氣候溫和,適宜人居,在大河流域,利于灌溉,而且每年河水泛濫,帶來了肥沃的土壤,利于農業發展
古巴比倫王國 西亞兩河流域 《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古代印度 南亞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種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數字等
古代中國 東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等
認識 (1)不同的地理環境產生不同的文明,人類文明自產生就有多元化的特點 (2)世界歷史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多元性的,都創造了偉大的文明成果,且都對后世有深遠影響,因此要尊重不同的文明 (3)合理吸收不同文明的積極成分 (4)提倡中華文明和其他文明平等交流,融合互補,共同發展
【真題】(2023 山東省濟寧市 中考真題)某古代國家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如圖所示),該古代國家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
【變式】
1.(2023 杜爾伯特縣三模)有一則笑話說,一個婆羅門貴族因為沒有帶水罐,又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隨從吠舍和首陀羅們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發生在(  )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臘 D.古羅馬
2.(2022秋 東莞市期中)2022年6月加拿大廣播公司網站近日刊文稱印度一古老的制度隨印度人來到了加拿大。奧沙瓦杜倫大學的一名學生古普瑞特 辛格去年秋天從印度祖國抵達加拿大安大略省后,他因為“低種姓”的身份受到來自印度裔同胞的歧視,且比在印度時還要嚴重。辛格被歧視的根源來自于印度古老的(  )
A.封君與封臣制 B.種姓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民主共和制
3.(2023 龍鳳區校級模擬)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會生活的電影中,符合印度種姓制度史實的是(  )
A.剎帝利命令婆羅門率兵出征
B.婆羅門在主持祭祀活動
C.吠舍在法庭上審判犯人
D.首陀羅與國王商討國家大事
【真題】(2023 江蘇省蘇州市 中考真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國、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無一不是在農耕畜牧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其形成過程中帶有許多共同點;同時,……畢竟是在不相同的區域內成長起來的,因而又帶有明顯的區域文化和區域文明的特點。”據此可知(  )
A.人類文明最初誕生于兩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進區域文明的發展
C.文明成長呈現地域性與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統一性和多樣性
【變式】
1.(2022秋 鄭州期末)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在開展世界古代文明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如圖圖片,其學習主題應該是(  )
A.雕塑見證下的大河文明 B.文字記錄下的農業文明
C.遺址挖掘出的海洋文明 D.神話傳說下的商業文明
2.(2022 海口模擬)古代東西方文明各放異彩,主要源自于(  )
A.山川河海阻礙了文明之間的交流
B.農耕和畜牧經濟發展的局限
C.各文明都受制于小國寡民狀態
D.自然環境與歷史條件的不同
3.(2022春 鄆城縣期中)如圖圖片內容不屬于大河文明的是哪一項(  )
A. B.
C. D.
1.(2023 煙臺 中考真題)如表是古代亞非地區代表性文明成果一覽表。
大河流域 文明成果
尼羅河流域 象形文字、金字塔
兩河流域 楔形文字、《漢謨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 梵文、佛教
黃可流域和長江流域 甲骨文、青銅器
據此可知,人類早期文明具有(  )
A.多樣性 B.開放性 C.交融性 D.全球性
2.(2021 海南 中考真題)亞非地區的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A.自然資源匱乏 B.文明成果豐碩
C.文化積淀厚重 D.適合農業耕作
3.(2020 菏澤 中考真題)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大河流域產生的。與“種姓制度、創立佛教”相關的古代文明發祥地是(  )
A.兩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 C.黃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4.(2023 六安開學)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下列屬于西亞地區人們創造的古代文明成果是(  )
A.釋迦牟尼像 B.楔形文字 C.克里特島的宮殿遺址 D.金字塔
5.(2023 株洲 中考真題)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文明成果屬于古代埃及的是(  )
A.金字塔 B.楔形文字
C.《漢謨拉比法典》 D.司母戊鼎
6.(2023 寧波 中考真題)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下列對應正確的是(  )
①古代中國——甲骨文和青銅器
②古代印度——阿拉伯數字
③古代巴比倫王國——獅身人面像
④古代埃及——《漢謨拉比法典》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 瀘州 中考真題)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漢謨拉比法典》,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和青銅器,古代印度的梵文和佛教等。這反映了(  )
A.古典文化的再復興 B.亞非文明的聯系密切
C.文明進程的延續性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8.(2022秋 湟中區校級期末)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文明古國與文明成果搭配正確的是(  )
A.古埃及——《十二銅表法》
B.古印度——帕特農神廟
C.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
D.中國——種姓制度
9.(2022秋 順義區期末)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可為這一結論提供證據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2023 奉賢區二模)(1)同學們依據《古代區域文明示意圖》,從地理環境的視角將展覽規劃為兩個板塊,請將板塊內容補充完整。
板塊一 A:中華文明 B:    C: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F:    板塊二 D:古希臘文明 E:   
第二步:撰寫板塊導語
(2)同學們為板塊一撰寫了以下導語。請結合所學,將它補充完整。
板塊一 人類最早的文明在大河流域產生。大河流域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灌溉便利,適合  (生產方式),為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受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等因素影響,這些地區大多以    (政治制度)建立起了早期國家。 古代亞非地區的文明古國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成果,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第三步:設計板塊內容
(3)同學們收集到了如圖文明成果的圖片,請將它們與《古代區域文明示意圖》中的古代文明進行匹配。(填寫序號)
①   ;② D;③   ;④   。
第四步:撰寫展覽結語
(4)請你談談對古代區域文明“多元”特征的認識,作為本次展覽的結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津县| 苍南县| 临江市| 淮滨县| 三亚市| 张掖市| 灌南县| 栾城县| 清丰县| 赤峰市| 长沙县| 晴隆县| 织金县| 儋州市| 五原县| 博罗县| 邢台市| 武隆县| 和田县| 漠河县| 松桃| 宁远县| 杨浦区| 凭祥市| 巩义市| 榆树市| 布尔津县| 苏尼特左旗| 崇文区| 桃园县| 肥乡县| 阳西县| 大宁县| 新和县| 驻马店市| 宝兴县| 武强县| 阜阳市| 山西省| 马关县| 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