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中復習第1課時 總課時:第 課時 備課時間: 年 月 日課題 期中復習一 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整理復習一、教學目標1.認識力的作用效果。通過實驗探究,學會使用簡單機械改變力的大小和方向。2. 結合功的實例認識功的概念。 3. 結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用。能用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解釋機械功的含義。5. 理解機械效率。二、教學重點1.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2.理解杠桿平衡的條件,并能用它分析解決簡單的有關杠桿平衡的問題。3. 知道機械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概念,應用相關公式進行簡單計算。三、教學難點 1、理解力臂的概念,會畫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2、做功的分析。3、功、功率和機械效率的計算。四、教學方法練習指導、討論和交流。五、教具 杠桿、測力計、滑輪、鉤碼等(課件)六、教學過程(一)、復習基本知識(二)、練習討論:1、以下杠桿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屬于等臂杠桿的是 。①人踮腳,②剪鐵皮的剪子,③裁衣服的剪子,④鏟子往車上裝碳,⑤天平,⑥定滑輪。投影圖,學生討論,說出答案。2、如圖所示,用一根自重可以忽略不計的撬棒撬動石塊。若撬棒C點受到石塊的壓力是1500N,且AB=1.5m,BC=0.3m,CD=0.2m,則要撬動石塊所用力應不小于(提示:注意考慮作用在A點動力的方向) ( ) A.500N B.300NC.200N D.150N引導分析后小結:實際是要求最小動力,就要動力臂最長,阻力臂最短,或者說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最大。這里支點可以有兩個,一個是D點,一個是B點,比較力臂可以看出AD是最長的動力臂此時CD是最短的阻力臂。所以力要沿圖中F方向,進行計算:F2×CD=F×AD 即1500N×0.2m=F×2m 所以F=150N選D。思考:如圖所示施力時,動力F’多大?學生計算。3、下列事例中對物體做了功的有 ( ) A.用1000N的力拉車,車沒有動 B.起重機吊著重物上升10m C.舉重運動員將杠鈴穩穩的舉在空中,停留了10s D.用豎直方向的500N力提著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動了2m引導復習作功必須具備的必要條件。讓學生逐一分析。點撥:分析力是不是做功,緊扣兩個必要因素。注意:力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不做功。4、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兩個質量相同的木板貨箱,三個工人用水平力沿相同的路面推貨箱進倉庫,此時這兩個貨箱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分別為f甲和f乙,工人對貨箱做的功分別為W甲和W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f甲>f乙,W甲>W乙 B.f甲=f乙,無法判斷做功的多少 C.f甲<f乙,W甲<W乙 D.無法判斷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做功的多少。點撥與分析:一般做選擇題最好看完題再做。做選擇題只要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要逐項分析。此題是要正確理解滑動摩擦力和功的概念。緊扣影響因素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就容易解決。學生分析解答。5.在學習了功率知識后,三位同學想比較爬桿時誰的功率大。以下是他們討論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 ①用相同的時間爬桿,測量各自的體重和爬上桿的高度,即可比較功率的大小;②都爬到桿頂,測量各自的體重和爬桿的時間即可比較功率的大小;③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桿用的時間和爬上桿的高度,即可比較功率的大小;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點撥與分析:考慮功率要考慮功和時間兩個方面,看哪種情況下功大?再看時間。學生分析解答。說出理由。6.某同學為了將質量為5kg的物體提高1m,考慮到額外功的影響,則下列方式中該同學做功最少的是 ( ) A.徒手將物體直接抬高1m B.通過動滑輪把物體吊高1m C.通過斜面把物體推高1m D.通過定滑輪把物體吊高1m點撥與分析:達到目的做的功是有用的,此處目的是把物體提高。不用任何機械直接用手做功總功等于有用功(但是不省力也沒有方便)。用了機械一般都有額外功。學生分析解答。7.李勇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他用長本板支在凳子上搭成斜面,將1Kg鹽裝在塑料袋中,通過彈簧測力計將鹽袋勻速向上拉,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鹽袋沿斜面移動1m,上升高度為30cm。這個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g取10N/kg)引導分析:用什么公式,找出有用功、總功。注意:提高物體有用功W有用=Gh常用。8.小馬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抬高重5N的小車,若不考慮摩擦和繩重,請你計算下列問題:(1)若不計動滑輪重,繩子自由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多大?(2)若考慮動滑輪重量,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2.5N,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多大?學生上黑板解答。根據解答情況引導學學生討論。(三)、 本節學習小結本章內容公式多,必須正確理解公式的意義才能正確解答。所以要在練習中掌握好計算方法。本章概念和規律也要聯系實驗理解。所以要多下功夫。(四)、作業:完成印發練習。七、教后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8張PPT)期中復習一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簡單機械(一)簡單機械和功杠桿種類平衡條件F1·L1=F2·L2滑輪定滑輪動滑輪特點及實質滑輪組省力情況:F=1n(G物+G動)功、功率及機械效率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功的計算W=FS做功快慢功率的定義功率的計算P= =FVWt做功效率機械效率的定義、測量及計算η= ×100%W有W總(二)、練習討論:1、以下杠桿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屬于等臂杠桿的是 。①人踮腳,②剪鐵皮的剪子,③裁衣服的剪子,④鏟子往車上裝碳,⑤天平,⑥定滑輪。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2、如圖所示,用一根自重可以忽略不計的撬棒撬動石塊。若撬棒C點受到石塊的壓力是1500N,且AB=1.5m,BC=0.3m,CD=0.2m,則要撬動石塊所用力應不小于(提示:注意考慮作用在A點動力的方向) ( ) A.500N B.300NC.200N D.150N小結:實際是要求最小動力,就要動力臂最長,阻力臂最短,或者說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最大。這里支點可以有兩個,一個是D點,一個是B點,比較力臂可以看出AD是最長的動力臂此時CD是最短的阻力臂。所以力要沿圖中F方向,進行計算:F2×CD=F×AD 即1500N×0.2m=F×2m 所以F=150N選D。2、如圖所示,用一根自重可以忽略不計的撬棒撬動石塊。若撬棒C點受到石塊的壓力是1500N,且AB=1.5m,BC=0.3m,CD=0.2m,則要撬動石塊所用力應不小于(提示:注意考慮作用在A點動力的方向) ( )A.500NB.300NC.200ND.150ND如圖所示施力時,動力F/多大?F/FB3.下列事例中對物體做了功的有 ( )A.用1000N的力拉車,車沒有動B.起重機吊著重物上升10mC.舉重運動員將杠鈴穩穩的舉在空中,停留了10sD.用豎直方向的500N力提著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動了2m點撥:分析力是不是做功,緊扣兩個必要因素。注意:力與運動方向垂直時力不做功。B4、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有兩個質量相同的木板貨箱,三個工人用水平力沿相同的路面推貨箱進倉庫,此時這兩個貨箱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分別為f甲和f乙,工人對貨箱做的功分別為W甲和W乙,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點撥與分析:一般做選擇題最好看完題再做。做選擇題只要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要逐項分析。此題是要正確理解滑動摩擦力和功的概念。緊扣影響因素和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就容易解決。( )A.f甲>f乙,W甲>W乙B.f甲=f乙,無法判斷做功的多少C.f甲<f乙,W甲<W乙D.無法判斷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和做功的多少B5、在學習了功率知識后,三位同學想比較爬桿時誰的功率大。以下是他們討論后得出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 ①用相同的時間爬桿,測量各自的體重和爬上桿的高度,即可比較功率的大小; ②都爬到桿頂,測量各自的體重和爬桿的時間即可比較功率的大小;③測量出各自的體重、爬桿用的時間和爬上桿的高度,即可比較功率的大小;A.只有① B.①②C.①③ D.①②③點撥與分析:考慮功率要考慮功和時間兩個方面,看哪種情況下功大?再看時間。D6、某同學為了將質量為5kg的物體提高1m,考慮到額外功的影響,則下列方式中該同學做功最少的是 ( )A.徒手將物體直接抬高1m B.通過動滑輪把物體吊高1mC.通過斜面把物體推高1m D.通過定滑輪把物體吊高1m點撥與分析:達到目的做的功是有用的,此處目的是把物體提高。不用任何機械直接用手做功總功等于有用功(但是不省力也沒有方便)。用了機械一般都有額外功。A7、李勇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他用長本板支在凳子上搭成斜面,將1Kg鹽裝在塑料袋中,通過彈簧測力計將鹽袋勻速向上拉,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鹽袋沿斜面移動1m,上升高度為30cm。這個斜面的機械效率為 (g取10N/kg)思考:用什么公式 找出有用功、總功。注意:提升物體有用功W有用=Gh常用。75%8、小馬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抬高重5N的小車,若不考慮摩擦和繩重,請你計算下列問題:(1)若不計動滑輪重,繩子自由端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多大?(2)若考慮動滑輪重量,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2.5N,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多大?思考:(1)幾根繩子承擔力 如何數繩子根數 (2)若考慮動滑輪重量,不考慮摩擦和繩重,額外功是什么 你準備如何計算 解:(1)與動滑輪接觸的繩子是4根。4根繩子承擔力n=4(1)F=1nG14×5N==1.25N(3)分析:當 F=G物時,不再省力,(2)η=W有W總×100%=GhFS×100%=GhF4h×100%=5N4×2.5N×100%=50%F=1nG總=14(G物+G動)5N=14(5N+G動)G動=20N-5N=15N(三)小結:本章內容公式多,必須正確理解公式的意義才能正確解答。所以要在練習中掌握好計算方法。本章概念和規律也要聯系實驗理解。所以要多下功夫。(四)、作業:完成印發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期中復習一 第十一章 簡單機械和功整理復習.doc 期中復習一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整理復習.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