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2023秋統編七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專項訓練】(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2023秋統編七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專項訓練】(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貢獻:①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②實現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③創立了郡縣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②沉重的賦稅;③嚴苛的法律,殘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殘暴;④焚書坑儒(目的:控制人們的思想言論;影響:對古代文化造成了嚴重摧殘和破壞)。二、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
(一)陳勝、吳廣起義
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②直接原因:遇雨誤期。
2.時間、地點和人物:①時間:公元前209年。②地點:大澤鄉。③領導人:陳勝、吳廣。
3.口號:“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建立政權:攻占陳縣陳勝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5.結果:起義軍被鎮壓下來,陳勝、吳廣被殺害。
6.成語:揭竿而起、揭竿為旗、斬木為兵
7.意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二)劉邦、項羽起義
1.巨鹿之戰: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成語:破釜沉舟)
2.秦朝滅亡:劉邦占領秦都咸陽,秦朝滅亡。(成語:約法三章)
3.秦朝時間: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十四年)。
三、楚漢之爭(性質是帝王之爭)
1.含義:前206年—前202年,項羽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進行的戰爭。
2.目的:爭奪帝位。
3.結果: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語:四面楚歌)
4.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原因:項羽剛愎自用;劉邦收攬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識拓展:秦末農民戰爭與楚漢之爭的區別?
項目 戰爭目的 代表階級 戰爭性質
秦末農民起義 反抗秦的暴政 農民階級 農民戰爭
楚漢之爭 帝位之爭 封建地主階級 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
【真題】
(2023 湖北省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 中考真題)秦代焚書坑儒重在“禁”,采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強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激起了強烈反抗。漢代尊崇儒術重在“尊”,把儒家經術作為國家培養和選拔人才的基本內容,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從而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導是理政的唯一途徑
C.入仕途徑決定社會穩定與否
D.儒法結合是強化皇權的根本
【變式】
1.(2023春 鄭州期中)閱讀史書是了解歷史的基本途徑,在《史記》《資治通鑒》中都有可能讀到的歷史史實是(  )
A.秦始皇焚書坑儒 B.大運河開通
C.經濟重心南移 D.玄奘西游
2.(2023春 肥城市期中)建構知識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進入鼎盛時期。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構建的西漢知識結構示意圖,其中空格處的內容應是(  )
A.設置刺史 B.焚書坑儒
C.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D.北擊匈奴
3.(2022秋 碑林區校級期末)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 “七雄戈戟”目的是為了在兼并中獲勝,實現統一
B “秦王掃六……諸侯盡西來。” “掃六合”描述了秦始皇焚書坑儒
C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 詩句描繪漢高祖開創“文景之治”
D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詩中曹操“壯心”是指打敗袁紹
【真題】
(2023 綏化)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黃巢起義 D.李自成起義
【變式】
1.(2022秋 南安市期末)賈誼的《過秦論》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錄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  )
A.巨鹿之戰 B.武王伐紂
C.陳勝、吳廣起義 D.黃巾起義
2.(2022秋 盤龍區期末)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途中遇上大雨,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材料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
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
C.黃巾起義 D.八王之亂
3.(2022秋 淮安區期中)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
A.秦王嬴政時期 B.秦始皇統治時
C.秦二世統治時 D.春秋戰國時期
1.(2023 佛山三模)據相關史料記載,秦二世胡亥當政時期法令嚴苛、賦斂無度、百姓窮困。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則展現了胡亥重視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舉動。這說明(  )
A.歷史結論不斷被修正 B.研究歷史需多重證據
C.史料越多認知越困難 D.出土文獻更具可信度
2.(2019 濟南)“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時的吶喊。公元前209年處于(  )
A.公元前二世紀初 B.公元前二世紀末
C.公元前三世紀初 D.公元前三世紀末
3.(2023 齊齊哈爾一模)我校在七年級組織開展故事會活動。某位同學查閱、整理的歷史資料中有“戍守長城”“大澤鄉”“張楚政權”等關鍵詞。這位同學準備講述的故事是(  )
A.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B.商鞅變法
C.陳勝吳廣起義 D.楚漢之爭
4.(2022秋 西寧期末)歷史課堂上,同學們在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小史同學出示了“戍守長城”“王侯將相”“張楚政權”等關鍵詞,由此可知,他們小組探究的是(  )
A.黃巾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黃巢起義 D.隋末農民大起義
5.(2022秋 沈河區期末)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下列對其表述與史實不符的是(  )
A.起義體現了首創精神
B.秦的暴政導致起義爆發
C.起義軍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D.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6.(2016 青島)成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明珠,許多成語來源于歷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與下列哪一場戰役有關(  )
A.城濮之戰 B.馬陵之戰 C.長平之戰 D.巨鹿之戰
7.(2023 福田區模擬)《史記》記載商鞅推行新法之后“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但秦朝末年當劉邦攻取關中后“約法三章”,僅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因此深得秦人之心。秦人對“秦法”的態度變化說明了(  )
A.商鞅變法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
B.法令簡約更符合社會實際
C.法制歸根到底要立足于社會實際需求
D.依法治國過程中要遵從民意
8.(2022秋 牡丹江期中)某同學搜集了“鴻門謝罪、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三個成語,請你確定一個主題,應選擇的是(  )
A.春秋爭霸 B.戰國稱雄 C.秦滅六國 D.楚漢之爭
9.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爆發了楚漢之爭。下列對這場戰爭性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楚國為反對漢國的侵略而進行的戰爭
B.項羽為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同劉邦進行的戰爭
C.劉邦反對項羽大肆殺戮的正義戰爭
D.劉邦和項羽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
10.(2022秋 長安區期中)秦朝統一六國后,定都于如圖中的A處,它的名稱是    。秦末在B處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B處的名稱是    。
11.綜合題秦朝的速亡,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遠去的硝煙,還有深刻的思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陳勝、吳廣起義(如圖)
材料二:秦朝農民的賦稅、徭役沉重。農民往往要把收獲物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萬。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秦朝刑罰殘酷,肉刑繁多,單是死刑就有10多種。
材料三: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起義的時間和地點。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的關系。
(3)概括材料三作者的觀點。談談秦朝滅亡給你的啟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
一、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貢獻:①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事業;②實現了各項鞏固統一的措施;③創立了郡縣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2.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②沉重的賦稅;③嚴苛的法律,殘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殘暴;④焚書坑儒(目的:控制人們的思想言論;影響:對古代文化造成了嚴重摧殘和破壞)。
二、陳勝、吳廣起義(大澤鄉起義)
(一)陳勝、吳廣起義
1.原因:①根本原因:秦朝的殘暴統治;②直接原因:遇雨誤期。
2.時間、地點和人物:①時間:公元前209年。②地點:大澤鄉。③領導人:陳勝、吳廣。
3.口號:“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4.建立政權:攻占陳縣陳勝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5.結果:起義軍被鎮壓下來,陳勝、吳廣被殺害。
6.成語:揭竿而起、揭竿為旗、斬木為兵
7.意義: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二)劉邦、項羽起義
1.巨鹿之戰: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將秦軍的主力殲滅。(成語:破釜沉舟)
2.秦朝滅亡:劉邦占領秦都咸陽,秦朝滅亡。(成語:約法三章)
3.秦朝時間: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十四年)。
三、楚漢之爭(性質是帝王之爭)
1.含義:前206年—前202年,項羽劉邦兩大集團為爭奪政權進行的戰爭。
2.目的:爭奪帝位。
3.結果: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成語:四面楚歌)
4.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原因:項羽剛愎自用;劉邦收攬民心,善于用人。根本原因: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知識拓展:秦末農民戰爭與楚漢之爭的區別?
項目 戰爭目的 代表階級 戰爭性質
秦末農民起義 反抗秦的暴政 農民階級 農民戰爭
楚漢之爭 帝位之爭 封建地主階級 封建地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
【真題】
(2023 湖北省黃岡市、孝感市、咸寧市 中考真題)秦代焚書坑儒重在“禁”,采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強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激起了強烈反抗。漢代尊崇儒術重在“尊”,把儒家經術作為國家培養和選拔人才的基本內容,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從而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導是理政的唯一途徑
C.入仕途徑決定社會穩定與否
D.儒法結合是強化皇權的根本
【考點】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解析】本題考查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主旨。
A.據材料可知,秦代焚書坑儒重在“禁”,漢代尊崇儒術重在“尊”,兩者都是統治者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旨在維護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但是秦朝的措施激起了強烈的反抗,漢代的措施促進了思想的大一統,體現了教化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工具,故A正確。
B.“教育引導是理政的唯一途徑”表述不準確,排除B。
C.“入仕途徑決定社會穩定與否”表述不準確,入仕途徑對社會穩定具有一定的影響,排除C。
D.儒法結合是強化皇權的重要手段,秦始皇采取的是焚書坑儒的措施,治國思想是法家思想,排除D。
故選:A。
【變式】
1.(2023春 鄭州期中)閱讀史書是了解歷史的基本途徑,在《史記》《資治通鑒》中都有可能讀到的歷史史實是(  )
A.秦始皇焚書坑儒 B.大運河開通
C.經濟重心南移 D.玄奘西游
【答案】A
【考點】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司馬遷與《史記》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資治通鑒》記述了戰國到五代的歷史。
《史記》是西漢司馬遷編寫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資治通鑒》是北宋司馬光編寫的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焚書坑儒發生在秦朝,在兩本書中都可以查到,A符合題意;大運河開通發生在隋朝,《史記》中不可能查到,排除B;經濟重心南移發生在宋朝,《史記》中不可能查到,排除C;玄奘西游發生在唐朝,《史記》中不可能查到,排除D。
故選:A。
2.(2023春 肥城市期中)建構知識示意圖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期,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進入鼎盛時期。如圖所示是某同學構建的西漢知識結構示意圖,其中空格處的內容應是(  )
A.設置刺史 B.焚書坑儒
C.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D.北擊匈奴
【答案】C
【考點】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思想措施,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根據題干思維導圖可知,題干反映的是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尊崇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故C符合題意;A屬于漢武帝的政治措施,排除A;焚書坑儒屬于秦始皇的措施,排除B;北擊匈奴屬于軍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
故選:C。
3.(2022秋 碑林區校級期末)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 “七雄戈戟”目的是為了在兼并中獲勝,實現統一
B “秦王掃六……諸侯盡西來。” “掃六合”描述了秦始皇焚書坑儒
C “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 詩句描繪漢高祖開創“文景之治”
D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詩中曹操“壯心”是指打敗袁紹
A.A B.B C.C D.D
【答案】A
【考點】秦滅六國,建立秦朝
【解析】本題考查秦朝的建立、戰國時期的重要戰役、西漢建立、官渡之戰等,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七雄戈戟亂如麻,四海無人得坐家”反映了戰國七雄兼并戰爭不斷的情景,“七雄戈戟”目的是為了在兼并中獲勝,實現統一。故A表述正確;“秦王掃六……諸侯盡西來”反映的去秦滅六國,統一中國,排除B;“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反映的是漢高祖建立西漢,與文景之治無關,排除C;“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反映了曹操統一全國的雄心壯志,排除D。
故選:A。
【真題】
(2023 綏化)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  )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黃巢起義 D.李自成起義
【答案】A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本題考查陳勝、吳廣起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他們當中的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于是殺死押隊的軍官,對眾人說:我們因遇雨誤期,肯定要被殺頭;即使去戍邊,大多數人也會死去。“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們的號召下,大家熱烈響應,決心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他們砍削樹木,做成兵器,舉起反抗的大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故A符合題意;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末年,李自成起義發生在明朝末年,都比陳勝、吳廣起義晚,排除BCD。
故選:A。
【變式】
1.(2022秋 南安市期末)賈誼的《過秦論》以“斬木為兵,揭竿為旗”記錄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這次起義是(  )
A.巨鹿之戰 B.武王伐紂
C.陳勝、吳廣起義 D.黃巾起義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本題考查陳勝、吳廣起義,屬識記層面的要求,難度不大,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
A.巨鹿之戰發生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后,與題意不符,排除。
B.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西周,與題意不符,排除。
C.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與題意相符。
D.黃巾軍起義發生在東漢,不是第一次農民起義,排除。
故選:C。
2.(2022秋 盤龍區期末)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途中遇上大雨,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材料反映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
A.國人暴動 B.陳勝、吳廣起義
C.黃巾起義 D.八王之亂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本題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
據材料“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途中遇上大雨,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可知,這描述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殘暴統治的斗爭,B項符合題意;國人暴動發生在公元前841年,排除A;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末年,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排除C;八王之亂發生在西晉時期,不是農民起義,排除D。
故選:B。
3.(2022秋 淮安區期中)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在(  )
A.秦王嬴政時期 B.秦始皇統治時
C.秦二世統治時 D.春秋戰國時期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本題考查陳勝、吳廣起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秦朝統治黑暗,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他們在陳建立張楚政權,后來進攻咸陽失敗。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次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殘暴統治斗爭,故C正確;ABD都與題干圖片不符,排除。
故選:C。
1.(2023 佛山三模)據相關史料記載,秦二世胡亥當政時期法令嚴苛、賦斂無度、百姓窮困。近年湖南出土的《秦二世元年十月甲午詔書》則展現了胡亥重視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舉動。這說明(  )
A.歷史結論不斷被修正 B.研究歷史需多重證據
C.史料越多認知越困難 D.出土文獻更具可信度
【答案】B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考查秦朝滅亡的原因,認識不同史料的價值,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A.歷史結論不斷被修正,表述有誤,排除A。
B.根據材料“秦二世胡亥當政時期法令嚴苛、賦斂無度、百姓窮困。……胡亥重視赦免罪人、‘德惠’吏民的舉動。”可知,不同的史料對秦二世胡亥的記載內容不同,這說明歷史研究需要多種史料的共同印證,故B正確。
C.史料越多認知越困難,表述有誤,豐富的史料有助于歷史研究,排除C。
D.材料并不是強調出土文獻的史料價值,排除D。
故選:B。
2.(2019 濟南)“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是公元前209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時的吶喊。公元前209年處于(  )
A.公元前二世紀初 B.公元前二世紀末
C.公元前三世紀初 D.公元前三世紀末
【答案】D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紀年方法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根據公元紀年法可知,一百年一個世紀,十年一個年代,公元前209年應屬于公元前3世紀,因為公元前的時間數越小離現在越近,因而公元前209年屬公元前3世紀末。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3.(2023 齊齊哈爾一模)我校在七年級組織開展故事會活動。某位同學查閱、整理的歷史資料中有“戍守長城”“大澤鄉”“張楚政權”等關鍵詞。這位同學準備講述的故事是(  )
A.炎帝和黃帝的傳說 B.商鞅變法
C.陳勝吳廣起義 D.楚漢之爭
【答案】C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考查陳勝吳廣起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他們當中的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于是殺死押隊的軍官,對眾人說:我們因遇雨誤期,肯定要被殺頭;即使去戍邊,大多數人也會死去。“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們的號召下,大家熱烈響應,決心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他們砍削樹木,做成兵器,舉起反抗的大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大澤鄉起義后,隊伍發展很快。在攻占陳縣后,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軍不斷壯大。陳勝派主力向西進攻,直逼咸陽。秦二世緊急調集大軍進行反擊。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缺乏后援,最終失敗,吳廣、陳勝相繼被部下殺害。故C符合題意;題干材料反映的是陳勝吳廣起義,與炎帝和黃帝的傳說、商鞅變法、楚漢之爭無關,排除ABD。
故選:C。
4.(2022秋 西寧期末)歷史課堂上,同學們在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小史同學出示了“戍守長城”“王侯將相”“張楚政權”等關鍵詞,由此可知,他們小組探究的是(  )
A.黃巾起義 B.陳勝、吳廣起義
C.黃巢起義 D.隋末農民大起義
【答案】B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陳勝吳廣起義的相關史實。“戍守長城”、“遇雨誤期”、“張楚政權”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據“戍守長城”“王侯將相”“張楚政權”等關鍵詞可知,同學們能立刻聯想到陳勝、吳廣起義,選項B符合題意;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時期,黃巢起義發生在唐朝,隋末農民大起義發生在隋朝,ACD項均與題干無關,排除。
故選:B。
5.(2022秋 沈河區期末)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下列對其表述與史實不符的是(  )
A.起義體現了首創精神
B.秦的暴政導致起義爆發
C.起義軍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D.陳勝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答案】C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大澤鄉起義的相關史實。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被征發到漁陽戍守長城時,遇雨誤期,按秦律誤期當斬,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攻下陳,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殘暴統治的斗爭。陳勝、吳廣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但沒有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
故選:C。
6.(2016 青島)成語是我國文化遺產中一顆璀璨明珠,許多成語來源于歷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與下列哪一場戰役有關(  )
A.城濮之戰 B.馬陵之戰 C.長平之戰 D.巨鹿之戰
【答案】D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秦末農民戰爭的知識點。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中,項羽命令楚軍過漳河,背水扎營。并下令將士帶三天的干糧,然后砸破鍋,鑿沉船,燒掉軍糧。這就是破釜沉舟的故事。
故選:D。
7.(2023 福田區模擬)《史記》記載商鞅推行新法之后“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但秦朝末年當劉邦攻取關中后“約法三章”,僅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因此深得秦人之心。秦人對“秦法”的態度變化說明了(  )
A.商鞅變法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
B.法令簡約更符合社會實際
C.法制歸根到底要立足于社會實際需求
D.依法治國過程中要遵從民意
【答案】C
【考點】商鞅變法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商鞅變法以及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根據材料“行之十年,秦民大說(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但秦朝末年當劉邦攻取關中后‘約法三章’,僅規定‘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因此深得秦人之心。”明商鞅變法和劉邦的制度是符合當時的國情的,說明法制歸根到底要立足于社會實際需求,C項正確;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排除A項;法令簡約更符合社會實際與材料意思不符,排除B項;依法治國過程中要遵從民意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排除D項。
故選:C。
8.(2022秋 牡丹江期中)某同學搜集了“鴻門謝罪、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三個成語,請你確定一個主題,應選擇的是(  )
A.春秋爭霸 B.戰國稱雄 C.秦滅六國 D.楚漢之爭
【答案】D
【考點】楚漢之爭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楚漢之爭的相關史實。楚漢戰爭實質是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全國最高統治權的戰爭。
據“鴻門謝罪、四面楚歌、霸王別姬”成語可知,確定一個主題應選擇楚漢戰爭。秦滅亡后,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項羽擺鴻門宴想殺劉邦、項羽四面楚歌、霸王別姬,最后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D符合題意;春秋爭霸發生在春秋時期,排除A;戰國稱雄發生在戰國時期,排除B;秦滅六國發生在秦朝建立前,不是秦末,排除C。
故選:D。
9.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爆發了楚漢之爭。下列對這場戰爭性質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楚國為反對漢國的侵略而進行的戰爭
B.項羽為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同劉邦進行的戰爭
C.劉邦反對項羽大肆殺戮的正義戰爭
D.劉邦和項羽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
【答案】D
【考點】楚漢之爭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楚漢之爭的性質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楚漢之爭的相關史實。
秦朝滅亡后,從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項羽、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戰爭,最后項羽戰敗,劉邦建立了漢朝。楚漢之爭的實質是劉邦和項羽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D項正確;“楚國為反對漢國的侵略而進行的戰爭”說法錯誤,排除A項;楚漢之爭的實質是劉邦和項羽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項羽為維護自身的利益而同劉邦進行的戰爭”說法錯誤,排除B項;楚漢之爭的實質是劉邦和項羽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劉邦反對項羽大肆殺戮的正義戰爭”說法錯誤,排除C項。
故選:D。
10.(2022秋 長安區期中)秦朝統一六國后,定都于如圖中的A處,它的名稱是    。秦末在B處爆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B處的名稱是    。
【答案】咸陽;大澤鄉
【考點】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旨在考查秦朝建立及滅亡的相關知識。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陽。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領導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11.綜合題秦朝的速亡,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遠去的硝煙,還有深刻的思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陳勝、吳廣起義(如圖)
材料二:秦朝農民的賦稅、徭役沉重。農民往往要把收獲物的三分之二上繳國家。當時全國人口約2000萬,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萬。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親族和鄰里都要受到牽連。秦朝刑罰殘酷,肉刑繁多,單是死刑就有10多種。
材料三: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宮賦》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起義的時間和地點。
(2)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的關系。
(3)概括材料三作者的觀點。談談秦朝滅亡給你的啟示。
【答案】
(1)公元前209年;大澤鄉。
(2)材料一是結果,材料二是原因,秦的暴政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3)秦朝實行暴政導致滅亡;失民心者失天下。
【考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
【解析】
本題考查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起義。公元前209年,有900多個農民被征發去漁陽戍守長城。他們走到大澤鄉時,遇上大雨,道路泥濘,無法前行,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律,戍守誤期要被處死。他們當中的領隊人陳勝和吳廣認為,與其送死不如起來反抗,于是殺死押隊的軍官,對眾人說:我們因遇雨誤期,肯定要被殺頭;即使去戍邊,大多數人也會死去。“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他們的號召下,大家熱烈響應,決心反抗秦朝的殘暴統治。他們砍削樹木,做成兵器,舉起反抗的大旗,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的關系是材料一是結果,材料二是原因,秦的暴政導致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3)據材料三“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可知,材料三作者的觀點是秦朝實行暴政導致滅亡。秦朝滅亡給我的啟示是失民心者失天下。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营市| 合阳县| 大石桥市| 高安市| 遂宁市| 留坝县| 吴堡县| 蓝田县| 琼海市| 永川市| 鄂托克旗| 黄平县| 哈尔滨市| 石柱| 蕲春县| 富顺县| 叶城县| 棋牌| 禹州市| 宁化县| 濮阳县| 丹阳市| 潞城市| 伊宁市| 喀什市| 贡嘎县| 蓝山县| 宁德市| 清苑县| 澄江县| 辽阳县| 鹰潭市| 朝阳市| 民权县| 哈密市| 长阳| 泾源县| 陵水| 昆山市| 宁安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