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漢的建立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2、西漢初年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其首要任務:①狀況: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當時連皇帝的馬車也配不齊毛色相同的四匹馬,有些將相出行只能乘牛車,人民不行溫飽。②首要任務: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二、休養生息政策1.含義:在社會大動蕩或長期戰爭之后,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以保養民力,增殖人口,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2.原因: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3.漢高祖采取的措施及其影響:措施:①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解甲歸田)②釋放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為平民。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影響:西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漢農業的發展和恢復,有利于鞏固西漢初期的統治,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三、“文景之治”1.措施: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②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③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④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2.結果: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庫存充盈。這一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治世)【真題】(2023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中考真題)《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的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嚴刑峻法 B.休養生息 C.鹽鐵官營 D.重文輕武【變式】1.(2022秋 九龍坡區期末)西漢初年,陸賈勸諫漢高祖:“事逾(更加)煩天下逾亂,法逾滋(多)而奸逾熾(盛),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由此可知,陸賈主張( )A.平定叛亂 B.健全法制 C.充實兵馬 D.休養生息2.(2022秋 欽州期末)“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這則材料反映了漢初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 )A.內容 B.影響 C.結果 D.背景3.(2022秋 大興區期末)以下示意圖呈現了秦漢時期的部分歷史,其中①處應為( )A.秦朝滅亡 B.西漢建立 C.東漢建立 D.光武中興【真題】(2023 山西 中考真題)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 ( )A.以農為本 B.戒奢從簡 C.興修水利 D.重農抑商【變式】1.(2022秋 石獅市期末)漢朝文帝、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稱“文景之治”。與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關的是( )A.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 B.推恩令的頒布C.鹽鐵官營的實施 D.張騫通西域的成果2.(2022秋 鄆城縣期末)史書記載:漢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放棄)以利民”。該材料說明了漢文帝( )A.注重以農為本 B.廢除嚴刑峻法C.提倡節儉治國 D.減免徭役賦稅3.(2022秋 朝陽區期末)漢初一位皇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這段話代表了漢初統治者的經濟政策是( )A.重農 B.重商 C.農商并重 D.發展手工業1.(2023 長春 中考真題)“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針對這種情況,西漢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 )A.休養生息 B.重文輕武 C.文化專制 D.閉關鎖國2.(2023 廬江縣三模)《漢書 食貨志》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這反映出( )A.漢初社會經濟凋敝 B.文景之治盛世現象C.漢武帝時秩序穩定 D.推恩令頒布的原因3.(2023 某地三模)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下列措施符合該觀點的是( )A.廢除一些嚴刑苛法B.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C.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D.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徭役和賦稅4.(2022 興化市一模)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文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提倡( )A.以農為本,輕徭薄賦 B.以德化民,減輕刑罰C.勤儉治國,以身作則 D.合并郡縣,懲處貪官5.(2022秋 曲阜市期中)漢朝前期中央和地方人口、轄地比例出現了以下局面,對此漢武帝采取的政策是( )A.推恩令 B.休養生息 C.以德化民 D.削除藩國6.(2023·廣東揭陽·校聯考二模)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正在進行一項探究性學習,他們收集到下面的中國古代各時期人口變化線狀圖。圖中我國第一個人口高峰期出現的原因是( )A.統治者的休養生息 B.國家經濟重心南移C.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D.高產農作物的引進7.(2023 西藏 中考真題)《漢書 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為此,漢初統治者采取了( )A.重文輕武政策 B.文化專制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 D.休養生息政策8.(2023 榆樹市校級開學)唐代詩人王珪的詩:“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詩中的“漢祖”( )A.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 B.實行鹽鐵官營政策C.開創了“光武中興”局面 D.建立了蜀漢政權9.(2022秋 桐柏縣期中)《史記 律書》記載文帝時期:“百姓無內外之繇(you,徭役),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人民樂業,……故百姓遂安。”材料反映了漢文帝( )A.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B.提倡勤儉反對奢侈C.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 D.釋放奴婢增加勞動力10.(2023 武漢模擬)小楚同學通過閱讀《中國的歷史》一書,學習了中國史前時期至近代數千年的文明史,其中“統一天下”“休養生息的年代”“年輕的武帝”等內容,應該在( )A.第一卷從神話到歷史 中華的搖籃B.第二卷大統一時代 漢王朝的光和影C.第四卷隋唐的興亡 宋朝及其周邊D.第六卷從明朝到清朝 清朝二百余年11.(2022 六盤水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無積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 食貨志》材料二:上(指漢高祖)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文帝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稅。后十三歲,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漢書 食貨志》材料三:至今上(景帝)即位數歲,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 平準書》(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漢初期的社會狀況。并分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據此判斷,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內容體現了漢初實行的哪一政策?(3)根據材料三,指出西漢建立七十余年后出現的治世局面歷史上稱為什么。(4)簡要說明上述三則材料之間的關系。12.(2022秋·富拉爾基區校級月考)西漢初年和“與民休息”政策材料一 曹參之相齊,……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史記》材料二 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 食貨志》閱讀材料分析(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漢初統治者采取該政策的背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漢的建立1.西漢建立: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2、西漢初年的社會經濟狀況及其首要任務:①狀況:由于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當時連皇帝的馬車也配不齊毛色相同的四匹馬,有些將相出行只能乘牛車,人民不行溫飽。②首要任務: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二、休養生息政策1.含義:在社會大動蕩或長期戰爭之后,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政策,以保養民力,增殖人口,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2.原因: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3.漢高祖采取的措施及其影響:措施:①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解甲歸田)②釋放因戰亂、饑荒而成為奴婢的人為平民。③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影響:西漢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有利于西漢農業的發展和恢復,有利于鞏固西漢初期的統治,為西漢的強盛奠定了基礎。三、“文景之治”1.措施:漢文帝和漢景帝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①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②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③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苛法;④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2.結果: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庫存充盈。這一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文景之治”。(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盛世/治世)【真題】(2023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中考真題)《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的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嚴刑峻法 B.休養生息 C.鹽鐵官營 D.重文輕武【答案】B【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漢書 食貨志》記載,西漢剛建立時“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針對這種狀況,漢初的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養生息。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高祖死后,繼任的統治者繼續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故B符合題意;針對題干現象,漢初的統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休養生息,不是嚴刑峻法、鹽鐵官營,排除AC;重文輕武是宋代實行的,排除D。故選:B。【變式】1.(2022秋 九龍坡區期末)西漢初年,陸賈勸諫漢高祖:“事逾(更加)煩天下逾亂,法逾滋(多)而奸逾熾(盛),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由此可知,陸賈主張( )A.平定叛亂 B.健全法制 C.充實兵馬 D.休養生息【答案】D【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西漢初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由材料“事逾(更加)煩天下逾亂,法逾滋(多)而奸逾熾(盛),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可知,陸賈主張實行休養生息政策。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建立后,社會十分貧困,漢高祖通過實行休養生息政策來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故選:D。2.(2022秋 欽州期末)“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俱醉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這則材料反映了漢初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 )A.內容 B.影響 C.結果 D.背景【答案】D【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漢初休養生息政策的背景,知道西漢初年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高祖時期,經歷了秦始皇以來連年戰爭和過重的徭役,人民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為了維護統治,穩定民心,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故材料反映的是漢初推行休養生息政策的背景。故選:D。3.(2022秋 大興區期末)以下示意圖呈現了秦漢時期的部分歷史,其中①處應為( )A.秦朝滅亡 B.西漢建立 C.東漢建立 D.光武中興【答案】B【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以“圖片公元前202年”考查了劉邦建立西漢。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是現在的西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故B符合題意。故選:B。【真題】(2023 山西 中考真題)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這反映了他們主張 ( )A.以農為本 B.戒奢從簡 C.興修水利 D.重農抑商【答案】A【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考查漢文帝的統治與文景之治,解題的關鍵是正確識讀題干材料。根據材料“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務民于農桑,薄賦斂”結合所學可知,大臣賈誼和大臣晁錯都主張以農為本,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漢文帝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勵精圖治,漢初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故A符合題意;題干反映的是重視農業生產,沒有涉及戒奢從簡,排除B;興修水利和重農抑商都有助于農業生產的發展,但是題干都沒有涉及,排除CD。故選:A。【變式】1.(2022秋 石獅市期末)漢朝文帝、景帝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稱“文景之治”。與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關的是( )A.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 B.推恩令的頒布C.鹽鐵官營的實施 D.張騫通西域的成果【答案】A【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以“文景之治”為切入點,考查文景之治的原因的知識.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故與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關的是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行有關。故選:A。2.(2022秋 鄆城縣期末)史書記載:漢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御無所增益,有不便,輒弛(放棄)以利民”。該材料說明了漢文帝( )A.注重以農為本 B.廢除嚴刑峻法C.提倡節儉治國 D.減免徭役賦稅【答案】C【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文帝和景帝統治時期出現了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國古代出現的第一個治世。根據題干材料內容可知,這句話體現的是漢文帝提倡勤儉節約,為恢復社會生產,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漢初,因多年戰亂導致社會經濟凋敝,漢廷推崇黃老治術,采取“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漢文帝生活十分節儉,宮室內衣服沒有增添,衣不曳地,車類也沒有添,帷帳不施文繡,更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物。因此,國家的開支有所節制,貴族官僚不敢奢侈無度,從而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故選:C。3.(2022秋 朝陽區期末)漢初一位皇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國務勸農桑。”這段話代表了漢初統治者的經濟政策是( )A.重農 B.重商 C.農商并重 D.發展手工業【答案】A【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文景之治的有關內容,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由材料“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上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十五稅一”可知這是描繪漢初經濟的貧困,此處“上”指的是漢高祖。漢高祖為恢復經濟的發展,采取了減輕百姓賦稅、徭役和兵役負擔,發展農業生產的與民休息的休養生息政策。故選:A。1.(2023 長春 中考真題)“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針對這種情況,西漢統治者實行的政策是( )A.休養生息 B.重文輕武 C.文化專制 D.閉關鎖國【答案】A【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根據材料“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及所學知識可知,漢初經濟凋敝,統治集團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故A正確;重文輕武政策是宋朝為防止唐末起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有意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而采取政策,排除B;為了維護集權統治,清朝統治者非常注重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實行文化專制,排除C;閉關鎖國是清朝對外采取的政策,排除D。故選:A。2.(2023 廬江縣三模)《漢書 食貨志》載:“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這反映出( )A.漢初社會經濟凋敝 B.文景之治盛世現象C.漢武帝時秩序穩定 D.推恩令頒布的原因【答案】A【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知道西漢初年,經濟蕭條,一片荒涼景象。依據“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建立之初到處是殘破荒涼的景象,如何恢復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成為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A符合題意;文景之治盛世現象與漢文帝漢景帝有關,排除B;漢武帝由于實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使社會秩序穩定,排除C;漢武帝頒布推恩令頒布成功削弱諸侯王勢力,排除D。故選:A。3.(2023 某地三模)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下列措施符合該觀點的是( )A.廢除一些嚴刑苛法B.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C.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D.進一步提高農民的徭役和賦稅【答案】C【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史實。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出現了我國封建社會第一個治世局面。根據題干信息“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賈誼建議的核心觀點是以農為本。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C符合題意;廢除一些嚴刑苛法、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都是文景之治的措施,與題干無關,排除AB;文景之治降低了賦稅,排除D。故選:C。4.(2022 興化市一模)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文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提倡( )A.以農為本,輕徭薄賦 B.以德化民,減輕刑罰C.勤儉治國,以身作則 D.合并郡縣,懲處貪官【答案】A【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漢文帝的以農為本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據“漢文帝時,大臣賈誼上書建議‘驅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大臣晁錯提出‘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帝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提倡以農為本,輕徭薄賦,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與題干無關,排除。故選:A。5.(2022秋 曲阜市期中)漢朝前期中央和地方人口、轄地比例出現了以下局面,對此漢武帝采取的政策是( )A.推恩令 B.休養生息 C.以德化民 D.削除藩國【答案】A【考點】推恩令【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的背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由材料圖示并結合所學可知,西漢初,諸侯王勢力強大,地方上的豪強地主也發展起來,這兩股勢力導致社會秩序混亂。為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主父偃的“推恩”建議,下詔規定諸侯王除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可將封地再次分封給其子弟作為侯國,由皇帝制定封號。這樣,侯國越來越多,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漢武帝隨后又找各種借口削爵、奪地甚至除國,嚴厲鎮壓他們的叛亂,諸侯王從此一蹶不振。這樣,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強。故A項正確;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排除B項;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排除C項;直接消除藩國可能會造成諸侯王的造反,會對政權產生一定的影響,漢武帝沒有采取消除藩國政策,推行的是“推恩令”,排除D項。故選:A。6.(2023·廣東揭陽·校聯考二模)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正在進行一項探究性學習,他們收集到下面的中國古代各時期人口變化線狀圖。圖中我國第一個人口高峰期出現的原因是( )A.統治者的休養生息 B.國家經濟重心南移C.北方少數民族內遷 D.高產農作物的引進【答案】A【考點】西漢的建立;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解析】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圖中第一個人口高峰出現在漢朝。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讓士兵還鄉務農,釋放奴婢為平民,采取輕徭薄賦,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使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文帝和景帝獎勵努力耕作的農民勸誡百官關心農桑,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重視“以德化民”。文景時期,社會比較安定,百姓富裕,社會比較安定,國家的糧倉豐滿,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故A符合題意;國家經濟重心南移發生在唐宋時期,排除B;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發生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排除C;高產作物的引進是明朝時期,排除D。故選:A。7.(2023 西藏 中考真題)《漢書 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為此,漢初統治者采取了( )A.重文輕武政策 B.文化專制政策C.閉關鎖國政策 D.休養生息政策【答案】D【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漢的建立和漢初的統治,結合所學西漢初年統治政策及成因分析作答。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他下令“兵皆罷歸家”,讓士兵還鄉務農,并將那些因戰亂、饑餓而成為奴牌的人釋放為平民,以增加農業勞動力。為穩定民心,鼓勵人民致力農業生產,漢高祖采取輕徭薄賦的政策,減輕農民的賦稅,相應地減免徭役及兵役,D項正確;宋朝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排除A項;漢初以黃老思想治國,沒有實行文化專制政策,排除B項;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C項。故選:D。8.(2023 榆樹市校級開學)唐代詩人王珪的詩:“漢祖起豐沛,乘運以躍鱗。手奮三尺劍,西滅無道秦。”詩中的“漢祖”( )A.實行了休養生息政策 B.實行鹽鐵官營政策C.開創了“光武中興”局面 D.建立了蜀漢政權【答案】A【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西漢的建立,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據題干“漢祖……西滅無道秦”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前207年劉邦滅秦朝。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西漢建立以后,為恢復和發展生產,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故A符合題意;實行鹽鐵官營政策的是漢武帝,排除B;開創了“光武中興”局面的是東漢光武帝,排除C;建立了蜀漢政權的是劉備,排除D。故選:A。9.(2022秋 桐柏縣期中)《史記 律書》記載文帝時期:“百姓無內外之繇(you,徭役),得息肩於田畝,天下殷富”,“人民樂業,……故百姓遂安。”材料反映了漢文帝( )A.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 B.提倡勤儉反對奢侈C.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 D.釋放奴婢增加勞動力【答案】A【考點】文景之治【解析】本題考查文景之治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A.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西漢王朝到了漢文帝和漢景帝時期,繼續推行休養生息政策。他們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廢除了一些嚴苛法;文帝以身作則,生活簡樸,宮室、園林以至車騎都沒有增加,A項正確。B.提倡勤儉反對奢侈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C.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不是材料真正想要反映的,排除C。D.釋放奴婢增加勞動力材料無法體現,排除D。故選:A。10.(2023 武漢模擬)小楚同學通過閱讀《中國的歷史》一書,學習了中國史前時期至近代數千年的文明史,其中“統一天下”“休養生息的年代”“年輕的武帝”等內容,應該在( )A.第一卷從神話到歷史 中華的搖籃B.第二卷大統一時代 漢王朝的光和影C.第四卷隋唐的興亡 宋朝及其周邊D.第六卷從明朝到清朝 清朝二百余年【答案】B【考點】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考查西漢建立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掌握基礎知識。A.中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孕育早期人類,大約在一萬年前,中國境內的人類逐漸懂得了耕種農作物、飼養家畜、磨制工具和燒制陶器,開始定居生活,距今四五千年時,一些部落逐漸結成聯盟,并推出首領,傳說中炎帝和黃帝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可歸納為第一卷從神話到歷史 中華的搖籃,排除A。B.根據題干“統一天下”“休養生息的年代”“年輕的武帝”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劉邦打敗了項羽,統一全國,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漢朝初期,為了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漢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采取了休養生息的政策,漢武帝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一系列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使西漢王朝出現強盛的局面,因此題干反映是第二卷大統一時代 漢王朝的光和影,B項正確。C.第四卷隋唐的興亡 宋朝及其周邊,反映時代特征是繁榮與開放,多民族政權并立與題干“年輕的武帝”無關,排除C。D.第六卷從明朝到清朝 清朝二百余年,反映時代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與題干“年輕的武帝”無關,排除D。故選:B。11.(2022 六盤水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無積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 食貨志》材料二:上(指漢高祖)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文帝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稅。后十三歲,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漢書 食貨志》材料三:至今上(景帝)即位數歲,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 平準書》(1)根據材料一,概括西漢初期的社會狀況。并分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據此判斷,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2)材料二所述內容體現了漢初實行的哪一政策?(3)根據材料三,指出西漢建立七十余年后出現的治世局面歷史上稱為什么。(4)簡要說明上述三則材料之間的關系。【答案】(1)社會狀況:土地荒蕪,人口銳減,經濟蕭條。原因:秦的暴政和多年戰亂。問題:恢復發展生產。(2)政策:休養生息。(3)治世局面:“文景之治”。(4)關系:西漢初年社會經濟狀況促使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有利于經濟的恢復發展。【考點】文景之治;西漢的建立【解析】本題以三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西漢初期的社會狀況、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的相關知識。(1)社會狀況:依據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無積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可知反映了西漢初年經濟蕭條、人們生活困苦、土地荒的景象。原因:依據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諸侯并起”可知出現這種境況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和多年戰亂。問題: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漢初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恢復發展生產,從而鞏固統治。(2)政策:依據材料“上(指漢高祖)于是約法省禁,輕田租,什五而稅一……文帝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稅。后十三歲,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也”可知,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輕徭薄賦,而后漢文帝、漢景帝繼續推行這一政策。(3)治世局面:依據材料三“至今上(景帝)即位數歲,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早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瘐皆滿……”可知反映了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國庫充實的景象,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4)關系: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材料一反映的西漢初年的社會經濟狀況,導致材料二中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又導致了材料三中文景之治的出現。12.(2022秋·富拉爾基區校級月考)西漢初年和“與民休息”政策材料一 曹參之相齊,……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參為漢相國,清靜極言合道。然百姓離秦之酷后,參與休息無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史記》材料二 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 食貨志》閱讀材料分析(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漢初統治者采取該政策的背景。【答案】(1)政策: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2)背景:經濟凋敝、社會動蕩;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考點】西漢的建立;文景之治【解析】本題以兩段文字材料為背景,考查漢初統治者采取的政策及其背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據材料“曹參之相齊,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其治要用黃老術,故相齊九年,齊國安集,大稱賢相”可知,材料中的關鍵詞“清靜、黃老術”,反映的是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2)據材料“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民亡蓋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并結合所學可知,漢初統治者采取該政策的背景是漢初經濟凋敝、社會動蕩;漢初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2023秋統編七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專項訓練】(原卷版).docx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2023秋統編七上歷史期中期末復習考點梳理+專項訓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