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戊戌變法》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康梁為首的維新派、“百日維新”等史實。2.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探究公車上書的原因、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談論戊戌變法近代社會的影響。3.通過學習“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為變法殉難的故事,感受近代先進的知識分子為挽救民族危機而勇于犧牲的精神,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導入課堂:回顧甲午劇痛: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地主階級洋務派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救不了中國)何去何從?頑強的中國人繼續探索著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能挽救中華民族的命運嗎?他們的主張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實現嗎?帶著問題我們展開第6課戊戌變法的學習。新課學習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公車:泛指入京應試的舉人)自習1:閱讀課本30頁第一段,什么是公車上書?1.概況:(1)時間:(2)代表: 、 等,聯合1300 多名舉人(3)內容:拒和、遷都、(4)結果:沒有上達 (失?。?br/>2.意義:拉開了探究1:各省舉子為什么要上書?上書的本質是什么?原因1:甲午戰敗, 加深, 覺醒。原因2:洋務運動 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階級基礎)原因3:早期維新思想的廣泛傳播(思想基礎)公車上書的本質:是 知識分子的請愿探究2:這一事件的領導者康有為和梁啟超是什么樣的人呢?先進中國人的代表: 的代表3.宣傳變法——壯大力量自習2:閱讀課文31頁的兩段內容,思考如何宣傳維新思想?宣傳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1)宣傳方式:①組織 ②創辦(2)宣傳觀點:(3)影響:推動了 思想的廣泛傳播(4)核心:學習西方的二、百日維新自學3:閱讀課本32頁第一段,了解變法爆發的背景,變法的基本情況1.背景:①1897年冬, 強占② 上書光緒帝,呼吁變法救國③ “不甘做亡國之君”2.領導者:康有為、光緒帝(為了奪權,維護清王朝統治)等人3.開始標志: 年6月11日,頒布“ ”詔書,宣布實行變法。(1898年是農歷 年,故稱為“戊戌變法”)4.變法內容:內容 除舊 維新 作用政治上 裁撤冗官冗員 允許官民 有利于 參政經濟上 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 有利于 發展文教上 廢八股,改試策論 開辦 學堂 有利于近代教育發展和新式人才培養軍事上 裁減綠營 訓練 軍隊 有利于增強軍事實力5.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6.結 局: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自學4:閱讀課文32頁第二段,了解戊戌政變的概況(1)發動者: 太后(2)時間:9月21日(6.11-9.21(103天)這次變法被稱為“百日維新”)(3)代表利益: 派(4)結果:囚禁 于瀛臺,殺害 。展現了勇于犧牲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7.戊戌變法的影響①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 的影響②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人民的 思想和 意識,為近代啟蒙思想的蓬勃興起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三、變法之思探究3:結合材料,探究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從中反思什么?①慈禧太后為首的 勢力強大②寄希望于沒有實權的 (弱)③缺乏群眾基礎根本原因: 的局限性(軟弱性)反思:①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②變法要 的潮流等。思考:身處那個危亡時代,先進中國人的抉擇,給我們很多啟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從他們身上我們學習到什么?梁啟超先生的《少年中國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課后作業布置必做題1.結合本節課所學內容,制作戊戌變法的發展圖。(包括發生—發展—高潮—結局)2.預習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選做題1.結合前面所學,請你分析《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價值要求:①提出自己的觀點②具體史實論證,條理清晰③體現正確的價值判斷,字數150——200字左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