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第三章 人類的家園--地球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5節 泥石流教學目標科學觀念:能夠說出泥石流的基本特點,知道泥石流形成的條件;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逃生方法;科學思維:通過對地質災害資料的進一步收集、整理與學習,培養學生獲得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探究實踐:利用模型了解泥石流形成的條件;理解逃生的原理、方法;態度責任:通過對泥石流的進一步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地質災害種類多、危害大,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災害意識。復習導入1、便全球范圍內,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區域在哪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區域:環太平洋的陸地和周圍海域、地中?!柴R拉雅山一帶復習:2、地震時如何逃生、自救?如果在家里,可以選擇躲到臥室床底下、衛生間或者其他堅固的家具下方;如果是在學?;蜣k公室,可以躲到課桌或辦公桌下;如果地震時我們在高層建筑內(十幾層或者幾十層高的建筑物),來不及下樓,就要采取下列措施:第一,打開房門,便于地震后逃生,也方便接受救援;第二,關閉電源開關和燃氣閥門,避免因地震導致的次生災害,從而減少救援難度;第三,不要乘坐電梯逃生,也不要跳樓逃生,等待強震過后再迅速有序撤離;如果在室外:若在比較空曠的地方,就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隨意走動;若在山下,就注意避開山邊地帶,因為地震后有可能發生滑坡和泥石流;若在地震后遇到滑坡和泥石流,那就要想向垂直于滾石的運動方向快速逃離。……視頻:2010 年 8 月,洪水夾帶著大量泥沙和石塊襲擊了甘肅省舟曲縣城,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房屋損毀。造成這次災難的是一種地質災害——泥石流。新知講解一、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區因為暴雨或 其他原因引發的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泥石流大多伴隨山區洪水而發生。通常泥石流爆發突然、來勢兇猛,可攜帶巨大的石塊。因其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能量,因而破壞性極大。新知講解2、泥石流發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①山區(特別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匯集,水流的流速較大,沖刷力強;②山坡或溝谷表層堆積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塊等),容易被水流沖刷;③有暴雨或持續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活動:1)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個山谷模型。2)在土質山谷模型的坡面上灑水,觀 察在圖 3-47A 處發生的現象。3)加大灑水的量,使坡面形成較大 的水流,再次觀察在 A 處發生的現象。4)在圖 3-47A 處發生的現象和圖 3-48 中 C處相似嗎?5)在圖 3-47A 處發生的現象是一種類似于泥石流的現象。由此推斷,影響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山區、丘陵等坡度陡峭的地形;且暴雨或持續性降水,形成水量很大的流水。新知講解B.地震等災難引發泥石流:地震過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動而變松動,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積雪融化引發的泥石流也經常發生。活動:1)在土質山谷模型的坡面上覆蓋植物(草皮或苔蘚),再向坡面灑較大的水流。觀察在A處沉積的泥沙和沒有植被覆蓋相比有什么變化。2)說明了什么?有何啟示?A處沉積的泥沙明顯減少。在模型坡面上覆蓋植物以后,水流對坡面的沖刷力減小。說明良好的植被可以減少泥石流的發生。啟示:植被的破壞是人類活動對泥石流發生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良好的植被可以減少泥石流的發生。新知講解C.人類原因引發泥石流:隨著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逐漸增強,泥石流的發生頻率和分布范圍都在不斷增大。甘肅省白龍江中游在 1000 多年前是一個山清水秀、罕見泥石流的地方,而現在是我國有名的泥石流多發區。白龍江新知講解(1)植被的減少可以加劇泥石流的發生與危害。人類活動改變了泥石流發生地區的自然環境,如改變地面形態和土層結構,或改變地面植被的狀況,從而促使泥石流的發生。(2)不合理開墾可能引發泥石流:亂砍濫伐、毀林開荒等會破壞植被。坡地失去了植被保護后,水土流失加重,崩塌、滑坡現象就會時常發生。(3)不合理的開發可能引發泥石流:在開礦、采石時不合理堆放礦渣、棄土,形成大量的松散堆積土層;在修建公路、鐵路、水渠以及其他建筑活動中,破壞了山坡表面等,都可能誘發泥石流。新知講解3、我國的泥石流情況: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存在泥石流的潛在威脅,其中比較嚴重的有哥倫比亞、秘魯、瑞士、中國和日本。泥石流在我國是一種多發的自然災害。我國以四川、云南、甘肅和西藏等省區尤為嚴重。活動:二、泥石流的危害1、泥石流的特點:泥石流的爆發往往具有突發性、歷時短的特點,經常與山體滑坡和崩塌相伴發生,破壞力巨大。泥石流是我國主要的地質災害之一,每年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2、泥石流的危害: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水電站等設施,摧毀礦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毀壞房屋建筑。新知講解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預兆:泥石流發生前常出現一些特有的現象。例如,河流、溝谷中的小溪突然發生斷流,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或悶雷般的聲音,溝谷深處突然變得昏暗并有輕微震動感等。當出現這些現象時,河谷的上游一般已經形成泥石流。思考討論圖中泥石流來襲時的 4 條逃生路線中正確的是______。A和C新知講解2、逃生:泥石流發生時,應設法從房屋里跑到開闊地帶,并迅速轉移到高處,不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兩邊的山坡上面逃生。千萬不可在泥石流中橫渡。新知講解3、預防措施:(1)建立預測、預報及救災體系;(2)對于遭受泥石流嚴重威脅的居民、企業和重要工程設施等,及時搬遷和疏散;(3)植樹造林;(4)修建工程設施阻擋、調整和疏導泥石流;(5)受災時有效地搶險救災等措施都能減少泥石流的發生或降 低危害程度。社會科技防治泥石流的工程措施課堂練習1、 2020年3月30日,由濟南開往廣州的T19次列車途經京廣鐵路某村路段時撞上塌方體導致列車脫軌側翻,而這一事故主要是泥石流造成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 持續性的降水和暴雨會促進泥石流的形成B.泥石流通常發生在山區,特別是陡峭的地形C.泥石流發生時,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D.泥石流的爆發往往具有突發性和歷時短的特點C課堂練習2、泥石流的形成條件主要有( )A.集水的地形,豐富的松散固體破碎物質,短時間內的大量流水B.暴雨,松散堆積物C.陡峭的地形,巨厚巖土體,長時間的穩定降雨D.平緩的地形,薄層松散巖土體,降雨及地下泉水豐富A課堂練習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具有長期效益的措施是( )A.修筑永久性的鋼筋混凝土防護結構B.種植草皮、造林護林C.放棄在泥石流地區居住和建造工程D.在地表鋪蓋黏土,防止雨水滲入B課堂練習4、下列關于泥石流的危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經常會沖毀鐵路、公路、橋梁、水電站等公共設施B.它會摧毀礦山,掩埋良田,毀壞房屋C.它會堵塞河流,造成河流決口,泛濫成災D.泥石流多發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區,人煙稀少,故不會對人類產生危害D課堂練習5、人類的下列活動,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動強度的是( )A.亂砍濫伐、毀林開荒 B.修建水庫、調蓄水流C.開采礦物、堆放礦渣 D.修建公路、破壞地表B課堂練習6、容易爆發泥石流的地區是( )A.陡峭的溝谷山區 B.地表植被覆蓋好的地區C.平原地區 D.我國西北沙漠地區A課堂練習7、山上發生了泥石流,而此時你恰好在泥石流的路徑中央,此時你應該( )A、迎著泥石流的方向跑B、順著泥石流的方向跑C、垂直于泥石流的方向跑D、沿與泥石流成一定角度的方向跑C課堂總結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3.6地球表面的板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