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秋季學期八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導學案(含答案)2023--2024學年度秋季學期八年級歷史上冊

資源簡介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導學案
【思維導圖】
【目標導學】
了解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客觀評價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和局限性;了解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勇敢精神和先鋒作用
【新課導入】
20世紀初期,在北大的講壇上,有從海外歸來的、西裝革履的大力宣傳新思想的進步人士;也有拖著長辮子、身穿馬褂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遺老,他們相互抨擊對方的思想觀點,出現了激烈的思想沖突。為什么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出現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12課:新文化運動,去了解吧!
【學生自主研習】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
2.開始的標志:
3.重要陣地:
4.代表人物:
5.評價蔡元培:
6.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間:
7.北京大學著力營造的學術研究氛圍: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2.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
3.德先生、賽先生分別是:
4.魯迅的白話文小說:
5.胡適、陳獨秀的代表作:
6.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7.新文化運動的不足之處:
【合作探究】
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為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拓了前進的道路”?
【思維導引】
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戊戌變法開啟了中國政治制度近代化;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思想文化近代化
【板書設計】
標志:
興起 代表人物
主要陣地
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新文化運動 內容 提倡民主與科學
提倡文學革命
積極: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影響
消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片面性
【課堂總結】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爭,反映了資產階級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的強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延續。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弘揚了民主、科學的思想,使中國出現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到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以史實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活動為實現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經過全體課堂參與者的閱讀、思考、討論、分析、對比,使每個學生都經歷了一個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完善情感、升華人格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生能根據材料得出結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討論法分組合作,課堂氣氛活躍,且能對新文化運動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課堂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 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發表《青春》一文指出:青年應“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材料旨在說明(  )
A.《新青年》得到廣大青年的認可 B.李大釗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C.李大釗希冀新青年勇擔重任 D.青年學生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力軍
2.歷史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列舉新文化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學的列舉結果,其中有一項不恰當,請你幫他挑選出來(  )
A.李大釗 B.陳獨秀 C.李鴻章 D.胡適
3.下列城市中,見證了《新青年》雜志產生、發展的是(  )
①上海 ②北京 ③天津 ④廣州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4. “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的一句話,其作者是(  )
A.陳獨秀 B.李大釗 C.魯迅 D.聶耳
5.在某校八年級(8)班的歷史課上,同學們圍繞中國近代化的有關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下列小偉同學的觀點中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B.公車上書揭開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C.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
D.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6.1916年5月,李大釗在《民彝與政治》一文中疾呼:“民與君不兩立,自由與專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則國民死,專制活則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釗主張(  )
A.提倡科學,反對迷信 B.提倡人性,反對神學
C.提倡民主,反對專制 D.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7.1916年《青年雜志》正式更名為《新青年》。你認為最符合100年前中國新青年標準的是(  )
A.用白話文寫作的青年 B.出國留學的青年
C.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青年 D.具有民主科學思想的青年
8.孩子給父母寫信的稱呼,由“父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變為“親愛的爸爸媽媽”,得益于(  )
A.魯迅的《狂人日記》 B.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C.陳獨秀的《敬告青年》 D.孫中山的《討袁檄文》
9.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經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一次是對“華夷之辨”觀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對“道”“器”觀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對傳統文化束縛的突破。下列與“第三次突破”直接相關的是(  )
A.“自強”“求富” B.提倡實業救國 C.維新變法 D.提倡民主與科學
10.比較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新文化運動與維新變法運動相比,其不同之處在于(  )
A.深化了民主與科學意識 B.促進了中國社會的思想解放
C.有利于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D.有利于近代思想文化的傳播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民國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淪落、軍閥割據……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過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了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1)運用史實說明,在近代化進程中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是如何“喚醒國家及人民”的?
材料二 胡適在1923年給友人的信中寫道:“25年來,只有三個雜志可以代表三個時代,可以說創造了三個新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新民叢報》,一是《新青年》。”
(2)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歷史事件中的著名雜志?
(3)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新青年》所創造的“新時代”的含義。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文學革命之命運,醞釀已非一日,其首舉義旗之急先鋒,則為吾友胡適。余甘冒全國學院之敵,高舉‘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為吾友之聲援。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社會文學。”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1)通過這段材料你可以了解新文化運動哪一方面的內容?
(2)有些史學家認為陳獨秀的這些主張是胡適主張的進一步發展,你同意他們的觀點嗎?為什么?
參考答案
【學生自主研習】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背景:中華民國政治混亂,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
2.開始的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3.重要陣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學
4.代表人物:陳獨秀、蔡元培、李大釗、胡適、魯迅
5.蔡元培是中國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
6.1916年
7.“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1.內容:前期: ①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②提倡民主科學;③提倡白話文,建設新文學。 后期:宣傳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
2.口號:民主和科學(德先生、賽先生)
3.民主、科學
4.《狂人日記》
5.《文學改良芻議》、《文學革命論》
6.影響: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7.不足之處: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
【合作探究】
原因:新文化運動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一.選擇題
1.C 2.C 3.B 4.C 5.D 6.C 7.D 8.B 9.D 10.A
二.材料分析題
11.(1)陳獨秀等新知識分子標舉民主科學的口號,發起了新文化運動,改造國民性,從而喚醒國家及人民。
(2)新文化運動。
(3)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
12.(1)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的文學革命。
(2)同意,胡適提倡白話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陳獨秀則進一步提出文學革命,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
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曲县| 天津市| 莱西市| 建平县| 巩留县| 积石山| 永年县| 通榆县| 垦利县| 五寨县| 永登县| 金堂县| 托克逊县| 明光市| 乌兰察布市| 湟中县| 灌云县| 湘阴县| 巴塘县| 靖宇县| 县级市| 凤凰县| 五台县| 张家口市| 峨眉山市| 斗六市| 日喀则市| 岗巴县| 定安县| 南陵县| 蕲春县| 古浪县| 白银市| 齐齐哈尔市| 乌鲁木齐县| 平度市| 同德县| 安宁市| 乌海市| 多伦县| 铜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