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五四運動導學案【思維導圖】【知識構(gòu)建】【目標導學】了解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原因、時間、經(jīng)過等基本情況;識記五四運動的口號、領導者、主力、結(jié)果及其意義;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課導入】師:哪位同學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國什么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是怎么來的呢?它源于一場偉大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它如同一顆流星劃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開了中國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讓一起學習第13課:五四運動,去尋找那個令無數(shù)青年熱血沸騰的時代,探尋先鋒足跡,體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學生自主研習】一.五四運動的爆發(fā)1.原因:2.導火線:3.時間、地點:4.口號:二.五四運動的擴大1.原因:2.經(jīng)過:3.結(jié)果:7.性質(zhì):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1..作用、影響:2.特點:3.歷史地位:4.五四精神:5.啟示:【思維導引】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板書設計】五四運動爆發(fā)的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時間:1919年5月4日開始地點:北京五四運動的過程 參加者:北京3000多名學生口號:“外爭主權(quán),內(nèi)除國賊”等發(fā)展:北京(學生)——上海(工人)直接目標實現(xiàn):(略)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課堂總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90多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fā)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chǎn)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fā)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教學反思】五四運動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課,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了展示大量的各種史料,進行小組探究性學習,讓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同時,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讀運用史料的重要能力,同時注重拓展學生學習歷史的思維和空間,讓學生靈活運動相關知識。通過問題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科學理解五四運動歷史意義,使得學生的愛國情感進一步得打升華【課堂達標測試】一.選擇題1. 中國近代史上,最能體現(xiàn)青年學生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事件是( )A.義和團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運動 D.西安事變2. 五四愛國運動之所以能夠取得初步勝利,主要是因為( )A.各地學生積極參加斗爭 B.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C.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 D.工人階級參加斗爭3.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比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在(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義會議 D.中共八大4. “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商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你知道其中的“曹、章、陸”是誰嗎( )A.曹汝霖、章宗祥、陸游 B.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C.曹操、章宗祥、陸宗輿 D.曹汝霖、章士釗、陸宗輿5. 五四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理由是( )①反帝反封建的徹底性 ②無產(chǎn)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 ③先進知識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④是無產(chǎn)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 紅色旅游是當今旅游的熱點。某校夏令營計劃暑期組織一次紅色旅游。他們選擇了上海,你認為他們主要是為了了解( )A.辛亥革命 B.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 C.紅軍長征 D.中共七大7. 下列事件發(fā)生在1919年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中共誕生8.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 )A.辛亥革命 B.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 D.五四運動9. 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一運動爆發(fā)于(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南京10. 五四運動爆發(fā)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軍閥的黑暗統(tǒng)治 B.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C.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11. 五四運動的性質(zhì)是( )A.反帝愛國運動 B.無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C.反帝反封建的農(nóng)民運動 D.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12. “哪里有了共產(chǎn)黨,哪里的人民得解放。”這首《東方紅》唱出了中國人民對共產(chǎn)黨的無限熱愛。請你算一算今年(2009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多少周年( )A.八十一周年 B.八十三周年 C.八十五周年 D.八十八周年13. 將五四運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最主要依據(jù)是( )A.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 B.無產(chǎn)階級成為運動的主力C.先進的知識分子起了重要作用 D.提出“外爭國權(quán),內(nèi)懲國賊”的口號14. 七一前夕,某學校要組織學生實地考察中國共產(chǎn)黨誕生地,他們應該去的城市是( ) A.上海 B.西安 C.延安 D.北京15. 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黨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推翻資產(chǎn)階級政權(quán) B.打倒封建軍閥統(tǒng)治C.宣傳馬克思主義 D.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16. 以下四位都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其中有一位后來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并在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局書記。請你判斷他是誰( )17. 中國從此有了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的新型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的標志是( )A.新文化運動的展開 B.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C.共產(chǎn)黨早期組織的成立 D.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18. 中國共產(chǎn)黨與以往的任何政黨不同,主要表現(xiàn)在( )①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 ②是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 ③能夠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 ④堅持用革命的手段來達到目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 問答題19.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假如你是當時就讀于北京大學的云南籍學生劉燕華,積極參加了最初幾天的反帝愛國斗爭。請你以劉燕華的身份在5月7日給遠在云南的父母寫一封信。(要求:①內(nèi)容包括五四運動的起因、簡要經(jīng)過。②格式正確,語句通順。③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20. 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為完成這個任務,中國的有識之士進行了不斷的斗爭與探索。請看下列四幅圖片,完成問題:圖1 武昌起義士兵占領楚望臺軍械庫圖2 清帝退位詔書圖3 1919年5月4日學生游行隊伍圖4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聲援學生(1)圖1、圖2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這一事件的歷史功績是什么?(2)圖3、圖4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這一事件的性質(zhì)是什么?21. 根據(jù)五四運動前后階段的不同特點,完成下表:分期 6月初前 6月初后中心 ① ②主力 ③ ④斗爭形式 ⑤ ⑥ 5參考答案【學生自主研習】一.五四運動的爆發(fā)1.原因: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北洋軍閥政府黑暗統(tǒng)治的必然結(jié)果2.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說明:弱國無外交)3.時間、地點:1919年5月4日、北京------上海4.口號:“外爭主權(quán),內(nèi)懲國賊”(最能體現(xiàn)五四運動性質(zhì))、“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廢除二十一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二.五四運動的擴大1.原因:6月3日,北京愛國學生遭到軍警鎮(zhèn)壓,先后有800多名學生被捕2.經(jīng)過: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隨即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yè)中心城市。唐山、長辛店等地工人也舉行罷工,聲援學生的愛國斗爭。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也由北京轉(zhuǎn)移到了上海。3.結(jié)果:取得初步勝利——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汝霖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合約”上簽字4.性質(zhì):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運動和思想啟蒙運動三.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1.作用、影響: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jié)合,為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chuàng)造了條件2.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zhuǎn)折,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3.五四精神:愛國主義(核心)、民主和科學、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追求真理、振興中華、反帝反封建4.啟示:學生應有關心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愛國主義精神、發(fā)揚“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一、選擇題1、C 2、D 3、B 4、B 5、D 6、B 7、C8、D9、A10、D11、D12、 D13、 B14、A15、D16、 A17、D18、 A二、問答題19、原因:巴黎和會無理拒絕了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中國外交失敗。簡單經(jīng)過:天安門集會演講,游行示威;正義要求(口號);火燒趙家樓;學生被捕;北京學生總罷課,營救被捕學生。20、 (1)事件:辛亥革命。功績: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或推翻君主專制制度。(2)事件:五四運動。性質(zhì):反帝愛國運動或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21、①北京 ②上海 ③青年學生 ④工人 ⑤罷課游行 ⑥“三罷”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