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11.地震年 級: 五年級 學 科:科 學主講人: 學 校:第三單元 地球劇烈變化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突發8.0級特大地震,地震伴隨著房屋倒塌、巖石崩落、大樹折斷、地面出現裂縫等,使原本秀美的城區和農村瞬間變為廢墟。這次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聚焦問題一: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嗎?探究與發現1研究地震的成因根據播放的視頻及觀看的照片,利用所學的知識,猜一猜,地震是怎樣產生的?假設:地震可能是讓我們做個實驗探究一下吧實驗材料: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分別為0.3厘米、0.5厘米、1厘米的木板3塊實驗方法:從最薄的木板開始實驗,雙手握住木板的兩端,均勻用力,使它彎曲,直至折斷。觀察三種不同的木板斷裂時的現象。聚焦問題一: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嗎?模擬實驗材料分別代表什么?“三種木板”模擬的是三種薄厚不一的巖層“雙手握住木板的兩端, 均勻用力”模擬的是地殼運動時對巖石的擠壓力。推想:一個木板在斷裂時都會引起我們手的震動,幾千米厚的巖石層在壓力作用下發生快速、突然的斷裂引起的震動,釋放出的能量該是何等的巨大。思考:根據實驗結果,探究地震是怎樣形成的?聚焦問題一: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嗎?實驗現象:木板斷裂時,手感到震動,木板越厚,手感覺震動越大。小結:地殼的運動對巖層產生非常大的擠壓力,當巖層受到巨大的擠壓力時會發生彎曲變形,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斷裂。在這個過程中,巨大的、無法想象的能量就會快速地從巖層深處釋放出來,引起大地猛烈震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絕大多數地震就是這樣形成的。聚焦問題一: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嗎?地面出現裂縫、塌陷鐵軌扭曲變形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水災2地震的危害地震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自然災害,除了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和山崩、地裂外,還會引起火災、爆炸、毒氣蔓延、水災、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災害。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聚焦問題二:地震有哪些危害?3避震演習既然地震的發生不可避免,當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樣做呢 當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并盡快做到:熄滅爐火,切斷電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如果來不及,要躲避在衛生間等狹窄的地方或堅固的桌子、床等家具側面,并盡可能地找一些物品保護頭部。討論:在不同場所中,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避震?聚焦問題三:避震演習學校避震:假設我們正在教室里上課,突然發生地震了,首先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迅速抱頭,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側面,絕不要亂跑。震后應馬上在老師指揮下有順序地撤離教室,到操場等空曠的地方,撤離時把書包頂在頭上,前后同學要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發生擁擠。如果我們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家庭避震:要根據地震時你所處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動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桌下或床邊,也可以趕快跑到空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如果來得及,要先打開門,以保證通道暢通;關閉煤氣開關、電閘。不要到陽臺、窗戶邊有玻璃的地方,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頂在頭上,保護頭部和頸部。商場等公共場所避震:要選擇結實的柜臺、柱子邊、墻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物品護住頭部,離商場門近的,可迅速逃離商場,到空曠的地方蹲下,注意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和玻璃柜臺,避開高大不穩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和吊燈等懸掛物。戶外避震:如果是在戶外,可就近躲避,選擇開闊、安全的地方,抱頭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重心。注意避開高壓線或高大建筑物。什么是地震活命三角區發生地震時一定要找到可以構成三角區的空間去躲避這是倒下的墻和梁物體越結實形成三角形空間就越大大床桌子沙發汽車活命三角區活命三角區這是倒下的墻和梁五年級上冊科學-5.19地震丨冀教版(共14張)-PPT課堂課件(完整版)五年級上冊科學-5.19地震丨冀教版(共14張)-PPT課堂課件(完整版)哪里可以迅速找到活命三角區?如果你來不及逃到室外,這里都可以是:最好躲在支撐多空間小的衛生間五年級上冊科學-5.19地震丨冀教版(共14張)-PPT課堂課件(完整版)五年級上冊科學-5.19地震丨冀教版(共14張)-PPT課堂課件(完整版)聚焦問題三:避震演習引導:假如發生地震時,我們正在教室上課應該怎么做?交流:形成集體避震方案演習:教師發令、避震演習課堂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地震的成因是地殼的運動;地震給我們帶來了災難,不僅造成房屋倒塌,還造成人員傷亡;同時為了減輕地震帶來的傷害,我們學會了在不同場所避震的方法。作業:和家人一起做個避震演習,并分享自己參加演習的感受和經驗。拓展:制作防震減災宣傳畫,要求有明確的主題,內容具體,版式新穎。聚焦問題三:避震演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