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5講 酸和堿之間的反應培優訓練思維導圖知識梳理一、等量遷移法由一個等量關系找到其他等量,將物質變化時相互關聯的等量關系用相關量代替,解決問題。一般有利用質量守恒進行等量遷移、利用耗量相等進行等量遷移、利用價鍵守恒進行遷移等。二、守恒法1.定義:利用反應前后某些量之間的恒定或等價關系,推理得到正確答案。2.原理:選擇化學式或溶液中某兩種數相等,或者幾個連續(或平行)方程式前后某些量保持不變為依據。3.類型:(1)質量(元素或原子)守恒: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從宏觀上來看,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相等;從微觀上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2)得失電子守恒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還原劑失電子總數。電化學:負極(或陽極)失電子總數=正極(或陰極)得電子總數。(3)電荷守恒電解質溶液: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的總量=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的總量。離子反應:生成符號兩邊離子所帶電性相同、電荷數相等。三、極值法“極值法”即“極端假設法”,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化學問題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關混合物計算時采用。可分別假設原混合物是某一純凈物,進行計算,確定最大值、最小值,再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四、差量法1.定義:利用最終態(生成物)與起始態(反應物)的量的變化來求解的方法。2.使用條件:差值與起始量或終態量存在比例關系,且化學計量的差值必須是同一物理量。3.解題步驟:首先,準確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其次,找出產生差量的“對象”和“理論差量”,這個量可以是質量、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壓強等,且該差量的大小應與參加反應物質的有關量成正比;最后,根據反應方程式,從“實際差量”中尋找比例關系,列比例式求解。4.類型: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反應前后氣體的體積差;反應前后固體(或氣體)物質的質量差等。五、關系式法1.定義:多步進行的連續反應,以中間產物為媒介,找出起始原料和最終產物的關系式,首尾列式,一步計算完成。2.途徑:(1)利用微粒守恒建立關系式;(2)利用方程式之間的物質的量的關系建立關系式;(3)利用方程式的加和性建立關系式。3.類型:一種是微觀上,化學反應前后同種元素的原子必然相等;另一種是對于循環反應,將方程式相加,消去循環項。六、討論法1.特點:物質的變化因條件的不同有多種可能性,或變化的結果有多種可能性,或條件和結果均不確定,必須在一定范圍內加以確定,因此通過討論一一研究。2.題型:討論反應發生的過程;討論反應物是否過量;討論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組成和取值范圍。3.解題步驟:首先,正確寫出兩種反應物以不同物質的量混合式,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其次,依據不同的反應方程式,確定過量反應物的取值范圍,并確定取值范圍與發生的反應及生成產物的關系;最后,在各取值范圍內,以不足量的反應物為基準,計算所得生成物的量。例題精講一、等量遷移法【例1】將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可恰好完全反應,濾出沉淀后的濾液與原溶液的質量相等。求所加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例2】若干克木炭一碳酸鈣混合物在空氣中受強熱后碳酸鈣可完全分解,木炭完全氧化。生成的氣體的質量等于原混合物的總質量。求原混合物中的木炭的質量分數。【變式訓練1】充分煅燒某碳酸鎂和碳酸鈣混合物,可得到由兩種氧化物組成的固體殘留物。固體殘留物無損失,經稱量知其質量是原混合物質量的一半。求殘留物中鎂元素與鈣元素的最簡質量整數比。【變式訓練2】向稀硫酸和硫酸銅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鐵粉,完全反應后剩余固體物質的質量與所加鐵粉的質量相等。求原混合液中硫酸和硫酸銅的質量比。二、守恒法【例1】某不純的燒堿樣品中含有3.8%、5.8%、NaOH90.4%。取M克樣品,溶于質量分數為18.25%的鹽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來中和剩余的鹽酸至中性。把反應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體質量多少克?【例2】向一定量的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應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正好完全反應,蒸發冷卻可得到晶體(不含結晶水)多少克?【變式訓練1】現有不純的金屬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雜質),取該金屬樣品4.0克,投人19.45克20%的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測得該金屬與鹽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則該金屬樣品中金屬M的質量分數為多少?【變式訓練2】取鎂粉、鋁粉、鐵粉、鋅粉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經蒸干水分后得到固體物質N克(不含結晶水),求生成氫氣多少克。三、表格型一過量分析【例1】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用鋅與稀硫酸反應,所得相關數據記錄如下(實驗中的誤差忽略不計):甲 乙 丙 丁取用稀硫酸質量/g 100 100 100 200加入金屬鋅質量/g x 1.25x 2x 2x生成氫氣的質量/g 0.4 0.5 0.6 0.8計算:(1)甲同學加入的金屬鋅質量x;(2)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例2】某同學用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做“氧化銅+硫酸→硫酸銅+水”的實驗,其五次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 氧化銅/g 硫酸溶液/g 硫酸銅/g1 2.0 120 4.02 4.0 120 8.03 6.0 120 9.64 8.0 200 16.05 10.0 200 x根據實驗結果填寫下列空格:(1)哪幾次反應氧化銅有剩余________;(2)哪幾次反應硫酸有剩余________;(3)表中x的值是;________;(4)硫酸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變式訓練1】實驗室有一瓶由碳酸鈣和氯化鈣粉末組成的均勻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和該混合物反應(所得溶液均為不飽和溶液),四組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請分析計算:實驗組別 一 二 三 四稀鹽酸質量/g 100.0 100.0 100.0 100.0混合物質量/g 3.0 6.0 9.0 12.0所得溶液質量/g 101.9 103.8 105.0 a剩余固體質量/g 0 0 m n(1)反應后稀鹽酸還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組。(2)求混合物中碳酸鈣和氯化鈣質量之比。(3)表中a的值為________。(4)求表中n的值。【變式訓練2】實驗室有一份在空氣中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質量為1.5g某實驗小組將這份樣品完全溶解,配成50g溶液,然后緩慢滴入7.3%的稀鹽酸,同時進行攪拌,使二氧化碳全部逸出。滴加過程中,多次測得溶液pH和溶液總質量,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測量次數 第1次 第6次 第16次 第21次 第26次滴加的鹽酸總質量/g 0 5 15 20 25溶液總質量/g 50 55 m 69.78 74.78溶液pH 12.4 12.1 7.0 2.2 2.1請分析計算:(1)第________次測量時,溶液中只有一種溶質。(2)表中________。(3)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4)1.5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四、折線型【例1】現有16g和CuO的混合物,進行如下實驗;把混合物全部加入100g足量的硫酸溶液中,完全溶解后,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淀質量的關系如圖1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當時,求CuO的質量;(2)求所用硫酸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3)求a的取值范圍。【例2】在100mL稀鹽酸中加入混合均勻的和固體粉末,充分反應后使氣體全部逸出。圖2是加入粉末的質量與產生11.2(該狀況下,氣體的密度為1.964g/L)體積的關系。請計算:(1)該鹽酸中HCl的質量。(2)若該鹽酸為120mL時,加入粉末為58.5g,求產生的體積。(3)若粉末的質量為xg,該鹽酸的體積為140mL,產生的體積為yL。試寫出粉末質量x(g)與產生體積y(L)之間的關系。【變式訓練1】已知在不同的溫度下,CO與鐵的氧化物反應能生成另一種鐵的氧化物(或鐵單質)和。現利用圖3A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反應過程中管內的固體質量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3B。注:圖3A中的儀器甲是一種加熱儀器,圖3B中A、B點的固體組成分別是鐵的氧化物中的一種。(1)查閱資料發現,酒精燈加熱時玻璃管的受熱溫度是400~500℃,酒精噴燈加熱時玻璃管的受熱溫度是800~1200℃。實驗室要利用圖3A來制取金屬鐵,儀器甲應選用的加熱儀器是________(填“酒精燈”或“酒精噴燈”);若完全反應后圖3A中可以觀察到哪些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3A裝置明顯存在的不足之處是________。(2)利用圖3B顯示的相關信息,回答如下問題。①在0~400℃溫度范圍內,管內固體質量不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②圖中________g。③試據圖計算并推斷A點固體的合理化學式(要求有計算過程)。【變式訓練2】不同溫度下,草酸鈣分解的產物是否相同?已知下列事實:①草酸鈣高溫完全分解得到兩種氣態氧化物和一種固態氧化物。②12.8g的草酸鈣分解過程中溫度與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4所示。根據上述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草酸鈣高溫完全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00~500℃之間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00℃時剩余固體的成分是________。五、關系式法【例1】用含60%的黃鐵礦(主要成分為)800t,通過下列反應制取硫酸:若在整個制取過程中損失硫元素7%,能制得98%的硫酸多少t?【例2】向49克稀硫酸中加入50克20.8%的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硫酸有剩余。濾出沉淀,向濾液中加入32克25%的氫氧化鈉溶液后,測得溶液正好呈中性,求硫酸的質量分數。【例3】將一些氧化銅粉末加入100克14%的硫酸溶液中,微熱至氧化銅全部溶解。再向該藍色溶液中加入鐵粉16.8克,充分反應過濾,仍得到干燥后的固體物質16.8克。求:(1)原加入的氧化銅質量是多少克。(2)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變式訓練1】常溫下,在20g鹽酸和硫酸混合液中,逐滴加入17.1%的氫氧化鋇溶液。當堿液滴加至20g,硫酸鋇沉淀達到最大值;當堿液加至60g時,溶液。求:(1)原混合液中硫酸的質量分數。(2)當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變式訓練2】有一放置在空氣中的KOH固體,經測定,其中含KOH84.9%,5.1%,2.38%,7.62%。將此樣品若干克投入98克10%的鹽酸中,待反應完全后,再需加入20克10%的KOH溶液方能恰好中和。求蒸發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體多少克。六、討論法【例1】在天平的兩個托盤上分別放一個盛有等質量的、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的燒杯,調節天平使其平衡,然后在一個燒杯中加入ag鐵粉,另一個燒杯中加入bg鎂粉,充分反應天平仍平衡。若知兩燒杯內都含有mg純硫酸,請用代數式表示下列各種情況下a與b的關系:①酸不足;②金屬不足;③Fe不足,Mg過量。【例2】在托盤天平兩盤上,放上A、B兩個燒杯,燒杯內均盛有質量不同但都含有溶質為9.8克的稀硫酸,已知A燒杯比B燒杯重,現在向A、B兩燒杯中分別投入等質量的鐵和鋅,反應結束后,天平保持平衡,則反應前A、B燒杯最大質量差為多少?【變式訓練1】為了測定某氫氧化鈉固體是否含有碳酸鈉(不含其他雜質),現用純氫氧化鈉與其進行對比實驗如下:①稱取純氫氧化鈉和待測氫氧化鈉各mg分別配成25.0g溶液,均滴加酚酞試液2~3滴。②把12.0%的鹽酸逐滴加入實驗①配成的兩種溶液中,當酚酞試液剛好由紅色變為無色(溶液呈中性)時,純氫氧化鈉配成的溶液消耗鹽酸,待測氫氧化鈉配成的溶液消耗鹽酸。(1)若,,則待測氫氧化鈉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質量分數是多少?(2)若,,,則待測氫氧化鈉配成的溶液中NaOH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變式訓練2】某固體樣品中除了含有高溫不分解,也不與空氣成分反應的物質外,還可能含有、CaO中的一種或兩種。某化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該固體的成分,稱量樣品,經高溫充分煅燒并在干燥的保護氣中冷卻,至質量不再減輕為止,剩余固體的質量為。下列推斷不正確的是( )(多選)。A.若,則原樣品中無B.若,則原樣品中一定有C.若,則原樣品中一定有CaOD.若,則原樣品中一定無CaO七、平均值法(極值法)【例1】鎂鋁合金M克和足量的鹽酸反應生成0.1克,則M可能是( )。A.0.8 B.1 C.1.5 D.無法確定【例2】20克、混合氣體點燃充分燃燒生成18克水,則原混合氣體中氫氣和氧氣的質量比為( )。A.1:4 B.1:1 C.9:1 D.2:3【例3】將10克、的混合物裝入大試管中,加熱使之分解,冷卻向試管中加入4克水,振蕩后仍有4.24克未溶解。再加入2克水,振蕩后仍有3.28克固體未溶解,計算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變式訓練1】鐵鋁合金M克和足量的硫酸反應生成2克,則M可能是( )。A.15 B.75 C.30 D.58【變式訓練2】(雙選)現有25克CO和的混合氣體充分燃燒,將生成的氣體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發現燒杯內的物質增重22克,則原混合氣體中CO質量可能是( )。A.17 B.14 C.8 D.22【變式訓練3】將一定量的碳和氧氣放入一密閉的容器中,得到10克氣體,將氣體通過足量的石灰水后,氣體剩余5.6克,計算反應物中碳和氧氣的質量比。【變式訓練4】某一氧化碳氣體中混有下列氣體中的一種氣體,經測定該混合氣體中氧的質量分數為55%,則其混雜的氣體可能是( )。A. B. C. D.(氣體)【變式訓練5】兩種金屬粉末的混合物30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只生成氫氣1克,則這種混合物中的兩種金屬可能是( )。A.Mg Al B.Zn Fe C.Mg Fe D.Al Fe八、差量法【例1】用氫氣還原10克CuO,加熱片刻后,冷卻稱得剩余固體物質量為8.4克;則參加反應CuO的質量是多少克?【例2】將CO和的混合氣體2.4克,通過足量的灼熱的CO后,得到的質量為3.2克,求原混合氣體中CO和的質量比。【變式訓練1】已知同一狀態下,氣體分子間的分子個數比等于氣體間的體積比。把30mL甲烷和氧氣的混合氣體點燃,冷卻至常溫,測得氣體的體積為16mL,則原30mL中甲烷和氧氣的體積比為多少?【變式訓練2】給45克銅和氧化銅的混合物通入一會氫氣后,加熱至完全反應,冷卻稱量固體質量為37克,求原混合物中銅元素的質量分數。【變式訓練3】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15.50克,放入一個大試管中加熱,完全反應后冷卻到反應前的溫度,稱得殘余固體物質的質量為10.70克。求:(1)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各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錳多少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