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平面鏡成像【學習目標】1.能說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會應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分析解釋簡單的現象。2.會運用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3.了解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重點】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難點】理解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平面鏡、玻璃板、大夾子、2根完全相同的蠟燭、白紙、刻度尺、火柴。【教學過程】一.先學階段 輔助環節: 板題導入實驗:用火澆滅燭焰(把蠟燭固定在杯底,點燃,倒水則滅,此現象司空見慣)(過渡:請同學們看一段視頻)多媒體播放《澆不滅的蠟燭》設疑:都說水火不相容,在這里用水卻澆不滅這小小的燭焰?你信嗎 難道是魔法水嗎?想知道原因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4章第3節《平面鏡成像》。【示標示導】示標(過渡語:請看學習目標)(過渡語:明確目標的同學請舉手)小游戲:請同學們拿起平面鏡,讓平面鏡靠近和遠離你的面部,看到你的像了嗎 思考: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與物體的位置、大小有什么關系?請同學們猜想:物體與像的大小關系 物體與像的位置關系 學生猜想:大小關系:相等 位置關系:到鏡面的距離相等?物理是一門實驗學科,讓我們用實驗說話。請看實驗指導(2)示導實驗指導: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請同學們默讀課本77-78頁“平面鏡成像特點”內容,思考以下問題: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需要哪些實驗器材?2、為什么選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3、為什么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4、怎么確定像的位置?5、實驗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6、通過實驗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什么?5min后按照課本的實驗步驟進行分組實驗,把數據記錄在表格內。并完成《助學》知識點一即自測一,看看哪組同學最團結,表現最好。師過渡: 在上面的實驗中,平面鏡后面并沒有點燃的蠟燭,但是,我們卻看到平面鏡后面好像有燭焰。這是為什么?請看自學指導自學指導請同學們默讀課本P78-79內容,思考以下問題: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2、平面鏡成實像還是虛像?為什么 3、平面鏡有哪些應用?4min后通過PPT的光路動畫演示,回答平面鏡成像原理,為什么成虛像。并合上課本獨立完成學案自測題二。加油。【自學自測】(過渡語:自學競賽開始。)(1)自學實驗指導:學生看書自學,討論回答問題,利用桌上的器材進行分組實驗,記錄實驗數據,探究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特點;自學指導:認真看書思考,結合PPT的flash光路圖,識記并理解平面鏡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初步理解虛像,不是反射光線的實際的交點點,而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能被光屏承接。(2)自測自測一:實驗探究,得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步驟:1.把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象點燃一般。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2.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3.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連起來。測量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同時觀察測量連線與鏡面的夾角。記錄在表格中。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次數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123…分析與論證: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完成自測一自 測 一1.(助學)一個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5m處,他的像距離平面鏡為 m,這個人向平面鏡前進4m,他在平面鏡中的像距他 m。2.(助學)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取決于( )A.平面鏡的大小 B.平面鏡放置的高低 C.物體本身的大小 D.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3.實驗評估:(1)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2)選取兩只外形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的 關系。(3)刻度尺的作用是測量像與物體到鏡面的 。自測二:嘗試回答平面鏡的成像原理,理解為什么成虛像。學生完成自測題二自 測 二1.(棗莊市17中考,助學)一只燕子在平靜的湖面上飛過,當燕子距水面6m時,它的“倒影”距水面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實”或“虛”)像,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2.(家鄉美)厲害了,我的古城。臺兒莊古城游人如織,特別是夜景更是美輪美奐。如圖所示,下左幅圖是中秋節時表演的舞者“嫦娥”,婀娜多姿的 “嫦娥”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而下右圖水中的橋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3.平面鏡的應用:(1) ,(2) 。二.后教階段【互助糾錯】關于自測一:小組合作探究,互幫互助,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 回答所提問題,小組同學補充完善。PPT投影出示自測一答案,學生互批,小組討論錯題。關于自測二:回答平面鏡成像原理及為什么平面鏡成虛像。小游戲:把手指放在虛像處,有灼熱的感覺嗎 PPT投影出示自測二答案,學生互批,小組討論錯題。【師生合作】(1)公布全對的學生人數,加油。(2)一體機展示錯題,組織全班討論錯在哪里,為什么?強調: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軸對稱,也是作圖的第一種方法。平面鏡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的。平面鏡所成的像S'不是實際光線的交點,而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不能被光屏承接。所以把S'叫做虛像。這也是作圖的第二種方法。演示:虛 像 不 能 被 光 屏 承 接(3)老師歸納提升(板書) §4.3 平面鏡成像1.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等距、連線垂直(軸對稱)、虛像2.平面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3.虛像:是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并不存在),不能被光屏承接。(溫馨提示:鏡前實鏡后虛)【歸納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學生討論發言,梳理本節知識要點。默誦。三.訓練達標階段1.獨立完成《助學 小試身手》訓練達標題《助學之小試身手》1.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C.物體通過平面鏡能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D.光發生漫反射時,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小明身高1.6m,站在鏡前3m處,小明與鏡中像的距離是 m,像的高度是 m。如果他與像之間的距離是2m,則小明離鏡子 m,此時像的高度是 m。3.家用小轎車的前擋風玻璃相當于 ,一般都是 (填“豎直”或 “傾斜”)安裝的,這是為了車內的景物所成的 (填“實像”或 “虛像”)的位置在轎車前面的 (填“正前方”或 “正上方”)。4.一個人站在平面鏡前,當他向平面鏡走近時,則( )A.像變大,像與人間的距離也變大 B.像變小,像與人間的距離也變小C. 像的大小不變,像與人間的距離也不變 D. 像的大小不變,像與人間的距離變小(ABMN′)5.小剛同學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5m處,沿著平行于平面鏡的方向前進了2m,此時他在鏡中的像與他本人的距離為( ) A.6 m B. 14 m C. 5 m D. 10 m6. 如右圖,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像的位置。PPT公布答案,小組討論,堂清。強調平面鏡作圖(鏡前實,鏡后虛)2.整理錯題集3.家庭作業:我和爸媽一起學物理,借助家里的器材,為父母展示“水澆不滅蠟燭”的神奇現象!教學反思:平面鏡成像導學案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提出問題:像與物體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像與物體的位置有什么關系 大膽猜想:設計實驗:1.把一只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點燃蠟燭的像完全重合,象點燃一般。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紙上記下這兩個位置。2.移動點燃的蠟燭。重做實驗。3.用直線把每次實驗中蠟燭和它的像的位置連起來。測量物體和像到鏡面的距離,同時觀察測量連線與鏡面的夾角。記錄在表格中。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次數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123…分析與論證: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體的大小 ,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自 測 一1.(助學)一個人站在豎直放置的平面鏡前5m處,他的像距離平面鏡為 m,這個人向平面鏡前進4m,他在平面鏡中的像距他 m。2.(助學)物體在平面鏡中像的大小取決于( )A.平面鏡的大小 B.平面鏡放置的高低 C.物體本身的大小 D.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3.實驗評估:(1)選擇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 。(2)選取兩只外形完全相同的蠟燭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像與物體的 關系。(3)刻度尺的作用是測量像與物體到鏡面的 。自 測 二1.(棗莊市17中考,助學)一只燕子在平靜的湖面上飛過,當燕子距水面6m時,它的“倒影”距水面 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 (填“實”或“虛”)像,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2.(家鄉美)厲害了,我的古城。臺兒莊古城游人如織,特別是夜景更是美輪美奐。如圖所示,下左幅圖是中秋節時表演的舞者“嫦娥”,婀娜多姿的 “嫦娥”的影子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而下右圖水中的橋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3.平面鏡的應用:(1) ,(2) 。訓練達標題《助學之小試身手》1.下列關于光現象的說法錯誤的是( )A.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C.物體通過平面鏡能成正立等大的實像 D.光發生漫反射時,遵守光的反射定律2.小明身高1.6m,站在鏡前3m處,小明與鏡中像的距離是 m,像的高度是 m。如果他與像之間的距離是2m,則小明離鏡子 m,此時像的高度是 m。3.家用小轎車的前擋風玻璃相當于 ,一般都是 (填“豎直”或 “傾斜”)安裝的,這是為了車內的景物所成的 (填“實像”或 “虛像”)的位置在轎車前面的 (填“正前方”或 “正上方”)。4.一個人站在平面鏡前,當他向平面鏡走近時,則( )A.像變大,像與人間的距離也變大 B.像變小,像與人間的距離也變小C. 像的大小不變,像與人間的距離也不變 D. 像的大小不變,像與人間的距離變小(ABMN′)5.小剛同學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5m處,沿著平行于平面鏡的方向前進了2m,此時他在鏡中的像與他本人的距離為( ) A.6 m B. 14 m C. 5 m D. 10 m6. 如右圖,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像的位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