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導學案1.掌握九一八事變及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基本史實。(時空觀念、史料實證)2.了解華北危機的出現及一二·九運動的相關史實。(時空觀念、史料實證)3.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原因和意義。(歷史解釋)4.認識這一時期反抗日本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任務,樹立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責任感。(家國情懷)重點:九一八事變與西安事變。難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課標內容: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知道西安事變,理解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一、九一八事變1.背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____________。2.時間:________________3.經過:日本關東軍炸毀沈陽北郊________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突然襲擊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第二天清晨,日軍占領________。4.結果:日軍擴大侵略,相繼占領了___________。東北三省全部淪于敵手,東北3000萬同胞過著屈辱的亡國奴生活。5.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____________的起點,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____________,揭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二、偽滿洲國的建立1.時間:__________________2.建立: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_______,在_________建立偽滿洲國。3.目的: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4.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地區的暴行:在東北屠殺無辜人民,掠奪戰略資源,推行奴化教育,實施殘酷的殖民統治。三、中國人民的抗日怒潮1.東北各族民眾與未撤走的東北軍愛國官兵組織_______________。2.中國共產黨派_______等人在東北組織游擊隊。3.1936年初,東北各抗日部隊開始改編為____________領導的____________。四、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1.華北危機:日本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的魔爪伸向___________。2.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的________________,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一二·九運動:(1)原因: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形勢嚴峻。(2)時間:_____________(3)過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數千名學生聚集新華門前,向國民黨當局請愿。他們高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口號,并舉行游行示威。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4)意義:這場愛國救亡運動,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陰謀,打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促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到來。五、西安事變1.背景: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西北“圍剿”紅軍的愛國將領_______、_______與紅軍停戰, 要求蔣介石_____________。但蔣介石頑固堅持_____________的政策。2.時間:_____________3.發動者:_____________。4.經過: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押蔣介石,實行_____________,并通電全國,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中國共產黨的態度: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派___________到西安參加談判。6.結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條件。7.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1.中國十四年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九一八事變,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是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2.一二·九運動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3.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七七事變后(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4.西安事變是為了逼蔣聯共抗日而進行的愛國性質的“兵諫”,不是為爭權奪利而進行的兵變。1.下圖漫畫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A.西安事變 B.七七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盧溝橋事變2.嚴峻的形勢使北平的學生痛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里“嚴峻的形勢”主要指日本( )A.制造九一八事變 B.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C.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D.悍然發動七七事變3.西安事變獲得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基本結束了十年內戰,對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前提。發動西安事變的愛國將領是( )A.張學良、楊虎城 B.吳佩孚、張作霖C.張自忠、佟麟閣 D.左宗棠、鄧世昌4.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到西安調停。針對蔣介石的拒不讓步,周對蔣說:“只要蔣先生能夠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不但我個人可以聽蔣先生的話,就連我們紅軍也可以聽蔣先生的指揮。”由此可知,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的主要原因是( )A.張學良、楊虎城的和平意愿 B.國民黨內部一致同意聯共抗日的主張C.中國共產黨做出巨大的努力 D.蔣介石做出了主動讓步5.制作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除了能直觀感知歷史事件,還有助于總結歷史階段特征。對下面年代尺上①處重大歷史事件的影響,表述正確的是( )A.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 B.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對全黨的領導地位C.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基礎6.2017年,教育部明確要求各級各類教材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凡有“八年抗戰”字樣,均改為“十四年抗戰”。這主要是為了( )A.揭露日本全面侵華 B.肯定國民黨抗戰貢獻C.突出華北抗戰地位 D.強調局部抗戰的意義7.某中學為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了一次以“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為主題的詩詞創作大賽,其中有一首這樣表述:“關東淪陷時四載,日本貪婪已百年……熱血學生爭祖地,河山還我衛家園!”請你判斷這首詩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A.五四運動 B.九一八事變 C.一二·九運動 D.七七事變8.歌曲《松花江上》創作于1935年,在日本人大舉侵略的危急關頭, 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中國人民的悲憤情懷 A.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B.北伐戰爭勝利進軍C.抗日救亡運動高漲 D.國共合作抗戰開始9.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對某事件評價說:“它不是幾個將軍私人的沖突,而是由于民族敵人無厭的侵略所激起的偉大政治斗爭的焦點,是全中國人民的反日運動,特別是西北軍民反日運動之最尖銳的表現。”他所評論的“某事件”是( )A.“巴黎和約”的簽訂 B.一二·九運動C.西安事變 D.東北淪陷10.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發生后,中國國內形勢出現的重大變化最符合的一項是( )A.標志國民革命運動失敗 B.中央紅軍開始長征C.促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 D.局部抗日戰爭開始11.“它既是從內戰到抗戰的轉折點,也是中國由分裂到統一的轉折點。這一系列轉折,奠定了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拉開了中華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序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領導地位。”。該材料旨在說明A.九一八事變的原因 B.七七事變的影響C.八一三事變的結果 D.西安事變的作用12.由此,中國第一個舉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幟,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中參戰時間最早、抗戰時間最長的國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A.九一八事變 B.華北事變 C.西安事變 D.七七事變1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發表文章說,從1935年起,“民族解放大學校”已經開學,這個大學沒有圍墻,學生至少也有四萬萬,學校功課只有一門,叫“民族解放教學做”,等到一切失地收回,就舉行畢業典禮。這表明,陶行知意在( )A.改變傳統社會習俗 B.鼓勵興辦新式學校C.號召全體國民積極抗日 D.呼吁召開政治協商會議14.某校學生暑期去西安研學旅行,導游在介紹華清池時說道:“1936年12月12日,曾在這里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事件……”該事件和平解決的重要影響是( )A.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第一槍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D.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15.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是矗立于世界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在建黨的思想理論準備中,《共產黨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陳望道為翻譯《共產黨宣言》,秘密回到浙江義烏自己家中。他在潛心翻譯時,把粽子蘸著墨汁吃掉卻渾然不覺,還說:"夠甜,夠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義受挫后,起義部隊先后退至文家市。當晚,前委召開會議,討論部隊的進軍方向。毛澤東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指出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在事實上已不可能。經過討論,否定了師長余灑度"取瀏陽直攻長沙"的主張,決定部隊沿羅霄山脈南下,到蓮花、寧岡一帶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的地區去,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游擊戰爭。——陳旭麓《五四后的三十年》材料三 西安事變消息傳出后,國內輿論多認為,一旦訴諸武力,中國可能陷于紛爭割據的局面,給日本以可乘之機。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討論如何處置西安事變問題……,17日,周恩來等作為中共代表乘機抵達西安,與張、楊等人緊急磋商,并表示只要蔣介石改變內戰政策,決心抗日,中共就愿與他合作。一《中國近代史》(1)材料一中"真理"指的是哪一學說?(2)概括材料二中起義部隊進軍方向由長沙轉至"蓮花、寧岡一帶"的原因。并據此指出毛澤東開辟了哪一革命新道路?(3)材料三中中共對解決西安事變采取了怎樣的主張?(4)結合以上問題,請歸納中國共產黨在近代中國艱難嚴酷的環境中,能夠從弱小并領導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所在。1.列舉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史實。2.在怎樣的形勢下,青年學生喊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口號 3.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的原因:4.如何理解“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自主學習】一、1.蓄謀已久2.1931年9月18日3.柳條湖、沈陽4.東北三省5.抗日戰爭、抗日戰爭、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二、1.1932年2.溥儀、長春三、1.抗日義勇軍2.楊靖宇3.中國共產黨、東北抗日聯軍四、1.華北2.“華北自治運動”3.(2)1935年12月9日(3)“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4)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五、1.張學良、楊虎城、聯將抗日、“攘外必先安內”2.1936年12月12日3.張學良、楊虎城4.“兵諫”、停止內戰、一致抗日5.和平解決、聯將抗日、周恩來6.停止內戰、聯共抗日7.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素養評價】1.C2.B3.A4.C5.C6.D7.C8.C9.C10.C11.D12.A13.C14.C15.(1)馬克思主義(2)長沙(或"中心城市")敵人力量大;蓮花、寧岡等山區敵人統治力量比較薄弱。井岡山道路(或答"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3)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聯蔣抗日。(4)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定追求;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或答"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實事求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民族利益為重(或答"共產黨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自己的初心使命")。【開放探究】1.列舉中國人民局部抗戰的史實。2.在怎樣的形勢下,青年學生喊出了“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口號 (1)日本占領東北后,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2)國民政府對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3.西安事變能夠和平解決的原因:(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反抗日本侵略成為中國人民的共同要求。(根本原因)(2)日本侵華的目的是滅亡整個中國,嚴重威脅到蔣介石的統治地位。(3)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巨大努力。(關鍵因素)(4)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國民黨內部有民族自尊心的抵抗派的要求,對國民政府形成了壓力。(5)張學良、楊虎城的積極配合。4.如何理解“使中國最終站到了即將來臨的世界反法西斯斗爭一邊”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理解:(1)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2)十年內戰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