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一歷史學科 預習導學案第 13課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課標要求 素養解讀1.通過了解清朝前中期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舉措,明確這一時期南海諸島、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都是中國版圖的一部分,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2.通過了解清朝封建專制的發展、世界的變化對中國的影響,認識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 【時空觀念】通達時空觀念,掌握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1727年清政府設駐藏大臣等知識。 【史料實證】運用史料探究康乾時期的君主專制,以及嘉慶、道光兩位皇帝在位時出現的統治危機。 【歷史解釋】研思清朝國家疆域的奠定具有的重要歷史意義。 【唯物史觀】立足唯物史觀,認識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勢力的崛起,清朝在世界局勢的變動面前表現出遲鈍、僵化和不適應的原因,認識到古老的中華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戰。 【家國情懷】滲透家國情懷,感悟經過清朝的統治,中華民族的整體凝聚力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加強任務一 康雍乾時期的君主專制1.康乾盛世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間,出現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疆域開拓并鞏固,被稱為① 。 2.君主專制的加強奏折 制度 內容 部分官員向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報告,皇帝親手批閱后返回,不經過其他中轉、收發環節,形成奏折制度特點 迅速、機密作用 使皇帝能夠更直接、廣泛地獲取信息,提高了② ,強化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 軍 機 處 設立 ③ 帝設立軍機處,軍機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職充任 性質 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中樞秘書機構職責 軍機處官員在皇帝直接監督下工作,日夜輪流值班,商議軍情,起草或處理機要文書特點 簡、速、密影響 軍機處的設立使皇帝大權獨攬,內閣只負責處理一般文書,君主專制達到頂峰文字 獄 目的 加強對④ 的控制 影響 對文化造成嚴重摧殘;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軍 機 處 軍機處是清朝輔佐皇帝的中樞秘書機構。因對西北蒙古準噶爾部用兵,雍正帝在其寢宮養心殿附近的隆宗門內設立了軍需房,協助其處理軍務文書,后更名為軍機處。軍機處是一個非正式機構,其官員包括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皆為兼職。軍機大臣主持軍機處工作,全稱“軍機處大臣上行走”,俗稱“大軍機”,由皇帝特旨指定大學士、尚書、侍郎等高官兼任,人數、任期均不固定。軍機章京承辦具體事務,俗稱“小軍機”。在擬旨過程中,軍機處完全秉承皇帝旨意,處于皇帝的嚴密監督之下,不能另立意見與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軍機處雖為政府,其權屬于君”,它事實上成為清朝君主集權的得力工具。 任務二 疆域的奠定 1.治理邊疆 方位舉措具體內容影響東南經略 臺灣1662年,⑤ 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1683年,清軍渡海遠征,鄭氏后裔戰敗投降。1684年,清朝在臺灣設府,隸屬福建省加強了對臺灣的開發與管理,鞏固了海防東北反擊 沙俄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的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 康熙前期,清軍圍攻侵占雅克薩的俄軍,迫使沙俄同意談判。 1689年,中俄簽訂《⑥ 》,從法律上確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遏制了沙俄的侵略,維護了國家主權北部 和 西北平定 叛亂(1)1757年,清朝平定漠西蒙古⑦ 叛亂。 (2)平定天山南路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叛亂。 (3)清朝在蒙古族地區設立盟、旗兩級單位進行統治。 (4)1762年,在新疆設立⑧ ,總領軍政事務 打擊了分裂勢力,鞏固了統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西南管轄 西藏(1)冊封宗教領袖:清政府冊封五世達賴以“達賴喇嘛”尊號??滴鯇ⅰ鞍喽U額爾德尼”的尊號賜予五世班禪。 (2)1727年,設⑨ ,代表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以法律形式明確中央對西藏地方的管轄權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加強了民族團結方位舉措具體內容影響中央因地 制宜設立⑩ ,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務,對邊疆地區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尊重各民族的習俗與宗教信仰,有利于政局的穩定2.奠定版圖 《尼布楚條約》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清朝和沙皇俄國之間簽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也是中國與西方國家締結的第一份國際條約。雅克薩之戰后,沙俄被迫就中俄東段邊界等問題同清政府進行交涉,雙方于1689年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條約規定:格爾必齊河、額爾古納河及外興安嶺為中俄東段邊界,烏第河地區為待議地區;兩國嚴禁越界入侵和收納逃人;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可以過界往來,通商貿易。 《尼布楚條約》劃分了中俄兩國東部邊界,從法律上確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于中國。 《尼布楚條約》對疆界劃分與兩國人民歸屬的稱謂,使用的是“中國”與“中國人”來稱呼。這是第一次以國際條約的形式將“中國”作為主權國家的專稱。 任務三 統治危機的初顯 出現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統治已出現由盛轉衰的跡象。嘉慶、道光時期,衰象更為明顯表現資源危機清初經濟繁榮、國土開發,使得人口急劇膨脹,資源危機日益顯露政治危機政治腐敗和貧富矛盾的積累,使亂象逐漸萌生階級矛盾乾隆后期起,以民間秘密宗教白蓮教為首的農民起義屢屢發生落后潮流(1)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要求擴大對華貿易,開拓中國市場。 (2)清政府只允許在廣州一地,由政府特許的“十三行”管理對外貿易_______政策無法適應新的外部環境,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閉關鎖國政策 閉關鎖國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對外交流。“閉關鎖國”主要體現為對海外貿易的各種限制性政策,禁止中國人赴海外經商,也限制外國商人到中國進行貿易。其中最嚴重的是海禁,其次為一口通關,再次為其他限制性政策。 閉關鎖國約束了我國的對外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使我國資本主義的萌發受到制約。閉關鎖國阻撓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加深了統治者的妄自尊大,我國工業文明的興起從此慢了一大步。 清朝君主專制加強的影響 積極消極政治有利于民族交融,抵御外來侵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鞏固以強化君主專制為核心,形成了長期的人治傳統,民主政治無從發展,極易出現政治腐敗現象,也極易形成暴政,派生出龐大的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經濟有利于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活動,為封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封建社會后期,專制體制越來越束縛生產力的發展、妨礙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造成了中國社會的落后思想 文化有利于組織力量編撰大型文化典籍(如《四庫全書》),有利于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技術在較廣闊范圍內的傳播專制統治牢牢控制了思想文化,造成國民的愚昧與落后,嚴重阻礙科技進步1.一般認為,清朝的奏折制是軍機處設置以后的產物,極大便利了君主專制。學者高翔則指出,清代奏折制不是源于對明代本章制度的沿革,而是基于后金時期滿洲政治的奏議傳統。這表明 ( ) A.軍機處的奏折審批強化了君主專制 B.滿洲政治傳統是皇權強化的內因 C.奏折制度幫助皇帝廣泛地獲取信息 D.康雍乾時期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2.清代軍機處不在中央機關之列,軍機成員是特旨指派兼職的,這就使得軍機大臣的地位具有不固定性。軍機處的滿漢成員只能查閱本民族文字的奏章,軍機大臣鈐封印信也必須在幾方監督下進行。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方便君主全面控制朝政 B.削弱軍機大臣的職權 C.提高中央權力運行效能 D.緩解滿漢貴族的矛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