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 4 面對誘惑學會說“不”【考點說明】 考 點 內 容課 標 要 求能 級 要 求 識記 理解運用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了解從眾心理的含義,能辯證分析從眾心理的影響,了解好奇心理的含義,能辯證分析好奇心理的影響,發揮從眾心理與好奇心的積極影響。 √ √ √抵制不良誘惑能深刻認識“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對人的毒害及其罪惡,不斷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辯證分析網絡這一誘惑的影響,掌握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 √ √【考點梳理】(1)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從眾心理幾乎人人都有,它是指個體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不由自主地與多數人保持一致行為的心理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從眾心理影響著我們的判斷和發展。一方面,從眾心理有助于學習他人的智慧和經驗,擴大視野,克服固執己見、盲目自信等缺點;另一方面,從眾心理有可能抑制我們的個性發展,束縛思維,扼殺創造力,使人變得缺乏主見,所以我們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不固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迷信、不盲從。好奇心是指與驚奇情緒相聯系的,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種朝向、注視、接近、探索的心理狀態。好奇心既可以激發我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也可能把我們引向歧路,關鍵是我們如何去把握和利用它。好奇心指向美好事物時,它會造福于社會,而一旦與惡結緣,它就可能誘使我們走向深淵,陷入死亡的沼澤。對于好奇心,一方面,我們要在道德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積極探索,充分發揮其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我們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和法律規范的好奇心,防止其消極影響,這是我們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2)抵制不良誘惑在我們的周圍存在很多的誘惑。有的誘惑對個人的成長有積極意義,在這種積極誘惑的吸引下,采取正當有效的行動是要求進步的表現;有的誘惑本身并無對錯之分,關鍵是看實現的途徑和手段是否恰當,投入的程度是大是小;而有的誘惑則完全是有害的。吸毒是一種違法行為,販毒是國家嚴厲打擊的犯罪行為。吸食毒品不僅會消耗巨額財富,直接影響身體健康,引發各種疾病,而且會帶來一些社會問題,甚至引發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賭博是一種不正當的娛樂方式,是一種惡習。賭博上癮很難回頭,常常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最終是害人害己害家害國。賭博毒化人的靈魂,泯滅人的良知。當今社會環境并非凈土一片,一些色情淫穢書刊、錄像帶、光盤等黃色出版物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青少年稍有不慎便能接觸到這些內容。因此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堅決抵制這些有害物品的侵蝕,拒一切“黃毒”于千里之外。正確利用網絡,會給中學生的成長、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若沉溺于網絡,尤其是沉溺于網絡上的游戲、色情,不僅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可能會導致學習退步,甚至走上歧途。邪教是披著宗教外衣的歪理邪說,其實它們并不是宗教,且具有反科學、反人類、反社會的特征。它宣揚歪理邪說,蒙騙群眾,斂財害命,挑動制造事端,具有極大的社會危害性。青少年學生要崇尚科學,反對迷信,拒絕邪教。青少年要善于鑒別身邊的不良誘惑,鼓起戰勝不良誘惑的勇氣,并學會用科學的態度、正確的方法擺脫它們的干擾,避免其對自身和他人造成危害。【經典試題】1. 【2014·南寧】在全國“掃黃打非·凈網2014”行動中,執法機關全面清查網上淫穢色情信息,對“豌豆莢”等l0家手機游戲平臺進行了行政處罰,累計罰款11.3萬元,并責令其全面整改。 這說明A.上網要遵守道德這一最基本的行為準則 B.網絡信息良莠不齊,要嚴厲打擊一切手機游戲平臺C.網絡產品給網民造成很大的危害,青少年要遠離網絡 D.網絡交往是現實人際交往的延伸,必須對網絡秩序進行規范管理2. 【2014·金華】以下是甲、乙兩人的部分生活場景:甲:哥們抽根煙。——乙:真有味! 甲:哥們嗑粒“藥”。——乙:真過癮!甲:哥們一起干。——乙:真刺激! 甲:哥們一起坐牢了。——乙:真后悔! 上述甲乙兩人的生活經歷警示我們①一切吸煙吸毒行為都是犯罪行為 ②教唆別人犯罪,不需要承當法律責任 ③要謹慎交友,明辨是非 ④不良行為如不及時糾正,可能會發展成犯罪行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③④3. 【2014·菏澤】某校初中學生使用QQ與課外閱讀情況調查表 年份 有QQ號人數 空閑時間上網聊天人數 空閑時間閱讀書籍人數2011年 136人 101人 653人2012年 371人 289人 435人2013年 587人 486人 316人針對調查表中所反映的現象,你給中學生的積極建議是①要處理好上網聊天與讀書的關系,養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②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豐富的課外活動③合理利用網絡,學會理性利用現代媒介參與社會公共生活④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遠離網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2014南通】“我是看科幻小說長大的,這些書將我帶到另一個世界,滿足了我無止境的好奇……”卡梅隆正是在試圖認知全新世界的探險中拍攝了《阿凡達》等多部名片,可見好奇心A. 是與驚奇情緒相聯系的心理狀態 B. 可以激發學習和探索的興趣C. 是激勵人們走向成功的精神支柱 D. 有助于學習他人的智慧經驗5. 【2014·黃石】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9分)為了進一步凈化網絡環境,規范辦網行為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聯合其它相關部門決定于2014年4月中旬至11月在全國范圍內統一開展打擊網上淫穢色情信息“掃黃打非·凈網2014”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包括全面清查網上淫穢色情信息,依法嚴懲制作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的企業和人員等。(1)從法律角度上看,利用網絡傳播淫穢色情信息是什么行為?(2分)(2)瀏覽網上淫穢色情信息是什么情趣?(1分)這種情趣對青少年學生有何危害?(2分)(3)面對網絡上的不良信息,我們青少年學生該怎么辦?4分)【參考答案】1、D 、D 3、A 4、B5、(1) 屬于違法行為如果觸犯刑法并造成嚴重社會危害,則屬于犯罪行為。(2分)(2)低級、庸俗的情趣。(1分)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甚至損害身心健康。(2分)(3)①培養正確的好奇心,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②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律意識,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③提高辨別和抵制各種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④行使公民的法定權利,積極同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給分,)【考點分析】(1)正確認識從眾心理和好奇心。是中考考察的重點,近幾年各地的中考試題中都有所體現。要求正確理解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等心理現象的影響,一分為二,理清辯證關系,培養全面、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獨立思考和自我控制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可以結合自身生活實際,也可以結合社會熱點,如“搶購食鹽事件”、“網絡謠言”等,分析它們的危害,正確認識兩種心理。 (2)抵制不良誘惑。要認識“黃、賭、毒”和“法輪功”邪教等不良誘惑對人的毒害極其罪惡;不斷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戰勝不良誘惑的方法。教材涉及的“黃、賭、毒”和“邪教”似乎離考生比較遠,有的考生不了解,因此,可以搜集有針對性的材料證實“黃、賭、毒”和“邪教”等不良誘惑的危害,重要的是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題:題序1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答案1.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對在押的少年犯進行調查的數據顯示,他們曾有的不良行為中,打架行為占57.9%,曠課行為占49.8%,經常光顧網吧的占44.9%,賭博行為占44.3%,看過黃色書籍和淫穢影像制品的占31.9%。這說明 ①不良行為任其發展,可能導致違法犯罪 ②有些誘惑本身沒有對錯,關鍵是看實現的途徑和手段是否恰當 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為,預防違法犯罪 ④不良行為是小節,無關緊要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2.網絡信息的開放對于自控能力不強、極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極大的誘惑力,網絡中的暴力、色情等信息嚴重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為此,對青少年建議正確的是 ①要樹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觀 ②要提高自控力,拒絕不良誘惑③要培養高雅的情趣和愛好 ④要拒絕上網,提高辨別是非能力A.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3. 2014年7月21日,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報告稱,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其中手機網民達5.27億,較2013年年底增加2 699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這說明A. 網絡已經成為人們交往的唯一方式 B. 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C. 網絡的生活很豐富 D. 只要有了網絡,我們的愿望就可以實現4. 2014年8月8日,針對北京青少年的“上網狀況與新媒介素養調查”在北京公布。報告顯示,40%的受訪兒童每天使用網絡超3小時,其中15%的人稱每天上網超5小時。這警示我們①上網就會成癮,應排斥網絡 ②接觸網絡一定會荒廢學業,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③要正確處理上網和學習的關系 ④要正確認識網絡的兩面性,用其所長,避其所短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5.有人說:“網絡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對此理解正確的是①王確使用網絡可以增長知識,促進交流②網絡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應盡量少接觸網絡③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可能會干擾生活,污染精神世界④網絡的作用是有限的,沒必要相信網上的東西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右圖漫畫《牽著鼻子走》告訴我們的道理有①網絡生活很豐富,網絡交往很誘人,青少年上網成癮是正常的 ②青少年應以健康的心態把網絡作為生活的補充,學會“信息節食” ③網絡信患良莠不齊,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才能保護自己④網絡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不應該成為網絡的俘虜,而要做網絡的主人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7. 街頭巷尾,三三兩兩學生模樣的孩子湊在起,人手一支煙,吞云吐霧,這樣的場景絕非鮮見。在“世界無煙日”及“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未成年人吸煙低齡化、吸煙嚴重程度上升的嚴峻態勢再次呈現在社會公眾面前…... 閱讀上述利料,結合所學品德知識,完成下題。 面對上面不良誘惑,作為青少年應該①提高自己識別真假美丑的判斷能力 ②克服獵奇和盲目從眾心理③提高自己的控制力 ④運用法律武器同不良誘惑作斗爭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8. 2014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這些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青少年要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必須①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 ②認識到網絡交往具有虛擬性、間接性和隱蔽性,拒絕網絡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不良誘惑 ④充分利用網絡優勢,做網絡的主人⑤瀏覽色情、暴力、迷信等網絡信息時,要有所節制,不可沉迷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9. 九年級學生逸飛在周記中寫道:“人家在看在談,我不看不談顯得太傻冒;人家在買在玩,我不買不玩,顯得太寒酸、太落伍。同學們一起看一起聊,我不關心不加入會跟不上時代……所以我……”,這反映了他有較強的 A. 逆反心理 B. 從眾心理 C. 變態心理 D. 好奇心理10. 李毅同學好奇心強,但缺乏主見,容易隨波逐流。對什么事情只有三分鐘熱度;見別人打球,自己也去打球;過幾天又隨另一個同學去集郵;集郵沒幾天,看電子琴有趣,又去玩電子琴。這位同學的心理是 ( )A. 消極盲目的從眾心理 B. 形成穩定興趣的前提C. 積極健康的好奇心理 D. 培養高雅情趣的基礎11. 愛迪生小的時候,看見母雞孵出了小雞,覺得很奇怪,心想:母雞怎么能夠孵出小雞呢?于是,他把雞蛋揣在懷里,甚至像母雞那樣蹲在雞窩里,企圖孵出小雞。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興趣,愛迪生才成為了偉大的發明家。這則材料啟示我們好奇心 ①可以刺激我們去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奧秘 ②可以造福社會,也可能把我們引上歧途③只要有好奇心,就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④是學習、科研不斷進步的動力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③12. 在現實生活中,從眾心理幾乎人人都有。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 這是一種不由自主的心理現象 B. 從眾心理總能克服固執自見、盲目自信等缺點C. 從眾心理總會抑制我們的個性發展 D.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有從眾心理13. 當前,賭博現象正在向校園滲透,有的同學也賭博。下列對賭博的看法,不正確的有①賭博會嚴重敗壞社會風氣 ②賭博輸贏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 ③中學生年齡小,參加賭博不違法 ④賭博毒化人的靈魂,泯滅人的良知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14.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身邊的誘惑 A. 誘惑未必不好,我們應該接受 B. 一分為二地看待,堅決抵制不良誘惑C. 有些誘惑無法抵制,只能順其自然了 D. 抵制一切誘惑15. 漫畫《陷阱》給我們的警示是 A. 明辨是非,拒絕不良誘惑 B. 免費的東西都是騙人的C. 上當受騙都是因為免費的東西太誘惑人了D. 生活中處處是陷阱,防不勝防二、非選擇題:16. 【2014·日照】截止2013年12月,我國上網人數已達6.18億人,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據調查,只有0.4%的青少年從未上過網。網絡為青少年學習知識、與人溝通等提供了便捷的條件。同時,網絡上也存在一些不良誘惑,如:網絡上的電子游戲,畫面變幻莫測、內容驚險刺激,導致青少年沉迷其中;一些不法網站,充斥著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 據公安部發言人介紹,被抓獲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近80%的人通過網絡受到了誘惑。 ⑴ 材料中的不良誘惑對青少年有什么危害?⑵ 依據材料,談談青少年應該如何正確使用網絡。17. 【2014·咸寧】下面是某中學七年級學生張楊在2014年“五一”放假期間的一些生活片段:5月1日,爸爸媽媽帶我去游隱水洞、陸水湖,通過觀光游覽,我感受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景色的迷人。晚上陪爺爺讀報紙,練書法,一天都覺得心曠神怡。5月2日,上午在小區附近的游戲廳玩游戲,連吃飯都忘記了,真過癮;下午和小學同學一起打麻將、抽煙……雖筋疲力盡,但我覺得非常刺激。閱讀上述材料,運用《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的有關知識回答:⑴ 請指出張楊同學生活片段中的庸俗情趣,并說說這些庸俗的生活情趣會對張楊同學產生怎樣的影響。⑵ 請你就青少年應該如何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給張楊同學提幾點建議。18. 請閱讀初中生瑤瑤以下微博里的內容,回答以下問題:瑤瑤:(轉載網友微博上的消息)今天去打預防針,醫生說醫院被封了,出現了“非典”變異病毒,真是嚇人!2月21日22:11 來自iphone客戶端 轉發(19830)【收藏】評論(913)瑤瑤:連日來,許多人和我一樣隨大流、盲目跟風,大量轉載了這一消息,使不少民眾恐慌不已。昨天,散布“非典”虛假信息的涉案人員被依法勞動教養兩年!看來,隨大流、盲目跟風的心態確實要不得啊!但是,讓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既然公民言論自由,那么網友怎么還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呢?2月27日19:35 來自iphone客戶端 轉發(714)【收藏】評論(182)⑴ 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幫助瑤瑤解決微博中的困惑。⑵ 青少年學生怎樣才能走出“隨大流、盲目跟風”的心理誤區?19. 新華網北京2014年8月9日電公安機關發現,有網民利用網絡社交軟件在互聯網上編造、散布或轉發境外網站刊登的“北京西四環又現不明槍聲”“暴恐分子敲門施暴”“有人偷孩子內臟”“北京通州出現地震云,預示2~6天有地震”等謠言。經調查,公安機關依法對巫某、王某、馬某、裴某等4名在網上散布謠言人員予以刑事拘留,對范某、張某、李某、朱某等81人予以治安拘留、警告等治安處罰或教育訓誡。同時,公安機關依法對16家安全管理責任不落實的網站予以查處并督促其限期整改。 據悉,你所在的社區準備開展“拒絕網絡謠言,做文明網民”主題宣傳活動,如果你是本次活動的一名志愿者,請你完成以下任務:⑴ 國家大力整治網絡謠言有什么意義?⑵ 凈化網絡環境,打敗網絡謠言,你有什么好的建議?⑶ 在網絡生活中,請你就青少年如何正確使用互聯網發出自己的倡議。 考點 4 面對誘惑學會說“不” 參考答案題序1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答案CC B C C C A A B ACAABA16. ⑴ 沉迷與電子游戲,會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和人際關系;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會侵害青少年的肌體,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還容易引發犯罪。⑵ ①利用網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促進自身成長。②學會拒絕,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不瀏覽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網站,不沉迷與電子游戲。③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遵守網絡文明公約。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上網自覺接受父母、學校、社會的監督和教育。17. ⑴ 游戲廳玩游戲、打麻將、抽煙。這些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張楊的的身心發展,甚至有害于他的身心健康。⑵ ①培養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②善于將好奇心轉化為濃厚的興趣,避免盲目從眾,杜絕不良嗜好;③多參加豐富的文化生活;④提升情趣,陶冶情操。⑴ 散步和傳播網絡謠言是違法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權利是履行義務的前提,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基礎;我國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公民有言論自由;公民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法律和道德義務;公民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⑵ 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從眾心理;既要慎重考慮多數人的意見和做法,不故步自封;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保持一份清醒和獨立,有自己的主張,不迷信、不盲從;要依據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判斷是非。(也可從行為前要有預見和選擇、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提高知識水平、培養自尊心與自信心、提高自制性與獨立性等角度作答,符合題意均可)19. ⑴ 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利于培育文明風尚,凈化社會風氣;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加強社會公德、個人品德建設;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 ⑵ ①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網站的管理,嚴厲查處在網上編造和傳播謠言的網站。②制定相關法律,做到依法治網,依法懲處違法違規網站。③強化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充分發揮公眾舉報的作用。④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監督,大力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大興網絡文明之風,在全社會形成抵制網絡謠言的良好氛圍。⑤網站要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自覺抵制網絡謠言。⑥網站要主動引導廣大網民特別是青少年文明上網,積極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⑦網民要自重、自律,自覺抵制網絡謠言,發現不良信息及違法、違規網站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等。 ⑶ 文明上網;明辨是非,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遵守道德法律;誠實守信,互相尊重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