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 11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考點說明】 考 點 內 容課 標 要 求能 級 要 求 識記 理解運用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懂的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 √ √維護合法權益懂得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當運用法律武器,依靠執法、司法機關,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 √樹立法治觀念知道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為都是違法行為,理解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受到法律的制裁。 √ √ √【考點梳理】(1)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權利是履行義務的前提,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基礎。權利和義務互為條件、互相依存,“沒有無義務的權利,也沒有無權利的義務。”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維護國家、社會、集體利益的前提下,在尊重他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公民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才能得到切實保障和充分實現。 (2)維護合法權益在我國,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規定在黨和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共同行使國家權力,履行打擊犯罪、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職責。公安機關是我國政府部門中掌管社會治安和國家保衛工作的專門機關。在公安機關中發揮職能作用的工作人員是人民警察。我國的人民檢察院是獨立行使國家監察權的法律監督機關。我國的檢察機關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組成。最高人民檢察院是我國的最高檢察機關。人民法院是我國的審判機關。在我國法院的組織體系中,有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3)樹立法治觀念樹立法治觀念是文明社會對公民最起碼的素質要求。增強公民的法治觀念是實行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公民必須守法。公民樹立法治觀念,也就是要樹立嚴格遵守法律,以及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合法權益的觀念。只有人人樹立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善于用法維權,才能有效地維護社會穩定,才能維護國家、集體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守法用法是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一個重要環節。守法必須懂法。樹立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學會應用法律,就必須學法、懂法。青少年由于年齡和經歷的限制,缺乏生活經驗,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強。認真學習法律知識,能夠促進青少年依法律己,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能夠促進青少年依法行使公民的權利和履行公民的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勇于用法維權。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給予特殊的保護,但未成年人自己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努力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經典試題】1. 【2014·黃石】右示漫畫說明A.明星是特殊人物.可以只行使權利,不履行義務B.在我國,公民履行的話務要比享有的權利多C.有特殊貢獻的人可以選擇性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D.我國公民都必須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2. 【2014·天門】閱讀右邊漫畫《“高音炮”PK“廣場舞”》。廣場舞擾民,業主們以“高音炮”還擊告誡我們 ①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 ②公民行使權利不受任何限制 ③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權利 ④純屬個人行為,他人無權干涉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3. 【2014蘇州】網絡迅猛發展在給信息交流帶來便捷的同時,也使請言"插上了翅膀"。更多民眾認識到,豐富的表達渠道不過是"麥克風",要想發出"好聲音",還要練就"好嗓子"。作為公民,在網絡世界練就"好嗓子"必須 A. 堅持依法洽國,洽理網絡遙言 B. 創造多種條件,暢通監督渠道C. 依法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D. 堅持以德洽國,加強道德建設4. 【2014·菏澤】下列圖表、漫畫表明了概念之間的關系,其中表明不正確的是5. 【2013·河北節選】(4分)走進生活,簡要回答。圖一和圖二中的行為人被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從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角度對圖一中的行為人提出勸誡。(2分) 【參考答案】1、D 2、A 3、C 4、C5、違法。(2分)在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或每個人既是享受權利的主體,又是履行義務的主體);作為司機,既享有駕駛機動車的權利,也有遵守交通法規的義務。(2分)【考點分析】本部分內容的邏輯線索是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權力是履行義務的前提,義務是享有權利的基礎;權利和義務互為條件、互相依存;正確行使公民權利;樹立法治觀念,努力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的國家機關。權利與義務的關系是總復習和考試的重點。首先要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是相統一的關系,其次學會運用該原理對網絡生活中如何正確行使言論自由等具體情境進行分析。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啊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學習這一內容時,要積極關注媒體發布的在全社會影響較大的打擊網絡謠言等相關案例。在維護我國的釣魚島、南沙群島等固有領土及海洋權益時,既要明確我們肩負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基本義務,又要理性表達愛國情懷,正確行使公民政治權利和自由。【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題:題序1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答案1. 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間,秦志暉使用網民“秦火火”等在網絡上大肆編造、散布虛假信息,造成惡劣社會影響。2014年4月17日,秦志暉因誹謗罪、尋釁滋事罪,被北京市朝陽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這一案例①說明違法必究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②說明與法律相比,其他社會規范并不重要 ③表明公民的言論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④警示我們要自覺遵守網絡公德,依法規范網絡行為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下列屬于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應履行的基本義務有①維護人格尊嚴 ②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 ③宗教信仰自由 ④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3. 既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也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權利的先決條件是A. 隱私權 B. 姓名權 C. 生命健康權 D. 人身自由權4. 跳樓身亡的姜某,在生前的博客中,記載了丈夫王某的一些不良行為。姜某死后,網友在口誅筆伐王某的同時,啟動了“人肉搜索”,王某大量的個人隱私被傳到網上,網友的行為 A. 是國扶正義的表現 B. 割裂了權利與義務關系 ⑶在小區規定的地點和時間內跳舞;調節合適的音量,不影響別人休息;加強溝通,不采取過激行為等。(每點1分,言之有理答出兩點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