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復習1.地殼平均厚度為( )。2.地幔位于地殼以下。溫度達( )左右,厚度約( )。3.地核溫度達( ),地心處溫度高達( ),厚度約( )。第十一課地震123情景與問題探究與發現應用與拓展目錄CONTENTS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突發8.0級特大地震,這是繼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又一次在我國發生的大地震。地震伴隨著房屋倒塌、巖石崩落、大樹折斷、地面出現裂縫等,使原本秀美的城區和農村瞬間變為廢墟。這次地震破壞地區超過10萬平方千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情景與問題你知道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嗎?通過一段錄像,我們來感受一下地震的猛烈。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猜一猜,地震是怎樣產生的?情景與問題地殼運動會擠壓巖層,當這種擠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時,巖層可能會斷裂,巖層斷裂時會怎樣呢?假設:我認為,地震是 。地殼運動擠壓形成探究與發現實驗材料:長 30厘米,寬1.5厘米,厚分別為 0.3厘米、0.5厘米、1 厘米的木板 3 塊。實驗方法:從最薄的木板開始實驗,雙手握住木板的兩端,均勻用力,使它彎曲,直至折斷。觀察三種不同的木板斷裂時的現象。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一下探究與發現大家想,一個木板在斷裂時都會引起我們手的震動,幾千米厚的巖石層在壓力作用下發生快速、突然的斷裂引起的震動,釋放出的能量該是何等的巨大。思考:根據實驗結果,推想地震是怎樣形成的實驗現象:木板斷裂時,手感到震動,木板越厚,手感覺震動越大。探究與發現地殼運動對巖層產生非常大的擠壓力,當巖層受到巨大的擠壓力時會發生彎曲變形,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斷裂。在這個過程中,巨大的、無法想象的能量就會快速地從巖層深處釋放出來,引起大地猛烈震動,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絕大多數地震就是這樣形成的。探究與發現那么,地震有什么危害呢?地震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自然災害,可能會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探究與發現還可能會引起火災、爆炸、煤氣泄漏、水災、滑坡、泥石流探究與發現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探究與發現既然地震的發生不可避免,當地震發生時我們該怎樣做呢 如果來得及的情況下,當地震發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并盡快做到:熄滅爐火,切斷電源,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遠離高壓線。探究與發現如果來不及,要躲避在衛生間等狹窄的地方或堅固的桌子、床等家具側面,并盡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護頭部。觀察下圖中不同場所的人們是怎樣避震的?探究與發現學校避震:首先要聽從老師的指揮,迅速抱頭,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側面,不要亂跑。震后應馬上在老師指揮下有順序地撤離教室,到操場等空曠的地方,撤離時把書包頂在頭上,前后同學要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發生擁擠。如果我們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家庭避震:根據地震時你所處的位置,就近躲避,震動停止后再撤到安全地方。要躲在結實、不易傾倒、能掩護身體的桌下或床邊,也可以趕快跑到空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如果來得及,要先打開門,以保證通道暢通;關閉煤氣開關、電閘。不要到陽臺、窗戶邊有玻璃的地方,有可能時,用身邊的物品頂在頭上,保護頭部和頸部。商場等公共場所避震:選擇結實的柜臺、柱子邊、墻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物品護住頭部,離商場門近的,可迅速逃離商場,到空曠的地方蹲下,注意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和玻璃柜臺,避開高大不穩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和吊燈等懸掛物。探究與發現戶外避震:可就近躲避,選擇開闊、安全的地方,抱頭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重心。注意避開高壓線或高大建筑物。練習:1.正在上課時,突然發生了地震,下列做法錯誤的是(C)。A.躲到課桌下面,雙手保護頭部B.在老師的統一指揮下,有秩序地迅速撤離教室,到開闊的 地帶避震C.迅速沖出教室,跳樓逃生D.鎮定,不擁擠,不喊叫,有秩序地撤離2.絕大多數地震是由于(B)造成的。A.火山噴發 B.巖層斷裂 C.山洪爆發 D.泥石流3.絕大多數地震是由(A)活動引起的。A.地殼 B.地幔 C.地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