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冀人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第十課地球的內部地球表面凸凹不平,有陸地也有大海,陸地上有山地也有平原,并且知道了現(xiàn)在的陸地和海洋是經(jīng)過漫長的歲月,分裂和漂移而形成的,這種狀態(tài),現(xiàn)在還在緩慢地發(fā)展變化著。那么,地球內部又是什么樣的呢?如果把地球內部結構做個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個雞蛋,地核就相當于蛋黃,地幔就相當于蛋白,地殼就相當于蛋殼。地殼是固體外殼,由巖石組成。地殼的物質組成除了沉積巖外,基本上是花崗巖、玄武巖等,是屬于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地殼的厚度是不均勻的,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高山、平原地區(qū)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7千米。地球大范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地殼的溫度一般隨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溫度就升高30℃。地幔是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的中間層,厚度將近2900千米。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整個地幔的溫度都很高,溫度大致在1000℃到2000℃之間,這樣高的溫度足可以使巖石熔化,可能是巖漿的發(fā)源地。地核厚度約3480千米,分為內核和外核。外核的外核物質是液態(tài)的,溫度高達2000---3000℃,內核的物質是固態(tài)的,內核溫度高達6000℃。地殼主要由巖石組成,是最薄的一層。地核是最厚的一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